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馬達加斯加 之一 印度洋里的一顆明珠Qingwen <p class="ql-block"> 電影《走出非洲》,給予我對非洲首次感性的認識。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伴隨美麗的畫面一直不能遺忘。多年后,走進北非摩洛哥,雖然十分迷人,但覺得它不是典型非洲的代表。雖然去過東非看動物,覺得那樣認識非洲比較淺。</p><p class="ql-block"> 終于有了一次機會,去馬達加斯加。就想通過走進它,看看另一個角度的非洲。</p> <p class="ql-block"> 乘飛機輾轉多時,途徑歐洲和內羅畢,終于搭上了飛往馬國首都塔那納里佛的飛機。一路的疲憊在看見機翼下飄拂的云霧,青翠的山水,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的田園山丘和河流之后,消散的干干凈凈。</p><p class="ql-block"> 機場里,現(xiàn)時辦理入境簽證。沒有要求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旅客比內羅畢少多了。機場是新建的,全是中國的援建,簡單大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旅行社的導游高舉牌子在機場出口等著我們。</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8人,3人來自美國,其中有一對夫妻是越南人。3人來自英國,還有我們兩個多年前的老同學。</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英國安莉森的行李丟了。</p><p class="ql-block">一輛面包車,一個當?shù)貙в?,一個司機一個司機助手,8個游客,我們開始了一趟17天的馬達加斯加游。</p> <p class="ql-block"> 導游是個棕色皮膚大眼睛矮個子的南島人,他自述,他祖先來自馬來西亞,他考試通過后才能做導游。他表現(xiàn)的非常謙卑,隨時都在說,對不起……</p><p class="ql-block"> 司機和司機助手也是南島人,他們只能說幾句英語,但是滿臉都流露著實實在在的實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馬國位于距非洲東南部海岸約400公里之外的印度洋中,是地球上的第四大島,近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比曾經它的殖民主,法國還大,大約等同于16個臺灣。</p><p class="ql-block"> 莫桑比克海峽與印度洋隔絕了它與大陸的任何連接,天然的將它與周圍隔絕,這樣的與世隔絕,造成了它的封閉狀態(tài),保護了它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同樣也隔離了它的物品交換和交通運輸。</p><p class="ql-block"> 它所有需要的鋼鐵制品,以及它不能生成的物品都需要從外界通過空運或者水運運到馬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近5%的動植物種類。土地約80%為獨有的火山巖構成。因為含鐵量豐富,土壤呈現(xiàn)紅色。從高空俯瞰,蔚藍的海洋包繞著一個橢圓型的大島。</p> <p class="ql-block">馬國在一億五千萬年前經過大陸板塊漂移,擠壓等等大地變化而問世。有說是通過與非洲大陸分離而漂移至此,有說是從海底升起,火山爆發(fā)而形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馬國的居民最早是來自從婆羅洲乘獨木舟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到達的"南島人"或稱梅里納人,這大概是公元前350年左右。這些東南亞移民后裔帶來了種植水稻的傳統(tǒng)和生活習慣,以種地為生,大多居住在中部。他們皮膚為淺棕色、頭發(fā)粗直、身材相對矮小瘦弱,一直不斷地從沿海向內陸遷移滲透。</p><p class="ql-block"> 梅里納人在古代 曾經建立了統(tǒng)一的伊麥利那王國,在政壇上占重要地位。最近馬國三任總統(tǒng)都是梅里納人。如果不看膚色,簡直就是亞洲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后1000年,非洲的班圖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峽移居到此地,主要住在沿海海邊。班圖人的后裔大多以捕魚為生,身材高大膚色偏黑、體質強壯。</p><p class="ql-block"> 之后又來了阿拉伯人,這些來源不同,人種不同的人們互相交融,形成新的馬國人。</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馬國人有酷似印度尼西亞的亞洲人型,也有像非洲人的非洲黑人型,更多的是黑黃混血人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代的相互融合,他們融合成了今天的馬國人。