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書香裊裊,時光氤氳—2016年讀書

暖暖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一個民族的思想發(fā)展史就是這個民族的閱讀史。</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題記</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有時以為閱讀就像爬山,在山下看風景,處處都一樣,只有登高遠眺,才能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光。</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從喜歡文字開始喜歡閱讀,直到現(xiàn)在喜歡上了閱讀時的身心愉悅,寧靜,溫暖,熱鬧,歡騰,生命不息,世界盡覽!&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這一年(2016年),選擇與書為伴,與文字相攜,與時光握手言和,做個灑脫的讀書人,一本書,一個世界,一本書,一段時光之旅。</font></h1> <h3>&nbsp; &nbsp;1-2</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這套書教會我的是對好書的品評,展開了看世界文學的視野。</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最喜歡的一句話:《紅樓夢》里的詩詞就像水草,放在水里正好,拿出來,不好!</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陳丹青利用半年時間整理出來的筆記,留下的是木心思想的精華,也留下了他對文學的偏愛。一個藝術(shù)家,在世界文學的泥水里走一遭,然后拎出來自己的或真或假的觀點,給你留下思考的長廊,開辟自己的精神場地。</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陳丹青說,"我們當年這樣地胡鬧一場,回想起來,近于荒謬的境界。菜單開出來,大家選。從古希臘神話、新舊約,到詩經(jīng)、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到二十世紀文學世界,東方西方通講,知識靈感并作"。</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文學是人學。學了三年五年,還不明人性,談不上愛人。 "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最后一課,木心說,"文學會幫助你愛,幫助你恨。課完了,我們將要分別,愿大家都有好的轉(zhuǎn)變"。</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文學歸根究底是人學,有此制高點,而能一覽眾山小--讀木心,而后學會閱讀自己,</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這句話似乎是總結(jié),其實,是為了以后長長的開始!</font></h1> <h3>3-4</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正義的成本》上中兩冊書(下冊還沒有讀),是熊秉林關(guān)于經(jīng)濟的書,可讀起來卻不像一般圖書的枯燥,有故事,有評論,像經(jīng)濟類的散文。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的經(jīng)濟學類書目,閱讀時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很多觀點與知識讓目光投向發(fā)生變化。</font></h1> <h3>5</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能夠感受到凝練的語言表達形式,言簡意賅,不留任何拖沓的余地。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喜歡這其中關(guān)于游記的幾篇文字。</font></h1> <h3>6</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從巴黎到耶路撒冷》是一本讓你心靈震撼的書,從作者的行走路線,經(jīng)歷了一次人類文化起源之途,從巴黎、意大利、羅馬到耶路撒冷,這些地方的古文化遺產(chǎn)與遺跡之豐富是不容置疑的,堅持閱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文學的架構(gòu)有了一點點理解。</font></h1> <h3>7</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nbsp;以前只知道龍應(yīng)臺的《目送》、《親愛的安德烈》和《孩子你慢慢來》中那個柔情似水、溫婉從容的女人形象,讀了《野火集》才感受到龍應(yīng)臺的犀利、鋒芒,是斗士,又是時代的先鋒!</font></h1> <h3>8</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靈山》是法國華裔作家高行健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主人公——"我"誤診為肺癌,偶然在火車上聽說有一個能治療癌癥的靈山,于是"我"便啟程尋找。</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靈山》根據(jù)作者在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偏遠地區(qū)漫游中留下的印象而作。作品中,主人公看似在尋找靈山,實則描述了一個人內(nèi)心追求的心路歷程。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小說中的"我",在一萬多公里的旅游中,見證到了大西南和長江流域的多種民俗,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各種性靈感受和禪悟。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全書共81章、40萬字。高行健憑著該小說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font></h1> <h3>9</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木心的《溫莎墓園日記》,是木心的一套短篇小說集。</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第一次閱讀木心寫的文字,感覺就像與久別的朋友重逢,有小心翼翼地探詢,怕慢待,更怕過度熱情,于是,有些期待,有些忐忑,也有些不過如此的小情緒。 這本書閱讀完了。不敢亂加評論,只是先過一遍篩子。