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市中心的精美歐式庭院 紫金賓館(比利時使館舊址)雪山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撰文、攝影/邢貴中</span></p> <p class="ql-block"> 紫金賓館(比利時使館舊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崇文門西大街9號,北面臨清末使館區(qū)東交民巷,距離天安門廣場只有1公里。</p><p class="ql-block"> 這是是一座規(guī)模大氣、優(yōu)雅端莊的歐式庭院,占地約1.4萬平方米。紫金賓館前身為清末比利時駐華使館,整體建筑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美流行的折衷主義風格。作為見證中國近現代史的建筑遺存,它的身份幾經更替,從比利時駐華使館,到新中國成立后的14號國賓館,再到1986年正式更名為紫金賓館,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如今,這里不僅是國家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首都獨有的文化遺產。因為不完全對外開放,所以也多少有些神秘感,就像是一件珍藏品一樣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這里大部分時間大門緊閉,只有預約了里邊的餐廳就餐,咖啡廳喝咖啡或者下午茶,或者是預約看話劇才能進入。這里做為賓館暫時沒有正常營業(yè),只經營著上述幾個項目,有時也有一些文化交流活動,因此并不能隨便進入,所以也多了一些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大門兩側是有階梯式山墻的左右對稱的兩座門樓,紅磚石柱,與院內建筑風格一致。</p> <p class="ql-block"> 整座院落坐北朝南,有8座樓,加上兩座門房所連接兩排對稱的平房,共有十座建筑。四中4、5、6、7號樓位于庭院東側,2、3、8號樓位于院落西側,而1號主樓則位于整個庭院的正中。</p><p class="ql-block"> 正門在南側,面臨崇文門西大街,進門右手邊第一棟樓為4號樓,這座樓南面是三層,北面連著一個兩層樓,每層樓都有很多陽臺。</p> <p class="ql-block"> 從4號樓沿右手邊庭院道路向北走就是5號和6號樓。觀察發(fā)現院里的8棟樓每一座雖風格一致,但樣式都不一樣,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東側最北面的是7號樓,正在維修施工。</p> <p class="ql-block"> 這是位于院落北側正中位置的1號樓,也就是整座建筑群的主樓,主樓有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立面用磚砌出三個仿階梯式山墻和由雉碟組成的山花,是仿歐洲古典英國都鐸式風格。</p> <p class="ql-block"> 在主樓兩側北面院墻各開了兩個小門,西側的是北1門,東側的是北2門。小門建筑風格與主樓保持一致,同為階梯式山墻,圓弧頂,黑漆大門。下圖為東側一門洞上精美的陶瓷天鵝浮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 主樓兩側有拱券式裙廊,連通著樓邊的花園,為觀景休閑喝茶之處。</p> <p class="ql-block"> 與東北角有一個7號樓不同的是西北角沒有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花園,小花園做的很精致,連大樹的樹坑都有用大理石和磚砌成的矮墻圍著。</p> <p class="ql-block"> 因為西北角的小花園占據了一棟樓的位置,所以西側只有三棟樓,而東側則是有四棟樓。這是西側最北邊的2號樓,前面提到過院子里的八棟樓每一棟都不一樣,這個2號樓是由兩棟三層小樓組成的連體樓,中間為入口和連廊。</p> <p class="ql-block"> 在西側中間位置的是8號樓,但8號樓是一個單層建筑,南北方向較長,南北兩側都成 T 字形,中間為入口,是八棟建筑中唯一的單層建筑。</p> <p class="ql-block"> 西南角的建筑為3號樓,是個二層小樓,目測是8棟建筑占地最小的一座,但卻最為精致,兩層都有外圍廊。Almost coffee 1910咖啡館就開在這里。里邊的情況等會兒再介紹。</p> <p class="ql-block"> 沿著園區(qū)主路走了一圈粗略的看了幾棟建筑的外觀,我們再來看看位于院子中央的大花園。大花園四周都是樹木,除了北面的水池為正面大入口,南面兩個角分別還有小徑可以進入。</p> <p class="ql-block"> 花園正中為一塊大草坪,是整座花園最為靚眼的地方,這塊草坪南北成鴨梨形,北面大,南面略小,中間有起伏,如一塊巨大的綠毯鋪在庭院里。</p> <p class="ql-block"> 草坪修剪的非常好,綠絨絨的翠綠如寶石,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極其養(yǎng)眼,看著就舒服!</p> <p class="ql-block"> 花園正北方向,草坪與主樓之間有座噴泉水池。水池成八角形,用大理石砌成,東南西北四邊是平直的,其它四角邊的中間還有凸出的尖角。