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與飯圈文華老盛 <p class="ql-block">時評:乒乓球與飯圈文化</p><p class="ql-block">乒乓球,是一項適合男女老幼的運動項目。數(shù)年來,在國際大型比賽中,中國運動員打破天下無敵手,獨攬冠亞軍,備受中國人的喜歡。乒乓球雖然起源于英國,卻被稱作中國的國球。更有推動中美建交的小球推動大球的佳話。</p><p class="ql-block">巴黎奧運會上,乒乓球女單冠亞軍的角逐賽再次在兩名中國球員——陳夢和孫穎莎間展開。決賽結(jié)果的消息傳出的同時,也傳來了國乒飯圈文化的批判聲。</p><p class="ql-block">所謂的飯圈文化,是指一群粉絲組成的組織或團體自發(fā)為偶像助威和宣傳。乒乓球和飯圈文化,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卻恰如其分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當陳夢奪冠的那一刻,細心的網(wǎng)友從中發(fā)現(xiàn)了端倪?,F(xiàn)場歡呼聲寥寥無幾,一度讓人感覺有些壓抑。乒協(xié)主席劉國梁面無表情,看不出是高興還是不高興。陳夢的教練馬琳和王藝迪臉上流露出的是似笑非笑的表情,后來倒是淚流滿面。孫穎莎的教練邱貽可則是顯得有些凝重,有些為孫穎莎沒有奪冠感到惋惜。國乒大部隊則是很淡定,沒有歡呼,仿佛是在看一場外協(xié)會選手的比拼一般!很多孫穎莎的球迷則是哭成了淚人。另外,伊利集團早早地在公共場所推出了關(guān)于孫穎莎奪冠的宣傳視頻。</p><p class="ql-block">更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同樣是中國的球員,同樣代表的是中國,但兩個人似乎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好久沒有發(fā)聲的著名乒乓球冠軍鄧亞萍女士在談到了當前國乒飯圈文化時說,“都是中國隊的,主要是彼此要尊重,不要攻擊誰,講喜歡誰就好了?!笔遣皇怯醒酝庵?,只有自己去品。</p><p class="ql-block">其實呢,對球迷而言,喜歡誰不喜誰歡誰都是自己的權(quán)力,只是別傻傻地成了某些群體,某些陣營的幫兇。喜歡某個球員,可以喜歡他的打法,可以喜歡他的風格,甚至可以喜歡他的發(fā)型,喜歡他的身材。他勝利了,你可以為他高興,為他歡呼。但是,他失敗了,你不能攻擊他的對手。作為球隊的領(lǐng)導(dǎo)而言,就像父母看待子女一樣,不能厚此薄彼,不能表現(xiàn)出喜歡誰,不喜歡誰。每個球員代表的都是團隊,都是國家,誰得了冠軍都應(yīng)該高興。如果不能平等對待球員,那可能不是簡單的誤會,而是內(nèi)心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p><p class="ql-block">總覺得,娛樂圈有飯圈文化是正常的,因為每個明星都是個體,他們沒有組織,不屬于某個團體,他們不花納稅人的錢,他們需要粉絲給他們造勢,吸引人氣,給他們帶來收入和名氣。而體育界則不同,每個運動員吃的喝的用的都是納稅人的,包括教練員、管理人員和協(xié)會的一干人等都是靠納稅人給養(yǎng)的,他們應(yīng)該對納稅人負責,而不能吃著納稅人的飯,干著中飽私囊的事。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是地道不地道的事,也不是簡單的人品問題,而是有沒有紀律的問題,有沒有底線的問題。</p><p class="ql-block">真的希望大家所認為的國乒的飯圈文化只是一場誤會。</p><p class="ql-block">2024.8.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