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中歐——奧地利篇(下)眼淚哭了 <p class="ql-block">5月23日午飯后從匈牙利布達出發(fā)行駛5個半小時后,再次回到奧地利——格拉茨。從布達出發(fā)不久就開始下雨,大雨跟著我們一直到奧地利境內。停車吃飯,雨過天晴,清新舒爽。</p> <p class="ql-block">此行是奧地利申根簽證,因此,奧地利停留時間最長,走的地方也多。</p> 格拉茨 <p class="ql-block">格拉茨是奧地利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省施泰爾馬克州的省會,橫跨多瑙河支流穆爾河兩岸,譽為“歐洲文化之都”。</p> 格拉茨城堡山 <p class="ql-block">晚飯后,太陽露出笑臉,光線最佳,我們把明早城堡山的行程提前。</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是格拉茨最古老的建筑,格拉茨德文原意就是“城堡”的意思(奧地利是德語區(qū))。格拉茨最早就是以這里為中心,發(fā)展成現(xiàn)在一座城市的。</p> <p class="ql-block">抬頭觀看不起眼的城堡山,等氣喘吁吁登上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城堡山,白色鐘樓在夕陽余暉和山下紅色房頂襯托的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19世紀拿破侖時代法國侵略奧地利,曾在山上有過慘烈的攻守戰(zhàn)。雖兵敗,但刻骨銘心,山上的四門火炮就是最好的見證。</p><p class="ql-block">此役之后,法國占領奧地利長達8年,拿破侖對攻城法軍死傷無數(shù)難以釋懷,下令將城堡搗毀,只剩下如今的斷壁殘垣。</p> <p class="ql-block">在這些殘垣斷壁的基礎上修建的鐘樓成為格拉茨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數(shù)百年來,大鐘每天7、12、19點敲響三次,每次101下,提醒著人們它是由101枚炮彈鑄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山上,遇見幾個孩子,比劃著讓我用相機給他們拍照,再發(fā)給她們的媽媽。有時語言是多余的,一個手勢或眼神就心領神會。</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極目遠眺紅色格拉茨老城、穆爾河以及阿爾卑斯山的秀美風景。</p> <p class="ql-block">從上圖裁個細節(jié)圖,還蠻清晰的。</p> <p class="ql-block">紅色格拉茨,一座英雄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格拉茨街景</p> <p class="ql-block">狹窄的街道,有軌電車緩緩駛過?;覊t瓦的巴洛克建筑之間,三三兩兩金發(fā)碧眼的奧地利人穿梭而過,寧靜、安逸、祥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們沒有在格拉茨逗留,沿著阿爾卑斯山脈向奧地利自然風光最美、最古老,歐洲人度假勝地的三個小鎮(zhèn)出發(fā)。</p> 哈爾施塔特 <p class="ql-block">哈爾施塔特鎮(zhèn)是奧地利上奧地利州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qū)的一個村莊,位于哈爾施塔特湖湖畔,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這座在險峻的斜坡和翡翠般的哈爾施塔特湖泊間佇立的湖畔小鎮(zhèn),到處可見童話般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哈爾施塔特鎮(zhèn)里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筑,高低錯落,一樓一式。其形態(tài)、材質、色彩全看房主的性情而為之。簡單純樸的村民造就小鎮(zhèn)特有的生活情致。每年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1997年這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圣沃爾夫岡 <p class="ql-block">圣沃爾夫岡面對沃爾夫岡湖,北接沙夫山南麓,掩映在山區(qū)層巒疊翠之中。小鎮(zhèn)曾被評為世界十大著名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傳說976年,一位名叫沃夫岡的苦行僧到此結緣修行,沃夫岡根據(jù)神的示諭:以手中擲出的斧頭,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建一座教堂。這座教堂就是小鎮(zhèn)的名勝和標志――圣沃夫岡教堂。因為沃夫岡信仰堅貞,過世后這里屢屢發(fā)生神跡,故被封為圣徒,這個小鎮(zhèn)也以他為名。</p> <p class="ql-block">樸素的外表、尖頂、中規(guī)中矩的幾何形狀,在小鎮(zhèn)各個角落都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電影《茜茜公主》里,公主和王子訂婚的地方;是阿爾卑斯山冰河渾然天成的自然產(chǎn)物,湖水碧藍,眾山環(huán)繞。</p> <p class="ql-block">沒有哈爾施塔特的喧鬧和商業(yè)氣息,是一個安安靜靜發(fā)發(fā)呆、一杯啤酒泡一下午的休閑度假圣地。</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著名建筑白馬酒店,因著名的拉爾夫貝納茨基根據(jù)酒店故事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劇和電影而享譽全球。100多年前,奧地利皇后伊麗莎白(茜茜公主)來小鎮(zhèn)度假時住在這里,為其增添了不少浪漫愛情故事和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它由幾棟相連的古建筑改建而成,緊鄰沃爾夫岡湖畔,依偎著薩爾茨默古特山脈。許多房間推窗賞湖,抬頭望山,靠山肯定是有了。</p> <p class="ql-block">整個小鎮(zhèn)被點綴的五彩斑斕,每一扇窗戶都是一副藝術作品。</p> <p class="ql-block">坐在湖邊,微風吹過,沒有喧嘩,猶如公主般被湖光山色和鮮花簇擁著,恬靜、祥和。</p> <p class="ql-block">圣沃爾夫岡即是人間煙火又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這個小鎮(zhèn)是我們的自費項目,也因為有了她,讓我們坐船在沃爾夫岡湖里游覽(擺渡)至圣吉爾根??吹胶馍缴耐瑫r,也看到了在圣吉爾根和圣沃爾夫岡陸地游覽時看不到的景象,非常完美的行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舟行碧波上,人在仙境中。