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一一溧陽碼頭崔厚民 <p class="ql-block"> 溧陽碼頭位于古運河西側(cè),南至大西路西門橋,北至缸瓦廠,近南北走向,長約120米,寬約4米。如今的溧陽碼頭,當年熱鬧非凡的情景不再。溧陽碼頭從光緒年間始,就是運河客運從溧陽至鎮(zhèn)江的航運碼頭。大運河鎮(zhèn)江這一段,是千年來的黃金水岸,河面上日夜穿梭著客運、貨運的大木船,沿河邊還儲放著許多竹排、木排,客運、貨遠、漕運讓溧陽碼頭成為古運河邊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溧陽碼頭,這里的原住民王先生接受采訪時曾說:早年辰光,溧陽碼頭是鎮(zhèn)江窯口商號最集中的地方,什么是窯口商號?就是賣燒窯產(chǎn)品的地方,壇子、缽子、燒鍋、砂鍋、水缸、磚瓦……都是窯口出的,他們在金壇、溧陽等鄉(xiāng)村燒好后,用大木船運到鎮(zhèn)江城里來銷售,溧陽碼頭不遠處,有個地方叫“缸瓦廠”,就是存放這些窯口產(chǎn)品的露天倉庫。(搞自李贊揚“尋常巷陌”)</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清代古運河(城壕)</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民國時鎮(zhèn)江古運河(孔夫子舊書網(wǎng))</p><p class="ql-block"> “舳艫轉(zhuǎn)粟三千里,燈火臨流十萬家”古代詩人為鎮(zhèn)江運河漕運的繁華景象留下了千古絕句。</p><p class="ql-block"> 鎮(zhèn)江著名作家廬山先生在《古運河絮語》中寫道:“作為江南古運河的起點,南北交通的樞紐,這里曾有過“舟輯如蟻,帆檣如云”的光輝,有過“舳艫轉(zhuǎn)粟三千里,燈火臨流十萬家”的繁華。兩千余載滄桑,古運河滋潤著鎮(zhèn)江,也給這座美麗的城市帶來了聲譽和輝煌。國際知名學者、德國人貝爾格博士曾不遠萬里來鎮(zhèn)江探古尋幽,并滿懷激情地推出了皇皇巨著《天上銀河,地上運河》?!?lt;/p> <p class="ql-block"> 古運河老照片(百度)</p> <p class="ql-block"> 這里摘錄一節(jié)省鎮(zhèn)中68屆校友閻錦文《追尋記憶的古運河》散文中的一節(jié)分享:“踏著丹陽碼頭那段殘存的石板路,腦海里不由浮想出那座寬大的由石條疊砌的碼頭,擁擠在碼頭的那些一襲吳鄉(xiāng)女飾的待渡客;臨河人家楚楚動人的浣沙少女;沿河堤飄逸的春風楊柳;貼河嬉戲的點水蜻蜓。記憶里的這條河就是一幅畫一首詩,豐潤恬靜?!?lt;/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古運河碼頭船卸磚瓦。</p> <p class="ql-block"> 缸、磚、瓦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老西門橋下,溧陽碼頭4號,一座破敗不堪老宅,當年這里曾誕生了一位著名的中國話劇先驅(qū)一一戴涯。</p> <p class="ql-block"> 原老宅大門已關(guān)閉,人去屋空,已成危房。</p> <p class="ql-block"> 戴涯1909年出生在溧陽碼頭4號一個經(jīng)營綢布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據(jù)《鎮(zhèn)江市志》:民國20年(1931年)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文學系。在校期間參加金陵劇社,從事業(yè)余話劇活動。民國22年底,與唐槐秋共同組織我國第一個職業(yè)話劇團一一中國旅行劇團,任副團長,兼導演和演員。民國25年,在南京與曹禺、馬彥祥組織中國戲劇學會。并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演出。解放初期,在北京師范大學戲劇音樂系任教。1954年調(diào)入北京人藝任演員,編寫有歷史劇《鄭成功》。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迫害。1973年病故于鎮(zhèn)江。1980年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 戴涯1966年被放逐回鎮(zhèn)江直至病故一直與妻子兒女居住在溧陽碼頭4號老宅。