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紅軍長征蘆花會議會址天馬行空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0~28日,兩車三家六人,歷時9天,自駕2100公里,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轉(zhuǎn)了一圈。依次穿越小金、丹巴、金川、馬爾康、壤塘、阿壩、黑水、理縣、汶川八縣一市,加上之前走過的松潘、九寨溝、紅原、若爾蓋四縣,已經(jīng)走遍了面積比江蘇、浙江略小,是海南兩倍半的阿壩州。</p> <p class="ql-block"> 黑水是紅軍長征路過的地方,其紅色文化悲壯厚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有著名的“蘆花會議”會址以及紅軍在這里翻越的3座大雪山,即達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等中國革命史跡文物。</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6日第七天,今日最重要是探訪紅軍長征期間召開蘆花會議的會址。</p> <p class="ql-block"> 長征途中,六屆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四川西北的蘆花(今黑水)縣城舉行會議。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王稼祥、博古、凱豐、鄧發(fā)、李富春、劉伯承、陳昌浩、徐向前等13人。中心議題是討論紅四方面軍的工作問題,總結(jié)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根據(jù)地到川陜根據(jù)地這段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會議在肯定紅四方面軍成績的同時,也指出其主要問題。蘆花會議對增強兩大主力紅軍的團結(jié),統(tǒng)一部隊組織與指揮起了一定的作用。這里就是蘆花會議會址。</p> <p class="ql-block"> 2003年,“蘆花會議”會址被四川省政府確定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黑水縣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疤J花會議”會址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shù)丶t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為了傳承紅軍長征精神,中組部撥款上千萬元維修和保護會議會址,并在會址旁邊建設(shè)蘆花會議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紅軍就是在這里召開的蘆花會議,也是毛澤東等中央領(lǐng)導(dǎo)人住過的地方,里面陳設(shè)有一些當(dāng)年他們?nèi)粘9ぷ鞯脑O(shè)備、生活用品,看了就知道當(dāng)年紅軍是多么艱苦。</p> <p class="ql-block"> 此匾字體酷似毛澤東筆體,出自中國毛體書法協(xié)會會長毛澤民孫子毛世霖之手。</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的會議室</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住過的房間</p> <p class="ql-block"> 朱德住過的房間</p> <p class="ql-block"> 這面紅軍旗是紅軍后代梁誠烈士之子粱寧寧在十七年前基本沿著父親當(dāng)年走過的路線,跨越北京、武漢、長沙等數(shù)十省市,一邊重走長征路,一邊走訪、收集的老紅軍簽名旗。隨著簽名的增多,紅旗也越“長”越長。經(jīng)4次縫補,已由最初的1.5米延展至5米。如今,這面紅旗上共簽有354個名字。蘆花會議會址中的紅旗是成都紅后藝術(shù)團受梁寧寧委托復(fù)制贈送的。如今這些老紅軍大多已與世長辭。這些名字代表著一個時代,代表著永不磨滅的長征精神。</p> <p class="ql-block"> 紅軍走后,澤旺和他的兒子、孫子、重孫子一代代守護著這座會址。在這一家四代80多年的精心守護下,這座歷經(jīng)幾百年風(fēng)雨的藏式民居至今依舊牢固地屹立著。</p> <p class="ql-block"> 第四代守護人彭初與老紅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彭初與紅軍領(lǐng)導(dǎo)人后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 “紅軍長征在我們蘆花期間,中央紅軍在咱們家駐扎時,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lǐng)導(dǎo)人常下地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收割糧食,因此就在我們家借了一些鐮刀……”作為第四代紅色守護人,彭初對紅軍在黑水的歷史格外熟悉,每當(dāng)有學(xué)習(xí)參觀的人來到他家,他就會給他們講紅軍在黑水的悲壯歷史。</p> <p class="ql-block"> 紅軍用過的戰(zhàn)刀</p> <p class="ql-block"> 室內(nèi)陳列著馬鞍、草鞋、鐮刀、鐵鍋、標語……令參觀者思緒翻騰,仿佛置身于那個紅色年代。</p> <p class="ql-block"> 紅三軍團用過的鐵鍋</p> <p class="ql-block"> 澤旺頭人接待中央紅軍的大廳,如今是房主人的會客廳,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一行人與會址第四代守護人彭初合影</p> <p class="ql-block"> 紅軍食堂</p> <p class="ql-block"> 座談</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祖輩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精神遺產(chǎn),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也是紅色教育基地,我絕對不會關(guān)閉家門,也不會對游客收取任何費用!”彭初堅定地說,“我不僅是退伍軍人,還是黨員,我崇敬紅軍,我要把祖輩交給我的守護責(zé)任一直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會址旁邊正在修建的蘆花會議紀念館還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中還在布展,不久的將來將會對公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 如今這里依然隨處可見當(dāng)年紅軍留下的印記,吸引著各界人士前來紀念,黑水人民支援紅軍長征的豐功偉績將世代傳頌。</p> <p class="ql-block"> 這是紅軍在黑水境內(nèi)翻越的第二座雪山——昌德雪山腳下,黑水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起的昌德新村,將紅色文化不斷傳承和發(fā)揚著。</p> <p class="ql-block"> 紅軍廣場</p> <p class="ql-block"> 氣勢恢宏的石刻、栩栩如生的雕塑遍布在紅軍廣場各處,生動展現(xiàn)了紅軍在黑水的革命活動軌跡,完美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紅軍長征過雪山草地,建立蘇維埃紅色政權(quán),熬鹽籌糧等戰(zhàn)斗及生活景象!</p> <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曾三進三出黑水,在最困難的時期,黑水人民為紅軍籌糧、熬鹽,提供大量的羊毛、牛毛、畜皮、獸皮等御寒物資,黑水人給紅軍當(dāng)通司、當(dāng)向?qū)椭t軍成功翻雪山過草地,從這里北上走向勝利。</p> <p class="ql-block"> 紅軍三進三出黑水,9萬人在此駐扎休整150天,期間總共籌集糧食710萬斤,同時還熬制食鹽5000余斤,借用宰食牲畜3萬余頭,借用各類畜油10000余斤,還籌集了一大批畜皮、獸皮和牛羊毛等。這些雕塑重現(xiàn)了當(dāng)年情景。</p> <p class="ql-block"> 80多年過去了,黑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硝煙的戰(zhàn)場已經(jīng)隨著歲月而平息,但當(dāng)年給紅軍運糧的馬鈴聲、紅軍的行軍號仿佛還在山間回響。</p><p class="ql-block"> 紅色記憶、紅色文化,這是紅軍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文化財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云霧籠罩高山峽谷之中的黑水縣城</p> <p class="ql-block"> 所有照片均為手機拍攝,部分文字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