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符銅牌”—唐代官員的身份證東風(fēng) <p class="ql-block"> 今天借收藏到的這件唐代“魚符銅牌”,來穿越時空隧道,領(lǐng)略唐代官員的服飾樣貌。想象唐朝官員頭戴仆帽,腰佩魚符,或威武或榮耀,每天去上朝商議國事,或進官署理政,那是多么引人發(fā)思古之幽情的啊。</p><p class="ql-block"> 這件魚符銅牌通長4.9厘米,寬1.6厘米,厚0.2厘米,重9.1克,青銅鑄,包漿熟舊,老辣自然。魚形,頭部有一穿,符牌正面飾魚鱗紋,合面陰文刻寫七字銘文“右武衛(wèi)將軍傳佩”,上方正中鑄有一凸起的陽文“同”字。銅魚符為唐代庶官出入宮廷表明身份之“隨身魚符”。魚符應(yīng)為兩半,缺失其一。魚符合面上凸出的“同”字,與另一半凹陷的“同”契合,方可出入宮廷。在《唐律疏議》中稱其為“勘同”,“差兵十人以上,并須銅魚、敕書勘同,始合差發(fā)”。右武衛(wèi)將軍,官名。隋朝十二衛(wèi)將軍之一,置二員,從三品,佐大將軍總府事并統(tǒng)諸鷹揚府。唐朝沿置二員,從三品,掌宮禁宿衛(wèi),凡翊府之翊衛(wèi)、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此魚符為唐代掌管宮廷禁軍的官員出入宮門、表明身份時所用符牌。魚符牌分金、銀、銅三種,太子、親王、及四品以上佩金質(zhì)魚符腰牌,五品以下者掛銅質(zhì)魚符。</p><p class="ql-block"> 在欣賞這件魚符銅牌的同時,我們仿佛能夠夢回滿是詩意的大唐盛世,在那里,我們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趣,我們與歷史相擁,感受其深厚的底蘊與內(nèi)涵。而這件魚符銅牌,就像是一扇打開歷史與文化的大門,引領(lǐng)我們走進一個充滿驚喜與感動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唐、宋官銜常有此名,紫指紫衣;金魚袋,用以盛鯉魚狀金符。一般佩于腰右。官服分別顏色,從唐代開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大紅)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wù)高而品級低的,仍須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州的長官刺史,亦不拘品級都穿緋袍。拓展延伸另金魚袋\銀魚袋也可作為一種類似榮譽稱號的職位授予官員。以上歷代略有不同。</p><p class="ql-block"> 下圖來自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墓志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