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共舞的人間幻境 - 游黃石公園和大提頓公園Bairao Zhou <p class="ql-block">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和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緊緊相連,但一個以豐富的地熱資源和絢麗多彩的熱池著稱,而另一個以綿延起伏的雪峰和湛藍純凈的冰湖聞名。兩個公園以令人流連的奇異美景譜寫出一曲冰與火的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自從高中時學英語時讀過一篇關于老忠泉的文章后(或許是從《新概念英語》中讀到的?記不太清了),老忠泉就成了黃石公園的代名詞。印象中黃石公園空曠廣袤,且貧瘠荒涼。然而踏足于此,你會驚嘆于這里的色彩艷麗和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成立于1872年然而公園成立初期,偷獵者和破壞者在黃石公園肆虐。終于,1886年8月17日,50名美軍士兵進駐公園的猛犸象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經(jīng)過30年的努力,公園管理走上正軌。1916年8月25日,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開始接管包括黃石公園在內(nèi)的30多個公園。駐黃石公園的部隊繼續(xù)輔助新成立的公園管理局兩年。在入駐32年后,軍隊正式撤出公園。</p> <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以其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充盈的地熱資源、以及氣勢磅礴的黃石大峽谷聞名。公園就像一位華貴的女王,端莊大方、氣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一)黃石公園的奇異:間歇噴泉geyse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間歇噴泉是黃石公園最重要的標志,指的是每隔一定時間,會從地表的噴口處噴射出高溫沸水的自然景觀。一些間歇泉的噴射高度非常高,如蜂窩噴泉(Bee Hive Geyser),伴隨沸水產(chǎn)生的蒸汽,讓人嘖嘖稱奇。在黃石國家公園,有超過150個間歇泉。</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著名的是老忠實泉 (Old Faithful Geyser),噴射間隔非常規(guī)律,大概在90分鐘左右,持續(xù)約1.5~5分鐘左右。每次可噴出熱水約1萬加侖,高度可達40-50米,水溫攝氏93度。老忠泉的游客中心,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塊立牌寫的下一次噴發(fā)的時間。</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達時是下午三點多,游客中心門口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快點過去,離噴發(fā)還有二十分鐘。于是急匆匆地趕到老忠泉旁。這里已經(jīng)坐滿圍滿了游客,都在安靜地等待著。預計的時間到了后,并沒有噴發(fā)的跡象,大家開始竊竊私語,“When will it start?” 我問旁邊的一位游客,怎么到時間還未噴,才得知原來預告的時間一般會有前后十分鐘的誤差。我開玩笑地說 “Delay is fin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t is still Old Faithful.”</p><p class="ql-block">三點三十四分,開始有白色蒸汽往外冒,然后有一縷細細的水注往外噴發(fā)。停了一會后,噴發(fā)逐漸激烈,水量越來越大。水柱在風中被吹散,白霧彌漫,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白色水霧屏風,在風中飄揚。</p><p class="ql-block">在黃石公園的五天中,我們看了四次老忠泉噴發(fā),就為了親眼證實它的確是很忠實地定時噴發(fā)。是不是很閑很無聊?</p> <p class="ql-block">在老忠泉所在的區(qū)域是上間歇泉盆地 Upper Geyser Basin。這里也是地球上活躍間歇泉最集中的地方。