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wǎng)文《山花尋海樹,不如就春風》談起一粒微塵 <p class="ql-block">“山花尋海樹,不如就春風?!?lt;/p><p class="ql-block">這并不是出自哪位古人的詩句,而是今人寫的一篇文章的標題。</p><p class="ql-block">這篇文章最近火了。</p><p class="ql-block">由此引發(fā)的各方的討論,也鋪天蓋地而來。</p><p class="ql-block">我因為關(guān)注到這條消息,便從網(wǎng)上找來了這篇文章的原文。</p><p class="ql-block">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讀了兩遍。</p><p class="ql-block">我很擔心把仔仔細細認認真真重疊的放在一起,這種修辭方法,是錯誤的。</p><p class="ql-block">但我還是堅持這樣的表達。</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這篇文章引發(fā)的討論我沒有細看。只是大概知道多數(shù)主流媒體對篇網(wǎng)文的觀點是帶有批判性的。</p><p class="ql-block">這篇網(wǎng)文能夠傳播的這么廣,以及引發(fā)這樣深度的討論,我想一定超過了作者的預期。</p><p class="ql-block">這位作者的年齡不過比我的孩子年長幾歲罷了。</p><p class="ql-block">她的這番現(xiàn)實經(jīng)歷以及心理感受,我的孩子將來可能也要經(jīng)歷。這個周末,我會把這篇文章轉(zhuǎn)給他看,并想聽聽,他對這件事的看法。</p><p class="ql-block">在此,我先說一說我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寫這篇文章的人,不過是一個剛走出校門,毫無社會閱歷經(jīng)驗的女孩子。她不過是用她慣有的一種情緒表達及情感渲染,來描述她考公前后以及入職后的一段經(jīng)歷而已。</p><p class="ql-block">如果憑此,就把她界定為向社會大眾傳達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念。我認為是不客觀的。</p><p class="ql-block">一個年輕人,以一種主觀的情緒表達一件事物,其表達內(nèi)容,一定不客觀。</p><p class="ql-block">同理,各路媒體中以文為業(yè),頗有成就,頗為成熟的撰稿人,心照不宣的,整齊劃一的,把這件事指向同一個方向,也一定是不客觀的。</p><p class="ql-block">的確,在當代年輕人中有相當比例的群體,是極其注重自身感觀體驗的,對所追求的目標的取舍,完全是以“是否利己”為原則判斷的?!白鲆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边@句話,在當代年輕人中有相當大的號召力。</p><p class="ql-block">客觀的說,不止年輕人,在全社會各個年齡層,這句話都有細分市場。</p><p class="ql-block">這是整個社會的垢病,不是那個單一群體需要背負的。也不是那個單一群體能夠背負起的。</p><p class="ql-block">如果我的年齡是這位作者的一倍,那么我一定會被她的文章瞬間共情。但是遺憾的事,我的年齡近乎她的兩倍,而我多出來的這些年歲,足以讓我與她有不同的認知。</p><p class="ql-block">如果用大人的正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你不喜歡的工作,可以辭掉不干,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就此否定工作以及工作環(huán)境本身,是不應該的,是不對的,是不正確的。當然,我指的是用大人的正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p><p class="ql-block">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時期,一定會引發(fā)與其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因果關(guān)系的社會問題??楷F(xiàn)象討論及道德說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放大問題本身。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在允許問題存在前提下,先行解決關(guān)鍵性問題。而后在允許解決辦法差異化的前提下,差異化解決共性問題,再而后,整個社會接受由此引發(fā)出的新問題,直至,新問題無法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這么說,如果你看不懂,你就多看兩遍,如果多看兩遍,還是看不懂,那就算了。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p><p class="ql-block">我還是說一些大家能聽懂的話吧。</p><p class="ql-block">這個孩子覺得她就業(yè)不如意的原因無非兩點。</p><p class="ql-block">第一點,她認為她之前所付出的學習成本,必需要換來一個可以滿足她預期的回報。這里面的“必須要”和“滿足預期”都是關(guān)鍵詞。這兩個關(guān)鍵詞都是她的主觀因素。這兩個關(guān)鍵詞也是她最終選擇的關(guān)鍵。</p><p class="ql-block">她為什么這么認為?拋開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客觀影響不談。也可以不用拋開,放到一起談,三方教育的客觀影響,導致了一個她的強烈的主觀意識,不僅僅是她,而是包括她在內(nèi)的一個極大的群體。這個極大的個性差異群體都有一個共性的主觀意識。這種現(xiàn)象令社會研究心理學者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乎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迷之自信”。</p><p class="ql-block">第二點,她工作后的實際體驗與她的心理預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里面的關(guān)鍵詞是“實際體驗”與“心理預期”?!皩嶋H體驗”里既有客觀又有主觀?!靶睦眍A期”則是完全的主觀。</p><p class="ql-block">這樣一來,就是3.5:0.5。</p><p class="ql-block">主觀完勝。</p><p class="ql-block">主觀完勝導致的結(jié)論就是,這個世界辜負了我,而我不應該被辜負,我必須要換一種活法,我必須得到稱心如意的活法,為此我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p><p class="ql-block">這個孩子說她是文學出身,有一件脫不下的長衫。她在文中引用了一些歌詞和詩句,以迎合他的心境。這一點上,我與她很是相似。</p><p class="ql-block">最終她以“自在隨心”一詞,做了她文章的注腳。</p><p class="ql-block">當然她所說的“自在隨心”的“心”一定是普通人的“內(nèi)心”,而不是圣人所指的“本心”。</p><p class="ql-block">我想如今的嘉峪關(guān)市市直單位比起500多年前的貴州龍場驛棧,無論如何也要強出500倍吧?</p><p class="ql-block">圣人受得了,普通人為什受不了?</p><p class="ql-block">當然,圣人與普通人不可相提并論。</p><p class="ql-block">以超于普通人的價值觀念來衡量一個普通人做為,就是居高臨下的以強凌弱。</p><p class="ql-block">以眾說紛壇的道德壓制談論一個人的似有不當,就是轟蘸人血饅頭。</p><p class="ql-block">我個人認為,當今社會,普通人有權(quán)利選擇做一個普通人,在不違法的前提,為己謀利,趨利避害,是應該被允許的,而不應該是被批判的。</p><p class="ql-block">縱然如此,我們這個社會一定不乏“逆行者”,更確切的表達是“逆行者們”。他們才這個社會的基石。</p><p class="ql-block">我們在歌頌“逆行者們”偉大壯舉的同時,也應該包容那些渺小的普通人。</p><p class="ql-block">說的徹底一點,你我何嘗又不是普通人?</p><p class="ql-block">寫到這里,就差不多了,再說就顯得啰嗦了。</p><p class="ql-block">最后引一句古詩做為結(jié)尾。</p><p class="ql-block">同勉逆境中人。</p><p class="ql-block">“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