資料顯示戴涯的兒子戴安利是鎮(zhèn)中老師,此信息準確嗎?一說是四中老師,可惜鎮(zhèn)中、四中的校史資料中都沒有教師名錄,只有一中、三中教師名錄齊全。</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江《民盟盟訊》2008第4期</p> <p class="ql-block"> 圖為:戴涯與于是之、朱琳同臺表演話劇《虎符》劇照。他還出演過《屈原》中的屈原,《雷雨》中的周樸園,《茶花女》中的老阿芒,《李秀成之死》中的李秀成,《北京人》中的曾皓等角色,具有獨特的表演藝術(shù)風格,曾被譽為“京城名伶”,并受到過周恩來總理的接見。</p> <p class="ql-block"> 青年戴涯</p> <p class="ql-block"> 《百度》文章“兩個黃鸝鳴翠柳”:描寫溧陽碼頭4號與戴涯早期活動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 溧陽碼頭6號,小學“八小”同學、班長肖兆麟同學的老宅。那些年,家住王通事巷的我放學后常到他家玩,院子里一棵櫻桃樹掛滿了誘人的紅果子,我們在河邊釣魚,在石頭下翻小螃蟹,用手抓趴在水邊的虎頭鯊……對兒時的懷想總是那么的甜蜜 !</p> <p class="ql-block"> 肖兆麟家的小天井,已面目全非,難覓老屋蹤跡,原來向里穿堂還有一進,有個大天井,后門直通浴池巷口的一泉浴池。</p> <p class="ql-block"> 長著櫻桃樹的小天井一角的花臺只存在記憶中。歲月的痕跡留下深深的記憶,當時七口之家的肖家,和諧溫馨。如今肖同學雖已定居成都多年,含飴弄孫,安度晚年!但仍是大家心目中的班長,是小學同學群的群主,愿老同學健康、幸福、和順!有機會?;丶铱纯?!</p> <p class="ql-block"> 溧陽碼頭浴池巷9號,原水泥廠同事、好友何城元的老屋,一家三代人住了幾十年,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承載著運河的記憶。印象中小何的媽媽總是那么:溫存善良,和藹可近,善解人意。</p> <p class="ql-block"> 堂前木格窗,客廳籮底磚,房間木地板,出后門幾步就是古運河,小何拿著拖把在運河洗滌的身影總也常常浮現(xiàn),如今何城元已搬入新居,再也不用倒痰盂、上公廁了。然家門口的古運河仍是這一代人成長和生活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肖兆麟、何城元和他們的父輩們是吃著運河水長大的,那些年沒有自來水,只能靠水吃水。河上人家離不開河,河邊淘米、洗菜、洗衣熱鬧非凡……河中糧船、柴船、貨船來往穿梭,真可謂:聽慣了梢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p> <p class="ql-block"> 船桅,白帆,竹篙,木槳……早已消聲匿跡了!</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看人扳魚,那種期待,那種懸疑,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印象最深的是七十年代中期,我知青調(diào)諫璧磚瓦廠,每到春汛時,好多職工在江邊支起扳網(wǎng)撈刀魚,那可不是十網(wǎng)九空,幾乎百分百中彩,活蹦亂跳,但離水就死,那年頭哪來這么多刀魚啊,早幾年長江刀魚已一魚難求了!愿十年禁魚讓長江珍貴魚種重拾生機。</p> <p class="ql-block"> 小何家后門,溧陽碼頭原“榮慶里小學”舊址,現(xiàn)同德里社區(qū)委員會和養(yǎng)老中心?!皹s慶里小學1985年并入中華路中心小學,原榮慶里小學校址為中華路小學分部?!保ㄦ?zhèn)江教育志)</p><p class="ql-block"> 記得肖兆麟說過,小時候家里重視教育,放著家門口的幾所小學不上(榮慶里、中華路、上河邊、拖板橋、磨刀巷),舍近求遠上“八叉巷小學”。這不!好的教育資源加天分培養(yǎng)了一個后來市一中的“學霸”,一次期中考試,十門功課九門100分,要不是那場運動,已上新五(高三)的他定是上大學的料。如今他兒子是成都科大的博導,孫子小小年紀即被競賽選拔參加了“清北”在成都舉辦的少兒“強基計劃夏令營”,文脈相傳,后生了得!