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帶走了芳華陽光雨露 <p class="ql-block">四鋼,七十年代最火.爆的是什么?不是矽鋼片暢銷全國,供不應求,而是四鋼的文藝宣傳隊。我們新工剛進廠那會,勞資科的辦事員便到單工寢室來挨個問: 你們有什么特長沒有?邊問還邊拿著小本和筆作記錄。那年代,什么都缺,物資和文化娛樂都匱乏,吃不好,還沒耍事,沒有圖書室,給你可看書看報學習和消遣的。電影院也就是老放那幾部電影,什么地雷戰(zhàn)和地道戰(zhàn)啥的。四鋼也是三線建設那時期建在山區(qū)的封閉小社會,醫(yī)院、學校、幼兒園、商店等基本生活設施都有。雖地處山區(qū),離主城較遠,又很閉塞和交通不方便,但廠里比較重視文體活動,除了?宣傳隊在電影院演出歌舞外,廠里還經常組織籃球賽,晚上燈光球場燈火通明,四周人頭攢動,好不熱鬧。</p><p class="ql-block">憶當年,風華正茂,作貢獻,敢為人先。</p><p class="ql-block">看今朝,老態(tài)龍鐘,盼聚會,快樂每天。</p> <p class="ql-block">那年代,我們單工,早早在食堂吃了晚飯,便三五結伴而行,沿著廠區(qū)邊的公路散步,走在公路上一邊是高高的巖石山坡,一面是懸崖坡下的綦河。公路上汽車很少,一路上都是四鋼的人在散步。大家邊散步邊吹牛,也還很開心快樂的。</p> <p class="ql-block">那會,晚上除了散步外,若遇重慶冶煉廠和重慶鋼絲繩廠放露天電影,我們也會不怕麻煩,跑去湊熱鬧,站一、兩個小時是常事。記得《春苗》、《劉三姐》等電影都是那會看的露天電影。</p> <p class="ql-block">四鋼電影院若有廠宣傳隊的演出,我們當然會去看,.全廠職工幾乎都是宣傳隊的粉絲。那時演出節(jié)目多半是舞蹈和獨唱,偶爾有一、兩個小品節(jié)目。當時四鋼電影院設施及舞臺算得上是一流的,演員們的服裝還算統(tǒng)一,只是比較簡陋,粗布大掛,古香古色,沒有華麗精致的舞臺效果,天幕受條件限制,所用材料顯得頗為原始簡單,似乎只能以寫意為主。樂隊也還有一定規(guī)模,管樂、弦樂、鍵盤等都有,音樂齊奏時,氣勢恢弘,極具震撼力。雖一切都是業(yè)余的,但在我們眼里已經相當專業(yè)了,并頗為四鋼宣傳隊的實力自豪,在與主城工作的發(fā)小們閑談時,也底氣十足,炫耀四鋼宣傳隊是如何的不一般,處處張揚大國企的優(yōu)越。</p> <p class="ql-block">每當廠宣傳隊在四鋼電影院演出時,我們無論怎么趕早去電影院都找不到座位。原因是廠里的小朋友,不知什么時候早己把座位占得差不多了。沒法,只好站在過道上,伸長脖子觀望。每當看完演出,我們都要在寢室議論半天,其實我們純粹就是看客一個,毫無資本亂七八糟,說三道四。但宣傳隊的人好像工種分配都還可以,搞技術工種的多,當然,也有混得差的,比如男聲獨唱譚祥炳,也還算名頭響亮,可他在大刀隊一干就是好多年,那工種可是重體力活,每月享受國家50斤糧的供應,純原始的手工操作,沒有半點機械化作業(yè),不能說完全是愛崗敬業(yè)吧。你看,同一個宣傳隊,又是同一個車間的張躍榮,不是后來去了軋輥磨床好工種嗎。哈哈,張兄,開玩笑的,你不要多心哈。不管怎樣,宣傳隊如此火爆,也特別令人有想法,因每次有演出活動時,便有機會早早被招回廠里集中排練,暫時用不著為三班倒干重體力工作而感到苦惱,是令許多人羨慕和嫉妒的,只怨自已沒有那一技之長。</p> <p class="ql-block">受疫情的影響,在三年時間里,阻礙了退休人員的相聚交流活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需要交流,需要快活地在一起娛樂,唱歌、跳舞、拍照、旅游,讓自己每一天過得開心,更重視身體的健康。</p> <p class="ql-block">退休人愛聚會,多半都是不想過孤單冷清的日子,更珍惜身體還走得動時,多走走感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幾年沒有聚會,似乎不太正常,人們自然盼望聚會時帶來的開心和快樂,每每回憶也是那么甜蜜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前段時間,接到好幾個廠里同事的電話,希望有人能出頭組織聚會,人們都懷念那幾百人齊聚廣場烏央央一片,熱鬧非凡,笑聲話語,不絕于耳,就喜歡那鬧麻麻,亂哄哄的現(xiàn)場氛圍感。</p> <p class="ql-block">其實這次原宣傳隊的人員聚會,是很早就有多人提起,各種原因使其拖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受這次聚會籌備組的邀請,為聚會拍集體照,我雖不是宣傳隊的一員,但我也是四鋼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會盡自己所能記錄聚會現(xiàn)場的圖片,讓大家有更美好的回憶,少留遺憾。