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西北環(huán)線游野渡孤舟 6月15——23日,和一幫子大學同學及家屬,還有特邀的幾位朋友共十七位,組了個小團,去甘肅和青海做了一次西北環(huán)線游?,F(xiàn)在出去玩的時候太多,少有記錄的興致,此次不同,同伴是同學,線路又與我當年所謂“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部隊生涯關(guān)聯(lián),且甘肅部分我從未去過,這是第一次,所以,想留下一些文字,以紀念這段美好的經(jīng)歷,以及這段經(jīng)歷所連接的遙遠的記憶。<br> 出發(fā)時,我沒有隨同團隊大多數(shù)搭飛機前往,而是乘坐火車沿著京廣、隴海線直抵青海的西寧。因為這條線,正是我五十多年前和戰(zhàn)友們坐著悶罐車進入雪域高原的路線。 重走從軍線,心中滿是感慨。車進甘肅境,似曾相識的灰黃、蒼涼風景,像一輻幅幅流動的油畫從窗前掠過。突然,天水車站旁邊,一座依稀眼熟的建筑映入眼簾,車上彎道,“軍供站”三個字赫然入目。驀然想起,就在這里,部隊曾“就過晚餐”。當時已是晚上九點,進青部隊停車吃飯。人太多了,又趕時間,哪有秩序,跳下火車官兵像炸了堆的螞蟻,黑壓壓的漫進這里。大家爭先恐后的“搶”,我個子小,好不容易擠進去,菜飯沒了,發(fā)現(xiàn)一桶完整的紫菜湯,于是毫不客氣拎起來就往外沖,到一邊從里面撈些“干貨”填肚,附近的戰(zhàn)友發(fā)現(xiàn),一擁而上,瞬間光光。半個世紀過去,不知那時參與“搶飯”的那些戰(zhàn)友,如今有哪些還建在,又有多少人記得那個“戰(zhàn)斗”的夜晚呢? 途徑蘭州市,我又見到了當年經(jīng)過的“天下黃河第一橋”——蘭州黃河鐵橋。這座橋的修建,記載了一段風云歷史。它最早立意于一代封疆大吏左宗棠,建成于“新政”人物、陜甘總督升允。是朝廷批準、德國技術(shù)和設備,歷時兩年(1908——1909)的產(chǎn)物,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又命名為“中山橋?,F(xiàn)在火車已經(jīng)改道,鐵橋已經(jīng)變成了人行橋。滔滔黃河,悠悠大橋,如今,它已經(jīng)成為一個訴說蘭州歷史文化淵源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點和旅游網(wǎng)紅打卡地了。 車抵西寧,已是晚上九點。夜色中,萬家燈火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閃爍。75年我和戰(zhàn)友們曾在這里逗留了兩周,那時沒有幾幢樓房,最高的也沒有超過五層的。和戰(zhàn)友在最大的一個公園“人民公園”外面照了個合影,雪花飄飄、樹木稀疏,游人寥寥。時代在進步,昔日的房屋低矮、街道清冷、一片破敗的景象,已然走進了歷史的深處。我們下榻的賓館旁邊,就是一個樹木茂密、枝葉蔥蘢的公園。晨曦中,早練的人們已經(jīng)用他們的身影和腳步,彰顯出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 十七日,我們正式進入了旅游的行程。第一站:塔爾寺。這里的變化令人吃驚。當年我來這里,除了寺院這一片土灰色的建筑外,四周基本都是野地,沒有什么樹,也沒有幾幢民居。現(xiàn)在,在綠色掩映中,藏醫(yī)院、超市、賓館、酒店、攤販等星羅棋布,前來旅游的人熙熙攘攘,喧囂塵上,一片熱鬧繁榮。 這座寺院是為紀念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創(chuàng)建的,它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國家5A景區(qū)。它有“三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全國各地的藏傳佛教的寺院我看了不少,這里最值得一看的應該是“酥油花”。它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種佛像、人物、山水、亭臺樓閣、飛禽走獸、花卉樹木等藝術(shù)精品,栩栩如生,觀賞價值極高。在滾滾人流中,我們進了幾個佛堂,轉(zhuǎn)了經(jīng)筒,卻沒有去看更遠更高處的“酥油花”,應該算是一個小小的憾事。 參觀完畢,我們?nèi)ヒ粋€餐館吃帶有佛教風味的素菜自助餐。幾十種菜肴,五顏六色的,雖然好看,但不太合口味。