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靜”氣在“課”間緩緩流淌云和 <p class="ql-block">讓“靜”氣在“課”間緩緩流淌</p><p class="ql-block"> ——聽肖培東老師《錦瑟》有感</p><p class="ql-block"> 文/云和</p><p class="ql-block"> 聽了肖培東老師的《錦瑟》,內心頗為歡喜,肖老師的語文課既無音頻之擾耳,又無視頻之勞目,他只是引領學生“靜靜”地讀,“靜靜”地品,“靜靜”地成長。</p> <p class="ql-block"> 在即興情境中,于不動聲色處引導學生走進新課。窗外的雨淅淅瀝瀝,肖老師自然地由《秋聲賦》引入雨天。坦誠地講,初看肖老師詢問學生對雨的態(tài)度時,我真的有點不知所云,但當他將“雨天”轉入到“雨天寄寓的情感”,又將情感由感傷引到懷念,再到追憶時,我才豁然開朗。肖老師的導課既有情境,又較新穎,真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在反復品讀中,于潤物無聲間引領學生走進詩魂。好書(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錦瑟》本是一首較為晦澀的詩,但在肖老師一遍遍的品讀引領中,學生們漸入“詩境”,并從容地見到了其“廬山真面目”?!巴瑢W們,回憶是需要緩慢的,感傷是需要低沉的”,初讀,肖老師引導學生慢慢地感知內容,感知憶之悲傷,憶之哀愁;“自由讀一遍,輕輕讀一遍”,再讀,肖老師引導學生豐富情感,有無奈,有惘然,有哀傷,有喜悅,有向往……感受美,是夢幻,是朦朧,是典雅,是蝴蝶之美,是滄海月明之美;“從無聲走到有聲,輕聲地讀”,再讀,肖老師則引導學生感受詩人形象,再由形象,聯(lián)想到他的遭遇,再由遭遇引到詩的主旨。在邊讀邊品中,學生漸漸進入詩境,詩魂。</p> <p class="ql-block"> 在師生共讀中,于不知不覺中指引學生走向思維的發(fā)展。肖老師的整個課堂顯得樸素而扎實。肖老師的課堂沒有喧鬧,主要是在師生對話中徐徐推進的。師生對話中,肖老師特別善于運用課堂生成資源,依學生的思維去引導,去點撥,與學生共同讀詩、共同研討,收放自如,真正做到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拔矣X得他有一種對愛情的那種……”在探討詩歌情感時,有個學生如是回答,肖老師詢問原因時,學生笑答“前面同學都說光了”,在同學們的一片笑聲中,肖老師則引出與“錦瑟”有關的成語“琴瑟合奏”,并及時“插入”李商隱的愛情故事,于是乎,主旨解釋之一之“愛情”說就“誕生”了。如此這般,學生的思維即于不知覺間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 在精準點評與耐心引導中,于無聲無息之際,導引學生走向自己?!敖逃皇亲M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老師巧妙的引導不僅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更能促進其更好更快的成長。在肖老師的課堂上,細心的引導時時皆是,如“華年時代的作者是怎樣的形象,請展開你的想象”,“同學們,我們也有理想,也有傷感,那傷感很可能就是門前角落的一把掃帚,那么,李商隱為什么不用這個詞”,正因為他的耐心引導,才讓我們見識了傳說中的優(yōu)秀學生。除了引導,肖老師的點評對我的影響也很深刻。如“你用簡單的語言告訴我們大家,而李商隱可貴就可貴在比你更具有哲理化和專業(yè)知識”“知道嗎,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肖老師的點評給人以真實之感,讓學生有一種被人真誠以待的溫暖。時時得以溫暖滋養(yǎng)的學生,怎能不快速成長,怎能不活出心中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語文課,重在文本閱讀、理解與感悟,而這一切都在一個“靜”字。靜心方能讀懂內容,靜心方能沉淀情感,靜心方能聆聽作者心聲,靜心方能與共讀之師之生靈魂相互碰撞,靜心方能感悟人生百態(tài),靜心方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靜心方能實現(xiàn)自我成長。</p><p class="ql-block"> 反省自己,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知何時開始,課堂漸被熱鬧取代,結果發(fā)現(xiàn),熱鬧只留在“熱鬧”里,并沒有留下多少在看熱鬧的學生心上,果然“繁華過后”,一切成“空”。曾經(jīng)聽過肖老師的課,今天再聽,依然歡喜,無論外界如何,肖老師依舊堅守語文課堂的樸素,堅守語文課堂的本真,沒有紛繁的熱鬧,有的只是與學生一起“靜靜”地品讀文本,有的只是陪伴學生“靜靜”地沉淀,“靜靜”地成長。感謝肖老師的堅守,讓我明白世殊事異時,該改變的要改變,但該堅守的還當要堅守。</p> 老師學生靜心引導中于靜靜地課堂品讀堅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