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年味是童年//張建華竹里人 <p class="ql-block">最憶年味是童年</p><p class="ql-block">張建華</p><p class="ql-block">說起“年味”,很自然地想起童年時過年的種種趣事,回憶起那時過年的情形,雖然生活很清貧,遠沒有今天的富足,但卻是滿滿的幸福感充盈著我的心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謂“年味”,吃是首當(dāng)其沖。我的老家新篁,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上,尺糕是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請客送禮的必備之物。</p><p class="ql-block">新篁地處嘉興、平湖和海鹽三縣交界,歷來是附近三縣鄉(xiāng)下人“出街廊”(“上街”的意思)的首選之地。尺糕這方寸美味,精致細膩、柔韌含蓄。輕輕咬上一口,清甜不膩,軟糯適宜,從舌尖一直舒服到喉嚨?!案狻敝C音“高”,寓意著“步步高升”。吃塊尺糕,寓意著全家團圓,事業(yè)蒸蒸日上。尺糕成為過年、婚慶、上梁等喜事大事必備之物。</p><p class="ql-block">在新篁人眼里,尺糕不僅是充滿鄉(xiāng)情鄉(xiāng)味的美食,更是一份老底子的記憶。在大人們忙碌的身影中、在孩子們吮指回味間,這種最熟悉的味道,得已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p><p class="ql-block">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家里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時,才會做尺糕,平時是不可能吃到尺糕。所以,每一次“出街廊”,能夠買一塊尺糕來吃是一種奢望。</p><p class="ql-block">做尺糕很重要的是尺糕模子,那時候的尺糕模子一尺見方,分成四四一十六塊尺糕。有一年過年前,母親在家里做尺糕,第二籠剛做好,我們兄弟三個已經(jīng)差不多把第一籠的尺糕快消滅了。</p><p class="ql-block">如今,同樣一尺見方的模子,已經(jīng)分成五五二十五塊尺糕了。模子更加精致,做出來的尺糕更加精美,就像一尊尊藝術(shù)品。咬上一口,香甜、軟糯、綿密,留香在唇齒之間,仿佛滿嘴都是幸福的味道。但是,現(xiàn)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就是這樣的老底子的味道,甚至比老底子的味道更地道、更美味,現(xiàn)在一次最多只能吃一塊了。這就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吃不飽的時候,一口氣能吃上三、五塊,現(xiàn)在吃上一塊,主要是回憶過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說起“年味”,還會很自然地想起過年前“雞毛換糖”的拔浪鼓聲,那是一種在過年之前常常響起的聲音。在一個冬天暖陽下的晌午,最先聽到的是拔浪鼓拔動時發(fā)出的“咚咚”聲,隨后而至的是“雞毛換糖咯!”的叫賣聲。聽到這拔浪鼓的“咚咚”聲,我的屁股條件反射般從墻角孵太陽的竹椅上跳起來,拽著母親的手,就往場外拉。</p><p class="ql-block">雞毛鴨毛、廢銅爛鐵、牙膏殼、破舊衣物都可以換糖。為了一塊麥芽糖,我們也會盡心盡力幫著貨郎收集雞黃皮、牙膏殼、罐頭瓶子、破雨鞋等,只要能換糖的都會被刻意收集起來,等待著過年時貨郎們悠長的呼喚:“雞毛換糖咯!”</p><p class="ql-block">有時候糖換沒了,也可以換到幾分一毛的錢,或者換到一些小物件,諸如:指甲鉗、耳耙子、橡皮筋、玻璃彈珠等,可以盡興的玩上一陣子?,F(xiàn)在想想,每當(dāng)過年時分,貨郎擔(dān)是在給我們送福利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過年時特別的寒冷。