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史話非非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黃埔軍校史話</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篇文章,將給你介紹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一所學(xué)?!S埔軍校的誕生和對歷史的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初春的廣州,細雨綿綿,春意盎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廣州東二十公里處,珠江的江心,有一個樹木蔥郁的小島,名曰長洲島。島上青磚古屋,石板街巷,雕花木窗,一眾嶺南特色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島上新成立了一座學(xué)校,學(xué)校的大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聯(lián):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聯(lián):貪生怕死勿入斯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橫批:革命者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所學(xué)校,就是名為"陸軍軍官學(xué)?!钡摹包S埔軍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這所學(xué)校,在中國近代史上名如貫雷,為國共兩黨培養(yǎng)了許多的將星,在中國歷史的每一個關(guān)頭,都有這所學(xué)校的師生在叱咤風(fēng)云。</p><p class="ql-block">半個多世紀后,直到1976年,葉劍英主導(dǎo)粉碎“四人幫”、扭轉(zhuǎn)中國歷史航向為止,幾乎每起重大歷史事件,都會看到黃埔軍人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先回到192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12月30日,以俄國為主體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蘇聯(lián)成立。</p><p class="ql-block">在這之前,1921年12月,參加完中共一大的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與孫中山會面。這次會面,使孫中山對共產(chǎn)主義有了初步認識,知道了中國有一個共產(chǎn)主義的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剛成立不久的蘇聯(lián)為了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派越飛來中國尋求建交。</p><p class="ql-block">越飛先找了北洋政府。北京的中華民國外交總長顧維鈞,以蘇聯(lián)紅軍退出外蒙古、恢復(fù)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quán)為談判條件,蘇俄不答應(yīng),于是建交免談。</p><p class="ql-block">越飛轉(zhuǎn)而又找了孫中山。經(jīng)過考察,越飛認為蘇聯(lián)應(yīng)該支持國民黨,并勸說中國共產(chǎn)黨也加入國民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年1月26日,孫中山與蘇聯(lián)代表越飛在上海簽署《孫文越飛宣言》。蘇聯(lián)在宣言中承諾:愿意放棄沙皇時代對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蘇聯(lián)無意讓外蒙古獨立,愿促進國民黨統(tǒng)一中國,并答應(yīng)給孫中山以軍事援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年8月,孫中山派蔣介石赴蘇聯(lián)考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歷時三個月的考察中,蔣介石與托洛茨基的會談很不愉快,他感覺到了蘇聯(lián)對新疆、蒙古和東北的領(lǐng)土野心,由此,蔣介石心中種下了對共產(chǎn)主義仇視的種子,也為他四年之后對共產(chǎn)黨的大清洗埋下了伏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樣,蘇聯(lián)還是派出顧問鮑羅廷到達廣州,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共產(chǎn)國際命令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高層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張國燾、毛澤東等都是國民黨“一大”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孫中山和李大釗的努力下,中國國民黨開始了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次國共合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孫中山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得以確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蘇聯(lián)的幫助下,孫中山?jīng)Q心要走出一條建立自己的革命軍隊,不再依靠軍閥的道路。于是,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創(chuàng)建黃埔軍校的事業(yè)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5月,黃埔軍校落成并開始招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孫中山親自出任軍??偫?,是黃埔軍校的最高領(lǐng)導(dǎo)。孫中山把自己生命的最后心血,全部傾注于創(chuàng)建黃埔軍校中。