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嗨與自閉——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資本包裝下的女性與婚姻問題永超凡 <p class="ql-block">作者永超凡</p><p class="ql-block">作于24.8.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本質(zhì)上看,人生是一場孤獨之旅,孤身而來,獨自而走。婚姻不過是個裝飾,事業(yè)不過是個飯碗,愛好不過是個表演,信仰不過是個工具。人老沒有伴,狗都會討厭。房大無人住,鼠蟲常光顧。</p><p class="ql-block">太多的事,注定一個人學習、一個人抉擇、一個人拼搏、一個人反思、一個人出發(fā)、一個人收場、一個人快樂、一個人傷悲。知音如此之少!白天里,華麗的人生舞臺,自己個賣力表演脫口秀。夜晚中,偌大的城市小區(qū),自己個收拾情緒安靜入眠。再多的親友、同學、同事和客戶,頂多只是綠葉、觀眾和見證。</p><p class="ql-block">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過多,多則過猶不及。汗水、淚水彌漫成河,人到中年依然泛濫成災,一無是處,愁慮滿地。知識、信息不斷爆炸,繼續(xù)進入就大腦卡殼,網(wǎng)絡堵塞,難以選擇。</p> <p class="ql-block">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和經(jīng)歷,懂得很多命運道理,學到不少人生經(jīng)驗。于是乎,經(jīng)驗主義、實證主義、存在主義、物質(zhì)主義、自由主義和自我思想幾乎決定一切。本人就是自我世界的唯一權威、精神獨裁、獨立制片人和執(zhí)行者,對自己完全負責,不需要他人好心幫助和過多干擾,幾乎大家都這么以為。</p><p class="ql-block">科學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無神論者告訴我們:天下無有鬼神,世上本無路,人生必須自我決斷。外部的一切因素,必須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人定勝天,我命由我不由天。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p><p class="ql-block">對于政府、組織、單位、法律,必須相信和依賴。特別重要的,當然還有文憑、職稱以及各類技能與榮譽證書。</p><p class="ql-block">但包括父母、其它親友以及金錢、物質(zhì)、職位、聲名等在內(nèi),它們并不能解決自己的大部分問題,尤其是態(tài)度、情緒、習慣、思想、信仰和婚姻等方面的根本問題。更多時候,只能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樂來自我安慰,以閱讀圣賢、常回家鄉(xiāng)、美食和親情等多管齊下自我治愈,以虔誠信仰,經(jīng)常參與慈善活動,日日感恩、深入懺悔等自我救贖。</p> <p class="ql-block">思想進步,文化繁榮,社會昌盛,經(jīng)濟、法治和民主發(fā)展的本質(zhì),似乎一直成為:反殖民、反封建、反帝制、反奴役、反權威、反獨裁、反專制、反高壓、反霸道、反體制、反規(guī)則、反傳統(tǒng)、反腐敗、反父母、反專家、反世俗、反庸俗、反對一切形式的外部灌輸、外部干預、外部評價、外部控制、外部強加。</p><p class="ql-block">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好,全歸自己;壞,也由自己。時代發(fā)展至此,已然到達人類最自由、最獨立、最能干、最自我的階段。</p><p class="ql-block">我型我秀,我思故我在。只要睜開眼,世界就在眼前出現(xiàn)。只要閉上眼,世界就在眼前消失。世上不能強買強賣,有錢難買我愿意。只要我去想,我就可以做,誰也攔不住。我想,我要,我求,我愛,我恨,我棄,我去,我走,我以為,我主張,我投票,一切圍繞自我意識、自我言行、自我欲望和認知。</p><p class="ql-block">殊不知,自由的極致就是自戀、自嗨、自大、自狂、自卑、自閉、自殘和自殺。反專制、反權威、反規(guī)則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反專業(yè)、反知識、反階層,到頭來不過就是反自己、反常識、反管理。其實,人怎么可能脫離自己的階層,咒罵自己的出身、故鄉(xiāng)和國家,反對自以為傲的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的管理與行業(yè)的準則。</p> <p class="ql-block">人人都不簡單,某種程度上,皆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某方面的專業(yè)人士。以前是偉人和理想建國,現(xiàn)在是科學和專家治國,法治塑國??上灿挚膳?!</p><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知識不再為少數(shù)人壟斷,人人都懂得通過學習知識來改變自我、掌握命運。可怕的是,專業(yè)領域太狹窄,思維被固化。社會、自然、人文、邏輯、法治等廣闊領域內(nèi)的諸多常識、基本判斷、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邏輯被遺忘,被封存,被鄙夷。