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鳳凰山-大孤山樂山樂水 <p class="ql-block">鴨綠江</p><p class="ql-block"> 鴨綠江作為中朝兩國的界河,長白山南麓是其源頭與起點,流經(jīng)吉林省的長白、臨江、集安等地,在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附近匯入黃海北部的?西朝鮮灣。全長為795公里,流域面積廣達6.19萬平方公里,是一條壯觀的河流。其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江水顏色深綠,宛如鴨頭的翠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我的生命孕育于鴨綠江對面的抗美援朝戰(zhàn)火紛飛之時,誕生于戰(zhàn)火熄滅之日,如今已進入古稀之年。</p><p class="ql-block"> 人老思故鄉(xiāng)。到鴨綠江邊走走,到中朝友誼橋和鴨綠江斷橋瞅瞅,回青年點看看,和兄弟姐妹聚聚,是我多年的夙愿。因新冠疫情一拖就是幾年,終于日前如愿。</p><p class="ql-block"> 兒時常在鴨綠江入江口的大沙河游泳,那時沒有污染,每逢漲潮,江水涌入大沙河兩三米深,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那才叫不亦樂乎!成人后則在鴨綠江冬泳,那是一個爽。退潮后的秋日水深半米,肥肥的河螃蟹七上八下,和哥哥一起手持瓦斯燈,一個晚上就能抓上一大水桶。</p><p class="ql-block"> 小學畢業(yè)趕上文革停課,閑著不就閑出毛病來了嗎?于是就沿著大沙河北上,到蛤蟆塘、通天溝釣魚,每次都能釣上一大串,白條、鯰魚、鱔魚、沙漏狗子、川丁子、柳根、鯽瓜子等,品種繁多。回家后負責摘魚腸子并洗凈,才算完成任務。我爹自己把魚撒鹽一擼,然后煎得黃橙橙的,捏上幾盅老白干和一瓶鴨綠江啤酒,美滋滋的。我雖不能享用,但心里甜兮兮的,終歸有點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文革大串聯(lián)開始后,大哥哥大姐姐們的舉動影響了我,也想躍躍欲試,但被爹娘阻止:“你還小,去不得!”但我“賊心不死”,和同學們舉著“衛(wèi)東彪戰(zhàn)斗隊”的隊旗,步行串聯(lián)到鳳城縣,但沒登鳳凰山,留下遺憾就打道回府了。</p><p class="ql-block"> 1968年復課,3年后初中畢業(yè)。當時面臨兩種出路,一是留城當工人,二是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我由于兄弟姐妹多,只有“華山天險一條路”——上山下鄉(xiāng)當知青,插隊到了東溝縣小甸子公社勝利大隊叢家窯生產(chǎn)隊。下鄉(xiāng)兩年后,穿上綠軍裝當兵去了。小甸子距離大孤山不遠,但沒有去過。</p><p class="ql-block"> 鳳凰山</p><p class="ql-block"> 此為我回鄉(xiāng)之旅的第一站。鳳凰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丹東鳳城市中心3公里,是城市中的風景名勝區(qū)。南與朝鮮妙香山相望,北與本溪水洞呼應,為國家AAAA級。自古有“遼東第一山”的美譽。鳳凰山為西山和東山兩個景區(qū)。鳳凰山山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鳳凰山屬于長白山山脈,最高山峰“攢云峰”海拔836.4米。鳳凰山是以自然景觀為主,歷史文化古跡、邊塞田園風光、風俗民情為輔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融“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廬山之幽靜,黃山之奇特,峨眉之秀美”為一體,素以“雄偉險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異,四季景秀”的自然美著稱于世。其景色宜人、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之一,是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體,交織成一幅天然絕紗、和諧壯觀的中國山上畫卷。</p><p class="ql-block"> 鳳凰山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稱“烏骨山”。相傳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游覽此山,有鳳凰飛來拜祖,太宗大悅遂賜名“鳳凰山”,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鳳凰山的文物古跡較多。經(jīng)三燕、隋、遼、清等歷代累建,形成了摩崖佛龕、臥佛古洞、倒坐觀音洞,凌霄塔、摩云塔、大寶塔,延壽寺、天慶寺、云接寺、華嚴寺和降香十八盤、海昌墓塔、圣水古井等佛教建筑群落。共有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等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7處和文物景點18處。</p><p class="ql-block"> 大孤山</p><p class="ql-block"> 位于丹東市東港市孤山鎮(zhèn),是遼東著名風景區(qū)之一。地處大洋河河口的右岸,孤峙于黃海之濱,景色秀麗,人文薈萃。</p><p class="ql-block"> 山上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剎集“佛、道、儒”三教合一,孤而不群,千百年來自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來此尋找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寄托,其宗教影響力在東北三省及京津冀地區(qū)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大孤山上有百余間初建于唐朝的寺廟,是東北現(xiàn)存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大孤山古建筑群分為上廟、下廟。上廟由藥王殿、玉皇殿、真武廟、圣水宮、龍王殿、佛爺?shù)?、三霄娘娘殿、一層樓、觀海亭和佛塔組成。下廟由呂祖亭、天后宮、關帝殿、財神殿、文昌宮、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和古戲樓組成。一條中軸線貫穿圣水宮、天后宮和古戲樓,使上、下廟既互為映襯,又連為一體。大孤山的建筑技藝精湛,雕梁畫棟,垂脊飛甍,斗拱雀替,磚雕壁畫,呈現(xiàn)出一派大氣磅礴的民族建筑風采。</p><p class="ql-block"> 大孤山有兩棵千年銀杏樹,至今老當益壯。登臨圣水宮,掬一棒圣水,甘洌清甜,更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有一番飄飄如仙之感;與千年銀杏相擁合影,嘆歷史滄桑;踏步地藏寺,看雕磚青瓦,飛檐畫棟,巧奪天工;賞牡丹水杉,仰云柏青松,笑談人間風云,幾回流轉。</p><p class="ql-block"> 久負盛名的大孤山廟會,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二百五十年以前。想當年,陸路交通并不發(fā)達,過往于鴨綠江的來往船只,遙望一巍峨高山矗立于黃海岸邊,于是停船上岸交易,盛況何其空前。特別是農(nóng)歷四月十八,正逢草長鶯飛時節(jié),長白山的山貨獸皮要運往關內(nèi),江南的絲竹瓷器又從山東威海源源而來,大孤山就成了南北貨物的中轉站。南來北往的商賈,周邊出海打漁的船家,齊聚古鎮(zhèn),貿(mào)易商談,會親訪友,為大孤山廟會增添豐富的內(nèi)涵。每年的廟會時節(jié),正值春夏之交,樹茂山青,綠草鋪野,登孤山眺遠海,天氣或晴或朗,時而陰晴變幻,鹿島氤氳繚繞,蜃樓時隱忽現(xiàn),有時晴天萬里,漁帆點點,帆檣往來,景象萬千?!奥归T海市”、“漁島遠眺”已成為歷年來逛廟會時登山的一大景觀。</p> <p class="ql-block">鴨綠江</p> <p class="ql-block">鳳凰山</p> <p class="ql-block">大孤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