</p> <p class="ql-block"> 水池中有圓的花瓣形噴泉,也為大理石雕刻而成,一般的情況下都有水沿花瓣邊沿流出,需要時中間的花朵還會噴出水柱,頗為壯觀。水池中水質極為清澈,拍出的照片就像無水一般。</p> <p class="ql-block"> 這個大水池可謂是點睛之筆,藍天白云下,顯得端莊大方,彰顯出典雅的歐式庭院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 草坪上時常有來拍照的人,但由于這里不能隨便進入,所以人很少,拍照很安靜,無人打擾,所以也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比利時使館舊址作為見證中國近現代史的建筑遺存,雖然它的身份幾經更替,但保存完好,室內室外都修葺一新,是一座珍貴的文物寶庫。</p> <p class="ql-block"> 據說這里經常會舉辦一些文化交流活動,有西學藝術、繪畫或國學體驗課,庭院文化、露營文化等豐富的內容。身臨其境可以體驗各種文化生活,感受文物活化的生動美妙。</p> <p class="ql-block"> 花園的每個角落也放射著不同美好氣息,美妙的庭院背景音樂也伴隨著輕松的腳步,使身心得以放松。</p> <p class="ql-block"> 燦爛的陽光透過樹梢投射到草坪上,形成了明暗相間的美麗光影,空氣也極為清新,感覺是那么清爽怡人。</p> <p class="ql-block"> 在公園一角又遇見了好像是母女三人在拍照,感覺挺溫馨。</p> <p class="ql-block"> 院內有1910紫色勛章西餐廳和Almost Coffee可以預約,來到后就可以在院內參觀。我們就是預約了1910紫色勛章餐廳就餐,才得以參觀這個神秘的地方。這個餐廳就在1號主樓的一層,下面是1號樓進門大廳和餐廳里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 進門后左右各有一個帶走兩面飄窗的衣帽間,原來做為使館使用時,來訪的客人可以將外衣掛在這里?,F在小廳內擺放了綠植,透過窗戶向外看花園景色,真是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大廳正北側是1號樓的主樓梯,紅木踏板、紅木扶手和紅木裝飾很顯檔次。</p> <p class="ql-block"> 大廳的吊燈和壁燈也都是100多年前的裝上的,至今仍感覺很高貴典雅。門、窗、天花板也是原樣保存下來的。這里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文物。</p> <p class="ql-block"> 大廳和走廊以及室內都鋪有精美的地磚,這些瓷磚是一百多年前從比利時運過來的。</p> <p class="ql-block"> 這幾張照片是1910紫色勛章西餐廳的實景拍攝,餐廳不大,只有幾張就餐桌椅,但足夠雅致,也很古典和奢華。就餐環(huán)境沒的說。</p> <p class="ql-block"> 整個餐廳就我們兩個人就餐,獨享了這里的空間,除了輕輕的音樂,沒有任何其它雜音。吃的套餐也滿豐富。</p> <p class="ql-block"> 就餐后我們又到位于3號樓的Almost Coffee廳參觀。</p> <p class="ql-block"> 3號樓周圍北、西、南三面有自己獨立的小花園,種植著綠竹和花草,有小徑可以繞樓一周,前面介紹過3號樓最為精致,花園也最為秀美。</p> <p class="ql-block"> 樓的一層外廊擺放著座椅,可以要杯咖啡坐這里休閑、看書、觀景。</p> <p class="ql-block"> 紅磚墻體和立柱與樓外的綠樹在陽光的折射下,顯得非常的協(xié)調,能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隅是如此的安然,在此小憩一會兒,歲月在此時留下的印象是如此的靜好!</p> <p class="ql-block"> 進到3號樓里面,這里都是咖啡廳的空間,紅色地毯和紅木墻圍和樓梯把走廊映襯的很溫馨,這里的裝修與裝飾絲毫不亞于主樓。</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地磚花紋更加的精美,鋪裝的也是天衣無縫,一百年過去了,沒有任何破損。</p> <p class="ql-block"> 走進一間咖啡廳的包房,室內的擺設和裝飾讓人大開眼界,無論是墻上的掛畫、木雕,燈具和座椅都很精致、高雅。</p> <p class="ql-block"> 過道里還有很多文物展示,在這里喝杯咖啡,除了放松心情,也可以了解到很多文物知識和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3號樓我們在紫金賓館的時間也快結束了,在往外走的時候,看到開始有些人陸續(xù)的從大門外進來,走向5號樓,那是快到了這里常年定時上演的沉浸式話劇的開始時間了,其中“魅影偵探”是經典劇目,可能還有其它劇目,據說沉浸式話劇是話劇的一種創(chuàng)新形式,觀眾可以參與其中,深受年輕人喜愛。希望有機會也來體驗一次。</p> <p class="ql-block"> 從紫金賓館(比利時使館舊址)走出來,心情還是非常愉快的。盡管東交民巷這片使館區(qū)是清朝時期建設的,里邊也記錄著那段屈辱的歷史,但做為精美而珍貴的文物保存下來,讓后人通過參觀了解歷史,了解我們曾經是那么的落后,也更能激勵后人奮發(fā)圖強,把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p> <p class="ql-block"> 謝謝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