</p> <p class="ql-block"> 何城元同志,2000年發(fā)朋友圈,我才得知他是“烈屬”,他的舅父何炳章原是九兵團二十軍的,即宋時輪率領參加長津湖戰(zhàn)役的部隊,1951年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因他舅父犧牲時未婚,按習俗為保何家有后,何城元從母親姓“何”,成為何炳章的“繼子”,并享受烈'屬待遇,開始8元/月,后來12元/月,由迎江公社發(fā)放,直至小何72年進工廠工作止。若不是這次小何發(fā)聲,我真不知小何是烈屬,在職時全廠上下也不知道此事,記得連小何的入黨自愿書上也未填寫說明,所以組織上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從未給過他任何照顧。何城元就是一個平凡低調(diào),認真干事,踏實做人的好同志,在這里要向何城元同志深深致歉!</p> <p class="ql-block"> 何炳章烈士陣亡通知書。志愿軍九兵團入朝時間是1950年11月,20軍參加第五次戰(zhàn)役時間是1951年4月一6月,何炳章犧牲于第五次戰(zhàn)役。</p> <p class="ql-block"> 何炳章烈士犧牲于敵機轟炸,沒有遺體沒有墳墓,他已化著金星,永遠輝煌!讓我們向志愿軍烈士致敬!向何城元母親烈屬何炳福致敬!向烈屬何城元同志致敬!</p> <p class="ql-block"> 何城元的堂舅何炳文,抗戰(zhàn)時參加革命,后夫妻倆都抗美援朝赴朝參戰(zhàn),1955年授大尉銜,后轉(zhuǎn)業(yè)上海滬東造船廠領導。何炳章就是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參軍入伍跨過鴨綠江的。何炳章烈士通知書上角有何炳文寫給親屬的一段話。</p> <p class="ql-block"> 溧陽碼頭與缸瓦廠之間有條小巷,里面是“榮慶里”,雖然我家就在附近,且每天散步都從此過,卻不知破敗待拆的“棚戶區(qū)”里還藏看幾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清末民初歷史建筑,進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榮慶里券門,列入鎮(zhèn)江市第二批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全媒體記者卞婷婷關(guān)于“榮慶里”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榮慶里小區(qū)巷道,青石小路,狹窄巷道,白墻黛瓦,防盜窗,空調(diào)機,無不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和時代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榮慶里14號老屋,古樸的民居,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訴說著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 榮慶里17、18號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榮慶里17號門內(nèi)建筑,看得出這里保存尚完好,</p> <p class="ql-block"> 溧陽碼頭榮慶里曾居住過名人李灼如先生,據(jù)鎮(zhèn)江文史專家李守靜在《鎮(zhèn)江文史資料》載文,李灼如先祖是元代皇族后裔,蒙古姓為博爾濟吉特。李灼如生于1890年,1907年畢業(yè)于京口官立京口八旗中學堂,繼而入蘇州高等學堂深造,后考入黑龍江高等法政專門學校,民國初年畢業(yè)。先在哈爾濱當法官,后回鎮(zhèn)江當律師。原住京口旗營八叉巷內(nèi),因喜愛古運河風光環(huán)境,于1915年10月舉家遷居至古運河畔,直至99歲逝世。逝世前夕,時任國家主席烏蘭夫曾派出記者干里迢迢來鎮(zhèn)拜望古運河畔的李灼如老人,并向他轉(zhuǎn)達烏蘭夫副主席的親切問候。</p><p class="ql-block"> 李灼如先祖是元代皇族后裔,是科爾沁蒙古大貝勒塞桑,聲名顯赫的孝莊皇太后是其女兒。李灼如為孝莊皇太后第14世孫,李守靜為16世孫,孝莊太后為順治之母,康熙之祖母,寬后仁愛,大智大勇,為“康乾盛世”打下堅實基礎。李家先祖在乾隆年間,奉旨從南京調(diào)防鎮(zhèn)江,博爾濟吉特氏一支后裔世代定居鎮(zhèn)江,至今200多年。李灼如在世時藏有《大清京口博爾濟吉特氏族譜》,但文革時被燒毀。 李氏一家居住榮慶里是11號,還是17、18號,求證待解。