但進去就餐之前搞的那個儀式——用柏樹葉沾著油往一個大爐灶上灑,倒是新穎而別有風味, 從塔爾寺出來,汽車駛上了真正的高原之路,海拔已過3000。天氣開始變幻不定,一會兒陰一會兒晴一會兒雨,氣溫也下降了。沿途所過,熟悉而親卻。期間經(jīng)過的“倒淌河”, 導游沒有說,大家也沒有注意。但我卻認真地注視著,當年我們曾在這里小息,風大而水冷,凍得人之哆嗦。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流,區(qū)別于大多數(shù)自西向東的河流,它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其實倒淌河還是一個挺不錯的風景區(qū),但沒在我們的安排之列。<br><br> 中午時分,車抵青海湖,我心中涌出一種“我又回來了”的激動,我已經(jīng)來這里好多次了。天陰著,風大而涼,和天空顏色同步變幻的湖面因此變得灰暗。青海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內(nèi)陸咸水湖,湖水面積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億立方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它具有極為重要的經(jīng)濟生態(tài)價值。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和水氣循環(huán)通道,在維系青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中國西北部的“氣候調(diào)節(jié)器”“空氣加濕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因為它闊大而美麗,現(xiàn)在又成為了大西北最為重要的自然風光景點之一。<div><br></div> 大家進入二郎劍景區(qū)游玩,它是后來建設的、深入湖中的一個半島。我沒和大家一起坐船去半島游玩,一個人佇立在湖水邊,在嘩嘩撲岸的濤聲中,遙望著變幻的湖面和遠山,享受著遐想的幸福。當年部隊剛剛到這里時,青海湖里的湟魚可是多到不可思議,在任何一個河灣里,用更大石頭一砸,便有被震暈的魚兒翻上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無疑為部隊的伙食提供了一個豐富的魚葷倉庫,修建青藏線的各個部隊大卡車一趟一趟,撈了拖,拖了撈,79年代末,等部隊從青藏撤下來時,湖里的湟魚已經(jīng)大量銳減,變得岌岌可危了。后來湟魚便進入了國家的保護行業(yè),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人說過一個笑話,不管什么動物,控制種群數(shù)量過剩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中國人吃!可不是?不虛也。復員后曾經(jīng)和戰(zhàn)友們來到這里一次,在湖面的最寬處的水邊游覽,湖水特別特別地蘭,寬闊的水面像豎立掛起來的一幅壁畫,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在湖畔的帳篷里,我們還偷偷吃了一頓湟魚,收獲了一回冒險刺激的獨特感受。 告別青海湖,我們驅(qū)車前往茶卡。沿途繞湖而行,天開始放晴,稍遠處藍色的湖水,更遠處巍然連綿的祁連山雪峰、湛藍的天空,綠綠的藏南草原,白色的羊群如散落的朵朵白云,這是高原獨有的絕美景色,令人陶醉,引得車內(nèi)各位陣陣喝彩! 車到茶卡鎮(zhèn),已是下午五點?!安杩ā笔遣卣Z鹽池的意思,它夾在祁連山山脈和昆侖山山脈之間,兩邊山峰常年積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鹽湖與雪峰交相輝映的青藏高原獨特自然風光,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茶卡當年人煙稀少,僅僅在鹽湖邊的公路旁有幾間破舊的土坯房,冒出的羊糞炊煙說明有人的活動。今日的茶卡,已經(jīng)變成一座有幾條街道的、有好些漂亮的樓房、綠樹環(huán)繞的城鎮(zhèn)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到茶卡參觀。茶卡鹽湖最近這幾年一直是青海風口浪尖兒上的網(wǎng)紅景點,已經(jīng)網(wǎng)紅到成為大眾必去的景點。