黃石公園有500多個活躍的間歇熱噴泉,占世界間歇熱噴泉的一半。而黃石公園的間歇泉中有三分之二都在上間歇泉盤地。</p> <p class="ql-block">看完老忠泉噴發(fā)后,去牽?;岢豈orning Glory Pool的路上,回首驚喜地發(fā)現(xiàn)遠處的蜂巢間歇泉 The Beehive Geyser也開始噴發(fā)。</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嗎,在黃石公園旅游,其實是在一個活火山口上游蕩,上一次噴發(fā)是在65萬年之前。這里是地球上熱能最活躍的地區(qū)。千萬年來,一個活躍的火山一直在積聚著力量,隨時可能再次爆發(fā)。</p> <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在火山爆發(fā)中形成,火山活動周期為60-80萬年,而至今距離上次噴射時刻現(xiàn)已有6 5萬年左右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活火山現(xiàn)在正處在活躍期。從2004年開端,這座超級火山就開始釋放能量,公園以每年4-6厘米的速度緩慢上升。在炎炎夏日,有些柏油就會馬路熔化。而在2019年研究結果表明,該火山至少在10年左右,地下巖漿的壓力有可能會抵達噴射的臨界點。</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3日,上午10點,黃石公園餅干盆地Biscuit Basin火山異動,大量泥漿和碎石噴向空中,畫面相當驚人,嚇得在場的數(shù)十名游客趕緊奔逃。</p><p class="ql-block">這次黃石間歇泉大規(guī)模噴發(fā),預示著這座活火山很可能在不久未來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噴發(fā)。黃石超級火山規(guī)模如此之大,一旦噴發(fā),將立即導致約 90,000 人死亡。美國大陸的 2/3 被火山灰覆蓋,北美的發(fā)展將會陷入艱難困境,更會導致全世界處在末日般的“火山冬天”。</p> <p class="ql-block">Old Faithful雖然最有名,但最大的間歇泉卻是不那么出名的Steamboat geyser 蒸汽船間歇泉。在主要噴發(fā)時段,其水柱高度可達90米,噴發(fā)時間可持續(xù)3至40分鐘,并伴隨著大量的水汽。它位于諾里斯噴泉盆 Norris geyser basin中的Back basin。標志牌上寫著下一次噴發(fā)的時間是3 天至 50 年。這簡直了,預告了,又什么都沒有預告。也許這就是它為什么名氣不如老忠泉吧。誠信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二)黃石公園的幻美:彩色熱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最令人驚艷的是五彩繽紛的熱泉,仿佛天上的彩虹飄落人間;又仿若眼前呈現(xiàn)的是迪斯尼色彩飽和的童話世界。</p> <p class="ql-block">熱泉的顏色通常中心為寶石藍,然后是綠色,邊緣先是黃色,外邊為桔黃色,最外邊是棕色或紫色。</p><p class="ql-block">熱泉的溫度很高,足以燙傷皮膚;有的熱泉酸度很高,可以聞到一股硫磺味,極具腐蝕性。就是在這樣又燙又酸的泉水里生長著水生嗜熱菌thermophiles。不同溫度和不同酸堿度下活躍著的嗜熱菌為我們帶來了彩虹般的絢麗。但是如果沒有陽光,色彩會是暗淡的,只有陽光才會把艷麗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nèi)最大和最具標志性的的熱泉是位于Midway Geyser Basin的大棱鏡 Grand Prismatic Spring。這是美國最大的熱泉,世界第三大熱泉。這個巨大的熱泉長達100米,深達50米。水溫高達80攝氏度,每分鐘冒出2100升的熱水。 1871年,它被地質學家發(fā)現(xiàn),并因其醒目的色彩而被命名為大棱鏡。</p> <p class="ql-block">熱泉的中心為明亮的寶石藍。中心是地下水的出口,水溫高達189華氏度(87攝氏度)。由于溫度太高,微生物無法生存,所以水是純凈透明的。陽光照射在水面,藍光散射得最多,所以人們看到的就是藍色了。</p><p class="ql-block">熱泉水向外擴散,溫度下降至74到87攝氏度之間,適合微生物生長了。這里有少量的藍綠藻類微生物生長,它們會產(chǎn)生藍綠色調(diào)。</p><p class="ql-block">綠色之外是黃色。這里水溫大約在74攝氏度,適合聚球藻菌(Synechococcus)。