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海風(fēng) <p class="ql-block">“唐宋古城、明清街區(qū)、民國風(fēng)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是對漳州古城的最佳概括。</p> <p class="ql-block">漳州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已有1300多年歷史。因為“大江南旋而東注,諸峰北環(huán)而西顧,山川形勝極佳”,唐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從漳浦李澳川徙至龍溪縣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現(xiàn)址。以后幾經(jīng)擴拆建。直至民國時期,進行了拆城墻、拓街道、辟公園、筑堤岸、建碼頭、修新橋、開公路等大規(guī)模市政建設(shè),使漳州城邁入了現(xiàn)代城市的門檻。</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枕三臺、襟兩河”的自然風(fēng)貌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其建筑和人文底蘊還集中展示出早期民國的風(fēng)貌,給人一種時光倒流回到民國時代的“錯覺”。</p> <p class="ql-block">古城記憶館,是一座展示漳州古城歷史變遷和文化特色的展館。</p> <p class="ql-block">走進漳州古城,歷史和現(xiàn)代在其中交織出一幕幕鮮活的閩南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林語堂、許地山和楊騷并稱漳州現(xiàn)代文壇三大家,</p> <p class="ql-block">“德配天地”與“道冠古今”這兩座古牌坊矗立在文廟的大門前,這條古街上,更顯這條古街的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修文路這條古街,雖然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但是沿著這條古道,我們?nèi)匀豢梢詫ひ捥扑卧髑逦宄娘L(fēng)韻聲情。</p> <p class="ql-block">漳州文廟是漳州城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復(fù)故址。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臺灣路史上商鋪鱗次櫛比,是商業(yè)鬧市主體,經(jīng)營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涌現(xiàn)出天益壽老藥店、萬圓錢莊、捷祥布店、金可行鞋莊、瑞苑茶莊等名老字號,享譽漳城內(nèi)外。</p> <p class="ql-block">商務(wù)印書館代理處”的牌匾,說明了上個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對閩南古城的深刻影響;“天益壽”、“采芳”、“萬圓錢莊”等字體各異的商家字號,展示了海濱鄒魯?shù)奈幕滋N。</p> <p class="ql-block">中山紀念臺</p> <p class="ql-block">解放紀念亭</p> <p class="ql-block">烈士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1932年4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毛澤東等人在中山公園仰文樓成立閩南工農(nóng)革命委員會</p> <p class="ql-block">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p> <p class="ql-block">伽藍廟,是世界上最小的空中廟宇,位于香港路上一間小屋的屋頂,只有3平方米,供奉著伽藍圣王。</p> <p class="ql-block">漳州市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筑風(fēng)格為羅馬式,是當(dāng)時漳州城內(nèi)最漂亮的西式建筑,也是當(dāng)時閩南各府縣最大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綸恩堂已成為臺灣及海內(nèi)外許氏宗親共仰的“心中圣殿”。</p> <p class="ql-block">魁星閣是為了紀念儒士學(xué)子心目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而建。</p><p class="ql-block">在中國多個地方都有建造魁星樓或魁星閣,它們在古代是讀書人拜祭魁星、祈求科舉成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一座隱藏在南方福建省的古老城市,它是漳州的政治、文化、歷史中心,也是一座繁華的商貿(mào)城市。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獨特的建筑和美味的食物而聞名于世。</p><p class="ql-block">漫步在漳州古城的街頭巷尾,歷史的痕跡無處不在。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訴說著千年的歷史。古城內(nèi)的寺廟、宗祠、古民居、古井等歷史文化遺跡,使得這座城市充滿了古樸而寧靜的氛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