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八景之六——烈石寒泉英英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風景名勝。太原簡稱并,故稱晉陽,也叫龍城。太原在歷史上有八大景即:蒙山曉月,雙塔凌霄,崛圍紅葉,土堂怪柏,烈石寒泉,汾河晚渡,異水煙波,天門積雪。</b></p> <p class="ql-block"> “古晉陽八景”與其共同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桑與變革,現已成為并州的文化符號和地域標簽。我們已探訪了五處自然風景和人文名勝,分別是:蒙山曉月、雙塔凌霄、汾河晚渡、崛圍紅葉、巽水煙波,今年五一期間又尋訪了烈石寒泉。</p> <p class="ql-block"> 烈石寒泉: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區(qū)上蘭村汾河出峽處烈石山口,古時因其地山勢陡峭,泉水由烈石山腳下的蒼巖石隙中涌出,匯積成潭,清澈見底,因水溫較低,夏日立于池邊,寒氣逼人,以手觸之,冰涼刺骨,故稱“烈石寒泉”。</p> <p class="ql-block"> 烈石口:古晉陽汾河出峽處,兩岸山勢陡峭,懸崖相對,中寬只有300米左右,岸左之山,稱為裂石山,其狀似山石之開裂而使汾水流出,山之南麓酷似門形,稱為裂石口,但一般多寫作為烈石口。</p> <p class="ql-block"> 1102年(宋崇寧元年),宋徽宗趙佶曾為此泉題字“靈泉”,清道光年間鐫“靈泉”刻石。寒泉西北角有一神廟,古人刻聯于其上:“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lt;/p> <p class="ql-block"> 雖然字跡模糊,但仔細看石刻“靈泉”二字及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還是能看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 烈石寒泉景區(qū),景色很美,從山上流下來的潺潺溪水聲,小鳥的鳴聲形成了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歌聲悠揚婉轉回旋在山水中、溪流間,讓人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 烈石寒泉東側,便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之賢大夫竇犨而建立的竇大夫祠。在2001年6月25日,竇大夫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竇大夫祠內植被豐富,風起時,竹林沙沙作響,仿佛是由大自然彈奏的樂曲。走走停停,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琉璃制品造型美觀,內容豐富獨特。</p> <p class="ql-block"> 民國年間,上蘭建起了造紙廠,寒泉成為紙廠的水源。太原解放后,人民政府在附近的土堂村建起水廠,鋪設地下管道。引水送往市區(qū)各工廠和居民區(qū),成為太原市工業(yè)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太原地區(qū)水位下降,烈石寒泉干涸。</p> <p class="ql-block"> 雖然現在的“烈石寒泉”已無泉水,現為人工往山上抽取水向下流,但是并不影響它在太原人們心中的地位,如今“烈石寒泉”已成為人們追尋歷史文化自信的網紅打卡景點。</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在環(huán)保和水利部門努力下,特別是汾河治理美化四期工程完工后,寒泉一帶的地下水位逐步回升,我們期待寒泉清流再次涌現,涎玉沫珠的美景出現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游烈石》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5px;">唐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泉分石洞千條碧,人在冰壺六月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時雨欲來騰霧靄,微風初動漾波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個中若置羊裘叟,絕勝當年七里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