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與忻州古城大雪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我去過五臺山多次,這次由于時間有限,女兒和外甥女們?nèi)チ?,我就回村里看望妹妹們和其他親友。</p> <p class="ql-block">去定襄看了發(fā)小好友,一起共進晚餐,外甥女請我們品嘗五臺特色一鍋出</p> <p class="ql-block">一、忻州古城簡介</p><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中俄萬里茶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晉北鎖鑰”之稱,又因文風(fēng)昌盛而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譽,是晉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以地方特色為基礎(chǔ),以中國雜糧之都、東方佛教之都、晉北溫泉之都為支撐,復(fù)現(xiàn)明清時期忻州古城商貿(mào)繁盛、休閑安逸的社會生活畫卷。云集上百家當(dāng)?shù)丶叭珖麅?yōu)小吃、主題餐廳和特色民宿,文創(chuàng)小店、酒吧、咖啡館等應(yīng)有盡有,為游客呈現(xiàn)豐富多樣的旅居體驗。</p><p class="ql-block"> 二、忻州古城景點</p><p class="ql-block"> 1、秀容書院:創(chuàng)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位于忻州舊城西南高地,西依九龍崗,東眺系舟山。隨地勢而建,階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個院落,總占地面積約 45畝。俯瞰全城。當(dāng)時忻縣稱秀容縣,故以此得名,由時任知州魯潢倡導(dǎo)捐資四千金而建。書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學(xué),成為當(dāng)時忻州的最高學(xué)府。山西省唯一一處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記錄著城市肌理,維系著忻州的文化血脈。</p><p class="ql-block"> 2、泰山廟:始建于初唐,現(xiàn)存建筑經(jīng)宋、明、清歷代的擴建和重修。作為道家場所泰山廟曾經(jīng)遠近聞名。民國以來成為忻州最大的錢市,各種交易和貿(mào)易在這里興旺發(fā)達。泰山廟建筑宏大,從北到南,有大殿,獻殿(過殿),戲臺(樂樓)、山門、影壁。兩側(cè)有鐘亭、鼓亭、牌樓,戲臺與獻殿中原有三思橋。為忻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3、財神廟: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現(xiàn)存為清代遺構(gòu)。位于財神廟巷,坐西向東,與泰山廟呈丁字相交處,東西長 55.6 米,南北寬 25 米。中軸線上為過殿、大殿,兩側(cè)有鐘鼓樓、偏殿。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卷棚頂懸山式。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后廊式架構(gòu),斗拱三踩單昂。為忻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4、關(guān)帝廟:始建于唐初貞觀年間,坐北朝南,東西長75米,南北寬30 米?,F(xiàn)存為明清時期重修改建后的建筑。俗稱老爺廟,是祭祀三國名將關(guān)羽的寺廟,是忠義神武的化身,民間稱為武財神。廟門上關(guān)帝廟和護國寺兩塊牌匾并列,是明清以來三教合流,在民間的多種形式融合的體現(xiàn)。關(guān)帝廟現(xiàn)由五臺山佛教協(xié)會會長昌善法師住持。</p><p class="ql-block"> 5、忻州北城門樓:是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忻州市忻府區(qū)光明東街與五臺山南路交叉口,舊北城墻拱辰門上,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樓身坐落在12米高的城墻之上,更顯其巍峨高大,雄偉壯觀。城墻巍巍聳立,外涂朱紅,下筑券門洞,洞頂甚高,底闊3米多。重檐三滴水,歇山頂。</p> <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有四個城門,永豐門、新興門、景賢門和拱辰門,分別位于古城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四面城墻八座門”的說法。其中拱辰門仍保留著清朝時期的建筑面貌,也是忻州古城內(nèi)保存比較完整的城門,也是忻州古城的主要入口。</p> <p class="ql-block">拱辰門,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忻州古城的北門,總體高度28米,是忻州古城的入口大門之一,是忻州老城的象征,整體建筑風(fēng)格為三檐歇山頂式,也是古城內(nèi)標志性建筑風(fēng)格。檐下高懸的“晉北鎖陰”,充分說明當(dāng)時的忻州,在晉北的地位之高,也從側(cè)面說出中國古代勞動人聰明智慧,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p> <p class="ql-block">景賢門,是忻州古城的南門,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四角飛檐,三層的檐下懸掛“三關(guān)總要”的匾額,現(xiàn)為2002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秀容書院:創(chuàng)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位于忻州舊城西南高地,西依九龍崗,東眺系舟山。隨地勢而建,階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個院落,總占地面積約 45畝。俯瞰全城。當(dāng)時忻縣稱秀容縣,故以此得名,由時任知州魯潢倡導(dǎo)捐資四千金而建。書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學(xué),成為當(dāng)時忻州的最高學(xué)府。山西省唯一一處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記錄著城市肌理,維系著忻州的文化血脈。</p> <p class="ql-block">寺廟,忻州古城內(nèi)有三座寺廟,分別是泰山廟、關(guān)帝廟和財神廟,其中泰山廟和關(guān)帝廟都建于我國古代唐朝,泰山廟曾在宋朝和明朝時期擴建過,是道家場所;關(guān)帝廟則為祭祀關(guān)羽的寺廟。財神廟建筑年代不詳,現(xiàn)為忻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現(xiàn)在的三座寺廟經(jīng)過修葺后,又煥發(fā)了昔日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泰山廟美食一條街,來忻州古城旅游,避免不了品嘗當(dāng)?shù)孛朗?,泰山廟美食一條街也是忻州古城內(nèi)官方認證的美食一條街,不足百米的巷子里,涵蓋了忻州本地以及山西省內(nèi)各類小吃鋪,還有一些特色小吃,譬如栲栳栳,撓子粉,豬雜碎等,只有忻州古城內(nèi)才可以品嘗到,我們今天又品嘗了家鄉(xiāng)的味道,銅鍋豆腐腦、攤會兒、煎鍋,蕎面河撈、鋼盔等等。</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只有在趕集時能看到的皮影戲。</p> <p class="ql-block">忻州地方話和一些俏皮話。</p> <p class="ql-block">姐妹三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二妹</p> <p class="ql-block">攤黃兒:小時候的記憶,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攤黃兒和煎鍋,應(yīng)該是米面為原材料,可在五六十年代。糧食緊缺,小米產(chǎn)量很低,一般就是用玉米面代替?,F(xiàn)在食材豐富多樣。這家小店是有小米面,玉米面和高粱面作為食材,我2元一個,10元6個,我們買了6個大家品嘗。</p> <p class="ql-block">忻州花饃</p> <p class="ql-block">外甥女的小兒子歡快的欣賞路邊攤上的玩具。</p> <p class="ql-block">忻州特色</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家店就餐了。</p> <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不僅忻州文化的體現(xiàn),也是忻州市的國家AAAA級景點,也是忻州的地方名片,漢服、陀羅山文創(chuàng)、剪紙等,讓古城愈顯清靜、自然、古樸之美。女兒在這家攝影館預(yù)訂了寫真照。</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上午去古城又品嘗了銅鍋豆腐腦,買了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忻州印記”打卡最多!買了忻州酸奶。</p> <p class="ql-block">文創(chuàng)打卡店</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的記憶——豆腐腦</p> <p class="ql-block">忻州酸奶,孩子們都喜歡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