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之四 ?火??的國度阿塞拜疆吳朝騫 朱飛宇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晚,從第比利斯坐飛機前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行程只一個多小時,晚入住巴庫溫德姆花園酒店。阿塞拜疆主要景點都離巴庫不遠,要在這個酒店連住三個晚上。</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位于歐亞大陸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qū)東南部。東瀕里海,南接伊朗和土耳其,北與俄羅斯相鄰,西傍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國土面積不大,約為8.6萬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獨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小高加索山脈自西向東穿越全境</span>,既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重要橋梁。阿塞拜疆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左右,當時它是波斯帝國的領(lǐng)土。其后阿塞拜疆先后被蒙古、伊朗、突厥、俄羅斯等勢力征服。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阿塞拜疆獨立成為一個主權(quán)國家。</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名字源自古波斯語,意思就是“火之國”。這片土地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60億噸 。天然氣遇明火便成了長明火,過去阿國人不明白為何這火焰燃燒數(shù)百年也不熄滅,因而恐之、敬之、神之、拜之,拜火教因此盛行。馬可波羅13世紀經(jīng)過此地時,也形容它為“無源之火”。</p><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人對火焰懷有崇敬之情。國徽的中央便是一團旺盛的火焰,代表著自由與獨立的精神在阿塞拜疆這片土地上永遠燃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一早大巴開出酒店,開始一日游。酒店出來是一條很寬闊的現(xiàn)代化大道,沿途一晃而過巴庫許多著名建筑,如巴庫高等法院、石油公司辦公樓、巴庫奧林匹克中心、地毯博物館、阿塞拜疆蘇維埃、蓮花大廈等多種風格建筑各展風采,爭妍斗艷,初次照面的巴庫給我們留下很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前總統(tǒng)蓋達爾<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阿利耶夫畫像隨處可見。巴庫有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重要建筑,如蓋達爾阿利耶夫國際機場、蓋達爾阿利耶夫體育館等,蓋達爾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更是巴庫的新地標。</p> <p class="ql-block"> 據(jù)導游阿里介紹,巴庫每年承接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阿塞拜疆站的比賽,比賽賽道名為“巴庫城市賽道”,賽道連接現(xiàn)代公路和古城街道,展示巴庫老城和新城的英姿。</p> 迪里巴巴陵墓和珠瑪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大巴駛出市區(qū),開往沙馬基古城方向,有一段路路況并不太好,四周是茫茫的荒原,山麓上少見樹和草,更少見羊和牛,不是高加索山脈曾經(jīng)給我們留下的多彩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高加索三國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等都很相似,但由于歷史原因,格魯吉亞信奉東正教,亞美尼亞信奉基督教,阿塞拜疆主要信奉伊斯蘭教。</p> <p class="ql-block"> 沙馬基是阿塞拜疆沙馬基區(qū)首府,位于大高加索山脈東南側(cè),建于公元前5世紀,公元8世紀時成為希爾萬沙王朝的都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1191年沙馬基發(fā)生大地震,希爾萬沙王朝的都城遷至巴庫。