</p> <p class="ql-block"> 飛機飛到它的上空,不時云霧飄過機翼下方,云遮霧障下,山川河流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大片的梯田,小小山丘,泥土色的黃河蜿蜒曲折,還有綠水青山,都引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 馬國在1960年獨立前,一直是法國的殖民地。長達60多年的法國殖民統(tǒng)治對馬達加斯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到處遺留的法式建筑,還有對當?shù)仫嬍澄幕挠绊懸彩欠▏暮圹E。</p><p class="ql-block"> 馬國使用的官方語言是馬達加斯加語,是一種南島語言,但是馬國官方還通用法語。</p> <p class="ql-block"> 馬達加斯加與世隔絕的封閉狀態(tài)、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多樣的地貌和復雜的氣候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近5%的動植物種類,其中80%為當?shù)鬲氂小?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從高空俯瞰,混黃的大河小河,土紅色的土路,蜿蜒曲折地分割著一片片蔥綠的稻田與灰黃色的屋頂。稀疏的農屋就散落在梯田的縫隙里。</p> <p class="ql-block"> 飛機下面就是馬國首都,塔那納里佛。</p><p class="ql-block"> 空中看去,綠色植被和紅頂房屋錯落有致,規(guī)整的農田圍繞城市。一片迷人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從機場駛往旅館的一路上,令人很遺憾地發(fā)現(xiàn),公路旁邊到處都是水坑或者小河溝,里面長滿了水葫蘆,公路四周胡亂分散亂棄著垃圾和塑料袋。</p><p class="ql-block"> 穿過城區(qū)的道路上,到處可以看見中文的標牌,有汽車修理廠,各式小工廠,餐館……各式各樣的中文招牌,說明有相當多的中國人在這里做生意。真是"有路就有中國人。"</p><p class="ql-block"> 城區(qū)通往旅館的公路四周,毫無章法或者規(guī)矩的排列著各式各樣門面的房屋,顯得陳舊,簡陋。與在飛機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這和中國小縣城都不能比。說明這里貧富懸殊很厲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雖然這樣,在夕陽照耀下,遠處的房屋和建筑還是現(xiàn)出迷人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首都城邊的旅館住宿一夜,這是一個涉外旅館,衛(wèi)生間還干凈??吹贸鰜硭欠▏肆粝碌慕ㄖ?。旅館沒有像肯尼亞坦桑尼亞一樣,設置蚊帳。但它有電蚊煙香,蚊子不多。</p><p class="ql-block"> 旅館里荔枝樹上結滿了荔枝,伸手可得。幫助提行李的人很殷勤的把行李送到房門口,對小費的態(tài)度很內斂,一點兒不像那些肯尼亞旅館的"門童",對小費迫不及待,一人搶過一個行李,賺小費已經最大化,職業(yè)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次日開始前往西海岸的小城,穆龍達瓦。一路需要經過安巴托蘭皮,住宿安其拉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汽車走的是是馬國的7號公路,馬國沒有高速公路,公路上更沒有隔離墩。出首都后,公路還可以,瀝青路面。一路經過鄉(xiāng)村田野,看見了馬國的風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馬國實行牛車。很多牛在背上有個隆起,所以稱為"瘤牛",據(jù)說印度也有很多這樣的牛。</p><p class="ql-block">這個車夫的小媳婦坐著車里對我們喜笑顏開。笑就是人類最好的語言。</p> <p class="ql-block"> 作為熱帶的馬國中部南部,在雨水充沛的區(qū)域,農作物茂盛生長,耕種者都是亞洲模樣。</p><p class="ql-block"> 山清水秀的地方,總是讓人愉悅。</p> <p class="ql-block">紅土地和濁浪滾滾的河水,相互伴流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居然看見在污濁的水邊,有男人無所事事的躺著。勤勞的女人們就用這黃泥似的水,洗衣服。雖然見到很多鄉(xiāng)村兒童小臉上是花貓臉,可能是他們的媽媽也實在顧不過來。</p> <p class="ql-block"> 導游說,黃泥水里的人們是在淘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見路邊,一對婦女 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土,導游說是在挖鉆石。</p> <p class="ql-block"> 汽車加油的時候,我們在四周亂逛,看見一塊園子里,一顆樹上結了好幾個木瓜,才問賣不賣? 