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兒”回家:跨越75年的雙向奔赴———楊梅花轉(zhuǎn)發(fā)《焦匯點(diǎn)新聞》書世界和平,畫美麗中國 <p class="ql-block">“二叔,我們終于找到你了!”8月1日上午10時(shí)許,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高港區(qū))口岸街道徐橋社區(qū)龍窩口烈士合葬墓前,朱志凱烈士的侄子朱建成跪伏在地,嚎啕大哭。</p> <p class="ql-block">朱志凱小名“盼兒”,山東青島平度市人。為了這一天,朱家尋找了75年,終于在與江蘇尋親專班的雙向奔赴中,達(dá)成夙愿。</p> <p class="ql-block">“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宏偉歷史畫卷中,“打過長江去”的解放軍是主角,為掃除渡江障礙,犧牲在長江北岸的烈士們同樣是主角。為國家為人民拼過命的英雄,共和國始終銘記,長江始終銘記。</p> <p class="ql-block">今年6月,在省退役軍人事務(wù)廳和省退役軍人關(guān)愛基金會的支持下,泰州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聯(lián)合新華日報(bào)社等單位組建尋親工作專班,為渡江戰(zhàn)役前夕龍窩口戰(zhàn)斗40名烈士尋親。</p> <p class="ql-block">8月1日下午,尋親專班在泰州發(fā)布尋親階段性成果:赴鹽城、紹興、寧波、臺州、青島、煙臺、臨沂等地,行程3500多公里,查找到相關(guān)烈士線索17條,目前,已有11名烈士的身份得到確認(rèn),已幫助10名烈士找到了親屬。</p> <p class="ql-block">朱建成從泰州徐橋挖了一捧土,帶回到山東平度老家村里?!芭蝺骸苯K于“回家”了,但還有許多烈士缺乏信息線索難以查找。為了家家戶戶那份“盼兒回家”的思念,我們國家一直在努力著。</p> <p class="ql-block">策劃 王曉映</p><p class="ql-block">文案 聶偉</p><p class="ql-block">攝像 高鑫 王悅謀 劉春</p><p class="ql-block">剪輯 高鑫</p><p class="ql-block">美編 鄭玲玲</p><p class="ql-block">鳴謝 江蘇省退役軍人關(guān)愛基金會 泰州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p><p class="ql-block">編輯:劉艷元</p><p class="ql-block">楊梅花;轉(zhuǎn)編。</p> <p class="ql-block">楊梅花,高級教師,畢業(yè)于陜師大高等教育。人民日報(bào)《民生周刊》民生書畫藝術(shù)院聘藝術(shù)顧問兼副院長。陜西美協(xié)會員,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西安外國國語培訓(xùn)中心客座教授。(百度楊梅花畫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