茶卡鹽湖因盛產(chǎn)“大青鹽”而聞名,是理想的食用鹽但不可直接食用的。但75年部隊初到鹽湖時誰知道呢,都來這里拉鹽湖的鹽直接進入烹調(diào)食用。第一次被鹽湖驚訝到,是在烏蘭縣旁邊的柯柯鹽湖。那天我們坐上大卡車,在湖面疾馳。我們在鹽殼上砸開一個洞,然后伸進鐵锨一端,晶瑩剔透的一鐵锨細鹽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我們驚的差點掉下了下巴。<div> 與我們上次來直接開車到鹽湖邊不同,現(xiàn)在離湖邊很遠的地方,修建了游客中心,進入景點還要坐上小火車形狀的觀光車。我們?nèi)サ氖翘炜找惶柧包c。</div> 雖然我對鹽湖的感受,已經(jīng)沒有初見時的那種新鮮和震撼,但穿著租來的紅色橡膠鞋,和同學們在湖面上徜徉嬉戲、打卡留影,依然感到愜意和快樂??上?,我們沒能體驗到廣告上宣傳的那種倒影效果,也沒有見到那些成杰思汗等巨大的鹽雕。鹽雕、還有表演都在老景點“天空之境”那邊,天空一號是2019年新開發(fā)的。其實更值得去的應該是那邊,鹽湖原始的味道更濃一些,我原來去的就是天空之境。但現(xiàn)在那邊人太多了,這也是很矛盾和無奈的事。<br> 下午,繼續(xù)趕路,前往大柴旦。從這一段開始,便進入了柴達木盆地,草原的綠色退去,代之以大片大片的戈壁。但這一段又是特別使我感到興奮的,因為途中要經(jīng)過德令哈自治州的烏蘭縣——當兵4年多我一直生活工作的地方。那時,部隊就散布在青藏鐵路的兩邊。我最初所在的50團14連就在一個叫查諾罕的地方。<br> 終于,一片令我無數(shù)次魂牽夢繞的熟悉的地形地貌出現(xiàn)了:一座座低矮山巒、一塊塊返青的草場、一汪汪閃著光的水泡。在當年連隊的駐地,一座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已經(jīng)拔地而起。眼前的規(guī)模,比上次我們來時又擴大了好幾倍,生活在發(fā)展著。我興致勃勃地給身邊的同學指點當年連隊扎營的具體地點,也聊起了那些永遠銘記在心中的青春故事—— 那時很苦。部隊剛到開始扎營,原本陽光燦爛的天氣,踢人烏云密布,一陣大狂風刮來,“呼”的一下,把剛剛支起的帳篷骨架和的帆布吹到空中,然后,“噗嗤”踹了個七零八落。剛到時飯煮不熟也沒有新鮮蔬菜吃,連續(xù)兩個多月,我們就是壓縮菜加夾生飯,吃得臉色鐵青;當?shù)厮蟹派湫圆荒芎?,用車拖來的水定量?jié)約,一小缸子水漱口洗臉。廁所是露天的,大便時凍得屁股受不了,于是要砌一堵后墻,從沒有干過瓦工的我,自告奮勇加入瓦匠行列,結(jié)果砌好的墻晚上大風一吹,跨了!<br> 那時也很快樂,幾個湖南桃源的老鄉(xiāng)憋不住要開葷,把青海湖的湟魚雜燉了滿滿一鍋,結(jié)果都吃進了衛(wèi)生隊——湟魚雜中毒;這里,789三個月日子其實挺好過的,草長齊了,不知名的各色花朵開起來了,草地充溢著不知名的野花香。晚上皓月當空,戰(zhàn)友們趴在草叢中,聽我吹著笛子,萬籟俱寂,只有笛聲在空曠中傳遞,悠長悠長;星期天,我和一個老鄉(xiāng)去爬后面的小山,一兩百米的小山,爬了整整一個上午,我們到山上立下一個小牌子,上面刻著“到此一游”,然后大聲向天空呼喊“哦——哦——”.......。 車過烏蘭縣城,因為距離太遠,當年我在宣傳隊時的駐地,只能判斷一個大致的方位了。在那里我度過了最主要的部隊生涯,也經(jīng)歷了更多有趣的生命瞬間........ 晚宿大柴旦。這里我曾經(jīng)路過,但今天的大柴旦已經(jīng)今非昔比,是一座現(xiàn)代化氣息很濃的小鎮(zhèn)了。尤其是它的夜市,在大漠深處,居然有這樣熱鬧的場景,倒是令人意外。 第二天一早,我們?nèi)ヴ浯浜斡[。進入景區(qū),我便被這里的美景驚呆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湖泊,藍色、綠色、橙色、黃色、褐色......,像翡翠、像琥珀、像無數(shù)顆碎裂的彩色寶石,鑲嵌在雪山高原之中,攝人心魄。祁連山的連綿的雪峰,倒映在不同的顏色的湖面,呈現(xiàn)著一種絕美的圖案。在網(wǎng)上,有人用“上帝的調(diào)色板”來形容這里的美景,倒是恰如其分的。<div> 人很多,喧鬧陣陣。大家按捺不住興奮,各自去尋找自己最中意的美景拍照,留下著美好的體驗。</div> 我繞著高臺左邊的那個藍色湖泊觀賞,在最深的那塊水面邊往下望去,那是一種說不出幽藍,這是通往上帝化妝室的入口嗎?一瞬間,我進入一種奇妙的幻想.......。 