沙馬基以傳統(tǒng)的沙馬基地毯而聞名,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城鎮(zhèn),擁有許多歷史文化古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迪里·巴巴陵墓,位于沙馬基區(qū)的一個村莊,依山而建,兩層結(jié)構(gòu),圓形穹頂。十五世紀初,正值阿塞拜疆逐步伊斯蘭化時期,這里懸崖峭壁上有許多天然洞穴,成為伊斯蘭蘇菲教派苦行僧修行的地方。相傳一個叫麥哈邁德的蘇菲派教士,修行圓寂后真身還在,當?shù)厝艘娏梭@叫:迪里巴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建筑原來“懸掛”在崖壁上,進入陵墓要走懸崖小道。這長長的臺階是后來修的。</p> <p class="ql-block"> 迪里巴巴陵墓和巴庫老城的宮殿修建于同一時代,石雕裝飾、窗欞布置等都精致繁復,體現(xiàn)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當時希爾萬王朝的建筑風格和藝術(shù)水平。<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這幢石頭建造的陵墓規(guī)模較小,有狹窄的通道口上下。門口和樓梯的石頭被游客和朝圣者的腳步磨得光滑錚亮。這里不僅是游人游覽的古跡,阿塞拜疆人也常來拜祭,他們認為拜謁迪里巴巴陵可以減災祛病,帶來好運。</p> <p class="ql-block"> 珠瑪大清真寺是阿塞拜疆最古老的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43年,期間多次因戰(zhàn)爭和地震被毀?,F(xiàn)存的2013年后修復的。珠瑪清真寺是阿塞拜疆歷史發(fā)展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進入清真寺,所有人都要脫鞋子。高大寬敞的大廳,地面鋪著地毯,八角形的穹頂及吊燈非常精美,瓷磚顏色十分素雅,周邊嵌有阿拉伯文書法,體現(xiàn)了伊斯蘭的藝術(shù)風格。</p> <p class="ql-block"> 面向麥加方向,用來指導禮拜的壁龕米哈拉布。</p> <p class="ql-block"> 珠瑪清真寺廣場上的大理石碑,記錄了清真寺曾在1859年及1902年遭到地震損毀的史實。</p> <p class="ql-block"> 中餐安排在諾胡湖農(nóng)莊,這是一個休閑旅游地,天氣和氣溫剛剛好,餐桌沿著諾胡湖邊擺放。</p> <p class="ql-block"> 一邊品嘗阿塞拜疆特色美食,一邊欣賞湖邊的野鴨們嬉鬧爭食,后來又拿吃剩的面包喂食野鴨,玩得好開心。</p> <p class="ql-block"> 餐桌飲料散發(fā)的甜味,引來一群不速之客。小蜜蜂們在飲料杯里飛來飛去,而后停在杯壁里伸出長嘴舔著喝,最后干脆在飲料里暢游。這飲料還能喝嗎?</p> 拉胯的七仙女瀑布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玩七仙女瀑布,看多了國內(nèi)外著名瀑布,本來對瀑布已經(jīng)無感。大巴停下來,走一段上坡路,再走一段特產(chǎn)街,再走一段石階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這瀑布實在拉胯,睜大眼睛還是一條小小的溪流。</p> <p class="ql-block"> 這瀑布還不如山腳下停的一輛拉達車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實話實說,阿塞拜疆第一天的景點太平常了,但阿塞拜疆的美食卻給我們留下很好的印象。晚餐安排在巴庫老城邊的一個餐廳,主食是特色餐國王抓飯。在久久的期待中一籠白氣騰騰、香噴噴的米飯上來,外皮烤得黃燦燦,里面加了各種調(diào)制好的肉,吃在嘴里濃濃的香味。這個抓飯既有儀式感,味道亦不錯,是外高加索最有特色的一道美食。</p> 戈布斯坦的泥火山和巖畫 <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繼續(xù)周邊游,目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庫以南55公里的</span>戈布斯坦鎮(zhèn),這個小鎮(zhèn)同時擁有泥火山和史前巖石壁畫兩項世界遺產(chǎn)。從巴庫出發(fā)約一個半小時,就來到泥火山,這是一次很獨特的經(jīng)歷。 地球上火山隨處可見,但泥火山卻很少見。