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人云亦云了嗎?如雷貫耳 <p class="ql-block">我叫俞關(guān)水,是唐末俞氏莊公后裔四十世孫。進(jìn)進(jìn)出出,自小在俞家爿自然村長大,現(xiàn)從年齡上排也排了上高齡老人這個行列了??砂l(fā)現(xiàn)一個長期沒有被糾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在我們參加一些集體或個人活動時,被很多人問及你們祖先從何時何地遷徙而來時?有人要么說不出,可有很多人則認(rèn)為諸暨俞姓大,就冠冕堂皇地高調(diào)喊出:“我們村俞姓是從諸暨而來的”,理直氣壯了很!其實與諸暨俞姓還離了很遠(yuǎn)。</p><p class="ql-block">我勸這些人,不知道還是學(xué)習(xí)前者不說為好,籠統(tǒng)說我們是從諸暨遷來的,這樣有點太混淆,祖先不允許我們這樣做!</p><p class="ql-block">本人用家族的史料與外界聯(lián)系學(xué)習(xí)歷史資料,把自從唐末后、宋、元、明、清以來的家族搬遷地,現(xiàn)一一地告訴給大家,如果覺得哪里有錯的,請予以糾正!為了就是學(xué)習(xí)懂得。</p><p class="ql-block">我們俞氏祖源地是河北省河間市,即河間郡。之先世系遼邈,不可得考,之后有史料記載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世祖:諱莊公,唐開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期間)。家住山東青州府益都縣金嶺下梅徑村青社里。</p><p class="ql-block">六世祖:諱稠公,仕睦州刺史,即嚴(yán)州也,唐太和三年已酉年(公元829年)居嚴(yán)州,后因黃巢之亂,跟其長子搬遷新昌隱居,墳在新昌五峰騎龍斬關(guān)。</p><p class="ql-block">七世祖:諱珫公,仕唐歙州刺史,大中丙子(公元856年)寓居于杭家臨安。</p><p class="ql-block">九世、十世、十一世祖,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至仁宗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間,徙居在諸暨。與余姚石姥山、富陽郜村、桐洲島、咸鉛、蕭山水閣俞氏有脈系。</p><p class="ql-block">十二世至十七世祖;諱禇公,又名若愚與十七世公明公進(jìn)士,宋淳化二年(公元991——1253年)居住在桐廬分水縣印渚生仙鄉(xiāng)(老地名)。</p><p class="ql-block">十八世:諱澤民公,代省進(jìn)士,公元1253年至1308年遷徙居在杭州水巷子。</p><p class="ql-block">十九世:諱得一公:1308年徙居富春恩波坊后居羅橋,現(xiàn)即秋豐村。</p><p class="ql-block">廿四世:諱葵公,公元1452年,置產(chǎn)江南,因渡江不便,遂從江北羅橋徙居江南,即:俞家爿村,距今572年。</p><p class="ql-block">正確回答,你會了嗎?</p><p class="ql-block">2024.4.29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 如雷貫耳</p><p class="ql-block">文: 如雷貫耳</p><p class="ql-block">制作:如雷貫耳</p><p class="ql-block">美 篇 號:6009368</p><p class="ql-block">個性簽名:網(wǎng)絡(luò)世界豐富多彩、且又變幻無窮,需要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你我。求到了對話,彼此應(yīng)以平等的態(tài)勢談及一些又能啟齒、也可惠及生活的真實訴說。這是我的期待——</p><p class="ql-block">美 齡:8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