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彩觀孫立憲 <p class="ql-block"> 我學習水彩畫已經(jīng)有7、8年的時間了。雖然沒畫出稍微像樣的作品,倒是對水彩的特性越來越喜歡,對水彩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水彩這個畫種越來越敬畏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水彩畫可能是繪畫領(lǐng)域里最有意思的畫種了。我說“有意思”,是指它的好玩、調(diào)皮、不可預見性,以及“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失望或者驚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彩還是一種數(shù)學,是點線面的分布圖,是大中小的離散度,是黑白灰的組合法,是冷暖灰的表達式。它們的終極表達,竟然還有一絲哲學的意境和韻味。</p> <p class="ql-block"> 學習水彩,我有一些困惑與思考,不知道對不對,說給大家聽聽。課堂上老師常談的那些我就不說了。</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常有人反對繪畫摳細節(jié),作業(yè)像照片。我就想問問,素描像不像照片?摳不摳細節(jié)?既然學習繪畫,總得有“造型能力”吧?我沒有畫過素描,對我來說,畫得像與摳細節(jié)是對素描的一次補課,是學習繪畫的一個階段,不要把階段性目標與繪畫的本質(zhì)混為一談。</p><p class="ql-block"> 從畫不像到畫得像,再從畫得像到畫得好,最后從畫得好到畫得美。</p><p class="ql-block"> 但初始階段,還是要“畫得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彩的好玩就在于水的肆意流淌,彩的縱情交融。掌控之中求之不得,意料之外自然天成。整個畫水彩的過程就是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所以有人說水彩畫一半是人為,一半是天成。</p><p class="ql-block"> 必要時,請放開你的手,讓水彩自己來。</p> <p class="ql-block"> 繪畫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依靠大量的實踐推動技法和意識的提高,進步緩慢。只有勤于思考,大量實踐,長期堅持,才能觸摸到繪畫的質(zhì)感。很多同學對自己的作品不滿,認為失敗了沒畫好。我想對一些同學說,“你不是沒畫好,而是沒畫完”。請繼續(xù)深入下去把它完成!</p><p class="ql-block"> 記住哦,畫深入不是畫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 看到什么畫什么。對于風景寫生來說,不能看到什么就畫什么,這是對取景和構(gòu)圖的最低要求。但有時為了表達景深,就需要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比如看到遠就畫虛畫冷,看到近就畫實畫銳。怎么,那個暗處看不清楚?那就不畫清楚唄,畫一個“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從這個意義上說,寫生就是“看見什么畫什么”。</p> <p class="ql-block"> 繪畫其實都是臨摹。初學是臨摹別人的畫,寫生是臨摹大自然,而優(yōu)秀畫家是臨摹自己心中的畫。他融合了經(jīng)驗,借鑒了自然,形成了心中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初學者心中沒有畫面,等到畫完之后,才看出一大堆問題。所以要針對問題再畫一張,再畫一張,再畫一張。</p> <p class="ql-block"> 我喜歡畫系列,確定一個主題,畫成一個系列。比如畫一個村莊的不同人家,畫畫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畫一座廠礦的歷史變遷,畫一次愉快的旅行等等。這樣畫需要持續(xù)十天半月,畫到中途,特別想畫,特別高效,特別嫻熟。</p> <p class="ql-block"> 最后,說一下怎樣欣賞一件繪畫作品。其實就一句話:了解它的背景。比如它產(chǎn)生的年代,它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經(jīng)歷等等。例如王國斌先生的油畫作品《我的前夫》。作品中刻畫的屈辱、絕望和得意形成了強烈地對比。無論文化高低,有沒有藝術(shù)修養(yǎng),只要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上山下鄉(xiāng),回城返城,所有人都看懂了,無需我多嘴。這就是繪畫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看懂一幅畫,就去了解這幅畫。</p> <p class="ql-block"> 上面都是我學習水彩的一些困惑和思考,不知道說的對不對,您姑妄聽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