我發(fā)現(xiàn)各個湖泊之間,有推土機停著等待施工。我突然意識到,我們來的正是時候。也許,再過一段時間,就有無數(shù)的柵欄會將游人與湖分離,人們再也不能站在湖水的邊沿,像我們這樣用手撫摸著魔幻般的湖水了。我暗自慶幸。離開前,我們在湖邊合影,將這一片絕美與我們定格在未來的記憶中。 下午繼續(xù)前行,公里兩邊更加荒蕪,滿眼灰黃。途徑中國最美的“西部一號公路”( 66 號公路)整個公路筆直延伸一眼望不到邊 ,疑為“天路”。然后是一路鉆隧道,翻越當金山 ,來到了阿克塞的石油小鎮(zhèn)。<div> 這里當年開采石油后留下的荒廢定居點,現(xiàn)在被開辟為一個影視基地,《英雄》、《沙海老兵》、《天將雄師》、《西風烈》、《醉玲瓏》、《九層妖塔》、《鐵血蛟龍》等影片在這里拍攝。景點別有一番趣味。一大片廢墟,一只睜著血盆大口獠牙森森的古墓怪獸蹲著入口高塔處。里面已成瓦礫的房屋上、毀壞的汽車頂、荒草叢生的空地中、到處都是怪獸。新奇刺激了大家長途旅行已經(jīng)有點麻木的神經(jīng),大家紛紛下車去“嗨”了。</div> 從石油小鎮(zhèn)出來,我們直奔本次旅游最重要的一個景點——敦煌。進入市區(qū),按照導游的指引,我們先去一個地兒吃了一頓烤全羊。院子里靠右邊的墻邊是一溜烤窯,羊就是從這里烤出來的。吃之前還有一個短短的別開生面的儀式,師傅們用一輛棗紅色的袖珍小車,把烤好的羊推上桌子,讓桌子轉(zhuǎn)了起來,看看羊頭羊尾的朝向,導游在旁邊解說著,送著吉祥。然后再另外一張桌子上將烤羊剁端撕開,在端上餐桌。接下來,開工!大家伙開始大塊朵頤,舉杯開飲,氣氛熱烈,鬧出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吃烤全羊是敦煌首推的一道美食風景,用當?shù)刈钣忻拿朗硜碛舆h方的客人,應該蘊含著“ 煌人們歡迎你”的寓意吧<div> 在敦煌活動了一整天。上午去了大名鼎鼎的鳴沙山和月牙泉。這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5年,景區(qū)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的榮譽稱號;2015年,景區(qū)獲評5A和“中國敦煌世界地質(zhì)公園”美譽。景點離市區(qū)只有五公里,一會兒就到了。<br><div> 進景區(qū)的第一個節(jié)目,騎駱駝。騎駱駝是個很好玩的項目,大家興致勃勃。數(shù)個旅游團隊組成的浩浩蕩蕩的駱駝大軍,行走在沙漠上,委實有點往日絲綢之路駝隊的味道。騎在駝背上隨隊前行,望著眼前的黃沙,感受著顛簸,想古代人們在絲綢之路一騎就是幾個月,那該是多么艱辛的歷程啊。再瞧瞧咱們這一撥人個個搖搖晃晃自得其樂的摸樣,在忍俊不禁中,一種跨越時空的感喟漫上心頭</div></div> 駱駝停下的地方,不遠就是月牙泉了。據(jù)記載,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游覽勝地。古往今來。它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我記得湖南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女歌手田震 唱過一首《月牙泉》,歌聲中凸顯出的那種空靈、寂寥與淡淡的憂傷極為動人,令人無法忘懷。但此刻到了現(xiàn)場,那種藝術(shù)的意境卻蕩然無存,如織的游人熙熙攘攘,把這里充塞的熱鬧非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千年以來,這一灣泉水始終不曾干涸,其神奇原因引來了無數(shù)的猜想和分析,甚至還有月牙泉的形成是古雷音寺廟前一碗圣水變成的美麗傳說?,F(xiàn)在為了保護月牙泉,其彎背水面后面的沙山已經(jīng)被封禁,不準游人靠近了,靠近月牙閣這邊,一長條密密麻麻的蜿蜒的綠色蘆葦把泉遮蔽的嚴嚴實實,很難看到泉的全貌。于是我順著蘆葦一直走到泉的一端沙丘的高處,方把它全收眼底。陣風拂來,泉水蕩漾,令人心曠神怡。想遙遠的古代,交通不便,千辛萬苦來的這里人,面對著一汪清泉,他們想到的又是些什么呢? 我爬上了月牙泉旁邊的月牙閣?,F(xiàn)有的這幢建筑群是在1991年到1999年間陸續(xù)修建的仿漢唐建筑,敦煌歷代就是佛家與道家文化交匯的地方,所以建筑形式也顯示了“佛道不分家”的特征。站在閣樓上,看到旁邊沙山上如螞蟻搬爬行跑動的人,倒是一道別樣的風景。不少的同學也爬上了沙山,在山上又喊又叫,然后參差不一地滑下山來,盡情揮灑著難得的恣意。 