</font></h1> <h3>10</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是在詩詞歌賦中去品味一首首古曲魅力的書。全書共計十四首曲。包括《廣陵散》、《彩云追月》、《憶故人》和《二泉映月》等。詩詞歌賦與音樂有著內(nèi)在的相通,讀起來唯美曲折,感覺不錯。</font></h1> <h3>11</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季羨林老先生九十高齡以后,入院治療期間寫成的《病榻雜記》,以寫自己的求學之路、入院所見和人生耄耋之年的大思考為主要內(nèi)容。</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病房里,邊治療邊筆耕不輟,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簡單卻包含季羨林老先生的人生哲學和生命叩問。讀起來有趣,有思考,有自省。 </font></h1> <h3>12</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大清相國》,在作者王躍文的筆下,陳廷敬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一個以功名報效回家的文人,從起初就注定了不一般的經(jīng)歷和人生。才華橫溢、政治運籌帷幄,可卻恰恰在國家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刻他都能拋卻理智,毅然決然擔負起匹夫之責,有勇有謀,對國家命運有擔當,對朋友幕僚有義氣。</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相比較而言,唐浩明寫的《曾國藩》,雖功名才華頗有相近,但不似曾國藩那樣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到戰(zhàn)戰(zhàn)兢兢,難以施展才華,畢竟陳廷敬有御前講學的機會,始終掌管重要部門的權(quán)力,有被皇帝信任與欣賞的幸運,所以,他的官場命運雖坎坷但一直有驚無險,雖然明爭暗斗但是總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體現(xiàn)個人極高政治手腕。 </font></h1> <h3>13</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nbsp;</font>有什么樣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民族和國家,一個時代的盛衰榮枯,豈能無因? &nbsp;</h1><h1> 意思也就是說: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是好是壞,用不著把頭鉆到故紙堆里去研究,只要睜開尊眼看看我們民族現(xiàn)在受的是什么洋罪,就該明白了。而我們能不能復(fù)興,用不著到街上找鐵嘴直斷,只要看看我們民族現(xiàn)在做的是什么事,也就應(yīng)該同樣明白了!-----《丑陋的中國人》</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這本書確實非常精彩,柏楊一篇關(guān)于丑陋中國人的演講,一石激起千層浪,鼓掌喝彩的人有之,寫文反駁怒罵也不少,圍繞著關(guān)于中國人是不是丑陋的?都什么方面丑陋,一篇篇文字應(yīng)運而生。</font></h1> <h3>14</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吳宓與陳寅恪》一書,這是一本讀起來就欲罷不能的書,也是讓你不得不學會思考的書。三十萬字的大部頭書籍,4天的時間,把它拿下了,可是內(nèi)心里卻是永遠也不會放下,就像《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就像《從巴黎到耶路撒冷》,就像《文學回憶錄》。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閱讀這本書,它不是一次書海遨游,而是歷史長河里淌過來,中國文化的隔斷上回頭一看,人性之鼎上焚香,現(xiàn)代社會深淵的透視。不經(jīng)歷文革,不知道中國人性之海的沉渣泛起,起起伏伏,早已打破平衡,潘多拉盒子難以掩蓋。不隨著大師的腳步重走那段歷史,看不到中國文化之城上的塵埃,不知道文化早已在前一個路口轉(zhuǎn)回,與我們揮手告別。</font></h1> <h3>15</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這本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到17萬字,用時不多,可讀起來不是那么容易懂,就像閱讀《瓦爾登湖》。不過現(xiàn)在能夠閱讀進去,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我也曾努力讀過,但是因為讀不進去就放棄了。現(xiàn)在讀得快,完全沒有障礙,這是令我感覺吃驚的事。</font></h1> <h3>16</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二次閱讀。</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我們錯過了很多真相,對這些文化真相的錯過,會讓我們?nèi)鄙倜褡鍤夤?jié),底氣不足。沒有博古通今的視野,沒有中西文化通融的能力,怎么可能真正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陳寅恪說:"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xiàn)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愈甚"。</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縱覽陳寅恪的一生,泛溢著一種博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懷。"</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些話很好的概括了陳寅恪等傲骨獨立的大師們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的堅守。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前人的路雖然坎坷,歷史盡管已過千帆,但是車輪滾滾,肩上擔著重任,負重前行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在中國文化復(fù)興的道路上應(yīng)有我們的身影,是夢就不怕遙遠,用胸懷丈量的就是生命的悲歌,不管有多少挫折與困難,同行的一定不只是你我。</font></h1> <h3>17</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斯蒂芬.