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能忘記!日本侵華地圖記錄了那段歷史跋山涉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在心!歷史不能忘記,更不能讓悲慘歷史在中國重演。</span></p> <p class="ql-block">▲ 日軍侵華地圖</p> <p class="ql-block">▲ 日本印制的侵華地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日軍侵華用的《掌中支那全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掌中支那全圖》, 是一本只有巴掌大小的地圖集。地圖記錄非常詳細,比同期及新中國成立以后自己出版的地圖還要詳細。由此可以看出,自甲午戰(zhàn)爭結束之后,日本覬覦中國領土的野心從未間斷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人手上的這本《掌中支那全圖》, 是父親在抗戰(zhàn)時期對日寇作戰(zhàn)中繳獲的。現(xiàn)存圖冊已有缺頁,缺少前面的目錄和第一圖“支那全圖”,還有尾頁。文革初期被造反派抄家抄走了,同時抄走的還有些書畫(包括舒同書法)等其它物品,文革結束后只返還回了部分物品。那時我還小,對圖冊的完整度沒有印象,圖冊缺頁應該是抄走后被毀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日本《掌中支那全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掌中支那全圖》是日本昭和年間 (昭和元年1926年-1989年結束) 東京伊林書店出版的中國全圖。為了配合日軍侵華需求且要攜帶方便,在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之前,該全圖已經(jīng)修訂再版了近百次,印制成為巴掌大小的圖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各圖排列順序為:1.支那全圖,2.河北省 山東省及山西省,3.內(nèi)蒙古,4.江蘇省 浙江省及安徽省,5.河南省及湖北省,6.江西省及湖南省,7.福建省,8.廣東省及廣西省,9.四川省 貴州省 云南省及西康省,10.陜西省 甘肅省及青海省,11.新疆省,12.西藏,13.外蒙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下為部分省份地圖。</span></p> <p class="ql-block">▲ 全圖目錄</p> <p class="ql-block">▲第二圖:河北省 山東省及山西省(橫屏)</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 山東省及山西?。ň植浚?lt;/p> <p class="ql-block">▲地圖標線說明</p> <p class="ql-block">▲ 第九圖:四川省 貴州省 云南省及西康省(橫屏)</p> <p class="ql-block">▲ 局部圖--西康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康省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一個省份,其地理位置主要位于現(xiàn)在的?四川西部及?西藏東部,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撤銷西康省建制,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span></p> <p class="ql-block">▲ 第十圖:陜西省 甘肅省及青海省</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一圖:新疆省</p> <p class="ql-block">▲ 第三圖:內(nèi)蒙古(橫屏)</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三圖:外蒙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4年底,外蒙古政府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并宣布獨立。中國政府不承認外蒙的獨立,卻也無法改變現(xiàn)實。1944年,外蒙古轄下的唐努烏梁海地區(qū)大部分并入蘇聯(lián)。 1946年,民國政府被迫承認外蒙古獨立。就這樣,外蒙古從中國的版圖劃出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日本掌中系列地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關于日本出版的掌中系列全圖,還有《掌中滿洲國全圖》《掌中朝鮮全圖》《掌中蘇聯(lián)極東詳圖》《掌中北支蒙疆詳圖》《掌中世界全圖》《掌中日本全圖》等。</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它掌中圖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掌中滿洲國全圖》,是日本為了占領我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而專門印刷出版的圖冊。各圖順序依次為:1.滿洲國全圖,2.吉林省及濱江省附北安省,3.奉天省 錦州省 安東省及通化省 四平省,4.間島省 牡丹江省 東安省及三江省,5.龍江省及北安省,6.黑河省 興安東省及興安北省,7.興安南省,8興安西省及熱河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資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掌中支那全圖》涉及我國領土歸屬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掌中支那全圖》在相關部分的繪制標注中,并未按照某些歐美地圖的一貫做法,而是認同傳統(tǒng)上一直歸屬于我國領土范圍的區(qū)域。即使是在偽滿或其它占領區(qū)也是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十二圖:西藏,清楚標明這兩塊區(qū)域完全在中國境內(nèi),并沒有“麥克馬洪線”。這說明日本并不認同“麥克馬洪線”,承認歸屬于中國領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圖:西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承認(外)蒙疆藏有任何的獨立地位。第一圖“支那全圖”、第十一圖“新疆省”、第十二圖“西藏”、第十三圖“外蒙古”以及《掌中世界全圖》第一圖“亞細亞(主部)”等等,都是毫無異義歸屬中國領土而編入的;雖然“外蒙古”圖幅中的在蒙古字樣下附注了“蒙古民國”、在唐努圖瓦字樣下附注了“蘇聯(lián)之保護國”,但還是認同它們主權歸屬于中國所有,并不承認其具有主權獨立的國家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長白山天池之所以成為中朝兩國的界湖,是1962年《中朝邊界條約》簽定后劃定的。當時我國在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照顧“兄弟情誼”,將天池劃出去了一多半給了朝鮮?,F(xiàn)在的韓國人叫囂整個天池連同“間島”的地方都應該歸他們所有,整個“白頭山”都是他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述這兩塊區(qū)域即便是處于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滿洲帝國”的管轄下,也從未劃入蘇聯(lián)或朝鮮的境內(nèi)。這說明編繪者是遵循了固有的、傳統(tǒng)的邊界劃分的原則,就算朝鮮作為日本領土范圍內(nèi)的殖民地,也沒有把天池給挪過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慘痛歷史不能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一本地圖知興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b></p> <p class="ql-block"><b>跋山涉水 </b>編輯于2024.9.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