照射在上面的強烈太陽光會導致這些微生物生產(chǎn)類葫蘿卜素,從而呈現(xiàn)出黃色。</p><p class="ql-block">當水溫降到約65攝氏度時,不僅有聚球藻菌,還有Chloroflexus 菌在這里生長,它可以產(chǎn)生橙色的胡羅卜素。</p><p class="ql-block">泉水的最外層,溫度約為55攝氏度,更多種類的微生物可以在這里生存,這里的顏色通常為深棕色或紫色。</p> <p class="ql-block">為了避開游客高峰并想看大棱鏡的日出,我們早上七點就出發(fā)了。路上風光無限,溫暖的河水在清晨的冷空氣中散發(fā)出一層淡淡的的薄霧;草原上一群群野牛Bison在縷縷地熱中悠悠地吃著草。</p> <p class="ql-block">然而,大棱鏡也完全被熱蒸汽覆蓋,顏色因無陽光直射而暗淡無光,令人失望。</p> <p class="ql-block">于是去其他地方逛了一圈后,下午三點又回到這里,終于看到了大棱鏡令人驚嘆的色彩。帶著鱗紋的棕色與明麗的亮橙色相互交錯,仿佛一條蛟龍在水中蜿蜒。</p> <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連蒸汽都帶上了橙紅色。</p> <p class="ql-block">而登上Grand prismatic spring overlook俯瞰全景,大棱鏡更是美到令人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一個藍色的太陽從地底涌出,與天空中的太陽交相輝映。它的橙色火焰讓人想起梵高的《向日葵》,那跳動的火焰,奪目的色彩,充分展現(xiàn)了如火的生命和熱情。</p> <p class="ql-block">在Grand prismatic spring overlook上遇到一名park ranger,同他聊起了這里活躍的地熱活動。他指著下面大棱鏡周圍為游客修建的broad walk說,這些步道是用專門的材料建造而成,防腐防酸,可以抵抗地熱的腐蝕。而且步道常常需要根據(jù)地熱的活動情況改道。他們有專業(yè)的儀器來探測哪個地方地熱活動變得頻繁、地表變得薄弱而不再安全,從而修改步道路線。</p> <p class="ql-block">除了大棱鏡外,個人也很喜歡牽?;ǔ豈orning Glory pool和黑水潭 Black Pool。</p> <p class="ql-block">Black Pool位于西拇指間歇泉盆地 West Thumb Geyser Basin,依伴在黃石湖邊。一汪楓葉狀的泉水,如藍寶石一般純凈清澈,讓人一見鐘情。但是一看名字就滿腦子問號:這么美麗的藍色熱泉為什么叫黑水潭?</p> <p class="ql-block">上網(wǎng)一查才發(fā)現(xiàn)這個是游客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原來直到 1991 年,這個水池的溫度一直很低,適合深棕色的藍藻生長。于是水池呈現(xiàn)出一種特別深的綠色,甚至近乎黑色,水池也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991 年 8 月,一個新的噴口打開,將地下熱能轉移到黑池和附近的深淵池,導致它們升溫,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沸騰噴發(fā)。黑池的溫度變得很高,足以殺死池中的所有藍藻,使池水變成濃郁的藍色,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黃石公園最美麗、最濃郁的藍色水池之一。但名字仍然是 "黑水潭"。</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力量不斷改變著熱泉的顏色;人類的活動也在改變著熱泉的色彩。最有代表性的是牽?;ǔ豈orning Glory Pool。</p> <p class="ql-block">牽?;ǔ氐念伾緫撏罄忡R的顏色一樣,中間為純藍色。但公園成立初,缺乏環(huán)保意識的游客往里面扔東西,結果堵塞了地熱水的出口,導致水溫降低,從而水中的嗜熱菌開始生存,顏色變成了綠色。</p> <p class="ql-block">翡翠泉Emerald spring</p> <p class="ql-block">水池泉 Cistern spring</p> <p class="ql-block">屬于諾里斯噴泉盆 Norris geyser basin中的Back basin中的翡翠泉Emerald spring和水池泉 Cistern spring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路邊一個美麗的熱池。