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亮門到白草口九龍灣 <p class="ql-block">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有著“中華第一關(guān)”之稱的雁門關(guān),天下聞名!出雁門關(guān)外十幾里還有個叫廣武的地方,一直作為雁門關(guān)的前哨站而存在!</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有“欲圖雁門,首取廣武”的說法,攻破了廣武,才有可能逾越雁門天險,進而挺進中原。古人說: “廣武失,雁門危;雁門危,中原急?!比绻f雁門關(guān)是中原的北大門,廣武則是這座門上的一把鎖,因而有“北門鎖鑰”之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廣武長城在雁門關(guān)沿線軍事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 而廣武長城的經(jīng)典地標(biāo)就是“月亮門”。我曾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和2024年3月,先后三次去過廣武長城,登臨月亮門,因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徒步穿越過從月亮門到白草口這一段長約6公里的長城。</p><p class="ql-block"> 穿越這一段長城自然成為了我魂牽夢縈的一個愿望。</p> <p class="ql-block"> 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望,今年4月份我第四次和幾名長城墻友,專程奔赴山西山陰、代縣,徒步這段廣武長城。</p> <p class="ql-block"> <i>先說“月亮門”</i></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經(jīng)典地標(biāo)月亮門,又名“穿心樓”。月亮門”原是廣武長城上殘存的一個箭窗內(nèi)的劵洞。明代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巡撫山西提督雁門等關(guān)都御史李景元所修,經(jīng)過400多年的歲月侵蝕,最終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不但成為了山西最美長城的地標(biāo)性建筑,而且被人們親切的稱為“月亮門”。雖經(jīng)歲月洗禮,復(fù)建重生依然屹立,更顯壯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據(jù)考證,漢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擊瓦刺,廣武歷經(jīng)戰(zhàn)斗4700余次。歲月變遷中,廣武見證了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與農(nóng)耕民族沖突又融合的歷史進程,遺留了大量古代軍事文物和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 </p> <p class="ql-block"> 然而,2016年10月3日晚,廣武長城標(biāo)志性景觀、“月亮門”的殘存敵樓因大風(fēng)發(fā)生坍塌,惹得人們一陣唏噓,也引起長城愛好者和廣大網(wǎng)民的關(guān)注。</p><p class="ql-block">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對“月亮門”制訂保護性修復(fù)方案。在相關(guān)文物保護部門的不懈努力下,經(jīng)過幾年的施工,最后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利用3D技術(shù)于2020年8月修復(fù)完成,并于當(dāng)年8月8日對公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我們上雁門關(guān),途經(jīng)新廣武,遠(yuǎn)眺月亮門。<i>月亮門被綠色安全網(wǎng)圍住,仍在維修中 (2020年7月7日拍攝)</i></p> <p class="ql-block">修復(fù)后的月亮門</p> <p class="ql-block"><i>出發(fā)</i></p> <p class="ql-block"> 我們平時走高速或G208國道,能看到有長城蜿蜒起伏盤旋于山脊的這座山,是勾注山東端,山上就是著名的廣武明長城,又稱白草口長城和猴兒嶺長城,敵樓、城墻、墩臺、烽燧,蔚為壯觀,可謂雄奇險峻,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 此次徒步線路,起點山陰廣武“月亮門”,終點代縣“白草口村”。</p> <p class="ql-block"><i>舊廣武古城全貌</i></p> <p class="ql-block"><i>廣武漢墓群</i></p> <p class="ql-block"> 登上月亮門平臺,臺基高聳,四面空懸,北望山下“舊廣武古城”、“廣武漢墓群”,盡收眼底。不禁心中默默吟誦“<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君臨天下,豪氣頓生之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月亮門觀景、拍攝,諉誤了有一個多小時后。大概不到9點鐘,我們開始朝著南面蜿蜒的小道探索前面未知的領(lǐng)域。</p> <p class="ql-block"> 廣武明長城是現(xiàn)存包磚最完整的明長城之一,也是原汁原味的古長城。位于北京的八達(dá)嶺、山海關(guān)等地的長城雖然雄偉壯麗,但已不是原狀,只有廣武明長城未經(jīng)過人工修復(fù),保持著歷史原貌,所以,北京曾把這段長城作為修復(fù)京郊長城的依據(jù)。</p> <p class="ql-block"> 13號敵臺券門上鑲嵌“鍼扃”匾額,意思是門戶的外栓,落款“萬歷丙午中秋之吉,巡撫都御使李景元,兵備副使李茂春,左參將陳天爵,管糧通判蒲嘉輪立”等字樣,匾上方及兩側(cè)有磚雕裝飾,磚雕精細(xì),有花紋、垂柱及仿木斗拱,保存較好。</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西南行,小心翼翼的在僅有幾十厘米寬的墻體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長城之上,累的氣喘吁吁,險峻之處小心翼翼。