茨威格撰寫的《昨日的世界》,是一本關(guān)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歐洲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性的毀滅和難以恢復(fù)的創(chuàng)傷的內(nèi)容,是斯蒂芬.茨威格自己人生傳記。&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出于絕望,我正在寫我一生的歷史"。斯蒂芬.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地利被瓜分,吞并,這個老牌國家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此造成了茨威格在內(nèi)人民的流浪和逃難,尤其是猶太人種的被驅(qū)逐和掠殺。</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他的作品曾轟動歐洲各個國家多年,他與當時的世界文學大家都有很深入的交往,與高爾基有過近距離的交流,可是戰(zhàn)爭讓人與人之間因為恐懼而形同陌路。他這本書揭露了戰(zhàn)爭的本質(zhì),也重現(xiàn)了一戰(zhàn)以前奧地利國家的和平、悠閑生活,這一切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完全打破了,最終導(dǎo)致了人們信仰危機、道德淪喪。</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閱讀他的作品,能夠非常深刻的了解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政治險惡用心,人民只不過是政治家的犧牲品,希特勒、墨索里尼等喪心病狂的納粹分子,給人類造成的傷害永遠難以消除。</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h1> <h3>18</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小王子》</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每個大人都曾經(jīng)是孩子,可惜的是,很少大人還記得這一點……"這句話就寫在書的開篇,一瞬間心潮澎湃,孩子不是經(jīng)常用過這樣的語言說過我嗎? &nbsp;&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nbsp;作者是法國飛行作家安東尼·德·圣??颂K佩里,距今這本書已經(jīng)出版六十年了。小說中小王子來自一個只比他自己大一丁點的星球。他在旅行中到過六個星球,碰到過一個目空一切的國王,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一個消磨光陰的醉鬼,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點燈人和一個學究式的地理學家,最后到達地球。作者以小王子孩子式的目光,透視出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隨波逐流。</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只有用心靈看,才能看得清楚;本質(zhì)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無論是房子、星星或沙漠,使他們美麗的東西是看不見的。"非常簡單淺顯的道理,可是每天匆匆忙忙的大人們是不懂的,也不想去懂。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閱讀是一件累心的事,不過閱讀小王子卻透著輕松愉悅,和小王子去遇見,聽他孩子一樣的心聲,感覺瞬間卸下了心靈的包袱,打開包裹自己的殼,用自己的柔軟去素顏面對生活,不再擔憂,不再懷疑,不再徘徊,不再盲目地追求。這本書應(yīng)該是每個家庭的書架上都擺放的一本書,值得大人和孩子都能翻來覆去地閱讀,以便時刻提醒自己,做回自己。</font></h1> <h3>19-21</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曾國藩》上中下三冊,這不僅是以曾國藩為線索的小說,也是一段清朝末年衰敗史。</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其實閱讀歷史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背后的真相,一個一等侯、太子太保、大學士---一代大儒曾國藩,他帶領(lǐng)的湘軍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上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也為王船山等大儒出版新書,把他們的思想和文化貢獻保留傳承下去。</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閱讀體會一:做學問必須踏踏實實,本著'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信念,才能真正做學問。曾國藩的求學路就是如此,還有王陽明、王塏運、楊度和張之洞,甚至后來民國大師們的成長過程都能做到熟讀經(jīng)典,默誦成憶。&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閱讀體會二:讀書的訣竅在于熟讀深思,在于看、讀、寫、作四字緊密配合,每日缺一不可。看指默觀。讀,指高聲朗誦,如《四書》《詩》諸經(jīng)。寫,指抄寫。對于好的文、句和章節(jié),不但看,讀,還要寫,將它抄一遍,記得更牢了。至于作,是指作詩文,做古今文等。&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nbsp;閱讀體會三:喜歡讀書,更要喜歡閱讀歷史。歷史是解決我們從何而來,到何處去的問題。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讀史使人明智,大智慧都在文化刊物和各類書籍之中。&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閱讀體會四:曾國藩嚴謹?shù)募绎L,勤儉節(jié)約生活作風,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邁氣概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值得專題研究,給出更有深度的認可。</font></h1> <h3>22</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我必須祝賀自己,在過去的歲月里沒有喪失捫心自問的能力,沒有失去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和缺陷的天賦。如果你自己就是第一個走出批評大門的人,你為什么要害怕別人的批評?如果自我貶低是一場競賽,那么我就是獲勝者。"