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情,廬山行老來伴 <p class="ql-block">我們這些1977年春天跨入大學校門的50后同窗學子們,在三年前的2021年北京聚會時,曾有過一個美麗的約定,到全班同學平均年齡達到70歲時,再組織一次“古稀之年”聚會(旅行),經(jīng)過幾次協(xié)商,大家決定相約在廬山聚會。</p> <p class="ql-block">在我國眾多的名山大川中,廬山的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它北臨一瀉千里的長江,南依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大江與大湖的交匯處,自然形成了集險峻與秀麗于一體的美麗景致,“匡廬奇秀甲天下”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的美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初春的嫩芽新綠,還是深秋的紅葉翩翩,廬山總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四季更迭,歲月流轉,廬山的美貌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報名參加本次聚會最后成行的共有12位同學,6位家屬共18人,加上當?shù)貙в侮惔貉嗯?,便組成了一支18+1的旅行團隊。</p> <p class="ql-block">李春華同學</p> <p class="ql-block">連貴君同學</p> <p class="ql-block">吳雁同學</p> <p class="ql-block">唐亞非同學</p> <p class="ql-block">陳秋萍同學</p> <p class="ql-block">李麗同學</p> <p class="ql-block">王春和、宋桂紅夫婦</p> <p class="ql-block">馮桂英、李士博夫婦</p> <p class="ql-block">呂慧蘭、馬振東夫婦</p> <p class="ql-block">顧耀良、徐曉英夫婦</p> <p class="ql-block">胡樹建、華佩燕夫婦</p> <p class="ql-block">吳建平、謝朝榮夫婦</p> <p class="ql-block">陳春燕導游</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日,我們分別從北京、貴陽、南京、無錫、武漢各地搭乘高鐵,向廬山進發(fā)。</p> <p class="ql-block">到達廬山高鐵站后,又分別搭乘旅行巴士或纜車上山,于當日傍晚匯聚于廬山牯嶺鎮(zhèn)上的“漫心府酒店”。</p> <p class="ql-block">四姐妹在即將坐旅行巴士上山前在廬山高鐵站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按慣例,每次聚會,同學們都要簽下自己的名字,見證一段美好時光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當晚在歡快的氣氛中,在酒店舉行了歡迎晩宴,由王春和同學主持,李春華同學致辭,席間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吳雁同學托舉著李麗同學帶來的茅臺酒,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書法作品《廬山戀》以助興。</p> <p class="ql-block">同學們久別重逢,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情,晚宴在一片歡歌笑語中結束。</p> <p class="ql-block">牯嶺街鎮(zhèn)是廬山景區(qū)的中心,是一座美麗、別致、公園式的小山城,素有“云中山城”美譽,這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峽谷,東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為牯牛嶺,北臨剪刀峽豁口,牯嶺街商店林立,為休閑、娛樂和購物的理想場所,也是廬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9月2日上午開始游覽西線景點,包括如琴湖,花徑公園,花徑亭,白居易草堂,錦繡谷,天橋,險峰,好運石,仙人洞,石松,下午游覽中線景點,包括美廬,廬山會議舊址。</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是牯嶺鎮(zhèn)的一處街心公園,因湖面形狀如小提琴而得名,這里峰嶺圍抱,環(huán)境幽雅,湖中有曲橋,亭榭等。</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傍辟有花徑公園,園門有楹聯(lián)“花開山寺,詠留詩人”,“花徑”被譽為“匡廬第一境”,這里曾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大林寺桃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花徑公園內一處石碑上刻有“白司馬花徑”字樣,這里的“白司馬”指的就是白居易。</p> <p class="ql-block">1931年隱居在此的漢陽人李鳳高摹資在“花徑”二字石刻上建造了花徑亭。