下午,來到本程最令人期待的莫高窟?;湍呖呙^太大了,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1987年,莫高窟作為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進入窟洞之前。王圓箓的道士塔引起了我的興趣和關(guān)注。因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道士塔》一文,王道士被世人所知,他也因此被狠狠的釘?shù)搅藲v史的恥辱柱上,成為敦煌石窟的罪人。但今天,經(jīng)過敦煌文化研究院的的考古研究,發(fā)現(xiàn)王道士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保護洞窟和經(jīng)書等諸多功德,為他進行了正名,這應該是一個時代的進步。依我看來,用今人的歷史價值觀去要求古人本身就是荒謬的,且王道士對莫高窟這一文化瑰寶的保護是不容抹殺的,老余先生的結(jié)論真可以休矣!王道士就是莫高窟得以發(fā)現(xiàn)和存續(xù)的第一功臣,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一位先驅(qū)。 按規(guī)定,我們參觀了莫高窟的九個洞窟。一圈下來,老實說,除了最后那個武則天的巨大石雕,其他的洞窟都比較小,壁畫并沒有給我?guī)砦宜诖哪欠N震撼。諸多在網(wǎng)上能夠搜索到的精美作品,好像一件也沒有看到,是不是我們手氣不好,或者更好的石窟沒有向我們公眾開放;也或許是我們的文化底蘊不足欣賞不了吧。不過無論無何,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見證,它前后延續(xù)約1000年,這個本身就是一個亙古的傳奇,也是對我們這些普羅大眾最大的吸引力之所在。而不經(jīng)意間,進口甬道旁的那些白楊樹卻給我留下了印象,沒有想到白楊樹居然可以長得如此粗壯。 晚上,湯妹妹他們一群再返鳴沙山,參加萬人歌詠活動,回來后說人山人海,蠻有味道。我則為了加深對敦煌的文化認知,和劉老師他們?nèi)タ戳艘粓鲎钚碌拇笮脱莩觥堵晞佣鼗汀贰N璧妇?,美輪美奐,頗有藝術(shù)品味,但卻感到缺少一點歷史的魂魄。如果把視角放得更為廣闊,將歷史上絲綢之路文化交匯時各國的樂器交融于此處、這些器樂又如何輝煌于當時,傳承于今天的情形加以集中的表現(xiàn),而不是僅僅定于琵琶這一種樂器的演繹會好得多。 回到賓館,去黨河沿河風光帶徜徉,沒想到收獲了一點意外的驚喜。這樣一個小小的城市,把燈光設計調(diào)整得如此漂亮、如此引人入勝,是十分難得的。這個地方,值得一看。 第二天的行程相對輕松,只有下午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和沿途的漢武帝和大地之子雕塑。從敦煌出發(fā),進入瓜州地界,沿途還是茫茫的戈壁,荒無人煙。但中間有一段,兩邊的群山皺褶分明,如同一幅幅巨大的水墨長卷畫一般流動著。美感十足,賞心悅目。漢武帝的雕像是一個大頭,線條剛毅,倫角分明,十分傳神?!按蟮刂印眲t是一個非常值得一看的一個“景”。一個“沙漠巨嬰”,赤身裸體,閉著雙眼,安詳?shù)奶稍诟瓯诘纳钐?。雕塑很逼真,生動形象,給這片荒涼的沙漠增添了一絲煙火氣,也給遠道而來的人們帶來一股溫暖感。我沒有和同伴跑到雕塑的近處去欣賞,而是一個人站在遠處默默地凝視端詳著。這個雕塑,其實更為深刻的寓意,是說整個人類都是大自然(母親)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有賴于母親溫暖懷抱的呵護,所以我們應該感恩、敬愛我們自己生存繁衍的土地,我們要大自然和諧共處,而絕不是相反。 不一會到了瓜州,這里是玉門關(guān)的老家,所以很有名。古代詠玉門關(guān)的詩詞非常多,但正面頌瓜州的卻較少。唐代岑參曾寫過一首特別的詩:“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白發(fā)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表達的是送別友人的惜別情感,而現(xiàn)在則恰恰相反,此處已是游客云集之地。我們進接待點的時候,已經(jīng)是人頭攢動了。接待點是個大的市場,當?shù)禺a(chǎn)品琳瑯滿目,但其最大的一個特色:便是隨便吃西瓜。這里的西瓜因為日照氣候的關(guān)系,特別的甜而且新鮮,這是本次西北行美好印象之一。