因為小,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如此美麗,就叫美人池吧。</p> <p class="ql-block">泥漿池也很獨特</p> <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的泥漿池也是其獨特的地熱景觀之一。這些池子里的泥漿因為高溫和氣體冒泡而不斷地翻滾。</p> <p class="ql-block">其中位于Lower geyser basin 的粉色豆?jié){泉 fountain paint pot讓人少女心爆發(fā)。</p> <p class="ql-block">在黃石公園眾多熱泉池中,猛犸熱泉 (Mammoth Hot Springs)以沉積層而獨樹一幟。它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高溫溫泉從地底噴出后,在流經(jīng)地面時,溶解了石灰?guī)r中的礦物質,然后在流經(jīng)途中,這些物質開始沉積。經(jīng)年累月后,有這些石灰沉積形成了天然石灰臺階。</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熱泉的泉水來自于諾里斯間歇泉盆地,水溫可達77℃,很多嗜熱菌生活在溫泉中,使得溫泉的顏色呈現(xiàn)出棕色、橙色、紅色和黃色。溫泉隨著階地盈溢而下,且顏色各異,形成了一個七彩的大臺階,景象非?;趾陦延^。在陽光下,被泉水滋潤著的沉積巖色彩斑斕、溫潤如玉。</p> <p class="ql-block">在這片彩色臺階旁有一片純白的區(qū)域。產(chǎn)生的原因是2002年的一次地殼變動,使這里的大部分熱泉都不再活動了,彩色臺階失去光澤,微生物死后變成灰白色的粉末,殘留在干枯了的大臺階上,成了灰色或灰白色。只有這一片,也許是干涸的時間較晚,所以如白雪般純凈。</p> <p class="ql-block">為了保護層積巖,這里禁止人們踏上臺階。然而在公園西北門外的小鎮(zhèn)Gardiner 的一家小餐館外,發(fā)現(xiàn)了這張有趣的照片。早期的游客沒有環(huán)保意識,常常站在臺階上拍照,不知道臺階中的熱水燙不燙腳呢?</p> <p class="ql-block">(三)黃石公園的活力:野生動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是美國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動物居住地。有灰熊Grizzly Bear、狼、美洲野牛Bison、駝鹿 Moose、麋鹿Elk等。</p><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是自400多年前被歐洲人發(fā)現(xiàn)以來,動物物種保存最齊全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幾乎所有的動物品種都延續(xù)至今。這里是世界上擁有麋鹿Elk數(shù)量最多的公園;是世界上唯一的從遠古時代就有野生美洲野牛Bison的地區(qū);是全美國擁有最多灰熊Grizzly Bear的野生生態(tài)區(qū)。</p> <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野牛群是美國最古老和最大的野牛群。在這里隨時隨處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野牛。然而這只占曾經(jīng)的千分之一。</p><p class="ql-block">美國西部曾經(jīng)居住著龐大的野牛群。19 世紀,數(shù)百萬野牛死于獵人之手。野牛幾乎從地球上消失。在黃石公園的鵜鶘谷,1901 年只剩下 25 頭野牛。</p><p class="ql-block">1902 年,美國國會資助了一項野牛拯救計劃。國會從私人手中購買了 21 頭基因純正的野牛。它們被圈養(yǎng)在黃石駐軍要塞附近,后來又被轉移到拉馬爾山谷的 "水牛牧場"。夏天,它們在軍隊的草場上吃草。冬季則在牧場度過。</p><p class="ql-block">牧場運營于 1952 年停止。如今,黃石公園的野牛數(shù)量大約在2500到 4500頭之間。</p> <p class="ql-block">今年8月4日,馬友友帶著大提琴來到蒙大拿州布萊克菲特印第安保留Blackfeet Indian Reservation的一片草地上,為一群野牛演奏,慶祝該部落重新建立起一個野牛群可以隨意漫游的保護區(qū)。馬友友有一個致力于促進和慶祝生態(tài)愈合的項目。