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14)草千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中奇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元節(jié)后,我還沉浸在思鄉(xiāng)懷親的情愫里,不時也回味著歲月里那些已逝的人和事。有的隨風落于三月的淡煙疏柳上,有的倒映在夏日的粼粼微波間,有的回響在深秋的凄風冷雨中,有的消融于冬日的紛飛雪花里。想著,笑著,兒時村中那兩個如明星般的人物卻浮現(xiàn)在腦海里,他們編織在我童年的喜怒哀樂中,揮之不去,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無敵老太“婁瘋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婁二娘是村里長輩們對她的客套之稱,其實婁二娘不姓婁,只聽說她中年喪夫,住在與我家相隔不遠的大院子旁的低矮土屋里。至今還記得她家屋后是一片茂盛的竹林,門前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樹,我只見過枝頭果實累累,而從不知道那核桃仁是什么味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認識那天起,她就是一個頭裹白帕,身材瘦削,衣衫破舊,但又精明干練的農村老婦,與四十歲左右的單身兒子生活在一起。兒子身材矮小,面黃肌瘦,年紀輕輕也在頭上裹著白帕,顯得老態(tài)龍鐘。母子倆相依為命,也跟村里人一樣,從大集體到生產隊,從互助組到土地下放到戶,養(yǎng)豬喂雞,犁田打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算得上勤勞人家。不知為啥,她卻總是為些雞毛蒜皮的事與鄉(xiāng)鄰起矛盾,如同怨婦一般,常惡語相向,指桑罵槐,讓人可憐又可恨,大家就隨她夫姓叫她“婁瘋婆”。那些年月,除了她家親戚,也從沒見過村里有誰到她家喝過一口水,吃過一頓飯,的確是當年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也從沒有少享受過國家的救濟補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婁瘋婆大字不識幾個,兒子也如此,應該都沒上過學,有時到商店買東西連錢的面額大小都分不清。但是人不可貌相,她天生口才極好,說話頭頭是道,思路清晰,能權衡利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要是再稍有點文化,村里的婦女主任之職也非她莫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前只聽村里人說過婁瘋婆這人惹不起,耍起橫來一哭二鬧三上吊,誰招惹了她誰就是輸家,因為村里的干部也怕她這個馬蜂窩,她的“瘋”我家可是親自遭遇過。記得我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初冬天氣,中午回家吃飯時,剛走到院壩就發(fā)現(xiàn)煙霧繚繞。只見婁瘋婆坐在我家關閉的大門前,一邊哭喪著臉絮絮叨叨地念著,一邊把家人辛辛苦苦撿拾回來的木柴點燃取暖。我只得從后門進屋吃飯,還沒來得及問母親事情原委,母親卻顯出一臉委屈與無奈,叫我們小孩不要管大人的事。當我下午放學回家時,婁瘋婆已將堆滿墻角的柴火燒完,門前只剩下一大堆灰燼,依然在門前不依不饒裝可憐。當代課老師的父親從學校下班回來,只得去請村支部書記來解決此事,我卻被喚去商店買煙買酒招待客人,其余家人幫著母親張羅晚飯,連平日難得打一回牙祭的臘肉都被安排上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黑了,村支書來了,婁瘋婆像遇到了救星一樣忙著訴苦,隨即被書記請進了屋,就在灶房里,雙方談起了事情的經過。我躲在門外偷聽,得知是婁瘋婆為了多侵占我家與之相鄰的菜地之事,母親據理力爭,她便發(fā)瘋似的撲向母親,揮舞著雙手要抓扯母親身體(后來聽旁人說,她最愛使陰招傷人,如果沒占到便宜,還會裝瘋賣傻耍橫),哪知自己不慎滑倒,便冤枉母親推倒了她。那年月,我家因家庭成分不好,無力與惡人抗衡,一家老小做事都是膽小慎微,從不敢招惹麻煩,才有了婁瘋婆欺軟怕硬的猖狂。村支書聽明白了,也只得當和事佬,讓我們家多寬容理解,不跟她一般見識,酒足飯飽之后,村支書帶著婁瘋婆打著火把離去。真是“人善受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大家子被婁瘋婆欺負了,還得請人家吃飯陪笑臉,如此欺人太甚,讓年幼的我恨得牙癢癢,總想著自己快點長大,好撐起這個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話說得好:“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婁瘋婆的本事也越來越大,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給快奔五的兒子討到一個媳婦,可惜媳婦是個啞巴,心里明白,嘴里只會咿呀哇啦亂叫。