查了一下,其實瓜州縣是甘肅旅游資源大縣。境內(nèi)有文物古跡46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2處(漢長城遺址、鎖陽城遺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但不在我們的行程之中。大家購買了一些當?shù)靥禺a(chǎn),然后繼續(xù)出發(fā)。 在車上,導游給我們介紹了瓜州所屬的酒泉。說大家都知道的酒泉輻射基地,其實不在酒泉而在內(nèi)蒙阿拉善盟。此次無緣,頗有些悵然。因為酒泉發(fā)射基地的鐵路就是我當年所在的部隊修建的。我目前正在主持編纂的英雄鐵道兵叢書中,就有一篇《戈壁灘上那條獨一無二的鐵路》的文章,說這是中國唯一由軍人獨立建設并管理運營的鐵路;車站站長、火車司機、列車員、養(yǎng)路工全是清一色的軍人,至今如此。突然想到,甘肅境內(nèi)的幾條著名的鐵路干線:寶成、蘭新、包蘭、隴海鐵路、蘭青鐵路都是我們鐵道兵參與修建的、看來這個大西北的發(fā)展進步,我們這些當年的“老鐵”還真是功不可沒呢。 下午,游覽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嘉峪關(guān)名頭也響亮,號稱“天下第一雄關(guān)”,是中國長城的三大奇觀(東部山海關(guān)、中部鎮(zhèn)北臺、西部嘉峪關(guān))之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歷史上它曾被稱為河西咽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整個城堡 的建筑規(guī)模其實并不大,和西安、大同、荊州等建筑沒法比。但它有自己突出的特點——“雄”。從地理角度,它依山傍水建于地勢險要的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可謂之“雄居”;從當時城堡本身的建筑風格看,它的形象巍峨雄偉,又可稱為“雄立”;從歷史的地緣政治角度,它是大明有效控制區(qū)域的最西端,可叫“雄踞”,稱其為“雄關(guān)”應該實至名歸的。嘉峪關(guān)防線曾對明朝、蒙古國、西域的歷史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道防線是人類文明的拐點之一。中國的長城始建于春秋,終于大清,延續(xù)修筑了2000多年,明長城是保存較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長城,其根本的出發(fā)點,在防御與阻隔,終極意義上是統(tǒng)治者一種保守思維的產(chǎn)物,反映的是統(tǒng)治者的歷史局限性。當人類社會已經(jīng)進入到全球化的時代,誰還會去修長城呢。今天的人們,恰恰是應該撤除各自心中殘留的那條阻隔文化的長城吧。大家在最雄偉的西城樓外照了我覺得非常不錯的一張合影,自然松弛、陽光燦爛。然后又爬上城樓各處轉(zhuǎn)悠,不亦樂乎。不經(jīng)意間,碰到一隊扮演的士兵,穿著鎧甲,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來的小青年,我趕緊拍下了這難得的瞬間。 站在城頭,向西極目遠眺,遠處黃沙漫漫,不知掩埋了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向東望去,一座充滿生機的城市正在成長,歷史和現(xiàn)代的風云在這個特定的時刻交匯與我心中,令我浮想聯(lián)翩.......。 第二天早餐后,乘車赴張掖,參觀七彩丹霞。它為5A景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是中國北方干旱地區(qū)發(fā)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國內(nèi)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高度復合區(qū),它面積大,集雄、險、奇、幽、美于一身,色彩繽紛、觀賞性強,是“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第三屆世界會長大會推選2023年首選旅游目的地。“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意指天上的彩霞。