</p> <p class="ql-block"> 世界最大的泥火山群,是阿塞拜疆最引以為傲的景點?;囊吧弦粋€又一個的小山包,都是小小的火山口。阿塞拜疆擁有大大小小近400座泥火山,約占地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泥火山總數(shù)的一半!故有“世界泥火山之都”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 泥火山大多發(fā)生在大斷層的交匯處,有兩種原因形成泥火山。一種是地層異常超壓,另一種是橫向地址構(gòu)造擠壓形成。泥火山冒泡時有地下的天然氣溢出,一點就燃。因風太大,導游阿里做了好幾次示范,都沒能使氣體著火。</p> <p class="ql-block"> 泥火山里面只有一條簡易的棧道,而沒有其他設(shè)施。真的應(yīng)該慶幸這天沒有雨,不然這松軟的泥土將會更松軟更泥濘,能不能承受我們的身軀都不一定呢?更不要說爬坡!</p> <p class="ql-block"> 泥火山噴發(fā),順著火山口流淌下來的不是巖漿,而是泥漿,由黏土、角礫巖、地層水、氣體等組成。</p><p class="ql-block"> 泥火山外形多種多樣,有的頂部呈完美的圓錐形,是“微火山”應(yīng)該有的樣子;有的頂部平坦塌陷,沒有噴發(fā)時,很像建筑工地的水泥攪拌池,偶然噗嗤一下噴出一個個泡泡,也是有氣無力的樣子。近距離欣賞泥火山,會感嘆造物者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伸手去試試泥漿,涼涼的,膩膩的,全然沒有“火山”的熾熱和威嚴。用礦泉水瓶子舀一瓶泥漿,帶回去做面膜,以體驗一下和大地深處泥漿親密接觸的感覺。回國時機場辦理托運,行李箱被格外關(guān)照,開箱檢查,層層打包中有一瓶來自阿塞拜疆的泥火山泥漿。</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泥火山確實好玩,手機照片難以拍出神韻,短視頻更有代入感。這有節(jié)奏的咕咚聲,好像脈搏在跳動一樣;大風的呼嘯聲非常恐怖,令人震撼;游人們現(xiàn)場發(fā)出的驚叫聲,聲聲入耳。</p><p class="ql-block"> 老宋朋友在朋友圈狂贊:“這個好玩!”</p> <p class="ql-block"> 戈布斯坦巖畫位于里海岸邊有一帶怪石嶙峋的小山丘,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巖石畫所在地,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戈布斯坦巖畫有6000 多幅,其歷史可追溯到2萬年前,最近的也有5000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巖畫題材十分廣泛,有戰(zhàn)爭畫面、原始舞蹈、狩獵,坐船航行等人類活動的場景,也有最具代表性的男人、女人圖案,以及牛??、羊??、馬??、駱駝??等生產(chǎn)生活資料的刻像,證明從舊石器時代到中世紀,曾有人類在這里活動。</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也看過國內(nèi)寧夏賀蘭山巖畫,盡管相隔萬里,盡管相距萬年,兩地的巖畫居然這么像!圖案都是這樣淺顯明白,線條都是這樣純樸自然,有的圖案看上去象形文字。說明藝術(shù)是相通的,藝術(shù)是人類共同的語言。</p> <p class="ql-block"> 戈布斯坦的這塊石頭通過敲擊能發(fā)出清脆響亮的聲音,每個石頭都有自己的音色,這些石頭是先祖?zhèn)冏钤绲摹皹菲鳌薄?lt;/p> <p class="ql-block"> 向東是一片裸露的沙礫,遠望似乎可以看到里海。戈布斯坦原來位于里海邊,轉(zhuǎn)眼千萬年,海水退后數(shù)公里,只有印刻著歷史的巖石還靜靜守護在這荒蕪的原野上。</p> 里海、石油和巴庫 <p class="ql-block"> 中午安排在里海邊一個餐廳,主食是烤魚,味道相當不錯。高加索各種餐食烤制是靈魂,萬物皆可烤,烤魚烤肉烤雞腿烤蘑菇烤土豆烤西紅柿烤茄子烤洋蔥,只要想得出,沒有烤不成。</p> <p class="ql-block"> 里海也有湛藍的海水,廣闊的海灘,白色的海鷗。</p> <p class="ql-block">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但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后分離成為一個內(nèi)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年。里海也是世界上接壤國家最多的湖泊,沿岸有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五個國家。