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故居汾水之畔 <p class="ql-block">閻錫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河邊鎮(zhèn)。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結束,長達14年之久,耗資140萬兩銀。整個建筑群坐東向西,原長135.2米,寬119.7米。</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積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間房屋?,F(xiàn)存18座院落575間房層,占地面積3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傮w設計分為上下兩院,前后為東西花園。</p><p class="ql-block">閻錫山故居位于定襄縣東北22公里處的河邊村(原屬五臺縣),始建于1913年,歷24年完工。整個建筑群坐東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1000余間房屋。舊居分為上下兩院,前后為東西花園。東花園的建筑以中國傳統(tǒng)的晚清宮殿式建筑為主,大門為古牌樓式,穿過假山就到了第一院,這里的地面全由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幾何圖案,對面是高大的二層樓。穿過過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廳是三間大房,供閻氏家族議事及會議使用。三院的宮殿式大樓高大宏偉,登樓可遠眺全村景致。閻錫山舊居是民國初年仿古建筑中的杰作,極具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閻錫山故居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詭奇的近代建筑群,不僅是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也是閻錫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歷史遺跡。同時,它又以鮮明的民間民俗色彩和中西結合的建筑藝術風格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其中尤以一組組精湛絕倫的石雕、磚雕、木雕而使游人流連忘返。遍布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將這座故居罩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60余年的風風雨雨,人世滄桑,這座故居既有過它的繁盛時代(1929年~1930年閻馮倒蔣前后,河邊村曾一度成為全國軍事政治中心,而被國內(nèi)外所矚目),也有過它的敗落時期。如今,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又使這座故居沐浴在一片呼喚祖國統(tǒng)一的和煦陽光里。</p><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18日,閻錫山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8月開辟為晉北河邊民俗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閻府墻上的訓誡牌</p> <p class="ql-block">1950年,穿著傳統(tǒng)服飾坐在椅子上的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閻錫山。</p> <p class="ql-block">閻錫山與朱德</p> <p class="ql-block">閻錫山在山西執(zhí)政三十多年,一直搞保境安民,盡量不參與軍閥混戰(zhàn),為山西重工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閻錫山多次拒絕參加軍閥混戰(zhàn),使山西維持了數(shù)年的和平與安定。對內(nèi),閻錫山以興利除弊為施政大要,推行“六政三事”,積極發(fā)揮民眾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發(fā)展民德、民智和民財。在閻錫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現(xiàn)了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涌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yè)之所。山西曾獲得了“模范省”的稱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閻錫山給自己寫的總結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橫批為:朽嗔化欲</p><p class="ql-block">避避避,斷斷斷,化化化,是三步功夫</p><p class="ql-block">勉勉勉,續(xù)續(xù)續(xù),通通通,為一等事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