</p> <p class="ql-block">中文播報</p> <p class="ql-block">山上古老的紅色火車還在運營著</p> <p class="ql-block">大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架勢。</p> <p class="ql-block">微風不燥,碧波蕩漾,兩岸景色猶如百里錦繡畫廊徐徐而過,賞心悅目。</p> 圣吉爾根 <p class="ql-block">坐著游船擺渡到了莫扎特故鄉(xiāng)——圣吉爾根。莫扎特的祖父曾在這里工作,也是母親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圣吉爾根和對岸的圣沃爾夫岡小鎮(zhèn)隔湖對角相望,兩岸茂密的樹林將湖水映襯得更加碧綠。</p> <p class="ql-block">電影《音樂之聲》開場湖光山色的風景就是拍攝于圣沃夫岡湖。此湖也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它是冰河時期形成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紀念館是一棟兩層的樓房,外墻上有莫扎特的母親與姐姐的浮雕與畫像。1720年莫扎特的母親安娜·瑪麗亞·佩爾特出生在此。1784年莫扎特姐姐瑪麗婭?安娜結婚后搬到了這里生活,1801年她的丈夫去世后,帶著3個孩子去了薩爾斯堡。</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位于圣吉爾根小鎮(zhèn)的中心,紅頂黃墻,歷史悠久。正門前有一尊少年莫扎特拉小提琴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吉爾根教堂</p> <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陣亡軍人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圣吉爾根街景</p> <p class="ql-block">拍同款:</p><p class="ql-block">左:2017年3月,禿禿的樹干在冬日的晨霧中傲立。</p><p class="ql-block">右:2024年5月春暖花開枝繁葉茂。</p> <p class="ql-block">拍同款:</p><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2024年5月,雕塑下的花壇變了,多了門前爬山虎和廣告牌。</p> <p class="ql-block">奧地利的最后一站游薩爾茨堡</p> 薩爾茨堡 <p class="ql-block">以下四張是上圖裁剪的,還清楚吧,愛了愛了。</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是奧地利薩爾茨堡州的首府,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薩爾茨河把薩爾斯堡分成新城、舊城兩部分,兩岸一座座各具特色、歷史悠久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園林和千姿百態(tài)的噴泉,把薩爾斯堡打扮得格外美麗。1996年就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單。</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是音樂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暫生命中超過一半的歲月是在薩爾茨堡度過的,在此創(chuàng)作出許多偉大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在薩爾茨堡老城區(qū)的糧食胡同9號誕生,在這個黃色樓房故居前,留影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另一個故居位于薩爾茨堡新城區(qū)的市集廣場圣三一教堂前的“舞蹈教師之家”,也被稱為莫扎特第2故居,是他成名后購置的房產(chǎn)。</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廣場位于主教廣場東北側,廣場上的莫扎特塑像由薩爾茨堡人捐款于 1842 年 9 月 5 日落成。當時,莫扎特的兩個兒子出席了落成典禮。</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也是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的故鄉(xiāng)。出生于1908年4月5日的卡拉揚,于1989年7月16日在排練威爾第歌劇《假面舞會》時因心臟病發(fā)逝世。</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老城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是天主教的中心薩爾茨堡大教堂。建造時期可追述到公元774年。</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由維爾吉創(chuàng)建,幾經(jīng)大火和戰(zhàn)爭摧殘,教堂正門外三個拱門上方各標有774、1628、1959三個數(shù)字,以紀念教堂修建的3個重大年份。</p> <p class="ql-block">薩爾斯堡大學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建成于1707年。教堂的室內設計為清一色的白色,沒有太多的裝飾。教堂被商販攤位“團團包圍”,煙火氣息撲面而來。市井的喧鬧和宗教的莊嚴,在這里對比鮮明又和諧共處。</p> <p class="ql-block">薩爾茨堡城堡是薩爾茨堡城內的標志性建筑,位于老城區(qū)山上。始建于 1077 年。走在新老城區(qū)內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到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米拉貝爾花園里此起彼落的噴泉及花團錦簇的花壇,Do Re Mi 的音樂響起……這里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米拉貝爾宮建于1606年,最初是大主教Paris-Lodron為她的情婦所建造。后繼者更名為米拉貝爾宮殿花園,現(xiàn)在這里是市政廳和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糧食胡同是薩爾茨堡舊城區(qū)最熱鬧的購物街,精品店、紀念品店、旅店、餐廳林立。</p> <p class="ql-block">從薩爾斯堡吃了午飯后,車行40分鐘后二入德國。</p> <p class="ql-block">2024.5.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