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藝術】雷菲克·阿納多爾 Refik Anadol的無限可能~白蕊 <p class="ql-block">歡迎來到白蕊藝術空間,讓我們一起進入數(shù)字藝術的世界,一起接受藝術的熏陶,感受數(shù)字藝術的文化與魅力,成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圖片收集:網(wǎng)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文字編輯:白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備注:此文已被“百度”收錄,免費推送閱讀,謝謝閱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人物介紹:</b></p><p class="ql-block">雷菲克·阿納多爾于1985 年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現(xiàn)生活和工作于洛杉磯。是一名土耳其裔美國新媒體藝術家、導演,也是機器智能美學的研究者,以其突破性的數(shù)字藝術作品和公共裝置而聞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菲克·阿納多爾的作品,通過結合人工智能、建筑和多媒體來研究數(shù)字和物理事物之間的潛在空間。作為數(shù)字美學和人工智能藝術的先驅而聲名鵲起,他以令人驚嘆的裝置吸引了全球觀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擅長以周圍的數(shù)據(jù)為主要材料,以計算機化思維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為合作者,將我們數(shù)字記憶的可視化推向新的邊界,并由此擴展了藝術、建筑、敘事和身體運動的可能。</p> 數(shù)字藝術作品賞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阿納多爾,《無人監(jiān)控》(Unsupervised)展覽,2022</b></p> <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9日,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MoMA)開始了首次使用人工智能圖像生成技術的項目,攜手80后藝術家雷菲克·阿納多爾(Refik Anadol)在藝術博物館一層大廳打造全新的數(shù)字藝術展覽“無人監(jiān)督(Unsupervised)”。從24英尺高的LED墻中迎接觀眾的翻滾形狀是博物館的藝術、設計和攝影收藏,它們經(jīng)過分析、數(shù)字化、輸入算法后,以這樣壯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鮮活的建筑:巴特羅之家,2023</b></p> <p class="ql-block">巴特羅之家由西班牙自然主義天才設計師安東尼·高迪于1904-1906年間設計并建造完成,以其奇幻的造型,豐富的色彩,成為高迪所有建筑中最為夢幻的作品。Gary Gautier 團隊聯(lián)手土耳其裔新媒體藝術家 Refik Anadol 創(chuàng)作了新媒體作品《巴特羅之家:活化建筑 Casa Batlló:Living Architecture》,賦予了其二次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專注于藝術與科技之間,拓展建筑的可能性,帶來超越時空的全新面貌,Refik Anadol 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讓我們想起高迪的創(chuàng)新、人性和夢幻。絢爛投影設計和高迪奇異夢幻的建筑融為一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0日,由數(shù)字藝術家雷菲克·安納多爾(Refik Anadol)設計的「巴特羅之家」“動態(tài)”NFT作品《巴特羅之家:活化建筑》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38萬美元成交。這是第一個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改造成一個動態(tài)的NFT作品,也是唯一 一個在紐約佳士得以這種形式拍賣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此數(shù)字藝術結尾以高迪的頭像閃現(xiàn)而結束,致敬偉大的建筑藝術。通常,歷史文化和藝術都被供奉或封存起來,放在博物館里讓人們遠距離仰望和欣賞。巴特羅之家的一系列改造打破了這種距離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過現(xiàn)代科技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高迪對自然元素、建筑線條和光影的巧妙應用。參觀者能夠深刻地感知到現(xiàn)代社會與歷史之間的割裂被彌合,實體的空間在多為感官中延續(xù),藝術家與文化遺產(chǎn)都“活”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Machine Hallucination 機械幻覺,2017</b></p> <p class="ql-block">“機器幻覺”是藝術家Refik Anadol在紐約舉辦的第一個大型個展,也是第一個利用人工智能的展覽。該展覽位于紐約市切爾西市場歷史悠久的鍋爐房,在市場的主大廳下面,一個6000平方英尺的地下畫廊空間。</p> <p class="ql-block">《機械幻覺》通過算法收集社交網(wǎng)絡和檔案館上的1億多個紐約市圖像,組成新的圖像并揭示這些圖像在時空中的隱藏聯(lián)系。最后將圖像數(shù)據(jù)產(chǎn)生一部30分鐘的實驗電影,以16K的分辨率呈現(xiàn)紐約市的深層記憶,展現(xiàn)紐約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建筑的幻覺數(shù)據(jù)宇宙,我們可以將其直觀地理解為記憶在空間上的體驗。同時,在這里人類感官的能力被機器增強、放大。設計者將攝影技術嵌入機器中,城市的流動意識被融合其中,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沉浸式體驗。</p> <p class="ql-block">“機器幻覺”挑戰(zhàn)了“空間”的傳統(tǒng)定義(即物體之間具有相對位置的無限的三維空間),探索了機器思維中的空間——無限的維度和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原始磚墻到翻新的赤陶土天花板,歷經(jīng)百年的切西爾市場保留著自身鮮明的建筑特色。而在此展出的“機器視覺”無疑增添了當?shù)亟ㄖ湫碌默F(xiàn)代魅力,也帶給人們科幻、有趣、震撼的新奇體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融化記憶 - 記憶痕跡 - 盒子》2018,Melting Memories – Engram - Box,雷菲克·安納多爾Refik Anadol</b></p> <p class="ql-block">在《融化記憶 - 記憶痕跡 - 盒子》中,安納多爾利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jīng)景觀實驗室的先進技術,通過收集人類腦電波運動變化,再轉化為多維度的視覺結構,使參觀者能夠體驗人腦內部的運動美學,對先進技術和當代藝術結合的可能性提供了全新見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結合數(shù)位繪畫、光線投影跟擴增數(shù)據(jù)雕塑的視覺化作品,具體重現(xiàn)腦內回憶的運作機制。</p> <p class="ql-block">為了構筑如此壯闊的裝置藝術,Anadol 在舊金山加州大學的 Neuroscape 實驗室收集數(shù)據(jù),主要是從腦波圖獲得認知控制的神經(jīng)機制,去觀察腦波活動的變化,以及大腦如何發(fā)揮功能的證明。而這些數(shù)據(jù)再轉化為多維視覺結構的基礎,也就是這作品如此波濤洶涌的來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WDCH Dreams,2018</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迪士尼音樂廳之夢(</span>WDCH Dreams)”(2018)沉浸式公共藝術項目中,洛杉磯愛樂樂團100年的4萬小時數(shù)字檔案被挖掘出來,以激發(fā)弗蘭克·蓋里的標志性建筑——迪士尼音樂廳像人一樣“做夢”。</p> <p class="ql-block">在披上新的“華服”后,這座金屬外觀的音樂廳也一改往日給人冷峻的感覺,展現(xiàn)出了風情萬種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Anadol曾說過,他想通過媒體藝術和建筑,將21世紀的公共藝術方法定義為新的空間詩學。這次的展覽,也是他對藝術與技術,建筑與機構記憶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的一次探索。他把建筑本身作為信息的載體,打破時空的概念,讓我們看到了音樂廳新時代下的意義和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