</p><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無論中學還是什么大學專業(yè),還多少教授倫理、國學、邏輯、哲學與思想。但現(xiàn)在,歷史淪為知識,國學淪為表演,思政課淪為學分,法律淪為打官司工具,思想淪為演講和辯論手段,邏輯和哲學早已退出課程范圍。</p><p class="ql-block">人們以為,市場經(jīng)濟和物質(zhì)社會,必須也僅能依賴專家、規(guī)則、制度、協(xié)議、合同與法律,最終相信專家建議和服從司法判決。市場雖非萬能,專家雖非智者,法律雖并不完美,但的確是唯一的標尺和評判。要是市場、專家、法律解決不了,那就只能無可奈何。于是,文件、會議、談判、合約、投標和案子越來越多,專家和司法人員忙的團團轉(zhuǎn),但復雜社會問題并未找到治理之道,甚至愈演愈烈,形勢復雜,前景不妙。</p> <p class="ql-block">手機、小程序、電腦和網(wǎng)絡似乎操縱一切,打卡、投票、學習、培訓、考試、消費、出行、娛樂、炒股、手機銀行、工作開展、調(diào)查研究、情感聯(lián)絡、商業(yè)談判、資訊瀏覽和社會一眾事務等,大部分通過網(wǎng)上解決。</p><p class="ql-block">時代不一樣了,不見面審批、簽約、消費、匯款,甚至是不見面吵架都可以。但始終不見面的話,如何交流情感、孝順父母、勞動體驗、親身參與、思維碰撞、查究細節(jié)、深入征詢、心理咨詢、賦予溫情、拜師學藝和修行悟道?</p><p class="ql-block">電子和網(wǎng)絡時代,廁上、車上、枕上,無處不可學習,無時不可學習。電視、碟片、電子書、視頻、微信、qq、微博、郵箱、公眾號等,都可以是學習途徑。但讀書學習這等重大、神圣、莊嚴、細微、長期之事,怎能離得開紙質(zhì)書本、同學交流、直接請教、筆記記錄、課堂傳授、當面探討和老師耳提面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一生,必須是學習的、創(chuàng)造的、積極的。無論有無愛好、黨派、婚姻、文憑和健康,無論職業(yè)、職位、環(huán)境、時代是什么,無論信仰和追求什么,都必須做到:認真、執(zhí)著、端正、嚴肅、踏實、勤奮、儉樸、奉獻、堅定、遠大、熱情、樂觀、大方、真摯、微笑、謙卑、感恩、懺悔、虔誠、信仰等有益因子貫穿始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時代飛速發(fā)展,科技一日千里,每天幾乎都有新創(chuàng)造、新發(fā)明、新思維、新觀點、新改革、新成果。但無論什么新,都不能忘記來時路,忘記歷史圣賢、民族英雄與時代偉人的豐功偉績、敦敦告誡和大義微言。每個組織和地方,每種思想追求,都時刻不能忘記:該相信誰,需要誰,依賴誰,為了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歲孩子懂得的,六旬老人未必懂得。幼兒園孩子能做到的,博士研究生未必能做到。有的人壞,是父母失教,童年缺愛,家庭教育沒跟上,從小沒學好,根子上壞透了。社會上許多問題的出現(xiàn),究其原因,都說不是老人變壞,而是壞人變老,這話很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的孩子和年輕人,似乎個個都很能、很享福。大部分大學畢業(yè),沒幾個種過地,做過飯。個個三十歲左右不過,不知有何德何能,就十幾萬、三五十萬的新車開著,上百平方的城市樓房住著。哪管父母埋頭種地,勞苦打工,認真上班,辛苦還貸,艱苦樸素,任勞任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些年輕人很任性,是否找工作、尋對象、生孩子、攢存款、積人脈、求上進、繼傳統(tǒng)、守紀律、立大志、做大事,很少加以考慮。父母管不上,單位不想管,習慣于我行我素,自管自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些中年婦女,更是滿足于吃喝、穿戴、化妝、跳舞、游玩、逛街、購物、影視劇等,把自己當成家庭的寶貝、男人的心肝和社會的寵物。多年不下廚、不帶孩、不女紅,長期不思考、不翻書、不筆記、不敬祖,堅持不拜師、不學法、不積德、不修行,可謂是無知無畏,無德無心,無法無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從十歲八歲認真讀書、踏實努力幫父母干活做起,給自己早早積累經(jīng)驗和未來福報。改變孩子的命運,要從父母自己認真工作,誠懇待人,虔誠修心做起,給孩子做個優(yōu)秀榜樣,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抖音、快書、朋友圈、小紅書、淘寶、天貓、京東、順豐、360搜索、百度百科、全民K歌等,幾乎已成為許多人了解世界、日常生活、表達情緒、打發(fā)時間的不二途徑??旖葜Ц?、便捷生活、快速交通,一切都圍繞著快、省事和簡單。一旦沒有了電力、網(wǎng)絡和手機,估計很多人生活要抓瞎,工作要癱瘓,頭腦要瘋掉。</p><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會放大負面輿情,壞消息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活在網(wǎng)絡虛擬世界里,被自媒體牽著鼻子走,跟在網(wǎng)紅后面人云亦云,永遠也長不大。資本是個壞小孩,民主是個垃圾筐,自由是個裹腳布,西方包裝和傳銷的一切都是陰謀詭計。</p><p class="ql-block">孩子小小的,交給幼兒園;父母老邁了,留在遠家鄉(xiāng)。