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后我在悉尼故地重游快門慢舞 <p class="ql-block"> 悉尼(Sydney)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澳大利亞東南部城市,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華人占悉尼人口6.2%有24.8萬人,已成為悉尼第四大族群,僅次于排第三的愛爾蘭人(36萬)的移民。20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原,經(jīng)過兩個世紀的艱辛開拓與經(jīng)營,它已成為澳大利亞最繁華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城市,有“南半球紐約”之稱。1788年英國流放罪犯于此,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建立的殖民地點,全國最大的經(jīng)濟中心。悉尼市是用當時英國內(nèi)務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的。</p><p class="ql-block"> 2024.5.3日我們乘早班飛機從墨爾本來到了悉尼,一整天都在下雨,好在這天大部分的景點都在室內(nèi),參觀悉尼最大的漁市場并在那兒用午餐、參觀悉尼歌劇院的音樂廳、在悉尼塔上俯瞰市區(qū)中心,晚上在游船上享用三道式西式晚餐,同時能從多個角度去欣賞經(jīng)典的歌劇院。</p><p class="ql-block"> 悉尼歌劇院被譽為當代建筑的巔峰之作,由丹麥建筑師約恩·烏松設計,悉尼歌劇院由多個白色的“帆”組成,在直線型的現(xiàn)代建筑映襯下更加引人注目;2007年這座標志性的建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成為全球建筑界的典范、世界公認的現(xiàn)代建筑的杰作,一個絕妙的藝術(shù)奇觀。</p> <p class="ql-block">飛機即將抵達悉尼時,低空飛行的能見度還行,用手機錄制了一段視頻,盡管三十多年前來過這里,在高空重新見識悉尼,此刻再現(xiàn),即熟悉又陌生,</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漁市場(南半球最大的世界級海鮮交易市場)參觀和吃過午飯后,雨還在下個不停,就先去悉尼歌劇院參觀內(nèi)景,探索這座奇妙建筑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美,在音樂廳里面參觀時不能拍照,不能影響別人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其實悉尼歌劇院的建筑師約恩·烏松在設計時的靈感并非貝殼,也不是風帆,而是一個剝開的橘子片,14瓣的建筑合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球狀建筑。這位倔強的老人雖然因為悉尼歌劇院而被封神,卻至死都沒見過自己建成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劇院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shù)中心,又稱海中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內(nèi)墻看似像毛坯,沒想到拍出來的結(jié)構(gòu)和線條有這么美。</p> <p class="ql-block">看悉尼歌劇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部分人包括自己以前看到的都只是外景,能進到里面去看看,也算是有所不同的收獲。</span></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劇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不僅具有極高的建筑價值,還是世界頂級的表演場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網(wǎng)上看到的這段視頻,能充分解釋清楚歌劇院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資料。</p> <p class="ql-block">大雨暫停的間隙,趕緊出去拍拍外景,悉尼的海港大橋就在歌劇院對面,與悉尼歌劇院齊名。</p> <p class="ql-block">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悉尼海灣大橋,曾號稱為世界第一單孔拱橋,是悉尼早期的代表建筑。這座大橋從1857年設計到1932年竣工之間共有75年的時間!1924年悉尼海灣大橋破土建造橋基,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車,就是建造也歷時了8年多。當然在30年代的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橋,已經(jīng)實為罕見。壯觀的海灣大橋,不僅是悉尼的象征,也是澳大利亞的驕傲!</p><p class="ql-block">30多年前,我曾經(jīng)坐車路過海灣大橋,搶拍過大橋上的畫面,當時的感覺很震撼,就像行駛在鋼筋的森林里面一樣,大橋上有8個車道,2條鐵軌,1條自行車道及1條人行道。它集鐵路、公路、人行于一體,還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允許游客攀爬的大橋。它是連接悉尼中心商務區(qū)和北部海岸的重要橋梁;而且它和悉尼歌劇院一起并稱為澳大利亞最靚麗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歌劇院附近有許多露天咖啡廳;同行的旅友又撞到了我的“槍口”上了。</p> <p class="ql-block">其實天有不測風云,碰到什么天就拍什么片,無所謂好與不好,各有各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雨中看秋色更多了一份濃郁</p> <p class="ql-block">悉尼塔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建成時,已經(jīng)成為悉尼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悉尼城市風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悉尼塔縮小后,很像我國西藏人的轉(zhuǎn)經(jīng)筒??,然而悉尼塔是一座高度為305米、9層的多功能圓錐體建筑,是縱觀悉尼市區(qū)全景的最佳觀賞點。</p> 登上金色的悉尼塔,俯瞰悉尼的城市風光。 <p class="ql-block">在悉尼塔觀光,在紀念品商店等人的時候,看到了心怡的小東東趕緊拍下來。</p> <p class="ql-block">夸張變形的動物比寫實版的更可愛</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動物種類非常豐富,現(xiàn)存的將近還有兩百多種,除了我們知道的袋鼠外,還有袋貓、袋熊、樹袋熊、等多種有袋類……</p> <p class="ql-block">悉尼海德公園附近的圣瑪利亞大教堂,是澳洲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也是澳洲天主教的最高精神殿堂。</p> <p class="ql-block">圣瑪利亞大教堂始建于1821年,它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建于悉尼第一個天主教堂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去教堂的路上,我在車上看到了熟悉的青銅雕塑,那是三十多年前去過的,已有200多年歷史、在悉尼市中心的海德公園,不在此行安排之列。</p> 而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是在1820年,因此圣瑪利亞大教堂又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 <p class="ql-block">接著去了緊鄰悉尼歌劇院和中心商務區(qū)的悉尼皇家植物園,那是觀看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最佳地點,兩者在地理位置與結(jié)構(gòu)設計上是渾然天成的完美結(jié)合。</p> <p class="ql-block">悉尼皇家植物園,原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個農(nóng)場,于1816年在當時總督拉克倫·麥考利的主持下建立,當?shù)氐臍夂驐l件非常有利于植物園的植物收集,園內(nèi)收集和展示了大量熱帶、亞熱帶植物7000多種。</p> 欣賞海景同時可拍到歌劇院和悉尼海港大橋全景圖,拍出有如明信片般的照片。 <p class="ql-block">麥考利夫人的座椅,是為了紀念麥考利夫人,而雕刻成椅子形狀的巖石。</p> <p class="ql-block">由于她的建議,廢除了監(jiān)獄,悉尼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的總督拉克倫·麥夸里也成為了現(xiàn)代悉尼的締造者。有的游客也會在石椅上體驗一下。</p> <p class="ql-block">為了紀念麥考利夫人,并刻上文字,是獻給時任新南威爾士州總督拉克倫·麥考利的妻子伊麗莎白的。</p> <p class="ql-block">陰天才能拍出這種層次分明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皇家植物園還能看到的軍艦</p> <p class="ql-block">和古老的帆船</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游船上享用三道式西式晚餐,上船時天還沒黑。</p> <p class="ql-block">跟著游輪行走的同時,能從多個角度去欣賞經(jīng)典的歌劇院。</p> 歌劇院周邊三面環(huán)海,建筑造型新穎奇特、雄偉瑰麗,外形猶如一組揚帆出海的船隊,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灘上的潔白大貝殼,與周圍海上的景色渾然一體。 <p class="ql-block">吃完飯上岸時,天已經(jīng)黑了。</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的最后那天去藍山國家公園時,大霧彌漫,看不見藍山的真面目,卻遇見了與眾不同、夢幻仙境的藍調(diào)藍山。</p> <p class="ql-block">藍山全地區(qū)生長著龐大的原始叢林和亞熱帶雨林。藍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那里有藍色的霧,這個景觀的形成是由澳洲的國樹尤加利樹排出來的油被太陽照射接觸到而使整個藍山發(fā)出淡淡的藍霧。</p> <p class="ql-block">藍山國家公園海拔1000-1200公尺,其標志名勝“三姐妹峰”,姐妹峰因山勢險峻,只能遠觀,而回音谷則是觀賞三姐妹峰的最佳地點。</p> <p class="ql-block">秋色隱藏在濕漉漉的霧中,近處的色彩依然斑斕。</p> <p class="ql-block">從藍山出來后,又去了魯拉小鎮(zhèn),主街上有一排櫻花樹,將上下行道分開,春賞花秋看葉。</p> 魯拉小鎮(zhèn)是藍山腳下的童話小鎮(zhèn),這里的特色房屋、小商店、甚至沿途的民居,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p class="ql-block">那天正好趕了周末的集市,不少人帶著孩子和??來,餓了就席地而坐,在樹下的草坪野餐或小憩。</p> 魯拉小鎮(zhèn)以精巧的建筑及藝術(shù)氣氛聞名,這里有很多美麗的畫廊、書店及幽靜的咖啡館和茶館。 <p class="ql-block">連消防隊也有個模特和攤位,宣傳防火意識,或許是被澳洲的山火給害苦了。</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機場的候機時</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有時間都是看手機,看書的不多了,拍別人的時候,順便把自己也拍進去。</p> <p class="ql-block">用手機留下最后的悉尼印象</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從新西蘭、澳大利亞旅游回來正好一個月,按行程的時間順序和地點,分別共做了7個美篇,悉尼的故地重游,再次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是此行的最后一個美篇,多花了一點時間在網(wǎng)上尋找想得知的信息,這是以前辦不到的。三十多年前,我?guī)Я藘膳_相機(一臺135的尼康相機/2個鏡頭、一臺6X7的大型120相機/3個鏡頭),裝了兩個大攝影包拍,還有不少正片、負片的膠卷,累的不行了,最后只好把大攝影包留在車上。如今出門就輕便多了,兩部手機加微單相機和長焦鏡頭,一個小攝影包隨時隨身帶著,拍照、錄像都行,時代變了,人也得跟著變。</p><p class="ql-block"> 此行是跟團游,安排緊湊,雖然被限制了一些時間,但是出國旅游的吃.住.行樣樣都要自己去聯(lián)系,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點難,在國內(nèi)旅游,我們更喜歡自由行,沒有語言障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