鏡語歐洲—意大利(2)“永恒之城”—羅馬獨行太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攝 影:獨行太保、linda</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 字:獨行太保、網(wǎng)絡(致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編 輯:獨行太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意大利之行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是羅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不僅是意大利首都,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數(shù)千年前橫跨歐亞大陸、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與遙遠東方的秦漢相媲美的古羅馬帝國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753年。因建城歷史悠久羅馬而被稱為“永恒之城”。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q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久的輝煌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眾多的名勝古跡,使羅馬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古羅馬的輝煌歷歷在目,古羅馬的唯美依然閃爍。讓我們走進羅馬的幾個主要景點,感受古羅馬的無限魅力和那曾經(jīng)的壯觀與精致、成為永恒的傳說。</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羅馬斗獸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被稱為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或科洛西姆,它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之一。這座巨大的建筑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南面,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始建于公元72至79年間,由4萬名戰(zhàn)俘用8年時間建造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斗獸場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角斗士之間的角斗,或是角斗士與野獸之間的搏斗,有時也進行海戰(zhàn)表演,模擬古代的海戰(zhàn)。然而,除了這些血腥的表演外,斗獸場也用于舉行慶祝勝利、舉行凱旋式等慶典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斗獸場也是古羅馬建筑藝術(shù)和工程技術(shù)的杰出代表,它的建造技術(shù)和設計理念對后世的建筑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羅馬廣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羅馬廣場是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中心,其中還殘留了些許的古羅馬時期的重要建筑的廢墟。屹立在此地的建筑物有提圖斯凱旋門、奧古斯都凱旋門、塞維魯凱旋門、凱撒神廟、灶神廟,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古羅馬政治、宗教、商業(yè)、娛樂等建筑的聚集地又可以被稱為“古羅馬廢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 羅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這塊殘垣斷壁,為全人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真的利在千秋。這片古羅馬廢墟猶如大露天博物館不僅吸引著全世界慕名而來的游客一探究竟,還吸引著眾多考古工作者和歷史學家前來探尋古羅馬當時的生活百態(tài),很具有考古價值。這片廢墟其實最早是被破磚亂瓦覆蓋,到十九世紀才被重見天日,古代勞動人民為我們留下了一片難得的建筑遺跡,讓人聯(lián)想到昔日的繁榮富裕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凱撒神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圖斯凱旋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俯瞰二千年歷史的古羅馬廣場,仿佛看到古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天使城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稱哈德良陵墓,位于意大利羅馬臺伯河畔,古羅馬地區(qū)的最西端,有一座著名的圣天使橋與市中心相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天使城堡是公元139年羅馬皇帝哈德良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家族陵墓,由哈德良皇帝親自設計并指揮建造,作為他自己以及其繼承者的安息之地。經(jīng)過幾個世紀歷史變遷,城堡也發(fā)生了變化。首先因其堅固的建筑特征而成為了阻止西哥特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軍事要塞,然后又成為了監(jiān)獄和兵營。在公元6世紀時改建成一座華麗的羅馬教皇宮殿,曾作為教皇的碉堡和避難所。從城堡到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有一條地下通道,教皇可以不經(jīng)過屬于意大利的協(xié)和大道就能到達城堡。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里也有描寫這個暗道的情節(ji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橋之所以為好多人熟知,也和西班牙階梯一樣,在電影《羅馬假日》中有長時間的出鏡,赫本飾演的安妮公主和格利高里·派克飾演的記者喬,就在城堡前的圣天使橋頭參加了河畔音樂晚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伊曼紐爾二世橋上遠眺圣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暗道走進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城堡頂上遠眺梵蒂岡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城堡上觀賞羅馬日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眺望羅馬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堡外城墻和護城河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依納爵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座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主保圣人是耶穌會的創(chuàng)始人依納爵·羅耀拉。