行走都如此,何況建造?長城的修建,完全是利用了中華北部山脈的基本走勢,依據(jù)地形而建造,行走之上,可以深刻領(lǐng)略地理風(fēng)貌,體會文化延綿,感受歷史滄桑,觀摩古代建筑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15號臺,“控扼”樓,意即控守邊陲要塞。落款與13臺同。</p> <p class="ql-block">17號“壯櫓”樓,意思是雄壯的盾牌,“雄皋”樓,意思是雄偉的制高點。</p> <p class="ql-block"> 在敵樓的地磚上發(fā)現(xiàn)一副棋盤-這應(yīng)該是守關(guān)士兵閑暇之余排憂解悶時,娛樂活動遺留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 隨心所欲的邊走邊拍攝,行到17號敵樓已近正午。</p> <p class="ql-block"> 人已經(jīng)很累了,望著遠(yuǎn)處高聳的敵樓,只有前進沒有退路了,必須繼續(xù)攀登。</p> <p class="ql-block"> 19號臺“天山”樓,顯示它是筑于最高頂上的工事。</p><p class="ql-block"> 仔細(xì)對照,上述這些匾額的落款均為同一時期的領(lǐng)導(dǎo)班子簽名負(fù)責(zé)。</p> <p class="ql-block"> 可別小覷這些石匾落款,這些題字落款相當(dāng)于當(dāng)年的“工程質(zhì)量保證書”。也就是說,如果這段邊墻和敵樓出現(xiàn)工程質(zhì)量問題,若朝廷追究下來,這些題字落款的一干人等可能要挨著個的掉腦袋,搞不好還要被刨祖墳。巡撫大人尚難自保,更何況修筑邊墻的兵丁民夫,僅從這一點看,長城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巋然不倒也就不難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 整理好情緒繼續(xù)上路。</p> <p class="ql-block"> 到達(dá)猴兒嶺頂峰,中午不到1:00。</p><p class="ql-block">往東是北齊長城,直通雁門關(guān),估計也沒有幾公里了,但峰巒疊嶂,怪石嶙峋,徒步的人很少了。往西就是下坡路,離代縣白草口村就不遠(yuǎn)了,因為余下的路程距離只有全程的三分之一,我們以為可以平平穩(wěn)穩(wěn)的下山了,誰曾想下面落差特別大,加之沒路,下山時險象環(huán)生,危險重重。</p> <p class="ql-block"><i>猴兒嶺頂峰</i></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山陰廣武長城和代縣白草口長城的分界線。</p><p class="ql-block"> 猴兒嶺長城是一段完整的防線,但因行政區(qū)劃、劃段標(biāo)準(zhǔn)等方面的原因,在2007年國家長城資源調(diào)查中被劃分為2段,以山陰縣與代縣交界處的猴兒嶺頂峰為界,北側(cè)山陰縣境內(nèi)的3630米命名為“新廣武3段長城”,西南側(cè)代縣境內(nèi)的2190米命名為“白草口1段長城”。對于猴兒嶺長城,民間通常將它們統(tǒng)稱為廣武長城或白草口長城,又因為隸屬于雁門關(guān)防御體系,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雁門關(guān)長城。</p> <p class="ql-block"> 以西為白草口1號段。還有兩公里多就到白草口村。</p><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兩公里,我們是連滾帶爬的出溜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 白草口5號臺匾額已被毀壞。</p> <p class="ql-block"><i> 鳳回頭</i></p><p class="ql-block">“鳳回頭”的經(jīng)歷與“月亮門”的經(jīng)歷基本相同。在鳳回頭幾乎倒塌前夕,相關(guān)部門給做了大“手術(shù)”,照貓畫虎的做成了現(xiàn)在這般模樣。好在總比沒有強。</p> <p class="ql-block"> 一直覺得爬長城,看長城,一定要看最原始的,最接近自然的長城,當(dāng)然了,保護長城也很重要,而修舊如舊很多時候很難做到,多數(shù)都是維修過渡,沒有了那種歷史的滄桑感。</p> <p class="ql-block"> 墻體中部留有暗門,暗門筑于內(nèi)可屯兵、外可沖鋒的地段。門洞磚券,高2米,寬1米,門置距外墻0米處。平時可以打開觀察、瞭望敵情,戰(zhàn)時則關(guān)閉石門,再用粗木杠頂住。</p> <p class="ql-block"> 山腳下高速公路穿長城而過。</p> <p class="ql-block"> 下午3點多終于下到代縣白草口村。幾個人累的一步都走不動了。給旅館老板打電話叫他派車來接我們回新廣武。</p><p class="ql-block"> 這6公里的路程我們竟然用了6個多小時走下來。</p><p class="ql-block"> 從山陰月亮門到代縣白草口這6公里(若算上去到起點和下山后到白草口村這一段估計有10公里)不管中途有多艱難、多險要、多勞累。我們總算是用自己的雙腳走下來,征服了它,完成了一項在我們這個年齡段難以完成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郭雁平 網(wǎng)名 九龍灣</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48471377</p><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美篇認(rèn)證 旅行領(lǐng)域優(yōu)質(zhì)作者</p><p class="ql-block">愛好:攝影 旅行 歷史 長城探查</p><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長城科普學(xué)會副秘書長</p><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長城保護研究會副秘書長</p><p class="ql-block">多年來以古城遺址、萬里長城為選題行走于荒野古堡、長城沿線,拍攝了大量作品。作品散見于各地報刊雜志、媒體平臺,曾多次參加省市級攝影展并獲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