</p> <p class="ql-block"> 榮慶里11號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全媒體記者卞婷婷的采訪文章摘錄</p> <p class="ql-block"> 征得主人同意,有幸進門一探究竟。主人和善,談吐不俗,告知:雕花木門窗扇,上部木雕圖案等已被拆走,這一進正房已自主修繕,聊以遮風擋雨。</p> <p class="ql-block"> 第二進大屋,墻板等已被拆走,破敗不堪,不可住人,但老屋梁柱清晰可見。房主不由自主地訴說,雖措詞謹慎,老人的居住狀況,仍令余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雕花門窗及天井臺階條石等也已拆走。本人今天是不速之客,局外之人,聽其言,觀其景,惻隱之心,悄然而生。十多年了,歷史建筑如何保護?房主何有安居?期盼有個雙贏的舉措?</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江清末民初民居多為“三合院”模式,它兼有南北方民居的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鎮(zhèn)江古民居曾以演軍巷、磨刀巷等處較為典型,院落門朝南,常言道:有錢難買朝陽地,大門開在巷內(nèi),有的后門可通大西路,入內(nèi)或三進,五進或七進。小學、高中同學方菲家以前就曾住在演軍巷這種有著七進老宅的第四進,出后門是胭脂巷通大西路,老屋西側(cè)有一片空地,鎮(zhèn)江“三山五嶺”的燕子嶺,常在那里玩,五十年代末才有房子的,如今已是“京潤國際”小區(qū)。演軍巷東頭的“五柳堂”陶家大院至今仍保存尚好,惜已不完整不典型了。鎮(zhèn)江京口閘曾有著名的“十八進”,其意如何?如今也早已只剩地名了。</p><p class="ql-block"> 天井、廳堂之間有“隔扇”,木制花格,可糊紙,可移動,冬暖夏涼。</p><p class="ql-block"> 廳堂、后有太師壁,前有八仙桌,前置長條案,太師椅;太師壁上掛中堂,兩邊對聯(lián);長案左放瓷瓶,右放雕花插屏,屏為鏡,合稱“東屏西鏡”,中間置一臺鐘,“平、靜、忠”寓意全家平安。</p><p class="ql-block"> (圖片資料:原鎮(zhèn)江建材局工程師童文經(jīng)先生)</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十八進”,人們或不知其地名的淵源。</p> <p class="ql-block"> 這里如今是大西路怡海家園小區(qū)內(nèi),仿建的原磨刀巷鎮(zhèn)江名人,陳慶年的故居“橫山草堂”。</p> <p class="ql-block"> 陳慶年是中國清代偉大的史學家、教育家、藏書家,1909年日商強占我東沙島,陳將家中所藏東沙地圖獻于朝廷,據(jù)理力爭,將東沙收歸中國,名垂青史。惜陳的故居及藏書樓早已拆毀,僅立一碑,昭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 資料顯示陳慶年的曾祖父曾居住在古運河邊的缸瓦廠。</p> <p class="ql-block"> 這類古建筑是“構(gòu)架式”,即:“墻倒屋不塌”,類似今天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中國古建筑民居系木架受力負重,直立支重為柱,橫臥受力為梁。構(gòu)架式又分兩類,北方因結(jié)構(gòu)荷載大,系用”抬梁式”,南方荷載小,采用,“穿逗式”,鎮(zhèn)江民居多用穿逗式,用拼裝組合的架子一一排山和橫梁,用榫卯拼裝組合構(gòu)建。架柱立于鼓磴(柱礎石)上,免受蟲蛀水浸,使房屋堅固無比。其它不贅敘!</p> <p class="ql-block"> 主人告訴我11號建筑共有四進,這里本是11號后花園直通古運河邊,后被人改建成倉庫,門牌已是“缸瓦廠”。</p> <p class="ql-block"> 百度地圖上榮慶里位置</p> <p class="ql-block"> 航拍榮慶里,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 電力路上榮慶里入口</p> <p class="ql-block"> 電力路上小劉李巷入口,可通榮慶里溧陽碼頭。</p> <p class="ql-block"> 大西路上小劉李巷入口,可通達榮慶里。</p> <p class="ql-block"> 大西路上浴池巷入口,可通達榮慶里。</p> <p class="ql-block"> 溧陽碼頭,缸瓦廠7號,在此巧遇原八叉巷小學肖老師。