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島游(二)周興強 第四天,上午我們把民宿打掃干凈后,退還給房東。然后驅車前往的輪渡碼頭,前往V島游覽熒光海。到了島上,費了一番周折,在好心的老司機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預訂的民宿,當然來回兩次我們付了40美元。 周圍的環(huán)境比較原生態(tài),小島主要靠旅游來改善生活,隔壁鄰居還喂養(yǎng)著幾匹馬,供游客騎馬觀景。 島上的民居還是很有特色的,獨棟的樓房都是兩層,且?guī)в形靼嘌朗降墓伍T窗,院子很大,家家戶戶都有鐵制大門自動開閉。 黃昏降臨,我們抓緊時間到附近的海邊走一趟。沙灘比較雜亂,到處都是海浪沖刷上來的枯枝敗葉。 倒是日落時刻的晚霞還是十分漂亮,雖然缺少火燒云的場面,但仍然還是賞心悅目的。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回來路上,經(jīng)過幾處民宿,柔和的燈光微微閃爍,讓每一棟屋子都充滿了溫馨和浪漫。 晚上8點,預訂的出租車司機如約而至,載著我們前往熒光海游覽,出租車摸黑開了近半個小時,七拐八彎到了世界奇觀——熒光海。每人收費50美元,穿上救生衣,坐上皮劃艇,借助導游的頭盔燈,開始左一漿右一漿,一頭扎進了黑夜之中。 所謂的熒光是海水中一種發(fā)光的海藻類微生物,平時它們都會隱藏在由紅樹林包裹起來的黯淡無光的海水淺灣深處,只有在水受到攪動時才會發(fā)出生物熒光。所以要看到它,就要選在月黑星淡的夜晚,最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 我們在黑暗中還真是多少看到了那傳說中的熒光,它們起舞在漣漪、跳動在槳面、滑落過手指,隨著水波而閃爍??吹酱司?,大家格外興奮,也不枉我們花這么多時間和代價才享受到大自然如此的造化,只是景色太弱,實在無法清晰拍攝出來。<br> 回來上網(wǎng)查閱后才得知,必須用三腳架長曝光才能拍出如此效果,單憑手機和相機都無法顯現(xiàn)熒光實景,不過能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如此罕見的奇觀也確實心滿意足了。我從網(wǎng)上下載了幾張照片,看看人家都是怎么拍攝的,供大家欣賞。 第五天上午,我們在民宿吃好了自己做的早飯,九點整,出租車司機又把我們送到輪渡碼頭,準時坐上了返回的輪船。 上岸后,我們乘接駁車到停車場拿到了寄放在那里的SUV,迅速趕往機場,還好車之后,順利趕到游輪碼頭,托運好行李還要查驗護照check-in,發(fā)給每人一張事先做好的門卡,最后大家興奮地登上皇家加勒比游輪,開啟為期7天的加勒比海島國游。 船上的設施不錯,兩人的臥室雖狹小卻安靜溫馨,被褥枕頭折疊整齊,有家的感覺。 這邊還有寫字臺和衣柜,右邊還有沙發(fā)和電視可以享用。衛(wèi)生間不是很大,但衛(wèi)浴干凈,空調(diào)熱水全天候供應。 安頓下來后,我們馬上乘電梯到5樓甲板,一邊欣賞海港的景色,一邊拍照留影。 天氣晴朗,近處的大小游艇帆船爭流,遠處的港城新貌盡收眼底,一派加勒比海風光。 游輪很大,有9層樓面,容納五六千游客。從5樓往上,每層甲板都有各種運動鍛煉設施和休閑娛樂場所。 這是露天游泳池加電影院,供游客一邊游泳沖浪,一邊觀看大片。 這是船頭甲板上的躺椅,滿足歐美游客享受太陽浴的樂趣。 這是5-8層大廳的空間,每天下午都有不同的活動和演出,平添了許多樂趣和選項。 這是拿手機從5樓空間拍攝頂層天花板,玻璃穹頂蠻漂亮的。 每天早上和中午,我們都是享用豐裕的魚肉、乳品和水果,看!這位廚師正在切分烤乳豬,傳統(tǒng)的中式菜肴也融入到西式餐飲界啦,頗受我們歡迎! 海上的航行比較乏味,我們基本以打牌為主,大家都喜歡參與摜蛋的玩法,玩者聚精會神,觀者品頭論足。傍晚的落日還是很圓滿的,就是少了點云彩陪伴。 上傳一段視頻,仔細看,有一只白色的海鷗在畫面中左右飛翔。 晚上我們吃的是團餐,就是8人一桌,每人吃三道餐,即前餐、主餐和甜品,每道餐有6種口味不同的選擇,每人可選兩種,因此,三道餐可以吃6種不同的菜肴和點心,還有面包和黃油。 開頭幾天我們坐的是西式長桌,后來我們提議改為中式圓桌,領班很懂人情世故,馬上給我們換了桌子和地方。 <p class="ql-block">適逢朱校長生日,大家圍著圓桌,喝著她兒子早早預訂的紅酒,唱著生日快樂歌曲,為朱校祝福,餐廳領班爬到窗臺上為我們拍了這張合家歡!</p> 然后就是朱校長的許愿和吹蠟燭,把整個晚餐的氣氛推向高潮,連餐廳的外籍服務生都加入了我們的祝福。 這里把我們每天吃的西式大餐秀一下:這是烤牛排,老顧同志一定要點3分熟。 這是烤的三文魚排,加上烤蝸牛,味道不錯。 這是烤豬排,幾片入肚挺撐的。 最后一晚吃的是烤小青龍,肉嫩味美,唇齒留香。 這是餐后的甜點,實在吃不下了。 這是草莓巧克力,太甜了。 第六天,一早起來拍一下日出,雖然云層較厚,延時攝影還是蠻可以濃縮整個過程的。 早飯后,游輪慢慢靠上第一個島嶼,大海中飄著一條帆船,特別奪人眼球。 島上的山丘草地樹林逐漸映入我們的眼簾,非常喜歡這種晨曦中靜謐的自然風光。 我們走下旋梯,在長長的碼頭走道上與游輪合張影,不過若要游輪攝影師拍的話,至少40美元。 這是美屬維爾京群島中的<b>圣克魯斯島</b>,原著居民為加勒比地區(qū)的卡魯比和阿拉瓦克印第安人。1493年歐洲人到達該群島,原著民幾乎全被屠殺。16世紀起先后受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和馬耳他控制。1670年丹麥將圣托馬斯和圣約翰兩島據(jù)為殖民地。1733年圣克魯斯島被法國賣給丹麥后形成丹麥的西角印度群島。1917年,美國用2500萬美元向丹麥買下該群島,由美國海軍部管轄。該群島居民從1927年起成為美國公民,但不能在本島參加美國總統(tǒng)的選舉。 目前,該群島約80%的人口為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其馀多數(shù)為西班牙人(主要是波多黎各人)或新近些年的白人移民。土生土長者不到人口的一半數(shù)目。英語為官方語言,但在圣湯瑪斯島上也講一些法語,圣克洛伊島上的波多黎各人之間講西班牙語。<br> 岸上有各式漂亮的購物亭,提供當?shù)氐乃托〕?,以及旅游紀念品,還有彩色的觀光車,帶大家到各個景點游玩。 這兩位原住民戴著頭飾,笑容滿面地請我們打鼓玩耍,并購買他們自產(chǎn)的紀念品,我們不感興趣,走了一圈,前往海灘看看。 海邊有幾座疑似廢棄的炮臺和炮塔,正好有我們的游輪做背景,大家各來一張紀念。 這是一座用石頭水泥堆砌起來的鐘樓,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了,底座鑲嵌著一塊銘牌。 走近一看,才略微知道這個婦女名叫<b>ELIZA JAMES McBEAN,她</b>對維爾京群島立法所作的貢獻,為全世界開創(chuàng)了了解這里真正的文化和傳統(tǒng)之旅。 再走幾步就是一片比較開闊的海灘,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紛紛跳入水中,一享海闊天空的心曠神怡。 我們還沒有這個雅興,大家在岸邊拍照留念。 陽光海浪沙灘,黃衫橙褲白鞋。 來一個金雞獨立怎么樣! 還是坐在礁石上比較開心。 我喜歡站著看風景。 這是小島的網(wǎng)紅打卡地,讓飄逸的服飾舞動起來。 還是葛老師厲害,張開雙臂擁抱新世界。 這邊的棕樹林不錯,特別顯現(xiàn)出南島風光的特色。 筆直的步道鑲嵌在棕櫚樹與大海之間,吸引我們歡樂走一回。 海灘邊,石階上,美女揮手指藍天。 這邊顧老師用手機從另外一個角度抓拍一張,有那么點異曲同工之意境。 陣陣海風撲面而來,吹走了炎熱,吹悅了心情。 面向大海,我自在,我開心。 <div>放眼望去,無邊無際,水天一色。海面上有白色的浪花,像潔白的荷花,簇擁著,閃爍著,朵朵盛開。腳下,綠油油的青草鋪滿了一地,棕櫚樹展開寬闊的枝葉,像一雙雙大手,歡迎著我們的到來,給我們一片美好的世界。</div><div>我們欣賞大海的博大,傾聽海浪的撞激,更喜歡大地的博愛,仰仗大地的生活,唯有腳踏實地,才能行遠自邇...<br></div><div>以上照片均由本人拍攝,部分文字資料摘自網(wǎng)絡。<br></div>謝謝觀看!<br>未完待續(xù)。<br>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