這座教堂為巴洛克風格,興建于1626年到1650年。這座教堂最初是毗鄰的羅馬學院的教堂,1584年羅馬學院搬進較大的新建筑,成為宗座額我略大學。該教堂也作為司鐸級樞機的領銜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建筑受到了耶穌會母堂,羅馬耶穌教堂(完成于16世紀后期)的啟發(fā),莊嚴的科林斯壁柱,作為戲劇性焦點的裝飾華麗的祭臺,彩色大理石,栩栩如生的人像,大量的鍍金,制造出極為華麗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685年,耶穌會教友安德里亞·波佐繪制了中殿天花板上壯觀的壁畫,描繪圣依納爵在天國受到基督和圣母的歡迎,四大洲環(huán)繞在旁,成為了這座教堂的最大看點。</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萬神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作。此廟始建于公元前27年,后遭毀,約公元118年在哈德良皇帝時期重建。公元609年,教皇博理法喬四世將它改為“圣母與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為意大利名人靈堂,國家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萬神廟采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gòu)圖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shù)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特雷維噴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意大利羅馬的三條街交叉口,因為噴泉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而特雷維噴泉的“特雷維Trevi”就是三岔路的意思,也正是噴泉名字的由來。特雷維噴泉是羅馬最后一件巴洛克式建筑藝術(shù)杰作,是羅馬境內(nèi)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也因此成為羅馬的象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關(guān)于特雷維噴泉,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旅人若在噴泉中投擲一枚硬幣,他們將會再次踏上羅馬的土地。而根據(jù)電影《羅馬之戀》的情節(jié),如果投擲兩枚硬幣,則學業(yè)和工作會一帆風順;若投擲三枚硬幣,至少會迎來婚姻的變化,無論是結(jié)婚還是離婚,因此特雷維噴泉又被稱為許愿池噴泉,在電影《羅馬之戀》后更是名聲大噪。</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班牙階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稱西班牙大臺階,是位于意大利羅馬的一座戶外階梯,與西班牙廣場相聯(lián)接,修建于1495年天主圣三一教堂就位于西班牙大臺階的頂端。階梯于1725年由法國大使出資修建,卻因為西班牙使館坐落在此而得了個西班牙階梯的名字。這是全歐洲最長與最寬的階梯,總共有138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剛開始我覺得這個階梯很一般,有點疑惑為什么會成為全世界的許多游客的網(wǎng)紅打卡點。后來才知道,這都要拜電影《羅馬假日》所賜。這里不僅是電影《羅馬假日》的取景地,更是影片男、女主角——格利高里·派克飾演的美國記者喬和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安妮公主甜蜜約會的地點。赫本坐在臺階上品嘗冰激凌,以及她和派克騎著“黃蜂”摩托車風馳電掣穿越羅馬城的情景,讓多少影迷沉醉其中。很多游客都喜歡買上個冰激凌,往階梯上一座,“咔嚓咔嚓”拍個不停,我們也湊個熱鬧,成為“咔嚓”族的一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也買了冰激凌,準備到階梯演繹一下《羅馬假日》的劇情,遺憾的是,途中冰激凌就化了,沒有冰激凌也拍張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非常湊巧的是,我們在偶遇了一對新人在西班牙階梯上拍新婚照,新郎牽著新娘的手,從階梯上緩緩拾級而下、擁抱親吻,讓階梯增添了更為濃烈的浪漫氛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階梯頂端的天主圣三一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威尼斯廣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羅馬市中心的圓形廣場。這個廣場的正面是綽號叫“結(jié)婚蛋糕”、“打字機”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為了慶祝1870年意大利統(tǒng)一而建造的紀念堂,耗時25年才建成。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臺階下兩組噴泉寓意深刻:右邊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邊的象征亞得里亞海,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統(tǒng)一大業(yè)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建筑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左邊代表的是“勞動的勝利”。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里守護著無名戰(zhàn)士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威尼斯廣場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羅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成意大利統(tǒng)一大業(yè)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日夜守護著無名戰(zhàn)士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大廳上俯視羅馬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感謝觀賞,敬請指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