&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這是閱讀《教書匠》以后,喜歡的一句話。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教書匠》是《安琪拉的灰燼》的續(xù)篇,第三部,作者弗蘭克·邁考特。</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這本書主要是圍繞作者從教三十年的經(jīng)歷、認知和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等內(nèi)容展開。每個做教育工作的人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總是愛恨交織,辛苦付出的老師總是很難獲得立竿見影的成績,所以個人成就感無從獲得。 &nbsp;</font> &nbsp;</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這本書里,作者不走常人路,只想從每個學生的身上挖掘教育的可能,找到問題孩子可以感興趣的方面,從而給學生帶來快樂,讓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未來。作者的口吻沒有教育,也沒有歌功頌德、大肆吹捧,相反寫得很真實,很卑微,有困惑,有小小的得意,更有很多窘迫,可就是這樣的老師讓學生感覺到一個師者的真誠與善良,所以他的課座無虛席,他的學生喜歡他。 </font></h1> <h3>23-24</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王船山》,作者阿山,湖南湘文化研究者。王船山,原名王夫之,明末清初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和《春秋世論》等書。</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因此得名王船山。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其實閱讀這套書比較順暢,這是小說,作者寫的通俗易懂。對于王船山這個人物,很多人并不了解。我是在閱讀《曾國藩》一書的時候才聽說這個名字。他是湖湘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推崇漢文化,一直堅持做明朝遺民,不踏清朝土地,不生活在清朝天下,所以不管陰晴都打著傘,腳著木屐,十分怪異。不過他反清復(fù)明的思想和對文化的研究,深得當時人們的肯定與贊賞。</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他的弟子和后人一直謹記他的教誨,把他的思想傳承下來?,F(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王船山的文化貢獻和影響力。&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 </font></h1> <h3>25</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我雖然不是大師,但我按照大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每當我在現(xiàn)實的泥淖里打滾,為各種得失而喜悲時,想到這句話,就好像抓到理想投下的一根繩索,自慚形穢之余,也捎帶著把自己打撈了出來。</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虛度的那部分世界》</font></h1> <h3>26</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人各一性,不可強人以同于己,不可強己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實異也,故君子不同也。"</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隨筆》是一本關(guān)于中國文明發(fā)展歷程的普通讀本,閱讀起來有些難懂,不過讀后有利于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歷程有了大概的認知。</font></h1> <h3>27</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說到底每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別人無法窺視的靈魂,即使是監(jiān)獄里的囚犯,雜耍里的小丑。"&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大部頭書籍《源泉》,80萬字,901頁,想著就恐怖,實際閱讀起來比《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隨筆》、《文學回憶錄》和《從巴黎到耶路撒冷》等書通俗易懂,情節(jié)曲折,緊扣主題。</font></h1> <h3>28</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且聽島語》這本書屬于自愈性小說,有著撼動心靈的影響力,也有直透人心的情感涌動。我喜歡這本書!從故事情節(jié)到立意設(shè)計,都能讓人感動!</font></h1> <h3>29</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消失的地平線》,這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著名作品。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本書據(jù)說是中國香格里拉之地的由來,這是一個充滿傳奇的西藏神秘之地探險之旅,故事有著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與結(jié)果。</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和以前閱讀過的《藏地密碼》系列叢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顯然《藏地密碼》故事發(fā)展更曲折離奇,人物空間更復(fù)雜,但是《消失的地平線》很早寫中國的西藏,讓更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西藏,向往西藏明亮的天空、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峽谷、飛舞的瀑布、森林環(huán)繞的湖泊,這樣的美景就如夢境一般。 本書只有十二萬字,值得一讀。</font></h1> <h3>30</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胡適自述》是胡適四十歲感懷,回首往事的記錄,還有他口述的人生片段。