每年秋收之后,母親就會把最清白的稻草理出來,在曬場上曝曬幾天,再把雜葉清理干凈。每當(dāng)冬天來臨快過年時,母親就會把我們?nèi)值艿拇采箱伾虾窈竦耐钢逑愕牡静?。那一晚的冬夜是最溫暖的,就像小時候睡在媽媽懷里一樣溫暖。</p><p class="ql-block">父親也是從秋收開始,就在為過年做準備了。他會把黃豆稈和芝麻稈留下來曬干,再用稻草捆好,單獨放在豬棚上面的隔板上。黃豆稈和芝麻稈結(jié)實、耐燒、火力旺,會冒出乳白色的炊煙,這煙不同于稻草燃燒時發(fā)出的青煙。乳白色的炊煙象征著家庭富足、生活殷實,黃豆籽粒飽滿,象征著多子多福,芝麻象征著來年的日子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這些都被賦予了美好的祝愿。</p><p class="ql-block">每當(dāng)過年時,父親總是要買一個豬頭,一副大腸或小腸,再宰殺一只自家養(yǎng)的雞。從小年夜開始,灶臺間一直充滿著溫暖,洋溢著香氣。</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父親看著灶膛里的黃豆稈和芝麻稈燃起的那藍悠悠的火苗,看著我們?nèi)值艽┥闲乱律眩跁駡錾媳M情的堆雪人、點鞭炮,臉上露出了被幸福陶醉的神情,眼神里充滿著對新一年生活的期望和孩子們未來成長的憧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6年的年前是最冷的。連續(xù)下了幾天的雪,空氣中透著陣陣寒氣,北風(fēng)吹得頭痛。我們先是對雪充滿了好奇,玩過一陣雪仗之后,也不再太感興趣,雪卻照樣繼續(xù)下著。有一天更是下起了鵝毛大雪。那天晚上,感覺老房子會被壓垮,因為積雪越來越厚,房頂不時發(fā)出咯咯的聲音。父親幾次起來查看房子會不會倒下來,還用竹子在每一根房梁的中間加了一個柱子,后來咯咯的聲音沒有了,父親說雪壓實了,房子反而不會倒了。</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冷的我實在睡不著,就到廚房間把躲在灶堂里的貓抱到床上,放到我的被窩里,我們一起相互取暖,才安然入睡。第二天,天蒙蒙亮,父親把我們叫醒,讓我們趕快到竹園里去搖竹子。一開始我以為讓我們?nèi)ネ?,才搖了二、三根竹子,就把手都凍僵了。后來才知道,父親怕竹子不堪大雪的重壓,折斷了竹竿,影響來年出筍。我們?nèi)值苌钜荒_淺一腳,在竹園的雪地里搖晃著竹子,雪塊一坨一坨的從竹梢間掉下來,砸在我們的頭上身上,有的鉆進了我的脖子里,透涼透涼的。搖到后來,我們?nèi)值芏紳M臉通紅,背脊冒汗,手腳都不再冰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年春節(jié),印象最深的是鄉(xiāng)親們洗菜、淘米、取水、洗衣服的河浜,不僅僅積上了厚厚的冰,而且?guī)缀踹B河底都凍在了一起。我們第一次可以和北方人一樣行走在河面上,在透明度好一點的地方,依稀可以看見被凍住的鯽魚,像遠古時期的魚化石一樣。</p><p class="ql-block">直到過了春節(jié)好長一段時間,河浜里的堅冰猶在,但是在厚厚的冰層之下,已經(jīng)有了融化的跡象。“堅冰深處春水生”,被凍住十多天的小鯽魚慢慢地可以動尾巴了。</p><p class="ql-block">大寒之后,就是立春。過完年,春天必將來臨。</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在濃濃的“年味”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張建華,筆名竹里人,第三屆田耕散文獎金獎獲得者,兩次榮獲“鄉(xiāng)村振興”全國征文大賽二等獎。主編過《月河·尚》和《城》雜志;現(xiàn)為黃亞洲影視文學(xué)園首屆藝術(shù)委員會顧問。策劃舉辦的“月河·月老杯”全國愛情詩大賽,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引起海內(nèi)外廣泛的關(guān)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