</p> <p class="ql-block"> 里海是世界上僅次于波斯灣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第三大油氣產(chǎn)區(qū),石油和天然氣是這一地區(qū)最重要的資源。以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為中心的阿普歇倫半島及其附近海底是世界最早最著名的石油產(chǎn)區(qū)之一。20世紀初,巴庫油田產(chǎn)量幾乎占世界石油產(chǎn)量的一半,是前蘇聯(lián)的石油基地。巨大的油氣資源為阿塞拜疆帶來巨大利益,前蘇聯(lián)時期阿塞拜疆是唯一不需要中央財政補助的加盟共和國。今天的阿塞拜疆也是高加索三國中經(jīng)濟最活躍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 首都巴庫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南部,是阿塞拜疆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中心,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擁有里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儲存、轉(zhuǎn)運港口,被稱為“石油城”。確確實實,巴庫因石油而發(fā)展,因石油產(chǎn)業(yè)吸引全球投資者的投資,各種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的建筑拔地而起,構(gòu)成城市的新天際線,成為一座充滿歷史氣息的現(xiàn)代化的都市。</p> <p class="ql-block"> 晚飯前在巴庫濱海大道散步,看到了巴庫的新地標之一——火焰塔。三座火焰狀的塔體屹立在巴庫里海邊的高地上,通身用藍色的鏡面玻璃做外裝飾,樓體是曲線優(yōu)雅的火焰狀,展現(xiàn)阿塞拜疆人對火的敬仰和崇拜。這三座建筑分別高36層和39層,最高的塔樓為奢華土豪的公寓樓,另外兩座塔樓分別是五星級酒店和寫字樓。</p> <p class="ql-block"> 濱海大道旁的“水晶宮”有人說它像一頂皇冠??,又有人說像白蓮花。這座超現(xiàn)代設(shè)計風格建筑是一座多功能的室內(nèi)場館,曾經(jīng)是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的舉辦地。</p> <p class="ql-block"> 里海邊的阿塞拜疆“地毯博物館”,建于1967年,建筑造型是一條半展開的手工地毯形狀。阿塞拜疆地毯編織是“國寶級”藝術(shù),于2010年入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 比比·海巴特清真寺和火神廟 <p class="ql-block"> 從戈布斯坦返回的路上,拜訪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是阿塞拜疆伊斯蘭教中心,最初建于1281年,1936年被摧毀?,F(xiàn)今的建筑建于1990年。上午從巴庫開往戈布斯坦的路上,抓拍了這張全景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座當?shù)乇环Q為“法蒂瑪清真寺”的位于里海之濱,周邊景色優(yōu)美,能看到巴庫的海上石油鉆探點和碼頭的倉庫、輪船和塔吊。</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去過伊朗,但從清真寺內(nèi)部裝飾的風格、裝飾的細節(jié)、裝飾的色彩等判斷,感覺明顯受伊朗清真寺的影響。歷史上阿塞拜疆曾是伊朗的領(lǐng)土,阿塞拜疆族也是現(xiàn)在伊朗的第二民族,是不是有此淵源呢?猜猜而已!</p> <p class="ql-block"> 火神廟位于阿普歇倫半島,距離巴庫僅30公里?;鹕駨R是“永恒之火的地方”,地表的天然氣遇到明火熊熊燃燒,終年不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代人以為這是神跡,直接對著火焰跪拜。</span>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王朝的波斯帝國統(tǒng)治這塊土地, 波斯帝國信奉拜火教, 將這塊區(qū)域取名為阿塞拜疆,意為“火的國度”,最早的巴庫火神廟也出現(xiàn)在這個時期。</p><p class="ql-block"> 對火的崇拜是人類最原始的追求和寄托。古希臘神話英雄普羅米修斯被稱為“盜火者”,因為他把神火種帶到人間。