</p> <p class="ql-block">這次四鋼歷屆宣傳隊人員聚會,時間定在2024年10月30日上午9點半,地點在重慶大渡口公園旁的美術館樓上竹里茶園舉行,參加聚會人員的熱情空前高漲,參與人數(shù)遠遠超出了預期。60多人齊聚一堂,是一道美麗又生動的風景。一張張老臉,十分親切,雖很多友友沒有直接的言語交流,但彼此心靈是相通的,沒有阻礙。大家早早為聚會預留時間,平時不怎么愛參加聚會的人,這次都特別看重,珍惜昔日友情,不愿錯失難得的機會。參加聚會的人普遍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還好大家聚在一起時,有幾位60后的小妹為大家點色。</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完飯,便是聚會活動結束。但好多人拍照意猶未盡,便又邀約起,繞公園翠湖一周,有啥景拍啥子,單人的多人的輪番上陣,為這相聚多留下點美好記憶。</p> <p class="ql-block">林木老師為這次聚會,特意從成都坐高鐵來重慶參加,不想錯過幾十年未見的朋友,還想見見熟悉的面孔卻叫不出名字的四鋼人。一經對方報出姓名,腦海便閃現(xiàn)出幾十年前的影像?,F(xiàn)在不是胖了就是瘦了,當然更多的是老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茶園,大家忙著照小集體照,反正是變著花樣來拍,什么一個單位的來一張,搞樂器的來一張,跳舞的來一張,女集體照,男集體照,好友照等等,一個接著一個拍,興致高漲,無窮無盡。</p> <p class="ql-block">當年草原女民兵舞臺出場動作,一下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了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瞭望,無邊天際,美麗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當年宣傳隊舞蹈不同時期的男1號單爾嘉,對舞蹈的熱愛,幾十年追求始終不渝。退休后70多歲了,依然教舞蹈樂此不疲。聚會上,應大家的要求,即興來了一段舞蹈,只見場上的他身形柔美,舒展自如,昂首闊步,氣宇軒昂。不簡單,哪看得出已是76歲的老人在表演。</p> <p class="ql-block">女娃兒拍照,無論老少,總是不怕你浪費膠卷和快門的,怕的只是你浪費了她們的表情。一般歲數(shù)越大,穿得越是花枝招展,方顯年輕和有精神,拍照時愛翹首弄姿,偏與花斗艷。這種大媽精神值得點贊,始終追求生活里的美。在網紅打卡地,經常見到拿手機拍照的年輕漂亮的妹兒,給同伴說開了美顏拍的,放心。哈哈,開美顏是時尚,也是潮流。無論年輕與否,也不管是否天生漂亮,仿佛不開美顏,在朋友圈就拿不出手。殊不知天生麗質,清新脫俗是多么值錢的寶貴。不開美顏,說明你有那份自信不好嗎?</p> <p class="ql-block">集體照人員</p><p class="ql-block">左一起:梅宏、劉傳莉、劉鳳春、羅衛(wèi)華、王云仙、徐蓮泉、鄒慶蓉、王冰娥、王知群、宋健文、龍宗芳、湯禮禎、李如惠、胡昌莉、李德惠、李秀梅。</p><p class="ql-block">左二起:單爾嘉、林木、王祥明、陳綦漪、何智亞、汪蜀浩、姚東棟、秦長智。</p><p class="ql-block">左三起:彭章聯(lián)、黃清云、李國勛、夏書龍、劉克武、張煜.煌、劉興貴、孫涪燕、王洪展、杜興華、梁正才、鄧永倫、許輝、左錫平、朱燕林。</p><p class="ql-block">左四起:王美美、肖連合、陳浚祎、王藝、賴世芳、胡紅娟、肖柳期、楊江明、文學忠、劉勇、劉定強、何朝忠。</p><p class="ql-block">左五起:肖紫言、楊免、鄭孝貴、鄭學鋒、陳光元、肖紅日、徐開樹、張躍榮、馬登科。</p> <p class="ql-block">聚會留言簿上,我知道有黃清云大段飽蘸筆墨的感言,也親眼所見劉定強在留言簿上奮筆疾書。留言簿上還有其他人的感言,很遺憾,我沒有時間仔細翻看。</p> <p class="ql-block">聚會來參與的人如此之多,個個熱情飽滿,人人懷揣期望,都想看看老友有啥變化,彼此還認識嗎?聚會現(xiàn)場選點也令人滿意,籌備組人員李國勛自費特意為參與聚會每人贈送一把如意,李秀梅為每人贈送一把雨傘,四鋼子女紀念為聚會贊助一定的經費,這些禮輕人意重之舉,更多的是情,它溫暖了大家的心。籌備組黃清云、劉定強、肖紫言、李國勛、許輝、李秀梅等人為聚會費心盡力,無私奉獻,群策群力,從聚會流程籌備,到現(xiàn)場會務的聯(lián)系、準備、登記、收費等等無不費心勞神,在這里由衷的道一句你們辛苦了,大家的滿意,你們的辛苦也值。還望大家身體健康,有機會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謝謝瀏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