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教堂(下)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時至2023年的年末,圣誕期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息焉堂是一個很特別的教堂,一是地方偏,在可樂路上,至于可樂路,許多上海人也不知道。二是建筑造型獨特,不知道的以為是清真寺,其實是拜占庭式的天主教堂,由烏達克設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正門,拉著圣誕快樂的橫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節(jié)日氣氛濃厚,讓我想起那首《鈴兒響叮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的門楣也和其他教堂不太一樣,高低錯落著好幾個十字架,兩邊的小天使,不知是因為圣誕擺放,還是一直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坐落在一條小河邊上,遠處兩三行人,顯得有了冬意的杉樹越發(fā)高大,附近還有一座寺廟,不是今天的主題,也就沒進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家匯天主教堂,開放后也是網(wǎng)紅之地。這里倒是看見幾位外國人(其他教堂幾乎沒有外國人來的),神父讀圣經(jīng)時屏幕上有英文顯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主教不稱“禮拜”,是稱“主日”,我曾在電話咨詢時被人家嗆過:“一聽就知道你不是教徒,我們天主教,不叫做禮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日里面有個環(huán)節(jié),大家向坐在周邊的人(前后左右)相互祝福,這讓人感到原來互不相識的人好像頓時就成了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漂亮的教堂起碼要去兩次,因為晚上的夜景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似乎比白天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耶穌誕生,只會在圣誕期間才會擺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馬賽克地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附近還有一個可以轉轉的地方是徐匯書院,倒是個可以坐下來靜心閱讀的地方。書院下面可以直接進地鐵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書院二樓的圍廊里,有個機位,可以拍到這個畫面,遠處的中式風格的建筑正鑲嵌在教堂兩個塔尖之中,夜晚塔尖上的十字架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地處曹家渡的是圣彌額爾天神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中學同學都是老靜安,對曹家渡非常熟悉,大家都說以前沒有這么個教堂?。】瓷先ゴ_實很新,但卻有百余年的歷史,1919年由法籍修女在曹家渡傳教,當時是在長寧路140弄108號,有的資料說是窩在一片居民區(qū)里,2004年9月拆遷了,經(jīng)置換到現(xiàn)在的位置,萬航渡路1066號,教堂在2011年9月重新開放,也成了曹家渡,這個三區(qū)交界之地的一道風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德肋撒天主教堂,是一座鑲嵌在居民區(qū)里的教堂,不經(jīng)意間經(jīng)過,往往會忽視了它的存在。它地處老靜安的大田路,周邊已經(jīng)因動遷都封掉了。我去的時候不對外開放,但是因為有唱詩班的排練,倒也不能把大門關上,我就磨磨蹭蹭的到了里面,因為工作人員不讓再往里面進,我就在走廊里看介紹:“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圣女”??春蟮勾_實讓人感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時進來幾位唱詩班的教友,一邊和她們搭訕一邊和她們一起進了電梯,我到了二層的禮拜堂里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其他教堂一樣,教會會在附近建醫(yī)院和學校,在教堂的北面,曾開有一家叫“仁慈”的診所,由教徒擔任醫(yī)護人員,為周邊居民就醫(yī)帶來方便,且分文不取。學校則建有求德男子和女子學校,男校后改名為景德小學,畫家豐子愷曾做過校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去時值櫻花季節(jié),不遠就是雕塑公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海的教堂不少,一般我去市中心的幾個,但是這個獨特的建筑風格吸引了我,所以盡管地處蟠龍?zhí)斓?,我還是去看了,是個天主教堂,我去時沒開放,只能在圍欄外面看看,當然順便逛了一下蟠龍?zhí)斓兀€是不錯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處郊區(qū)的一個教堂是必須要去,那就是佘山天主教堂,曾經(jīng)在四十年前去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現(xiàn)在還沒到70,可體力真是衰退的好快,爬個100米多的小山,歇了好幾次。此生也是最后一次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好,晴空萬里,畫面特別干凈明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門口遇見那位專門坐在街頭畫畫的上海爺叔,他在畫上海教堂系列,就剩這座教堂了,我想我在走上海教堂,差不多也剩這所了。許多人都知道這位爺叔,他靠街頭寫生賣畫供養(yǎng)了三胞胎孩子們大學畢業(y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董家渡天主教堂,在網(wǎng)上查不到做禮拜的信息,電話也都不對的,去了一看果然不開放,周邊都圍了起來,像在大修。只能在門縫里拍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建于1847年,屬于西班牙風格,這是當時在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教堂,可以容納兩千多人做禮拜,也是上海教區(qū)第一座主教座堂。頂上的這個十字架,長達四米,重達一頓。網(wǎng)上還有一些關于教堂內部修飾的介紹,可惜我看不見,我所走的這些教堂幾乎都到里面一窺究竟,可惜這所不行,任我敲門呼喊連個人影子也沒有,只能過個一年半載再來看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離董家渡天主教堂不遠還有個清心堂,這是它的側門,大門在大昌街,這里原來屬于南市區(qū)。頂著太陽找到大門,關著,按門鈴來了工作人員,今天不開門,不能進去,我跟工作人員說,我在寫上海教堂,這是最后一個了,今天那么熱,我過來也比較遠……,看看我還是個規(guī)矩人,他終于讓我進去瞧了一眼,還是值得看看的里面的布局別具一格,和大多數(shù)的禮拜堂不一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心堂建于1860年,迄今已有160年的歷史,1966年停止聚會,1979年恢復活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教堂別看小,安排的活動倒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馬路上豎著巨大的指示牌,很少有教堂能夠這樣標位置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半年因為周日安排有別的活動,只能安排其他時間跑教堂,也就沒能參加禮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普陀區(qū)的普安堂,建于1946年,但看上去完全是一座新的建筑,從外在的樣式到里面的裝飾,原來它是2004年完成新堂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堂上下三層,主禮拜堂在二層,參加禮拜的人很多??唇榻B,活動內容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壇的十字架是在墻面嵌有透光的玻璃,在自然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的明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要說幾個已經(jīng)移做它用,或者總也不開門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樂路上的東正教堂,一直關著,但是來往的人都會被這洋蔥頭所吸引,我因為家住的近,出去逛街時看到光線充足時就拍一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天安堂,已有135年的歷史,解放前曾是聯(lián)合教堂,但現(xiàn)在已不做教堂使用,這里會安排一些小型的音樂會。我那天是去看Fu大爺?shù)拿摽谛銓?,才得以進到里面。順便也拍了一張外景,亮燈時很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亮燈時比白天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的內部空間。做演出或比較特殊的活動倒是不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皋蘭路上的清真寺,現(xiàn)已成為思南書局的詩詞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隨著上海的開埠,隨著外灘金融街的逐漸形成,教堂也隨之一座座建成,從外灘開始,由東向西,逐漸延伸到曹家渡,隨之配套的還有醫(yī)院和學校,所以上海一些收到市民交口稱贊的醫(yī)院學校,許多有教會的歷史背景。當然從我的角度,主要是看其建筑,我切實感受到那句話:“如果想感受老上海的風貌,老教堂必然是繞不開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筆記是我教堂循跡的過程,先根據(jù)圖譜記下要去的教堂,然后在網(wǎng)上找到地址電話,電話咨詢開放的時間,高德上查位置和交通。這樣前后和游走蘇州河一樣,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去過了市區(qū)的大部分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3kk2j4jo" target="_blank">我的游記匯總</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