</p><p class="ql-block">Blackfeet Indian Reservation和西部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有 100 多年沒有出現(xiàn)過野牛了。這是因為美國政府為了取得對部落的控制權,大肆捕殺野牛,野牛群幾近滅絕。</p><p class="ql-block">美洲原住民與野牛關系密切。作為部落文化和生存的基礎,他們利用野牛的每個部分滿足食物、衣服、住所和工具方面的需要。 </p><p class="ql-block">今天,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lián)合會 (NWF) 正努力將野牛放回至部落土地生活。 通過與部落首領的合作,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lián)合會正在努力恢復美國原住民部落與野牛的文化聯(lián)系,并為自由游蕩的野牛群在其自古以來的棲息地吃草創(chuàng)造空間。</p> <p class="ql-block">在公路上閑逛的野牛</p> <p class="ql-block">美國許多州都有野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shù)野牛已經(jīng)與普通牛雜交,但黃石公園的野牛仍保持純種,而且是自唯一一個從史前時代至今始終有野牛生存的地方,是最大的自由放養(yǎng)野牛群的地區(qū)。 </p> <p class="ql-block">野牛成群的拉瑪谷Lamar Valley</p> <p class="ql-block">除野牛外,我們還看到了12只熊,更是與一只小灰熊狹路相逢。</p><p class="ql-block">黃石公園是灰熊和黑熊的大本營?;倚茉?975年被列為瀕危物種。經(jīng)過40多年的努力,灰熊數(shù)量逐漸增加,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已將灰熊列為無危動物。黃石公園占地大約9000平方公里,大約有150頭灰熊,而在整個大黃石地區(qū),大約有600多到800多頭。</p> <p class="ql-block">所以看到熊的機率還是蠻大的。問題是如何發(fā)現(xiàn)熊,因為熊一般在遠離人群的地方活動。進黃石公園之前,我們在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時,在蛇河旁邊遇到一位熱情的退休教授,他和夫人剛剛從黃石公園游玩出來,聊天時他得知我們還未進黃石,馬上告訴我們看動物的訣竅:Pay attention to traffic. Where is traffic, where you will see animals. 事實證明他說得沒錯。</p> <p class="ql-block">上下兩圖展示了用高倍望遠鏡看和用肉眼看的區(qū)別。</p> <p class="ql-block">每次開車時發(fā)現(xiàn)路邊臨時停著很多車,并有人群拿著高倍望遠鏡或長槍大炮對著一個方向,那一定是有稀有動物看。不要猶豫,馬上找地方停車。停得遠一點,再走回來也值。當然多數(shù)時候你朝眾人看去的方向張望,仍是一無所獲。這時你就需要向周圍的人求助。很多人都會很熱心地指點,告訴你是什么動物,怎樣才能用望遠鏡找到動物。有人還會大方地把他們的高級望遠鏡借給你來看。有些人的相機或手機上接著高倍望遠鏡在拍攝,也會讓周圍的人看鏡頭里的清晰圖像。</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些熊那么遠。比如這次,上面那張是接上高倍望遠鏡的手機上看;而下面是用肉眼看(你能看到熊嗎?)。<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佩服第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人!那眼神也是絕了。</span></p> <p class="ql-block">畢竟是很危險的動物,尤其是灰熊,所以在黃石公園游玩,防熊噴霧bear spray必不可少。就象是保險一樣,買了放心,而且最好是用不上。防熊噴霧里面裝的主要是辣椒水,只是比一般女士防身的pepper spray要濃很多。近距離遭遇熊時,拉開對著前方噴,熊討厭這個味道,就會走開。</p><p class="ql-block">這次看到的熊可太多了,有12只呢。大部分都很遠,但我們還是在山上hiking時,與一只熊近距離接觸了。我們從黃石公園南邊的大提頓公園東部進入黃石,在黃石公園游玩一周后,回到大提頓公園,游覽公園的西部。