這一形象的地質(zhì)命名,倒是非常形象貼切的。<div> 景區(qū)有4處觀景臺,各有精彩,我們只看了兩處。眼前,紅色、黃色、綠色、白色以及深淺不同的褐色,好似一幅巨大的畫卷,將山巒點綴的絢麗奇美。據(jù)研究,七彩丹霞發(fā)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fā)育形成的。其每一種顏色代表一段漫長時間的洗禮,正是這種千萬年的不斷洗禮,方有今天的人們看到的美麗。導游說有人將這里的景色通俗形容為“五花肉”,真是很大膽很有想象力的一個比喻。但依我看來這個比喻太過于煙火氣了,此景本應天上有,就是五花肉,也是從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里墜落凡塵的五花肉??粗@碩大而美輪美奐的“五花肉”,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 下午抵達武威市。武威,在中國古代也是赫赫有名的地方。它古稱涼州、姑臧、雍州,曾經(jīng)是前涼、后涼、南涼、北涼、大涼、西夏(神宗)的都城,故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稱?,F(xiàn)在它是甘肅的一個沒有縣的行政層級的省轄地級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也是目前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甘肅段重要節(jié)點城市。<br> 離太陽下山還有好長時間,我隨意上街溜達,與當?shù)氐囊晃焕蠇D聊起來,得知這還是一個移民城市,1958年,國家在這里建起了中國西北地區(qū)建設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黑色金屬與有色金屬并舉的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批沈陽、哈爾濱、上海、北京等地人員遷居于此,于是便有了這座現(xiàn)代化新城。<br> 晚上,華燈初上,同伴們?nèi)ヒ故袝筹嫞液蜅钔瑢W安步當車在這座城市溜達。嶄新的街頭雕塑、川流不息的車燈、翩翩起舞的人們、夜攤上豪飲的人們,使人覺得這座城市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翌日早餐,我們吃了此行最好的一個自助餐后,去本行程的最后一個景點“武威雷臺公園”參觀。這個公園,因為出土了一個享譽國內(nèi)外的國寶——東漢銅車馬,也叫“馬踏飛燕”,1983年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因而聲名顯赫。<br> 進入雷臺公園是一個廣場,廣場中心矗立著“馬踏飛燕”標志和由99件銅雕組成的銅車馬儀仗俑隊。銅車馬造型刻畫的是奔馬飛馳中的一個瞬間。奔馬昂首嘶鳴、疾足奔馳,馬三足騰空、一足踩掠一支飛鳥,飛鳥回首驚顧,表現(xiàn)出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的意境。制作者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奔馬全身的著力點集注于超越飛鳥的一足之上,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shù)水平。我以為,武威僅憑此件文物,便能稱雄于中國的考古文化界。 接著,我們走進馬踏飛燕出土的東漢古墓。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的真實的古墓,《鬼吹燈》、《盜墓筆記》《九門》等盜墓題材的玄幻作品里有大量的漢墓描寫,千奇百怪、陰森恐怖。而現(xiàn)在真實呈現(xiàn)在眼前的這座2000年的古墓,原來是這個樣子:低矮的通道、拱圓形的內(nèi)室、狹窄幽暗的空間。我特別注意到那些歷經(jīng)千年依然如新的薄薄而細膩的青磚,心中暗暗驚嘆。<br> 從雷臺公園出來,一路陽光,我們踏上返鄉(xiāng)的路途。沒想到,在霍連高速上堵了一次車,耽誤了三個小時。被堵車流足足蜿展了幾公里,陽光又烤人,車里又熱,只好下車閑蕩。開車的靳師傅說三年來這是頭一回,被我們“有幸”趕上了。呵呵,這是大西北想多留一下我們?<div> ...........。</div> 一晃,回來一周了?;匚哆@次西北游,感慨還是挺多的。