</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作為中國學者、哲學家和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胡適的貢獻舉足輕重。歷史有時真的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一個人,成就一個人,但同時也是一個人推動了一個時代,白話文的適用,為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胡適功不可沒。</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本書短小精悍,值得閱讀。</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這個為學術(shù)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xiàn)在這里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xiàn)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胡適墓志銘</font></h1> <h3>31</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人類的群星閃耀時》,12月16日開始閱讀,12月19日讀完。</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 茨威格的這本書是關(guān)于人類歷史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十四個事件和人物背后的真實故事。</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 也許我們記住的只是歷史的瞬間,而茨威格打開的是歷史背后的那些真相!從人物心理、人性、意志等角度去做事件剖析、人物特寫,寫得很吸引人。生病期間閱讀,心情平和,不急不躁,正適合慢慢讀進去,然后找到自己的眼!</font></h1> <h3>32</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8月21日讀完這本書。這是一本關(guān)于讀書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小說。</font> &nbsp;</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本書必須與年齡相匹配,才能打動你,產(chǎn)生共鳴。</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島上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門廊上掛著褪色的招牌,上面寫著: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jīng)營一家書店。 命運從未眷顧過他,愛妻去世,書店危機,就連唯一值錢的寶貝也遭竊。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內(nèi)心淪為荒島。 就在此時,一個神秘的嬰兒出現(xiàn)在書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獨絕境中的A.J.,成為了連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女業(yè)務(wù)員阿米莉婭之間的紐帶,為他的生活帶來了轉(zhuǎn)機。 小島上的幾個生命緊緊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對書和生活的熱愛都周而復(fù)始,愈加洶涌。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被這樣的故事打動,被這樣的精神感染,也喜歡那樣的生活節(jié)奏。書與小島,互相關(guān)注,生活與精神都飽滿,然后在喜歡之外還有風景!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說起來,這本書似乎比《且聽島語》情節(jié)悠長,時光荏苒,不一定要多精彩,但是會給人安靜與溫馨!</font></h1> <h3>33</h3> <h1>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第一次閱讀三毛的作品,以前也有機會閱讀,可就是沒有去碰觸,感覺那些年很喜歡豐滿的故事,喜歡有情節(jié)的小說,哪怕悲歡離合糾結(jié)著我,也不放棄對小說的情有獨鐘。如今,日子就像散文一樣沒有主題了,才開始閱讀三毛的這些故事。每個故事不是很長,但是異域風情味特濃,吸引我如饑似渴地閱讀。</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應(yīng)該說三毛是很多人的偶像,她講故事的能力非常強,在文字間就能把她的生活慢慢地展現(xiàn)出來,很有魅力,所以我沉迷,沉醉其中。好喜歡她的故事,期待閱讀她下一本故事。</font></h1> <h3>34</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中國文脈》是繼《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lǐng)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余秋雨教授感嘆當前"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稱鵬",因此以這部重大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來提醒和彌補。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中國文脈,就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fā)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中國文脈》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引,從《詩經(jīng)》講起,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秦漢時期的大一統(tǒng)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一氣呵成,使歷史與現(xiàn)實相溝通,文理與形象相交融,為廣大讀者解讀了中國文化的演化過程。</font></h1> <h3>35</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9月3日讀完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點燈熬油看完了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各種經(jīng)歷的三毛,不僅僅在旅行,同時在走入不同地區(qū)與國家的特色和人文,尋找地區(qū)與民族的屬性,在人性與品行等方面做各種探問!