女孩立即拿個鉤子把木瓜摘下來送給我們。</p> <p class="ql-block">這個可以種植三季稻的地方,一片水田里,有黃有綠,成熟的稻子和新種下的秧苗相比鄰。</p> <p class="ql-block"> 這座小石橋就是馬國人所造。馬國不僅缺少鋼鐵,水泥和建筑材料都缺乏,所以能造的橋相當有限。。</p> <p class="ql-block">山區(qū),主要就是種的玉米等糧食。</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印象最深的就是,幾乎所有看見的孩子都對我們十分友好,或者說感興趣。尤其是當他們搖著小手對我們致意的時候,真想知道他們的心里是不是在想像,我們代表著的外部的世界是個什么樣?</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的小販。</p> <p class="ql-block"> 公路旁的民宅。</p><p class="ql-block"> 土墻,茅草屋頂或者鐵皮石棉瓦屋頂。小小的窗戶幾乎進不了太多的光線。</p><p class="ql-block">也有人家安裝了衛(wèi)星天線。很多內陸的區(qū)域沒有電燈。解決辦法居然是,根據(jù)各家的實際情況,擁有大小不同的太陽能發(fā)電板。有人放在門口,有人放在窗前,有人背著背上隨時給手機充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非洲人喜歡用頭來頂重物。</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出售的農產品各式各樣,水果種類也很豐富。也見到他們在買小吃,看見那樣的食品,著要借幾個膽,要足夠的免疫力才敢去吃。</p> <p class="ql-block"> 馬國的長途汽車和印度可以一比,車里乘客必須塞到塞不進為止。</p> <p class="ql-block"> 穿過一個小鎮(zhèn),正是小學生放學時間。學生們就像看見了稀罕事,圍繞著我們,好不熱鬧。</p><p class="ql-block"> 馬國政府現(xiàn)在提供免費的初級義務教育。</p> <p class="ql-block"> 孩子們穿著的相似服裝,估計是某公益組織捐贈的,大多數(shù)都有書包。</p> <p class="ql-block">搶拍到一個小美女。</p> <p class="ql-block"> 來自美國的蘇珊60多歲,是美國某地政府的一個公務員。她說她常常外出旅行,每當去第三世界國家時,她總是會帶禮物送給孩子們。</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一旦路過有孩子密集的地方,她就從她的大包里往外撒出糖果,小禮物。當然她一定會和孩子們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這些孩子立即把她圍住了。</p> <p class="ql-block">紅土地,有水就有梯田,像極了云南的山村。</p> <p class="ql-block">路過大片梯田地區(qū),就說明這里風調雨順。除了梯田像云南的梯田,這里還有大量劍麻和熱帶的果樹。</p> <p class="ql-block">路過層層梯田的區(qū)域,好美的梯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導游專門帶我們參觀一個鋁制品制造廠,無比的簡陋和原始,滿地的污跡,甚至連腳也下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來,落后之地,衛(wèi)生都比較差。</p><p class="ql-block"> 不如看看自然更為合適。</p> <p class="ql-block"> 自然的馬國,有些地方真是地老天荒,有的非常獨特,天邊向無限遠方延伸,存在的只有天和地。</p> <p class="ql-block"> 我們所有的的成員,相處的不錯。</p> <p class="ql-block">云層帶著雨,一陣風似的吹過來,速戰(zhàn)速決。</p><p class="ql-block">下雨之后,黃水翻騰流淌。水土流失的結果。</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當1000多年前,那時的移民落地后,對綠色植被多年實行刀耕火種,放火燒山燒毀了大片山林,破壞了很多自然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 導游說,現(xiàn)在馬國政府控制森林的砍伐和開發(fā)。</p><p class="ql-block"> 吃午飯時,聽到隔壁幾個客人談話,原來是一個中國富人要來此地開發(fā)一片區(qū)域,找了翻譯和馬國地主談生意呢。</p><p class="ql-block">……當一個國家和百姓處于的貧困時,怎么可能實施有效的環(huán)境保護?</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抵達目的地17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整整在車上坐了8小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