兩個成年人,想睡覺就睡覺,想買啥就買啥,想扔啥就扔啥,想不婚就不婚,想離異就離異,想流產(chǎn)就流產(chǎn),想去哪就去哪,辭職只需要幾分鐘考慮,旅行只需要一張車票,只圖年輕人自己快活。過一天算一天,好一天是一天,真是幾千年來也沒有多少人能如此舒坦!</p><p class="ql-block">這絕非好事!有識之士早就振聾發(fā)聵的指出:資本綁架了女性,自由毒害了孩子,知識洗腦了青年,科技戕害了時代,金錢美化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圍繞著女性的獨立、美麗和自由,而時刻盯著男人的錢包,由此,資本打造的毒雞湯與可笑故事實在太多。比如:“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玫瑰與鉆戒,一個不能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女人要學會愛自己,對自己的臉要舍得花錢” “包包是女人的第二張臉”。</p><p class="ql-block">還有:“學的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嫁的好”“有車有房才有安全感”“男人負責賺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你,不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女孩要富養(yǎng),男孩要窮養(yǎng)”“女生天生就是捧在手里給人愛的”“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后笑”“女人要時刻擁有美麗,才能成為生活的女王”“女人無論如何都要擁有獨立屬于自己的房子”。</p><p class="ql-block">“不吃好喝好,等于浪費青春,等老了錢還有什么用”“人生一定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積極奔向詩和遠方”“不結婚不要小孩,向缺愛的婚姻說不,永遠做自己的小公主”“要勇于脫離原生家庭,擺脫柴米油鹽,追求精致生活”。</p> <p class="ql-block">近年,僅成都一個城市,剩女就有約60萬。據(jù)說,全國有三千多萬的剩女和近五千萬的剩男。在一線城市,剩女約為剩男的三四倍。越來越多的人,害怕婚姻,不愿生育或不敢生育多個子女。</p><p class="ql-block">據(jù)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報道,近日,國家民政部發(fā)布了“2024年2季度民政統(tǒng)計數(shù)據(jù)”。</p><p class="ql-block">數(shù)據(jù)顯示,2024上半年,全國結婚登記數(shù)為343萬對,離婚登記對數(shù)為127.4萬對。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結婚登記數(shù)減少49.8萬對。與10年前相比,2014年上半年結婚登記數(shù)為694萬對,僅為2014年同期的一半。</p><p class="ql-block">從全年數(shù)據(jù)來看,全國結婚登記數(shù)持續(xù)下跌多年,2013年該數(shù)達近15年來最高值,為1346.93萬對。此后逐年下降,于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2021年跌破800萬對大關,2022年跌破700萬對大關,2023年小回升到768萬對。</p><p class="ql-block">自1980年代以來,我國的出生性別比一直在升高。正常范圍的出生性別比是在103至107之間波動,但1982年的出生性別比107.2,已小幅超過正常范圍。1990年,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11.3,2000年已經(jīng)達116.9,2004年達到最高點121.1。2022年,出生性別比盡管有所下降,但仍高達111.31。</p><p class="ql-block">人口性別比的失衡加劇了婚姻市場的供需矛盾。七普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人。其中,20到40歲適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1752萬人,性別比是108.9。</p><p class="ql-block">另外,從性別上來看初婚年齡的變化,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原新表示,將七普(2020年)與四普(1990年)數(shù)據(jù)對比,全國30歲至34歲沒有結婚的女性,從0.6%增長到了9.3%;35歲至39歲還沒有結婚的女性,從0.3%增長到4.1%;40歲至49歲沒有結婚的女性,從0.15%左右增長到了1.5%到2%。30年時間,30歲至49歲沒有結婚女性的比重由1.05%增長到15.4%,增加了十倍以上。</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5日,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歷年離婚人數(shù)數(shù)據(jù),我國離婚人數(shù)在2019年達到最高峰,為470.06萬對。2021年離婚人數(shù)為283.93萬對,為近十年最低。按每年300萬平均數(shù)匡算,近二十年離婚約6000萬對。