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河流 我的老師海鷗明月寄情思 潘 汀 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身體微胖,濃濃的眉毛,方正的臉,炯炯有神的眼睛,端正的鼻子,厚厚的嘴唇,長著一頭濃濃的黑發(fā)。他不像七十年代初期那些跟潮流的青年一樣,把頭發(fā)理得短短的,以示摩登,只是把這一頭黑發(fā)梳得順順當當?shù)?,十分好看,可以想象,這樣有氣質有個性的老師,會使我們多喜歡,所以開學后,我知道新調來的譚老師是我們白馬井二小四年級班主任時,真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的我們想學習,但因張鐵生交白卷,到處都是“讀書無用論”的思潮,讀完三年級后,腦袋仍一片空白??吹阶T老師富有個性的形象,心想老師肯定不會跟潮流說:“讀書無用論”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果然不出所料,老師一到任,就一反過去學校給我們灌注的反潮流交白卷的作法,下決心從基礎抓起,有計劃,有目的地給學生們灌注知識。他常說:“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是一種失職的行為”。他動情地對我們說:“中國靠我們來建設,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以此來鞭策我們學習。那時,我們語文基礎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寫作文是我們的一大難題,不知如何寫,他就從審題、謀篇、結構、篇幅、語言、文字等七個方面,手把手教我們,讀了一篇又一篇的范文,進行分析,然后從命題作文、筆述所談、化繁為簡、補充欠缺、改寫不通、演短為長、讀書筆記等方法,進行強化我們寫作文的能力,并規(guī)定我們寫周記、日記。老師改作文、周記、日記可認真了,有一句好的,他會打雙圈,并且寫上評語;每次作文、周記、日記講評,他都深入淺出地給我們講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好的作文,他推薦到鎮(zhèn)廣播站,如果播出來了,我們全班學生會為此激動好幾天。為了強化我們的分析能力,老師經常用休息時間帶我們深入工廠、漁村、調查、體驗生活、觀察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候,班里同學過得很有意義,凌晨雞叫,就爭先恐后到學校讀書,在那段不尋常的日子里,我們度過了難忘的歲月,就是我們這批原來不想學習、調皮的孩子,都能愉快的接受老師的教育,不管成績差的,還是成績好的,他對我們都十分耐心施教,不分彼此,一視同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以出色的教學質量使我們班成為當時那所小學成績最好的班級,正因為他從嚴教育,使得我們這一批學生,在動亂年代,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發(fā)展。許多年后,工作在各個崗位的學生。仍然念念不忘老師的教導,努力學習,積極進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每當我讀書寫作時,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當年老師的嘔心瀝血。在??诠ぷ鞯膮谴盒阃瑢W的談及譚老師時,才知道老師原來是反對“讀書無用論”,才從省城的小學下放到我們所在的鎮(zhèn)小學任教。我們都有同感,老師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能那樣用心培養(yǎng)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沒有一種強烈的敬業(yè)精神是難以做到的。就這樣我更加尊重和思念我的老師。我們升到五年級后,譚老師又調到一個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小學任教了,從那以后,再也沒見過他的面,動亂年代。斷斷續(xù)續(xù)傳來一些關于他不幸的消息,我的心里一直很難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年代第六個冬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在闊別二十四年后,又一次見到他——他濃濃的黑發(fā)已經花白,原來年輕的臉龐,刻滿了細碎的皺紋,只是那張厚厚的嘴唇里,依然說出委婉動聽的語言。他說他在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任教,有個學生叫蘇發(fā)山,家離學校20里路,星期六走路回一趟家,星期日又背著柴米油鹽返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個星期天,他出門散步,碰上小蘇從家返回學校,學生見了他從背上的背斗拿出了一小袋糯米粉,足有六、七斤重說是專門為他帶的,禮物雖少,且他并不喜歡吃糯米粉,卻令人不能忘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心里想著的不是糯米粉,而是一顆孩子的純真的心和那二十里路。而他所做的,只是此前小蘇交不起學費,學費由他建議免收,沒有書,他把用舊的教本給了小蘇,僅此而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吃過山珍海味,都記不起來,那一小袋糯米粉都忘不掉,一個人要常記著別人對自己的關懷和幫助,而不計較自己付出,才是永遠快樂。政策落實后,組織上曾調他返回省城小學任教,偏僻鄉(xiāng)鎮(zhèn)小學更需要知識的傳播,他離開不了那些可愛的孩子,就這樣一干也有二十多年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說,現(xiàn)在看到當年的學生一個個有出息,做了國家的有用人才,就感到熱血沸騰,也談到當年他從省城小學下放到我們鎮(zhèn)小學任教時,他如何想著國家的命運,想著下一代,想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責任,對自己所吃的苦,卻只字不提。這一期間短促的談話,才使我真正理解了我的老師,因為現(xiàn)在的我已經不是小孩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所教的學生,有的出國留學,有的任大學講師,有的當了工程師,有的當了軍官,有的當了醫(yī)生,有的當了政府官員,有的當了人民教師·····,可謂桃李滿天下。他五十六歲的時候,患有高血壓病,但仍在教育事業(yè)上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地工作著。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仍堅持在教學第一線,還發(fā)表了許多有價值的論文;同時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方案,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肯定和推廣……成果頻出,趨于輝煌。光榮退休后病魔卻于兩年前無情地奪走了他的生命,令人扼腕不已,嘆憤難當。每每想起,情不能已,于是命筆,為是文以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