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壩會議幸以CC <p class="ql-block"> 五月,薔薇花綴滿茍壩村的墻頭,微風(fēng)馱著泥土的清香為我們引路。整潔的村道旁,一棟棟木屋講述著1935年那一份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勝利落幕。2月,中央紅軍先后取婁山關(guān)、奪遵義,士氣大振。在大捷之后,全軍上下產(chǎn)生了輕敵思想,認(rèn)為可以輕而易舉取得更大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0日,紅一軍團林彪、聶榮臻建議乘勝追擊,攻打打鼓新場。黨中央高度重視,在遵義縣楓香鎮(zhèn)茍壩村緊急召開會議商議。</p> <p class="ql-block"> 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嚴(yán)肅認(rèn)真地分析了形勢,指出紅軍進攻打鼓新場會被敵人死死咬住,陷入被聚殲的危險境地。盡管毛澤東同志據(jù)理力爭,但與會人員還是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攻打打鼓新場的軍事決議,并決定由周恩來同志起草作戰(zhàn)命令。</p> <p class="ql-block"> 深夜,毛澤東同志輾轉(zhuǎn)反側(cè)。為了挽救革命,他提著馬燈在崎嶇的村道上冒著春寒行走兩公里,前往周恩來同志的住所(長五間)再次商量作戰(zhàn)計劃。這一次,周恩來同志認(rèn)識到了不進攻打鼓新場的正確性。隨后,他們又找朱德同志商議,獲得了朱德同志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這條追求真理的村道之后被命名為“毛澤東小道”。</p> <p class="ql-block"> 在形成了一致意見后,3月11日,張聞天召開會議,緊急撤銷了攻打打鼓新場的作戰(zhàn)計劃。為建立一個高效、精干的軍事指揮機構(gòu),中央政治局于3月12日再次召開會議,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中央新“三人團”,為三渡、四渡赤水的順利和長征的最后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p> <p class="ql-block"> 茍壩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會議,是紅軍轉(zhuǎn)危為安的重要轉(zhuǎn)折點,是遵義會議的延續(xù)。此次會議凝練出“打是手段,走是目的”的理念,讓紅軍以最小的代價成功突出包圍圈,鞏固了革命的勝利成果。</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0日,那一盞馬燈的微光點燃了革命的烈火,那一份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迎來了黎明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在黔北小村,那個手提馬燈在春寒中前行的身影永不磨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