單位有位朋友問我,西北到底有什么好玩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神奇”。大西北景色的集中特色,應該就是這兩個字。對于從未到過西北的人,這個環(huán)線上的每一處風光,都充滿了誘人的神奇。人們面對這些神奇,可以問出十萬個為什么。為什么塔爾寺要建在那里?為什么高原上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咸水湖?為什么有的咸水會變成綠色?為什么沙漠里會有一個月牙泉?為什么月牙泉上千年不干涸?為什么人們要莫高窟這個地方開鑿洞窟?為什么人們要把那么多的經(jīng)書放進藏經(jīng)洞?為什么要在現(xiàn)在的地點修建嘉峪關(guān)?為什么只有在這里才形成五彩丹霞?為什么馬踏飛燕在武威市這樣一個小地方出土?等等等等。這些問題,可能正是吸引人們前往旅游的潛在而巨大心理驅(qū)動力,加上沿線這些迷人的大自然風光和人文景點本身所獨居的特色,這個環(huán)線游不成熱點恐怕都不行。可以預料,今后會有更多的人,克服對高原反應的恐懼,義無反顧地走上這尋覓神奇的旅程。<br> 我也很享受這次旅行的過程。高質(zhì)量的旅游,除了需要高質(zhì)量的景點和合理的安排,還需要有“玩得來”的相處自然放松的游伴;需要有和諧有趣的團隊氛圍。本次甘青環(huán)線游,全面滿足了這些條件,它使得我們整個行程充滿了快樂和開心。同學之間,現(xiàn)在大家都已花甲,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退出工作崗位,毫無利益牽扯,剩下的便是純粹的同窗的交誼同樂。全面把控團隊的冷領(lǐng)隊、妥善安排生活的夏同學和屈同學,他們盡心為大家的付出,保證了整個進程的順利。小馬哥精彩的“閃經(jīng)”、小蔣哥及時的旅行報道,小峰哥站著入睡的有趣造型,小貴哥騎在駱駝背書抽煙的酷酷亮相,都給大家?guī)須g樂。上下車大家彼此關(guān)照,王妹妹怕旅程長大家受餓總給大家發(fā)零食,一次有一次;志偉高反大家給他送去姜糖和藥品,阿蓮感冒了同伴們關(guān)切地問長問短等,也體現(xiàn)出我們團隊的溫暖。大家還一路開著各種玩笑,尤其講到當年同學之間的那些有趣的往事,大家都開心不已。我是同學中的老大,當年我已經(jīng)是軍人時,他們不少還是孩子,得叫我一聲“解放軍叔叔”的。是時代安排的陰差陽錯,讓我和他們走到了一起,但他們總忘不了調(diào)侃我,大學時期送給我的“老青年哥哥”的外號,被他們一直叫到今天。在校園時,也許這個稱呼當時還包含著一點點對我總是很活躍的暗諷,今天卻變成了包含純粹同學情誼的青春痕跡的展露。來的同學基本都能喝幾盅小酒,都能扯兩把“跑伏”。由此形成的兩大樂點,有衍生出有關(guān)輸贏的話題,給我們的沿途旅程帶來了特有的溫馨和趣味。同行的家屬,自然能熟,都能和諧相處,能參與酒局和牌局,能玩到一起、談到一起。湯妹妹特邀的劉女士、不久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她和楊同學因為都愛好攝影而很快成為莫逆,時時在一起尋找美景研究照片。她的攝影技術(shù)出眾,具有相當?shù)膶I(yè)水準,為了給大家拍攝,一到景點,她便跑前跑后忙個不停,為團隊和個人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影像。另一個特邀朋友劉老師和愛人,也特好相處,劉老師還積極參與每次的“酒壇爭霸”,和大家一起無拘無束地舉杯暢飲。最后,還應該提一下我們的“黨”導。她是位姑娘,從蘭州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轉(zhuǎn)行做導游的,這種跨大專業(yè)的角色轉(zhuǎn)換,說明她應該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她的姓給我們帶來玩笑的題材,成為我們一路歡快的源泉之一。我們一致表示,要堅定不移地聽“黨”的話,跟著“黨走”。黨導工作認真負責,雖然導游過程中在細節(jié)上偶有瑕疵,但其知識的儲備和語言表達卻非常不錯,對各種典故史料信手拈來,而且介紹的準確干凈.......。<br> 我想起另一個同學曾說過一句話:其實在外面玩,還是玩一個“人”。這是很有點道理的。真的,我很享受由同學的情感編制而成的溫暖團隊氛圍和由這種氛圍相伴相隨的本次旅游的過程。<br> 難忘的大西北環(huán)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