</p> <p class="ql-block">當時我們在大提頓公園西部的Jenny lake旁的小徑上,從Hidden fall and inspiration point 返回。路上只有三三兩兩的登山者,很安靜。忽然路邊灌木叢里傳來沙沙的聲響,我們馬上警覺地停了下來,仔細觀察。有一只棕色的熊!離我們只有十米左右!看個頭應該是一只少年熊,正在灌木叢后自在地閑逛。我們又興奮又緊張,有人敢緊舉起手機,我則敢緊準備好防熊噴霧。熊慢慢地走出灌木叢,來到開闊草地上,旁若無人地東瞧瞧西嗅嗅,然后走向我們。我緊張得差點想用bear spray了。 好在熊從小路上一躍而過,進入另一邊的樹林,我這才松了口氣。</p> <p class="ql-block">過馬路的騾鹿</p> <p class="ql-block">除了野牛和熊之外,我們還看了很多騾鹿mule deer和叉角羚或美洲羚羊pronghorns。我尤其喜歡拉瑪山谷Lamar Valley,這里不僅是動物的樂園,而且山谷視野開闊、風景秀麗。</p> <p class="ql-block">美洲羚羊在如畫的拉瑪山谷</p> <p class="ql-block">黃石國家公園的第一個主要入口羅斯福拱門Roosevelt Arch邊的騾鹿</p> <p class="ql-block">(四)黃石公園的險峻:峽谷瀑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石國家公園中有許多因地質變動而形成的峽谷和瀑布,最著名的是黃石大峽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這條峽谷是大約60萬年前發(fā)生的巨大火山噴發(fā)造成的,長約32公里,最寬的寬度為200米。黃石河將山脈切穿而創(chuàng)造了氣勢磅礴、神奇險峻、動人心魄的黃石大峽谷。這里湍急的河水浪花飛濺,奔騰在彩色的峽壁之中間,構成了一幅壯麗華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黃石河從上游傾瀉而下,在上端,形成了落差距離約30米的上瀑布Upper Falls,下端形成了垂直距離90米的下瀑布Lower Falls,下瀑布的高度甚至達到了尼亞加拉瀑布的兩倍。</p> <p class="ql-block">下瀑布因落差大,視野開闊而吸引了眾多游客。在Brink of lower falls,站在旁側山脈上俯瞰瀑布從身邊俯沖而下,視覺沖擊感令人嘆為觀止。陽光照在白色的水霧上,一道彩虹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就可以觸摸到。</p> <p class="ql-block">更為奇特的是黃石大峽谷是一個彩色峽谷。由于長久風化和熱泉滋潤,遠古流紋巖中的各種金屬物質被氧化,形成了以淡黃為主基調(diào)的絢麗色彩,閃爍著耀眼的光澤。</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藝術家ArtistPoint是黃石瀑布的觀景點,站在此點居高臨下,如同欣賞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彩畫。畫家Thomas Moran早在1872年就用畫筆描繪了這里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去黃石峽谷的清晨,路邊的小河籠罩在輕紗之中,蒙霜帶霧,如夢如幻,如森林女神剛睜開惺忪的雙眼。在靜謐的晨曦里,一群小鴨子在水里嬉戲。</p> <p class="ql-block">黃石峽谷的風限風光令人震撼,黃石湖的秀美寧靜則有洗滌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黃石湖是北美最大的高山湖泊,海岸線總長177公里,四周被原始森林和雪山環(huán)繞,湖水清澈透明,湖光山色,十分秀麗。</p> <p class="ql-block">這里針葉松遍布,主要歸功于北美星鴉Clark’s Nutcracker攜帶傳播松子。別看小鳥那么小,但喉嚨下有一個大袋子,可以裝下100顆松子飛到遠處,并把松子埋在地下。雖然小鳥記得藏寶的地方,冬天一定會回來取出收藏的糧食,但總會有一些松子被遺留下來。這些松子發(fā)芽生長,就成了另一片松林。</p> <p class="ql-block">(五) 大提頓的俊秀: 雪峰冰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對于黃石的多姿多彩,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有著無可比擬的俊秀。如果說黃石公園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女王,那么大提頓公園則是一位清冷優(yōu)雅、挺拔俊朗、卓爾不群的王子。