有總比沒有好,這啞巴媳婦能勞動,能當牲口使喚,能傳宗接代,一年之后便接連生下了一兒一女。婁瘋婆倍感欣喜,似乎看到了希望,但同時也充滿了焦慮,自己已年近七十,又怎么養(yǎng)活這一大家子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無絕人之路,有困難找人民政府,婁瘋婆不知哪里來的超前意識,橫下一條心,從此便踏上了致富捷徑。她三天兩頭找村干部訴苦,村干部無法解決問題,讓她去找鄉(xiāng)干部。鄉(xiāng)干部屬國家公職人員,心生同情想表功,給予她家口糧上的幫助,一來二去,口糧基本解決了,又需要錢財方面的支助。日子久了,面對厚顏無恥的婁瘋婆,鄉(xiāng)干部也覺得是個無底洞,開始推諉這種無休止的幫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她見鄉(xiāng)里沒人再理睬她,就死纏爛打要去找區(qū)政府,整天守在鄉(xiāng)辦公室門口,哪個鄉(xiāng)領導要去區(qū)里開會,她便寸步不離,攔著不讓走,非要帶她一起去不可。幾次三番,三番五次,她對鄉(xiāng)里區(qū)里的各部門及領導也熟悉了,還認識什么牛書記王區(qū)長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還不時有相關單位為她家捐資捐物,自然討到了不少錢財上的好處。最讓村民刮目相看的是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在鄉(xiāng)村里難見小汽車的時代,她卻背著大包小包常被人用小汽車送回村里,如此風光而又瘋狂的她,自然成了十里八鄉(xiāng)的名人。聽說有一次她在公交車上丟了一張存款單,別人撿到后歸還時一看,竟有幾千元存款。在七八十年代,對多數(shù)農村家庭來說這可是天文數(shù)字,也不知這樣的存款單她家里還有沒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從土地下放到戶后,家家都有了自己的田土,農村人的生活漸漸好起來了,也許是婁二娘年紀大了,也很少再到鄉(xiāng)里區(qū)里去瞎鬧,倒是在村里謀了好差事。村里有一座八角廟,聽說有些靈驗,香火日漸旺盛,四面八方趕來的善男信女捐下不少香火錢,她就一人到那里負責管理財物,也從沒人過問她管了多少錢。村里人見過她的諸多風光事跡,閑談中都免不了咒她是個老不死,而我最后一次見到她卻是在父親的葬禮答謝宴上,雖是近九十歲的老人,身體依然硬朗,只是有些老眼昏花了,已不大認識我這個小人物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聽母親說,婁二娘終于死了,九十二歲,不知是老糊涂了,還是得罪了哪路神仙,家里來了一親戚,她在炒菜時錯把農藥當菜油,當場就毒死了三人,包括自己的兒子。至于啞巴媳婦,死得更早,就連大孫子,小學畢業(yè)后就到處游蕩,也突發(fā)疾病英年早逝了。如今呀,只有那個孫女還在,竟陰差陽錯地嫁給了當年那位村支書的兒子,早已為人之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嗜酒發(fā)瘋“黃癲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黃家在村里也算大姓,因兄弟姊妹不少,為人多和善,父輩里有三個當過兵的,子女中有在鄉(xiāng)里村里供職的,還有幾個在外面專跑大貨車,這般實力自然在村中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單我們院子里就住了黃家三個兄弟,而唯獨黃老三愛喝酒,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喝酒就喝酒吧,可是他嗜酒如命,每喝必醉,每醉必瘋,還行兇打人呢,方圓十里都知道咱村里有個“黃癲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黃癲子與父親年紀相仿,身強體壯,會吹口哨,但老愛眨眼,特別是在喝酒后。從我剛記事起倒沒看見過他發(fā)酒瘋,聽說他當過生產隊的會計,還會砌墻手藝,有點蠻力,干活是把好手。 他家與我家一樣,也有三個孩子,老大女兒,老二老三都是兒子,年紀也相差不大。黃三爺沒有發(fā)瘋的時候,他也顯得幾分和善,還帶我和他的小兒子在他家分過糖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聽說他發(fā)酒瘋是在我上了小學后。學校附近大路邊有家商店,是本家堂兄開的,那里有大酒缸,可論斤兩賣酒,路過之人,可以在那里抓把花生瓜子喝點小酒解乏。不過也有村民在勞動之余聚在商店吹牛閑聊,或玩玩紙牌,自然也可以喝酒助興,黃老三就是在那里貪杯喝醉的。