1988年,在花徑亭蓮池畔建有白居易草堂。</p> <p class="ql-block">1980年新辟的著名景點“錦繡谷”是一段長約1.5公里的秀麗山谷,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止。</p> <p class="ql-block">途中有一塊巨石懸空伸出,宛如凌空中的一座橋,人稱“天橋”,其實這里有天無橋,橋臨絕谷,蔚為壯觀,堪稱廬山一奇。</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險峰”是目睹錦繡谷全景的絕佳之處,站在此處可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p class="ql-block">謝朝榮老師熱心為大家拍照,幾乎每天都是這樣汗流浹背的。</p> <p class="ql-block">“好運石”素有從左到右轉一圈,走財運,轉二圈是官運,轉三圈是桃花運的說法,所以這里總有人在繞著它轉圈。</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天然洞窟,因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修煉成仙,后人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不遠處有一巨石橫空兀出,石隙中一棵勁松挺拔而出,這就是著名的廬山石松,毛澤東“暮色蒼??磩潘伞钡摹皠潘伞笔且玻奘瘋让婵逃小翱v覽云飛”四字。</p> <p class="ql-block">中線景點“美廬”別墅是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筑,始建于1903年,1922年該別墅轉讓給巴莉女士,1933年巴莉女士將此別墅贈送給宋美齡,成為她的私人別墅,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解放后,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也曾下榻此處。</p> <p class="ql-block">廬山會議舊址原稱廬山大禮堂,建于1937年,是民國時期廬山的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中共中央先后在此召開了1959年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p> <p class="ql-block">9月2日晚上7點,我們在“廬山戀影院”又集體看了一遍電影《廬山戀》,重拾四十多年前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觀影《廬山戀》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9月3日游覽東線景點“含鄱口”,大口瀑布,廬山植物園等。</p><p class="ql-block">含鄱口地處廬山東谷含鄱嶺中央,這里因含鄱嶺與對面的漢陽峰之間形成一個巨大壑口,大有一口吸盡山麓下鄱陽湖水之勢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含鄱嶺上建有四柱三門石牌坊和含鄱亭、望鄱亭等建筑,倚亭四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觀賞日出和廬山云霧的佳地,群山若隱若現(xiàn),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大口瀑布也稱彩虹瀑布,因其雨后放晴時陽光照射下常出現(xiàn)彩虹而聞名。在含鄱口東側可乘索道直達下方平臺,下索道后還需下行幾百個臺階才能看到,因山路過于陡峭,我們只是在平臺附近攝影留作紀念,便乘索道匆匆返回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在進入含鄱口道路右側,有一片古木參天的柳杉林,光影斑駁,絕美的自然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留影。</p> <p class="ql-block">廬山植物園建于1934年,占地5千多畝,匯集了國內外3400多種植物。</p><p class="ql-block">植物園秉承“科學的內涵,文化的底蘊”的辦園理念,不僅是一個科研基地,也是一個普及植物知識的園地。</p> <p class="ql-block">9月4日上午游覽西線景點大天池、龍首崖、烏龍?zhí)?、黃龍?zhí)逗腿龑殬?,下午游三疊泉和五老峰。</p><p class="ql-block">大天池位于天池山頂,原是天池寺內的放生池,池水終年不枯不溢,四周青山環(huán)繞,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龍首崖因山形如龍首而得名,是一座陡峭的由兩塊巨石構成的懸崖,一塊直立呈方柱形,一塊橫臥其上,凌空突出,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烏龍?zhí)兑云淝宄阂姷椎奶端Q,是觀瀑和嬉水納涼的好地方,烏龍?zhí)秲缮綂A持,中為一線幽澗,樹木交翠,綠萌掩映,形成了一個幽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黃龍?zhí)杜c烏龍?zhí)断噜?,各有千秋,黃龍?zhí)兜奶厣谟谄湎畯氖T澗留下,青苔遍布,為小澗增添了一抹綠色,顯得格外幽靜和清涼。