</p><p class="ql-block">大提頓國家公園位于懷俄明州北部,位于黃石國家公園以南。1929年2月26日,美國第30任總統(tǒng)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簽署法案,正式建立大提頓國家公園。這里以連綿的雪山山峰著名,沿著大提頓山脈綿延超過200英里長,蛇河SnakeRiver流經(jīng)整個國家公園。</p> <p class="ql-block">作為最秀麗的國家公園,大提頓擁有高聳入云、冰川覆蓋的雪峰,還擁有寧靜深邃、青翠茂密的森林,以及世界知名的野生動物生態(tài)系統(tǒng),大文豪海明威認為這里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提頓雪峰</p> <p class="ql-block">大提頓雪峰頂?shù)谋?lt;/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高峰,海拔4198 米的大提頓峰在許多電影中出鏡。據(jù)說著名的派拉蒙影業(yè)Paramount的logo就源自大提頓雪峰。</p> <p class="ql-block">這里雪峰高聳入云、俊秀挺拔,蛇河蜿蜒、森林翠綠,草原開闊,駿馬閑逸。好一幅歲月靜好圖。</p> <p class="ql-block">我特別喜歡牛弓灣 Oxbow Bend,這里水面開闊、水流平緩。無風的時候,河面像一面鏡子,倒映著莫蘭山Mount Moran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蛇河觀景臺 Snake River Overlook 可以看到遠處的雄偉的大提頓峰和近處的蜿蜒的蛇河。這一景點,由20 世紀攝影界的巨匠之一安塞爾·亞當斯 Ansel Adams在1942年拍攝的一張黑白照片而聞名?,F(xiàn)在河床兩岸樹木不斷長高,無法再看到完整的蛇河景致。但是在這里,仍能從高處觀賞蛇河景致與大提頓峰相互映襯的美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雪峰融化的雪水流下形成了不少湖。雖與黃石公園緊鄰,但與黃石公園以熱水和溫水為主不同,大提頓的湖里是冰水,我們甚至還看到有一片湖面覆蓋著未化的冰。</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冰湖以珍尼湖Jenny Lake 為最著名。作為大提頓國家公園的標志性景點,珍妮湖擁有超高的人氣。大多數(shù)游客會從這里乘渡輪去湖對面,然后登山去的山上的隱藏瀑布Hidden Falls。從地圖上看,從游客中心出發(fā),往西北方向前進,步行大約一英里多的路程,可以找到這個被隱藏起來的瀑布,而且徒步小徑就在湛藍的湖邊,風景一定很美。于是我們決定放棄渡輪,全程徒步。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很英明,一路不僅風光秀麗,而且因為人少,我們近距離與那只少年熊相遇,有了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Hidden Falls 是一個藏在半山腰被森嶺圍繞的瀑布。我們趕在早上第一班渡輪到達前到了瀑布前。嘩啦啦的雪水奔騰而下,給寧靜的森林增添了生機。沿著小徑繼續(xù)向上,來到瀑布頂端的靈感點Inspiration Point俯瞰珍妮湖。一路上,大提頓峰越來越近,依然如王子般遙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大提頓另一個標志性的景點是摩門道歷史區(qū)Mormon Row Historic District。1890s年代,一群摩門教徒在此形成聚落,開辟新社區(qū)。后來因為生活條件太過惡劣,當年的牧民陸續(xù)離開,他們的谷倉和農(nóng)場如今則成了國家公園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高聳的雪峰、一望無垠的草地、廢棄的谷倉和農(nóng)舍,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田園風光,裝進了無數(shù)人的相機。</p> <p class="ql-block">黃石和大提頓,冰與火共舞。這里輕霧彌漫的彩色熱池,汩汩翻滾的泥漿池,定期噴發(fā)的間歇泉,奔流不息的瀑布河流,俊秀高聳的千年雪峰,靜美如畫的冰湖,以及流連其中的各種動物…… 徜徉其中,你可以靜靜地聆聽地球母親生命的脈博和未來的低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