中國神話中的燧人氏最早學會鉆木取火,因之被奉為“圣賢”,奉為“天皇”,奉為“火祖”?,F(xiàn)代奧運會火種的采集儀式,也延續(xù)了人類對火的崇拜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著重寫到的明教就起源于拜火教,源于波斯,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源于阿塞拜疆。</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永恒之火在19世紀由于地下天然氣的過度開采而熄滅,現(xiàn)在看到是前蘇聯(lián)時期接入的天然氣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在不斷燃燒。</p> <p class="ql-block"> 巴庫的火神廟,修建的年代很早,在漫長的歲月中屢建屢毀,現(xiàn)在看到的城堡式建筑,修建于17-18世紀。周圍的小屋,陳列著火神廟歷史和典故的詳細介紹。</p>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在阿塞拜疆也是在高加索的最后一天,主要在巴庫市區(qū),用腳步丈量和感受最真實的巴庫城。</p> <p class="ql-block"> 阿利耶夫文化藝術(shù)中心是現(xiàn)代巴庫最具標志性的建筑,建于2012年,設(shè)計者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女性建筑師,被認為是“改變了我們感受空間的方式”的建筑師,建筑界的“曲線女王”。</p> <p class="ql-block"> 按照投資方的要求,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力圖掙脫巴庫傳統(tǒng)的蘇聯(lián)建筑模式,努力表達阿塞拜疆的文化情感,匯聚一個展望未來的國家的樂觀主義精神。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建筑的白色的不規(guī)則流線型墻體,各種曲線的完美組合,帶著鮮明哈迪德風格,更是對傳統(tǒng)特別是前蘇聯(lián)建筑風格的一次革命。</p> <p class="ql-block"> 這位世界級的建筑大師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和澳門都有她的作品,如北京大興機場、SOHO建筑群,廣州大劇院等。但是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無疑是這位天才設(shè)計師的巔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 門外漢繞著走了一圈,這個神奇的建筑給了我們特別神奇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所在地塊是前蘇聯(lián)時期的坦克制造廠,旁邊的黃色建筑都是蘇維埃式住宅區(qū)。</p> 巴庫高地公園 <p class="ql-block"> 剛走進高地公園就看見一座土耳其風格的烈士清真寺,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清真寺前直入云霄的兩座宣禮塔,有著明顯的奧斯曼帝國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 高地公園是巴庫市最佳觀景平臺,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巴庫海灣,可以看到最美的巴庫濱海大道和沿線散落的造型奇特的現(xiàn)代化建筑。</p> <p class="ql-block"> 高地公園里又見到“火焰塔”。在巴庫,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都能見到火焰塔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一大群海鷗飛過火焰塔。</p> <p class="ql-block"> 這座插著阿塞拜疆國旗很有特色的建筑是巴庫市政廳,由一位石油大亨、大慈善家捐贈。</p> 巴庫老城、希爾萬沙宮和少女塔 <p class="ql-block"> 巴庫老城區(qū)域被古城墻所圍繞,代表著巴庫深厚的歷史記憶。2000年,巴庫老城防御性城墻、少女塔和希爾萬沙宮等古老建筑,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 這是巴庫老城的主要入口,建于12世紀,因為正對著舊首都沙馬基的方向,也叫沙馬基門。</p> <p class="ql-block"> 希爾萬沙宮是希爾萬尼王朝時期的宮殿,希爾萬王朝從6世紀到16世紀統(tǒng)治著阿塞拜疆北部的希爾萬地區(qū)。