肖老師今已96高齡,但精神矍鑠,行動自如,樂觀自在,他笑曰:我就是想得開!教育局給我東門坡有房子,但這里住慣了,不爬樓空氣好,現(xiàn)在政府美化古運河,環(huán)境更好了,有感情了!肖老師是五十年代初從人民海軍轉(zhuǎn)業(yè)到小教的,與我大舅和母親曾為同事,且與大舅交往甚密,念及故人,感慨良多,同事友情,言于溢表。愿享受離休待遇的肖老師:健康快樂,壽比南山!</p> <p class="ql-block"> 交談中得知,我原單位辦公室同事劉柏妹與肖老是一個大門里的幾十年老鄰居,一旁肖老的女兒興奮地說:我和在南京的劉柏妹剛剛通了微信。小何曾告訴我,他們那一批71屆紅旗中學畢業(yè)按排進廠的有20多人曾住在這個片區(qū),他(她)們是:童自華、張繼惠、張重民、劉玉華、馮麗萍、蔡秋囡、王瓏、王德云、汪龍喜、李志平、陶海珊、楊小林、顧玉海、徐長興、唐承新、包善懷等,真沒想到溧陽碼頭榮慶里這一帶竟有這么多老同事、老朋友!多年不見你們還好嗎?</p> <p class="ql-block"> 肖老師家門口,路邊的小花園,打理得井井有條,生機勃勃,隨著古運河美化亮化工程的完成,這里將變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西門橋下,溧陽碼頭,工人們正在為早日完成古運河美化、亮化工程加緊工作,這些巨石是新擺放的。運河兩邊新修了貫通的步行道。</p> <p class="ql-block"> 即將完工的古運河迎江橋段</p> <p class="ql-block"> 缸瓦廠旁河邊新添一景</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運河邊“溧陽碼頭”</p> <p class="ql-block"> 去年,尚未完工前</p> <p class="ql-block"> 站在我家樓上看:西門橋畔原西家灣地塊,正在進行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 古西門曾是鴉片戰(zhàn)爭鎮(zhèn)江保衛(wèi)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這里發(fā)生過慘烈的血戰(zhàn)。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鎮(zhèn)江人民在西門內(nèi)建青州駐防忠烈祠,立忠烈碑,上刻陣亡旗兵姓名,追懷先烈,警示后世,弘揚愛國精神,激勵奮發(fā)圖強。后來因兵燹亭碑皆毀,鎮(zhèn)江人民在紀念鴉片戰(zhàn)爭160周年時(2002年7月),在市烈士墓西側(cè),原十三門戰(zhàn)場舊址重建忠烈亭,立忠烈碑和青山大江一起永遠見證那場可歌可泣的反侵略壯舉。</p> <p class="ql-block">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鎮(zhèn)江保衛(wèi)戰(zhàn)西門遺址發(fā)掘考古視頻節(jié)目,截屏分享?。ㄕ跃W(wǎng)絡)</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江營老城炮臺腳界址</p> <p class="ql-block"> 許多婦女不愿受辱,或自殺、或與敵博斗而亡,這塊碑記錄了這些烈女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 恩格斯感慨地說: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受到同樣的抵抗,他們是絕對到不了南京的……</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江烈士墓西側(cè),鴉片戰(zhàn)爭鎮(zhèn)江保衛(wèi)戰(zhàn)“忠烈亭”和“忠烈碑”。</p> <p class="ql-block"> 一條大運河,一部民族史,它滋養(yǎng)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水波為曲,江帆為歌,大運河傳唱著中華兒女堅韌不拔勤勞勇敢不屈不饒的精神,大運河是祖先留給鎮(zhèn)江人民的寶貴財富,孕育了鎮(zhèn)江特有的江河文化和燦爛歷史,保護母親河,愛護母親河,讓古老的大運河永遠造福鎮(zhèn)江人民,讓大運河永遠成為鎮(zhèn)江人民的歷史教課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