愛生活,愛世界!大美,三毛!</font></h1> <h3>36</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9月3日讀完</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寫不盡的內(nèi)心悲傷,逃不出的情感樊籠,三毛在自己的文字里傾訴,以此銘記那份感動天地的愛情,悼念知心愛人荷西。《夢中花落知多少》,給你一場不與人言說的情感浩劫!</font></h1> <h3>37</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9月10日讀完。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蘇珊·斯賓塞·溫德爾曾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著名記者。但2011 年夏天,45歲的她被診斷出患了肌萎縮癥(ALS)。絕癥一點點吞噬她的生活能力,癱瘓她的一切,甚至連說話也越來越不清楚。</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在生命盡頭,她選擇與自己最親愛的人一起旅行,并用全身唯一能動的右手拇指,在iPhone上一字一句敲下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與相識34年的摯友南希踏上育空極光之旅;&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與丈夫約翰在結(jié)婚20周年紀念日回到婚姻生活的起點布達佩斯;&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去塞浦路斯尋找親生母親;</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陪9歲的兒子韋斯利去海灣,圓他親吻海豚的夢想;&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與14歲的女兒前往紐約挑選婚紗——為了未來她沒機會參加的婚禮……&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 這是一場最美麗的道別。在所余有限的生命里,蘇珊勇敢地為所愛之人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并用詼諧幽默的筆調(diào)記錄生活、享受生活。她的愛豐富了這個世界,也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本書非常不錯,在人生絕望之中保持淡定,留下愛,留下堅強,令人敬佩!寫的比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好!</font></h1> <h3>38</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心靈的慰藉》 &nbsp;9月13日讀完。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美國自然文學之書,描寫核武器試驗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破壞和人身健康被影響的故事。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個家族的女人都患有乳腺癌,原本以為是遺傳,后來才知道是核武器試驗的塵埃造成的危害。自然與人類息息相關(guān),如果想要內(nèi)心的寧靜和慰籍,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融入大自然。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值得閱讀,促進更深思考!</font></h1> <h3>39</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一平方英寸的寂靜》9月17日讀完。</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美國聲音生態(tài)學家戈登.漢普頓。艾美獎獲獎錄音師。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是一本關(guān)于噪音對自然和人類造成巨大沖擊的書。</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人類終有一天必須極力對抗噪音,如同對抗霍亂與瘟疫一樣。"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從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之石的存放開始,目的從一小塊地方的寂靜做起,從而逐漸實現(xiàn)更多更大面積的寂靜。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為了這個理想,54歲的戈登開著自己的福斯小巴橫越美國大陸60天,到達華盛頓,參加關(guān)于自然聲音的聽證會和各種會見。&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nbsp;這是一本深刻揭露環(huán)境破壞,尤其是聲境破壞的書。人類在注意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時候,并沒有把噪音問題放在需要重點解決的位置上。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通過閱讀,我對行程中的科羅拉多高原和大峽谷、冰河公園、大鹽湖、黃石公園、奧林匹克公園等重要國家保護區(qū),有了一些好奇,對保護聲境有了新的認識,很好的一本書。 </font></h1> <h3>40</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9月19日閱讀完。</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送你一匹馬》,馬在三毛的心里是最心愛的,是生命的源,是愛的力量。三毛的文字總能給你最深的感染力,給你最真的自我。自由嗎?那么多的文字里都有牽絆,快樂嗎?怎么總會在文字里看到淡淡的憂傷與別離?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些文章里,我喜歡那篇《夢里不知身是客》,被她讀書的種種打動,仿佛那里也有我!</font></h1> <h3>41</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9月27日讀完《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喜歡幾米的畫本,是因為在幾米筆下有太多的故事和情節(jié),可是她只用寥寥幾筆的線條,三言兩語,勾勒出一片湛藍的海,掬起一汪清泉,或者只給你一彎月,一顆星,一片天地,一個我。