1191年,大地震摧毀了當時的首都沙馬基,于是希爾萬王朝的子民遷居至巴庫,并開始建宮殿。</p><p class="ql-block"> 希爾萬沙宮是巴庫古城的制高點,也是中世紀阿塞拜疆建筑杰出典范。整個建筑群由宮殿主體、迪萬卡納、皇室陵墓、宮殿清真寺和浴室等構(gòu)成。對于整個建筑群而言,各個建筑物是根據(jù)實際需要分別修建的?,F(xiàn)在宮殿用作博物館,展出精美的文物和王宮的用品。宮殿主體建筑的入口裝飾非常簡單,室內(nèi)也沒有石刻銘文和復雜裝飾。</p> <p class="ql-block"> 宮殿入口大廳中央有一口深井,從這里下去可直通海邊碼頭,據(jù)說是逃生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地毯是阿塞拜疆的傳統(tǒng)是一個古老的地毯編織中心。以質(zhì)地致密,無絨毛,圖案獨特著稱。自古以來,阿塞拜疆的地毯用于覆蓋地板,裝飾內(nèi)墻,沙發(fā),椅子,床和桌子。</p> <p class="ql-block"> 這個物件很有故事。它來自遙遠的塞舌爾群島,是用島上的海椰子果實的一半雕刻而成的乞丐碗。這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神秘主義者苦行僧隨身之物,作為放棄所有世俗財產(chǎn)和接受別人施舍的標志。乞丐碗上面刻有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銘文和祈禱。</p> <p class="ql-block"> 這《古蘭經(jīng)》很有年代感,外面的包裝都稀舊了。</p> <p class="ql-block"> “迪萬卡納”位于宮殿北側(cè)的一個獨立庭院內(nèi),三面建有拱廊,中心是一座八角形亭式建筑,其外環(huán)繞有一圈同樣結(jié)構(gòu)的開放式拱廊,頂部覆蓋有圓形穹頂。導游介紹這是希爾萬沙王朝的法院,用于審判當年的犯人。</p> <p class="ql-block"> 迪萬卡納大門有著希爾萬沙宮殿建筑群最精美的雕刻,其上裝飾著精致繁復的無花果和葡萄葉雕刻。門楣上布滿了繁復的阿拉伯紋飾和銘文。這些復雜的裝飾細節(jié)元素似乎來自伊朗伊斯蘭藝術(shù)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個景點,導游阿里都會帶我們尋找最佳拍攝機位,而且示范最優(yōu)美的拍照姿勢。</p> <p class="ql-block"> 宮殿清真寺建于1441年至1442年,是一座帶宣禮塔的清真寺建筑。</p> <p class="ql-block"> 位于宮殿的最下層,是一座屬于宮殿設(shè)施的哈曼(土耳其浴室),建于15世紀。</p> <p class="ql-block"> 微型圖書博物館位于宮殿的北面,這是世界上第一家私人微型圖書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這些微型書由薩拉霍娃女士歷經(jīng)30年心血收集而來,其來自64個國家、超過6500多本。這些書最小的只有1枚硬幣那么厚,有阿塞拜疆文、中文、俄文、英文……內(nèi)容更是包羅萬象,不僅有阿塞拜疆的經(jīng)典作品,還有一些各國罕見的珍藏版本。</p> <p class="ql-block"> 對中國旅客來說,看到中國的連環(huán)畫、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全套的四書五經(jīng)等,感到特別親切。</p> <p class="ql-block"> 有“古建筑明珠”之稱的巴庫少女塔是宮殿建筑群的一部分。少女塔坐落在巴庫老城中心,比鄰里海海濱,高29.5米,墻厚4到5米,為8層圓柱狀,每層可容納50余人,內(nèi)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涼甘美。塔上每層窗口都有防御設(shè)施,用石灰石砌成。古時候,塔上的窗口可傾瀉滾燙的熔鉛,或投下燃燒的火把,以抵抗外敵的進攻。</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少女塔是一座歷史博物館,也是游客匯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少女塔臨海憑風,既是瞭望塔也是護城堡。外形半圓半方,建筑設(shè)計十分巧妙,圓形部分朝北,寒冬的北風繞塔而去,塔的突出翼朝南,每到夏季,將涼爽的南風導向城內(nèi),因而塔后的巴庫老城始終冬暖夏涼。</p> <p class="ql-block"> 巴庫古城墻建于12-15世紀間,和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大體相同的年代,古城墻全部用石頭砌成,完整的包圍著巴庫古城,至今城墻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在巴庫老城行走時滿滿的歷史感迎面而來。