</p><p class="ql-block">據(jù)《中國民政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顯示,2005—2015年,北京再婚人數(shù)占總結婚人數(shù)的比例從20%上升到30%。有關部門統(tǒng)計再婚的人群第二次婚姻的離婚率超過60%。綜合上述數(shù)字與比例,離異后單身到底的約有百分之三四十,由此每年產(chǎn)生的單身人士200多萬。二十年,就是四五千萬。加上剩男剩女,即全國適婚獨身男女上億,成為莫大的社會隱患。</p><p class="ql-block">婚姻問題必然影響和反映生育問題。生育率不斷降低,全國總?cè)丝谠?022年底開始由升轉(zhuǎn)降,已成為影響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個人人都基本或熟練掌握外語、駕駛、計算機知識,都識文斷字、能說會道、獨立生存、一專多能,甚至有機會成王為圣的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更好、更快、更強,才能更高程度的體現(xiàn)自我價值,維護更好生活標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論什么年齡、職業(yè)、職級與文化,必須懂點人文、法律、歷史、宗教、政治、財經(jīng)、金融、哲學、邏輯,還有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營銷學、新聞學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和專業(yè)知識。否則,就只能當奴隸,做炮灰,被灌輸、利用、盤剝、壓榨和詐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獨木難撐大廈,孤雁難飛征程。如果想早點做成大事,成為領導人才、事業(yè)高手、管理型專家、行業(yè)知名人物和生活高手,就必須至少擁有這樣幾個領域的專家朋友:醫(yī)療、教育、財經(jīng)、法律、管理、心理、宗教、媒體和商業(y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不可能僅靠常識做事情,而必須依賴專業(yè)人士、專業(yè)知識與專門技能。雖專家屢有騙人騙財騙色的,但畢竟大多數(shù)還是有良心和素質(zhì)的。行行有門,門門有道,千萬不能拿自己的愛好,去貿(mào)然挑戰(zhàn)別人的專業(yè),莫要關公面前耍大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五六十年來,科技幾乎再沒有重大理論突破,只能在分支領域內(nèi)深挖精研。每個行業(yè),細分領域都很廣很深。一個人智商與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事事能,門門清。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檔事,從古至今都離不開:名師指路,高人指點,智者開示,大人訓示,君子引導,老人教誨,同行競爭,同齡幫助,諍友批評,外行監(jiān)督。</p> <p class="ql-block">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橐鲱愃破笫聵I(yè)單位領導班子,不過是手搭手過河,一起同風雨共患難。既不能理想化,憑空想象未來始終晴空萬里,美好生活在前面等著,更不要庸俗化,聽某些婚姻不幸的名人帶節(jié)奏,把婚姻當成愛情的墳墓。</p><p class="ql-block">說簡單點,夫妻類似長期飯搭子,合伙生孩子,共同攢票子。說復雜點,世上很少有特別完美的婚姻。所謂幸福的婚姻,不是兩個滿分一百分或特別優(yōu)秀的異性結合才能過好日子,而是兩個表現(xiàn)各五十分的男女,互相包容,相互促進,互相成就,真誠合作,合起來才夠一百分。</p><p class="ql-block">各自工作上能力再強,領導、客戶、父母再夸獎,朋友圈里玩的再盡興,再知名,也不過是自嗨。偉大的人,很少存在什么先成業(yè)再成家的選擇。緣分既要靠爭,也要靠愛,更要靠不要臉。</p><p class="ql-block">修佛修心,離不開佛法僧這三寶。做人做事,離不開儒釋道這三教。凡事要好,需問三老。男人再能,沒有女人生不了娃娃。女人再能,離開家庭難言幸福。人要懂得自己的弱點和生命的脆弱,既不要被一味追求成功的自信迷惑,也不要被婚姻雞毛蒜皮的矛盾嚇倒。</p> <p class="ql-block">剩男剩女或離異后多年單身的男女,記住一句話,吃住行等物質(zhì)問題基本解決后,錢越多,反倒生活問題更大。貌似自嗨和獨立生存的背后,實際上就是情感的孤獨和精神的自閉,說白了差不多就是自私、膽小、虛榮、矯情、懶惰和無知。這明顯屬于狂躁癥、臆想癥、抑郁癥、自閉癥等輕度精神病的一種。有病就要治,多因要多藥,治病要趁早,頑癥要下狠藥!</p><p class="ql-block">一段戀情、一樁婚姻、一個家庭都處理不好,何談事業(yè)恢宏?孩子雖不能充分保障婚姻穩(wěn)定和家庭幸福,但沒有共同的孩子,則婚姻勢必兩心各向,同床異夢,混亂四起。</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代社會生存,要大膽開題,勇于答題,學會做題,而不要被所謂名人屁話或龐雜輿論帶進溝里。非要單一選擇的話,寧要社牛而莫要社恐,要多動而莫要自卑,要濫情而莫要絕情,要自謙而莫要自嗨,要自修而莫要自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