看似最簡單的語言,卻難道盡酸甜苦辣與糾結(jié)。</font></h1> <h3>42</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9月30日讀完《楊絳全集》散文卷。</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楊絳的文筆真實、凝練,回憶充滿樂趣。雜寫的內(nèi)容短小精煉,很喜歡!值得好好閱讀!</font></h1> <h3>43</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行者無疆》,&nbsp;9月30日讀完。</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余秋雨的作品里,我喜歡《中國文脈》,愛屋及烏,也喜歡了這本《行者無疆》,因為這是文化之旅,尤其是沿著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城市穿梭,算是一種崇敬,也是一種緬懷。在人類歷史面前,文化的腳步帶來的是心靈長久的駐足!</font></h1> <h3>44</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雨季不再來》是三毛回憶青春年少時的一些舊事,如怎么喜歡讀書,為了讀書逃學,一篇逃學讀書的文字里可以看到嗜書如命的青春少女形象。</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除了讀書,外出求學的經(jīng)歷,第一次對一個男孩子心生愛慕時的惶恐與甜蜜等記憶也是三毛非常難忘的過去。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讀三毛的文字,發(fā)現(xiàn)她的過去與現(xiàn)在都是故事,有她難忘的,也有讀者難忘的??傊?,喜歡讀,讀起來就不想放手!</font></h1> <h3>45</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10月14日讀完。&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nbsp;《橫越美國》,15萬多字的書,閱讀起來思考很多,很不錯的一本書。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認識一個國家就像認識一個人一樣難。美國什么樣?橫越美國之后得出了一些感受。孤寂,物產(chǎn)豐富,但充滿單一看法的國家。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個人開車行走三個月,接觸到的人群很多樣,但是共性的反映說明了美國人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漸漸丟失了一些東西。這是他要引起注意的主題。</font></h1> <h3>46</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10月16日讀完《少年臺灣》蔣勛。</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少年臺灣》是我許多揮之不去的青少年歲月的記憶。"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些人當初從大陸這樣移民過來臺灣的幾乎都是少年。他們出去冒險,或者向往一個地方,一片新土地,甚至連兩腳都沒有機會踏到這塊土地上,可是他們的尸骨在這里。這當中似乎有一種年輕的精神,或說少年的精神在這塊土地上,而這個東西讓我覺得,我不希望臺灣太老。"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閱讀完《少年臺灣》就有一種生生扎根在臺灣的感覺,似乎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那些身邊來來往往的人都在蔣勛的文字里,邊讀邊成為朋友。搭車的白領(lǐng),一起看鳥的阿勝,四處游蕩的少年……這些人不近,可是也不遠,他們的生活很淺,又很深。讀起來,就摸到了這些人的脈搏。&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在讀的過程中感覺與以前讀過的《黃繩系腕》很像,正猶豫著判斷對不對時,看到書后有個書系,"字里行間大家",其中就有余光中的作品《黃繩系腕》,原來真是相同風格。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字里行間推薦的作品還有《無關(guān)歲月》蔣勛,《色識》張曉風,《我對命運這樣說》劉再復(fù)。這些作品讀起來,是精神的盛宴,非常難得。</font></h1> <h3>47</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font>《瓦爾登湖》1,意林出版社發(fā)行。</h1><h1> 《瓦爾登湖》2,徐遲翻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nbsp;</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一代人放棄另一代人的事業(yè),就像離開擱淺的船一樣",精辟的論述。在這本書里,這樣的見解比比皆是,這也是閱讀慢的很重要原因,需要在不斷地理解基礎(chǔ)上,領(lǐng)會深刻的含義。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在慢慢走近這本書,成為它忠實的伙伴!</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10月24日,讀完第一版本的《瓦爾登湖》,感覺真不錯。和幾年前讀完的《自然之書》很相近。</font></h1> <h3>48</h3> <h1>&nbsp; &nbsp; &nbsp;&nbsp;</h1><h1>&nbsp; &nbsp; &nbsp; &nbsp;11月7日,讀完這個版本的《瓦爾登湖》,感覺很好。</h1><h3></h3><h1>&nbsp; &nbsp;&nbsp;《瓦爾登湖》,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潘慶?翻譯的版本開始閱讀,兩天晚上完成了大約全書四分之一的內(nèi)容。<br /> 這個版本的《瓦爾登湖》比較注意排版印刷的質(zhì)感,紙張手感好,封面藝術(shù)設(shè)計有味道,字體與字間距也令人賞心悅目。這是一本采編與翻譯研究都非常精致的書籍。<br />&nbsp; &nbsp; &nbsp;&nbsp;閱讀這樣的書,會讓自己的思維保持不斷地活躍狀態(tài),并把《瓦爾登湖》納入到自己收藏書單之內(nèi)。</h1> <h3>49</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在20世紀初葉成群而來的學術(shù)大師中,有些是單打獨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對學術(shù)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而為后人所懷念;有的除個人輝煌的學術(shù)造詣,還留下了制度性的遺業(yè),在學術(shù)界有著長遠彌久的影響力。