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銀行之簡述千燈云集 <p class="ql-block">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即公暦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隨之東南各省群起響應,陳其美聯(lián)絡上海商團和青幫義士等,于同年11月3日(陰暦九月十三日)發(fā)動舉義,次日上海光復。6日成立都督府,眾推陳其美為滬軍都督,李平書為民政總長,沈縵云為財政總長。時大軍云集、攻取南京之際,革命經(jīng)費十分短缺,故陳都督委派沈財長籌設中華銀行,召集開明紳士和銀錢各界共襄盛舉。11月21日,中華銀行開幕,址設上海南市久大碼頭,資本定為銀元1000萬元,先實收1/4,官商各半。隨即發(fā)行中華民國軍用鈔票伍角、壹元、伍元、拾元四等,流通于世,以助餉實。</p> <p class="ql-block">該行成立之初,實有革命黨中央銀行之含義。其后,南北和議,滬軍都督府奉令撤銷,該行又因墊付革命公款為數(shù)過巨,申請政府補助無果,經(jīng)營狀況頓陷困境。</p> <p class="ql-block">民國元年七月二十六日(1912年),孫中山先生、黃興先生均接受中華銀行之邀請,出任該行董事局總董和副總董,這不但成為中華銀行的驕傲,而且更是中國近代銀行史中的一樁美談。隨后,該行股東重新集股,于10月完成改組工作,并呈請財政部立案。該行之人事,分由徐紹楨、陳其美、王人文、王芝祥、朱葆三、王一亭、顧馨一、李平書、傅筱庵擔任該行董事,林世杰擔任總理,江少峰擔任協(xié)理。</p> <p class="ql-block"> 二次革命失敗后,該行于民國二年(1913年)再度改組,更名為“中華商業(yè)儲蓄銀行”,純由商辦,并增設儲蓄部。行址遷至北京路,資本繳足25萬元,經(jīng)理江少峰,副理姚德馨,董事分由郭竹樵、朱葆三、王一亭、顧馨一、傅筱庵、貝潤生、周佩箴等擔任。</p><p class="ql-block"> 民國七年(1918年)上海銀行公會成立,江少峰代表中華商業(yè)儲蓄銀行出席,成為12家會員銀行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國廿二年(1933年),該行增資國幣50萬元,王一亭任董事長 ,江少峰任總經(jīng)理,至汪偽統(tǒng)治時代仍繼續(xù)經(jīng)營。抗戰(zhàn)勝利后,資本調(diào)整為國幣1000萬元;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又增資為國幣5000萬元,董事長朱子奎,總經(jīng)理程年彭,下轄蘇州分行、上海林森中路支行。</p><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中華商業(yè)儲蓄銀行更名為“中華商業(yè)銀行”,仍由朱子奎出任董事長、程年彭出任總經(jīng)理。至新中國成立后,該行不久即行停業(yè)。</p> <p class="ql-block">中華銀行是貫穿整個民國歷史的銀行,尤其在辛亥革命時期,它的貢獻更是值得稱頌,這已經(jīng)成為辛亥革命史冊中濃墨重彩的一筆。</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