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天涯海角,每一塊題字巨石都有故事帶你去旅行詩意天涯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位于海南省三亞市西南,因兩塊巨石分別刻有“天涯”、“海角”及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天涯海角游覽區(qū)”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碧海、白沙、椰林、青山、漁帆和題字巨石渾然一體,構(gòu)成天涯海角獨(dú)有的椰風(fēng)海韻和歷史文化底蘊(yùn)。</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星,不銹鋼制作,三個(gè)圓弧分別代表“子午環(huán)”、“赤緯環(huán)”、“赤經(jīng)環(huán)”;環(huán)中心的一顆水晶制星體代表“天涯海角星”。</p><p class="ql-block">雕塑底座刻有“美麗三亞浪漫天涯”,水池的周邊24只蟾蜍,代表天球赤道坐標(biāo)系中赤經(jīng)環(huán)的 “24時(shí)”刻度和農(nóng)歷24節(jié)氣。</p> <p class="ql-block">“海判南天”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三位欽差奉康熙諭旨在此題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為中國疆域的天地分界處,也是清版圖的“南交”所在。</p> <p class="ql-block">“天涯”石,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此巨石題刻“天涯”二字。天涯石,是景區(qū)的標(biāo)志和象征。高約10米,周長約60多米。</p><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央電視臺(tái)拍攝紀(jì)錄片《寶島游記》,介紹“天涯海角”四個(gè)字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題。1961年2月上旬,郭沫若游覽天涯海角,同行人員介紹“天涯”二字為蘇東坡謫居海南時(shí)題寫。郭沫若比較熟悉蘇軾的筆跡,覺得不像,認(rèn)為“與蘇軾的字體相去甚遠(yuǎn)”。1962年1月,郭沫若再次游覽天涯海角,查閱當(dāng)?shù)亍堆轮葜尽?,看到一條記載,稱“天涯”石刻為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所書。1962年1月16日,郭沫若親自登上村民搭好的竹架梯,仔細(xì)察看圓巖石壁,從殘跡上查到“天涯”石刻二字旁邊落款,左刻小字“程哲”,右鐫“雍正丁未”。</p> <p class="ql-block">“海角” 石,1938年1月8日,在崖縣馬嶺村舉行“六千黎民歃血會(huì)盟共赴國難大會(huì)”時(shí),國民黨瓊崖守備司令王毅中將在“天涯”石相鄰之另一塊巨石之上復(fù)題寫“海角”二字。</p><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日軍入侵海南,王毅率部在白沙、瓊中一帶山區(qū)堅(jiān)持孤島抗日,直至1945年秋日軍投降。</p> <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石,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題“南天一柱”。</p><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石,圓錐形,高約7米,側(cè)面看像“雙桅帆”。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1980年、1990年版第四套貳圓人民幣,都采用了“南天一柱”石做為背面圖案。</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在“天涯”石的另一側(cè),題寫“天涯海角游覽區(qū)”,之下為其題詩。</p><p class="ql-block">1961年2月4日,郭沫若游覽天涯海角時(shí),看見附近的馬嶺村(今天涯區(qū)馬嶺居委會(huì))漁民在海灘上捕魚,便興致勃勃地卷起衣袖和褲腳,與漁民一起拉網(wǎng)。之后郭沫若賦詩:</p><p class="ql-block">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p><p class="ql-block">波青灣面闊,沙白磊頭圓。</p><p class="ql-block">勞力同群眾,雄心藐大千。</p><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立,相與共盤旋。</p> <p class="ql-block">1994年1月,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huì)會(huì)長趙樸初先生第一次游覽天涯海角時(shí),題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不知何處有天涯,四季和風(fēng)四季花;</p><p class="ql-block">為愛晚霞餐海色,不辭坐占白鷗沙。</p> <p class="ql-block">情侶樹,臺(tái)風(fēng)造成的植物奇觀,兩棵椰子樹的樹干互相依靠,椰葉相互交融,是情侶的網(wǎng)紅打卡點(diǎn)。</p> <p class="ql-block">“玉蘭含苞”石,一塊橢圓形的花崗石,在漫長的海蝕風(fēng)化過程中分裂成幾瓣,形成“玉蘭含苞”的奇特造型,與遠(yuǎn)處的南山海上觀音遙遙相對,據(jù)說這就是南海觀音“蓮花橋”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在天涯海角,你可以領(lǐng)略“情定天涯海角”的相守,“同為天涯淪落人”的相遇,“天涯共此時(shí)”的相知,“海內(nèi)存知已”的相惜。相遇是緣,相知卻可遇而不可求,相惜、相守總是情。</p> <p class="ql-block">同行黃老師書“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1982年夏天,由鄭南填詞、徐東蔚譜曲創(chuàng)作的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成為天涯海角的迎賓曲。</p> <p class="ql-block">題小詩一首《海南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椰風(fēng)海韻踏白沙,石刻爭奇逐浪花。</p><p class="ql-block">萬里江山誰作主,人間何處是天涯?</p><p class="ql-block">202401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