前者當以陳寅恪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屬。&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nbsp;本書敘述了陳寅恪與傅斯年成長、留學以及在動蕩歲月中顛沛流離,執(zhí)著于學術(shù)事業(yè)的艱難歷程,生動卓然地展現(xiàn)了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紀上半葉知識分子心路歷程與事業(yè)追求的心靈史詩,讀來感人淚下,令人悵然嘆息。&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11月2日讀完。大師并沒有走遠。</font></h1> <h3>50</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11月15日讀完這本《蘇東坡傳》。 </font></h1><h1>&nbsp; &nbsp; &nbsp;這本書是林語堂先生英文寫成,張振玉翻譯成中文的大作,歷來為眾多讀者喜愛,版本較多,我這本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林語堂逝世四十周年紀念版,顏色手感都好。<br />&nbsp; &nbsp; &nbsp;&nbsp;林語堂也是一代文學大師,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大部分人好像都記得《京華煙云》,那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于一身的知名學者。<br />&nbsp; &nbsp; &nbsp;對他的作品我很期待,希望又一次親近大師,感受大師的風范。<br />&nbsp; &nbsp; &nbsp;&nbsp;"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個詩人,完全是出于一種癖好。"<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林語堂</h1><h1></h1> <h3>51</h3>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 11月15日開始閱讀,12月25日讀完。</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nbsp;《劍橋中華民國史》上下冊,目前讀上冊。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套書出版15本之多,從1994年第一次印刷到今年第14次再版,這套書已經(jīng)在多少人生活中出現(xiàn)。&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冊共計900多頁,89.6萬字。費正清主編,諸多知名專家紛紛參與編寫。幾乎每章都有不同的編寫者。&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 &nbsp;&nbsp;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沿革,尤其是中國儒家思想統(tǒng)治下民眾的內(nèi)心活動特點,與以往學生時代了解的歷史完全不一樣。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讀史使人明智,在沉迷于各類民國大師的解讀之中后,這本書給我?guī)硇碌恼J識事物的心態(tài)。了解歷史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偏執(zhí)一家之言,獨斷專行。 &nbsp;</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懂史,明理,悟道,是讀書的收獲。</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nbsp; &nbsp;</font></h1> <h3>52</h3> <h1>&nbsp; &nbsp; &nbsp; 《墓中回憶錄》是夏多布里昂費四十年之功不斷增刪、不斷磨礪的精心之作,也是他不斷征求意見、不斷進行修改、寄托了全部傳世的希望的名山之作。<br /> 以考證對《墓中回憶錄》,以閱讀對《墓中回憶錄》,人們將得到兩本不同的書:一本是實錄,一本是創(chuàng)造;一本是歷史,一本是藝術(shù)。前者或有夸張不實之處,往往為人詬??;后者則創(chuàng)造了想象的奇跡,放射著史詩的美。<br /> 《墓中回憶錄》不但具有史詩的規(guī)模,而且具有史詩的氣魄,更具有史詩的神髓。夏多布里昂不是在講他個人的故事;他的痛苦,他的歡樂,他的憂郁,他的激情,他的沉思冥想,都是在法國、歐洲甚至世界的宏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示的,具有一種遼遠深沉的時空感。<br /> 人生若只如初見,也許都是唯美,走近了才知道在大寫的我之外,還有細沙,有小浪花。期待著閱讀能得償我愿!</h1> <h3>53</h3> <h1>&nbsp; &nbsp; &nbsp;12月10日開始閱讀,12月15日讀完。</h1><h1></h1><h1>&nbsp; &nbsp; &nbsp;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帶著我走進一個孤獨青年絕望無依、寂靜天地間只有自己的小世界。而他的《病隙碎筆》卻讓我看到內(nèi)心強大者的力量。</h1><h1>&nbsp; &nbsp; &nbsp; 二十歲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與盡頭,逃離是他的首選,而五十歲的史鐵生開始叩問心魂與人性,質(zhì)疑世界大主題下的弱小生命的意義。在病中,不只看到白晝,所以他從黑夜中探尋:迷惘、曲折、絕途、丑陋和惡念……一切你的心流,你都不能回避。<br /></h1><h3></h3> <h3>54</h3> <h1>  重讀《生命最后的讀書會》,還能深刻體會到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h1><h1> </h1><h3><br /></h3> <h3>55</h3> <h1>  《南渡北歸》,岳南著。2016年12月31日看完《南渡北歸》上冊。<br /> 這是從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后發(fā)生在中國各個大學南遷、北歸和新中國建立前大陸最后分離的一套書。<br /> 上冊主要是圍繞日本侵華以后各大學南渡過程以及到昆明和四川以后發(fā)生事,這一路的坎坷經(jīng)歷,一段沉重中國歷史。<br /> 很值得閱讀,在閱讀中你能更好走進大師,了解中華民國的各種變遷!</h1><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