</p> <p class="ql-block">三寶樹:從黃龍?zhí)渡闲?00米臺階就到達三寶樹,因其包含三株特殊的古樹而得名,兩棵柳杉各高40多米,一棵銀杏高30多米,均為千年古樹,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三疊泉是廬山的著名景點,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它其實是一個瀑布,水流從五老峰崖口落下,沖擊三級盤石而形成三疊,總落差達到155米,其美麗景色吸引無數(shù)游客前來觀賞,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景區(qū)內有纜車可達一疊入口,之后還要步行1300多級下山臺階才能到達,我們夫婦倆分別在1981年和2018年兩度游過三疊泉,為節(jié)省體力,本次聚會未再前往,團隊中僅有李春華和謝朝榮兩人去體驗了一次。</p> <p class="ql-block">上圖是我們在2018年9月拍的三疊泉,很明顯,2024年的水量與6年前相比有所變化。</p> <p class="ql-block">這是廬山鐵壁峰,在三疊泉的下游處,為這里的又一奇觀。鐵壁峰是構造運動中,山體沿兩組剪切面開裂、崩塌、風化后形成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地處廬山東南,因其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并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如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而得名五老峰。五老峰以三峰為險,四峰最高,海拔1436米,根據(jù)體力而異,可近爬,亦可遠觀。我們?yōu)楣?jié)省體力曾在含鄱口的望鄱亭上遠觀,團隊中僅有唐亞非和吳雁體驗了實爬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原本5人在9月2日下午就一起去爬五老峰的,恰逢景區(qū)因故未開放,只能在景區(qū)門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9月5日上午在廬山上繼續(xù)游覽蘆林湖、廬山博物館和蘆林一號毛澤東舊居。</p> <p class="ql-block">蘆林湖位于廬山的東谷蘆林盆地,是廬山東線的著名景點,它始于1954年在這里筑壩蓄水建成的水庫,次年建成蘆林湖。這里四周群山環(huán)抱,湖水潔凈,山色倒影,相映成趣,在縹緲云煙的襯托下,美麗非凡。湖的北端建有蘆林大橋,從橋上遠眺,湖水如鏡,景色如畫。</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沿著湖邊小徑散步,享受湖水的寧靜和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廬山博物館坐落在蘆林湖畔,前身為廬山文物陳列室,1972年更名為廬山博物館,館舍遷至原民國時期廬山圖書館舊址,1985年再遷館至蘆林一號原毛澤東舊居,成為地方綜合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廬山博物館占地面積2萬多平米,建筑為一層四合院格式,建有封閉式內廊和敞開式外廊,<s>并</s>與封閉式八角亭相連,這里三面依山,一面臨湖,建筑被綠蔭高大樹木擁抱,環(huán)境幽雅。</p><p class="ql-block">博物館陳列面積1400多平米,包括《廬山別墅文物陳列》《五百羅漢圖》《歷代名人與廬山》《毛澤東臥室原貌》及各類圖片、實物展等。</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生前先后三次到廬山,寫下了不少詩詞,這里的《毛澤東廬山詩詞苑》是1993年毛澤東百年誕辰時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9月5日下午,我們結束了廬山上的景點游覽,開始下山到廬山下面的景點繼續(xù)旅行。這輛38座的旅行車載著18人團隊綽綽有余。</p> <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佛教凈土宗的發(fā)源地東林寺參觀休息。</p> <p class="ql-block">當晚下榻于溫泉鎮(zhèn)上湯溫泉度假村酒店,在這里又要住上四晚,酒店特意為我們團隊打出了歡迎標語,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入住上湯溫泉酒店的首晚,酒店為我們舉行了歡迎宴會,同學們還在晚宴前,戴上了清華大學校友會給每個校友制作的休閑帽在酒店樓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9月6日游覽廬山秀峰景區(qū)。</p><p class="ql-block">秀峰,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位于廬山南麓,景區(qū)內山奇水秀,摩崖石刻如林,自古便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shù)秀峰”之說。