</p><p class="ql-block">這年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曹錕被趕下了臺。孫中山受馮玉祥邀請,準備北上北京共商大計。</p><p class="ql-block">臨行之前,孫中山專程登上長洲島,向全體黃埔?guī)熒l(fā)表了激越悲壯的訓(xùn)導(dǎo):余投身國民革命十余年,國家依然紛亂,軍閥依舊橫行,戰(zhàn)火連年不休。余今已五十九歲,人終有一死,唯寄希望于黃埔學(xué)生,必能繼承我之事業(yè),實行我之主義,學(xué)生諸君,必能完成我之未盡之志!</p><p class="ql-block">訓(xùn)導(dǎo)結(jié)束,全校近千名學(xué)員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向?qū)O中山宣誓:我們牢記總理訓(xùn)導(dǎo),堅決與軍閥斗爭到底!誓為總理未盡事業(yè)流盡最后的鮮血!</p><p class="ql-block">訓(xùn)導(dǎo)之后,孫中山乘“永豐”艦北上,再也沒有回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成立時,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校長”一職,是蔣介石最為垂青的官職,即使他后來成為“總統(tǒng)”、“委員長”,他的黃埔學(xué)子仍稱其為“校長”。這不僅是因為黃埔學(xué)生日后成為叱咤中國近代史的一批明星,而且是因為,黃埔軍校是蔣介石的發(fā)家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的領(lǐng)導(dǎo)還有:</p><p class="ql-block">黨代表——廖仲愷;</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周恩來;</p><p class="ql-block">總教官——何應(yīng)欽;</p><p class="ql-block">教練部主任——李濟深;副主任——葉劍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還有陳誠、陳果夫、陳立夫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還有一個陣容強大的蘇聯(lián)顧問團,團長是后被封為蘇聯(lián)元帥的加倫將軍,成員包括炮兵專家鮑羅金、通訊專家德拉特文、戰(zhàn)略專家切列潘諾夫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教師出類,學(xué)生也很拔萃。黃埔招生條件很嚴格,不僅要政治合格,還要文化過關(guān),甚至外貌儀表也得堂堂。許多學(xué)生還是二次回爐,來自于保定軍校和湖南講武堂的畢業(yè)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代歷史中,國共兩黨許多著名將領(lǐng),都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如:黃埔一期生王爾琢,在“八.一”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斗爭中,都是共產(chǎn)黨紅軍著名將領(lǐng);黃埔四期生林彪,日后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悍將和新中國元帥;黃埔四期生劉志丹,日后成為紅軍著名將領(lǐng)和西北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睡在林彪上舖的林偉儔,日后成為國民黨中將軍長,著名的抗日將領(lǐng),在遼沈戰(zhàn)役中被林彪打得落花流水,在解放天津戰(zhàn)役中向共軍投誠;與林彪同為黃埔四期的張靈甫,日后成為國民黨的王牌74師中將師長,著名的抗日名將,解放戰(zhàn)爭時,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74師被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zhàn)軍圍殲,張靈甫自殺。等等。這只是幾個有趣的例子,其他還有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僅國民黨蔣介石軍隊的核心將領(lǐng)大多出自黃埔軍校,而且中國共產(chǎn)黨軍隊中的黃埔生也是群星閃爍。土地革命時期,包括林彪在內(nèi)的五百多名黃埔軍校生追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大革命時期,紅軍中有三千名骨干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的學(xué)生。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十大元帥中有五名——林彪、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陳毅,十名大將中有三名——陳賡、許光達、羅瑞卿,均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生,或在黃埔軍校任過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說,黃埔是一個“神話”,有神即有鬼。創(chuàng)造歷史者有之,被歷史嗤鼻者亦有之。例如,被人稱為黨國“魔鬼”的戴笠、毛人鳳,也均畢業(yè)于黃埔軍校,但這絕不能損耗黃埔軍校的歷史功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對中國近代史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至于:</p><p class="ql-block">1936年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毛主席就提出:我們要象孫中山先生辦黃埔一樣,辦我們的“紅埔”。這個“紅埔”,就是當年的延安抗日軍政大學(xu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蔣介石敗走臺灣時,也念念不忘黃埔。除了運走國庫的四百五十萬兩黃金、三千箱故宮文物,還將黃埔軍校遷往臺灣高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埔軍校實乃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一顆明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