那天放學回家聽見過的人講,那場景簡直如同看大戲。醉酒的人如同小丑一般,滿臉通紅,眼神游離,走路東搖西晃,不時摔倒在地,弄得滿身是泥。當人群中有人發(fā)出尖叫,他索性就跪在地上向過路人磕頭作揖,哭爹喊娘,要么又唱又跳,亂吼亂叫,盡情宣泄著心中莫名的能量,沒有人能勸得住他,如此表演到天色入暮,人群才慢慢散去。那次,黃老三也算丟盡了老黃家的臉,幸好沒有發(fā)瘋傷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此,黃老三不喝酒就沒事,一喝酒就不是人。生活在農村,左鄰右舍的紅白喜事多的是,雖物質匱乏,也得或多或少送點人情,去了,主人哪有不備酒飯的?每次飯桌上,黃老三開始還客客氣氣與大家舉杯慢飲,可總覺得不過癮,干脆每次舉杯就一飲而盡,本桌的一瓶酒轉眼間就見了底。他東瞅西瞅,見鄰桌沒人喝酒,就把酒拿了過來,主動又為大家倒酒,別人客氣不喝了,他就自斟自飲,不會聽人勸說的。待其他人吃飽喝足離席而去,他就拎著酒瓶尋其他飯桌而去,或是自己抱著酒瓶躲在一邊喝,這哪有不喝醉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理說喝醉了就睡吧,但這絕不是他的風格,就算被人送回了家,三個孩子尚小,妻子也無力鎮(zhèn)住他,就任由他胡作非為。他算是我童年時代的噩夢,我多次親自看見他醉酒后六親不認,不是打罵妻子兒女,就是找鄰居弟兄麻煩,常弄得滿院子雞飛狗跳。最恐怖的就是半夜三更時,聽見院子里的狗在咆哮,黃老三在吼叫,就不知誰家要遭殃了,全家老小都是膽戰(zhàn)心驚的,如同妖魔鬼怪即將降臨。他先是用拳頭砸門,見沒人搭理,他就回家拿菜刀砍門,或拿斧頭劈門,如果對他客氣一點開門搭理,那這家人整晚都別想睡覺了。左鄰右舍,誰家沒被他欺負騷擾過?我家門上更是傷痕累累,只因黃家上下有人當官做事,即便找到村里鄉(xiāng)里反映這種惡行,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他傷害過別人,也傷害過自己,醉酒發(fā)瘋打傷過我母親,砍倒過自家兄弟一片未成熟的玉米,也曾被人灌過糞便,也曾摔進冬水田里差點被淹死,就差沒有妻離子散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人模鬼樣的黃癲子不知是真癲還是假癲,在我上中學的那一年 ,就有好心人找來一位巫婆要給他治病。鄉(xiāng)下人家祖祖輩輩都比較迷信,來看熱鬧的村民把他家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我倒希望這巫婆能看清他的前世今生,早日把他的瘋癲病治好,還大家一片安寧。巫婆走后,黃癲子倒安靜了一些時日,大家都以為他被巫婆治好了病而慶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有一天下午放學后,在鄉(xiāng)中學門外的大街上我看到了醉醺醺的黃癲子。他一手捂著鮮血淋漓的額頭,一邊可憐兮兮的念叨著什么,大概是要到鄉(xiāng)辦公室告狀什么的,從他醉語中隱隱得知今天被我哥打傷了。我又驚又喜,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只得飛一般跑回家了解真相。后來得知母親與大哥中午在院壩曬稻谷時,黃癲子又借酒發(fā)瘋,滿嘴胡言亂語,準備欺負母親,大哥撿起一片瓦用力扔過去,正好砸中他的額頭,隨即鮮血直流,以致落荒而逃。從此以后,隨著我和哥的長大,醉酒的黃老三再也不敢欺負咱家了,原來這家伙一直就是個欺軟怕硬的假癲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黃老三這德性,讓我再也沒有正眼看過他,因為他讓我的童年蒙上了些許陰影。以致后來他再喝酒發(fā)瘋時,兩個長大的兒子就會把他捆綁在柱子上,免得丟人現(xiàn)眼影響兒女們的婚姻大事。直到爺爺去世時,遠在他鄉(xiāng)的我匆匆趕回家奔喪,他居然醉醺醺的在靈堂嘰里咕嚕,我執(zhí)意要他尊重逝者,要么閉嘴,要么離開,他無奈出了門。沒想到爺爺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大清早就來到我家堂屋前坐著,剛坐一會兒就抽搐倒地,口吐白沫,差點死在我家門前。沒過幾年,聽母親電話告知,還不到七十歲的這位村中奇葩也駕鶴西去,左鄰右舍才算得到了久違的安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今年五一節(jié),我?guī)е迌夯丶覟槟赣H祝賀八十大壽,見到了不少我兒時相識的鄉(xiāng)鄰長輩,大都已是耄耋老人,他們滿臉笑容地談起那時的鄉(xiāng)村故事,日子雖過得清苦,但有幸趕上了如今的好時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善惡終有報,恩怨自分明。逝者隨風去,生者倍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