迷宮般的街巷用石板鋪就,貫穿古城,幾百年來無數(shù)人的腳步丈量,在石頭上摩擦出時間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 老城建筑別具一格,通體淺黃的色調(diào)和諧柔美,又融合了歐洲和伊斯蘭的建筑風格。這個巴洛克的建筑非常精美,門口標識著私宅而不能進入。</p> <p class="ql-block"> 交叉路口的建筑是水手之家(House of Sailor),巴庫老城典型的歐式風格與本土風格融合的建筑,目前這里是考古學和民族志博物館所在。</p> <p class="ql-block"> 老城內(nèi)有許多雕塑叫人印象深刻,藝術(shù)商店門口的老婦人塑像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雕像,他曾經(jīng)住過身后的這個建筑內(nèi)。</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信奉伊斯蘭教,卻是最世俗化的穆斯林國家,十分開放世俗,對婦女衣著限制不多,公眾場合很少看見戴頭巾蒙面紗的女性。我們看到的都很時尚,人手一個手機。</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巴庫老城內(nèi)有三個外國領(lǐng)事館,這是意大利領(lǐng)事館。</p> <p class="ql-block"> 巴庫是被嚴重低估的城市,距離遙遠,了解不深,總以為巴庫只是一座石油城。實際上巴庫是一座有歷史有文化,有魅力更有靈魂的城市,各種風格的建筑,從歐洲古典主義到伊斯蘭建筑特色,從前蘇聯(lián)時期斯拉夫建筑到現(xiàn)代主義建筑,從古老的民居到現(xiàn)代主義建筑,各種建筑風格完美結(jié)合,今天的巴庫號稱小上海、小迪拜。限于行程和篇幅,把在途中、車中等拍攝的巴庫新城的特色建筑做了個視頻。</p> <p class="ql-block"> 晚上離開巴庫前往烏魯木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蓋達爾?阿利耶夫國際機場</span>新機場給了我們最后的驚喜和好感,候機大廳新穎環(huán)保,仿佛是一座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一個個用木材搭建的“繭”,實際上是咖啡館、售貨亭和其他便利設(shè)施。</p> <p class="ql-block"> 再見了巴庫,再見了阿塞拜疆,再見了高加索!</p><p class="ql-block"> 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大陸的分界線為界?!氨备呒铀鳌睂儆诙砹_斯;南方則稱為“外高加索”,有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三個國家。外高加索三國處于處在歐亞交通要道,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周邊曾崛起過數(shù)個世界上偉大的帝國,北面是俄羅斯帝國和前蘇聯(lián),西面是奧斯曼帝國(土耳其) 南面是波斯帝國(伊朗)。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的金戈鐵馬也曾踏入這塊土地。</p><p class="ql-block"> 數(shù)千年來,高加索始終是各大地緣力量的博弈場所,也曾幾次遭受超級大國的吞并和欺壓,在歷史的夾縫中,都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阿塞拜疆信仰伊斯蘭教,又是最世俗化的穆斯林國家。格魯吉亞則信仰東正教。</p><p class="ql-block"> 從地理環(huán)境看,高加索三國領(lǐng)土絕大部分屬于亞洲,但從歷史文化及經(jīng)濟等各種原因綜合看,它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亞洲國家,更認同是歐洲國家。1991年高加索三國宣布獨立時,從政治到經(jīng)濟全盤加入歐洲體系,體育更不例外,從來不參加亞運會。足球方面都加入了歐足聯(lián),盡管在歐洲被虐鮮有出頭之日,也不愿混跡亞洲足球圈。</p><p class="ql-block"> 短短15天旅行,感受了高加索的陽光,高加索的雪山,高加索的美景;接觸了高加索三國的歷史、文化和傳說;品嘗了高加索的美食,高加索的葡萄酒。這是一個美麗、夢幻的地方,使人留戀、回味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