</p> <p class="ql-block">秀峰景區(qū)內著名的景觀有被蘇東坡喻為“匡廬二絕”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蕩漾的龍?zhí)叮斜姸鄽v代名人俠客留下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內的山水景觀有“香爐峰”“雙劍峰”等諸峰,山勢雄偉挺拔,其中香爐峰高818米,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當年詩人李白寫《望廬山瀑布》中的“香爐”就在這里,他遙看的瀑布是從雙劍、文殊兩峰之間飄灑而下的“馬尾”瀑布。</p><p class="ql-block">原本上山可以乘坐索道,可我們團隊到達景區(qū)時,正逢景區(qū)索道因風停開,為了體驗當年李白作詩時的感覺,我們夫婦倆及李春華、唐亞非、吳雁5人欣然徒步上山,我們倆用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九天池”的地方,而李春華、唐亞非倆人一直爬到山頂。</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右倆人為李春華和唐亞非</p> <p class="ql-block">秀峰文殊塔高16.6米,以青石筑成,始建于唐代,原名“白塔”,后因文殊菩薩的供奉而更名“文殊塔”,此塔也作為了廬山佛教學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9月7日游覽廬山西海景區(qū)。</p><p class="ql-block">這里是景區(qū)夢生山碼頭,位于距離上湯溫泉酒店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永修縣境內。</p> <p class="ql-block">風景區(qū)由佛教禪宗圣地云居山和綠島擁翠、碧波萬傾的柘林湖組合而成,這種山岳景觀和湖島風光緊密結合的景觀資源類型,在國內罕見。</p> <p class="ql-block">廬山西海就像一位古代美人,靜臥在五老峰的西側而鮮為人知,湖區(qū)水域面積達308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八千多個,其中3畝以上的島嶼有1667個,景區(qū)風貌跟杭州千島湖很相似,猶如一對雙胞胎,當然規(guī)模還比不上千島湖,但它的美色卻不相上下。</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夢生山碼頭乘船,10分鐘左右就登上云居島,從云居島,女神島,箬溪島,花果山,孔雀園,動物世界,西海之星……同學值古稀,登山好漢坡,身輕老妹子,體健老阿哥,一路上歡聲笑語,一起在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不參加環(huán)線游的同學一邊玩起了“摜蛋”游戲,一邊等著我們的會合。</p> <p class="ql-block">9月8日游覽廬山“觀音橋景區(qū)”和“白鹿洞書院”。</p><p class="ql-block">廬山北的觀音橋建于宋代,是廬山中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石拱橋,已有千年歷史,自古以來這里是文人墨客必到之處。寺旁高大<s>樹</s>木聳立,橋頭有“天下第六泉”,雖值初秋高溫天氣,觀音橋風景區(qū)和風清爽,氣溫清涼。</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白鹿洞書院”位于五老峰南麓,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享有“天下書院之首”的美譽。書院建筑以明清風格為主,依山傍水,古樹參天,溪流潺潺。</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書院不僅因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眾鄉(xiāng)游客,更因其在中國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被譽為“千年學府”,朱熹在此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對后世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在即將結束本次活動的晚宴上,王春和書記作了小結,李春華秘書長欣然吟詩歡送,陳秋萍、吳雁、顧耀良等同學都互動發(fā)言。</p> <p class="ql-block">廬山之旅,與其說是一次旅行,倒不如說是一次同學的長時間團聚,大家既開心又覺珍貴,結伴共同度過的快樂時光,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成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9月9日,結束了愉快的廬山之旅,同學們開始返程,廬山留給大家的記憶是輕松愉快的,現(xiàn)在的告別是暫時的,我們要對廬山說:廬山你好生養(yǎng)著,我們還會來看你的。</p><p class="ql-block">此時此刻,感謝同學們和家屬的陪伴,感謝導游無微不至的周到服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確保此行此聚一路歡聲笑語,園滿結束。</p> <p class="ql-block">與畢業(yè)44周年相比,9天的團聚只是短暫的一瞬間,又要離別了,同學們不要感傷,好在生活還在繼續(xù),來日再聚總是值得期待的。</p> <p class="ql-block">本篇背景音樂:薩克斯輕音樂《永恒的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