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2)~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又見炊煙 <p class="ql-block">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天山腳下,曾經(jīng)存在著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城池。它就是碎葉城,是古代絲綢之路南北兩條道路的交會點。它曾是中國唐朝時期的西疆重鎮(zhèn),張騫出使西域及玄奘西行取經(jīng)時,對碎葉城均多有記載。最富傳奇色彩的是,據(jù)種種傳說和最終考證確定,碎葉城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由中國、哈薩克斯塔和吉爾吉斯斯坦聯(lián)合申報,2014年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見證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亞歐大陸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之間的交流。該路網(wǎng)全長5000多公里,沿線共計33處遺產(chǎn)點,其中吉爾吉斯斯坦有3處,分別為:碎葉城(阿克?貝希姆)遺址、布拉納遺址和科拉斯納亞?瑞??ㄟz址。</p> <p class="ql-block">這3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都位于托克馬克(Tokmok)城附近,古遺址涵蓋的內(nèi)容幾乎占據(jù)了吉爾吉斯古代史的半壁江山。其中的碎葉城故址,距離托克馬克城西南約10公里,距離首都比什凱克約60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大轎車先是行駛在平坦的柏油路上,之后,便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顛簸起來,車輪碾過,沙塵被高高揚起,最終停在一塊具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標志的藍色指示牌前。這個指示牌上標明位于東經(jīng)75°30”,北緯42°50”處的阿克·貝希姆 (Ak Beshim),為碎葉城(City of Suyab)遺址所在地,心念念的碎葉城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在指示牌前面還有一塊大石碑,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碎葉城標志,介紹了碎葉城的概況、歷史、遺址布局及考古。</p> <p class="ql-block">碎葉城又稱作素葉城、素葉水城,位于中亞楚河流域,因其依傍素葉水故得此名。碎葉城是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重要城鎮(zhèn),中西商人匯集于此進行貿(mào)易活動,是東西使者的必經(jīng)之路。玄奘西天取經(jīng)路過這里,記載道:“大清池(伊塞克湖)西行五百余里至碎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并在《大唐西域記》 中描述它“諸國商胡雜居也。土宜糜、麥、葡萄、林樹稀疏,氣序風寒,人衣毛褐(用動物毛皮做成的服裝)……”。從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碎葉城有一定規(guī)模,經(jīng)濟繁榮,農(nóng)業(yè)和商貿(mào)業(yè)都很發(fā)達。</p> <p class="ql-block">碎葉城始建于公元6世紀,地處絲路北道核心位置,不但是多元宗教文化匯聚與歐亞商業(yè)貿(mào)易的中心,在7世紀中葉也成為了唐朝、吐蕃、突厥三大勢力較量爭奪之地。一系列具有中亞影響力的軍事與政治事件,都是在這個舞臺上輪番出演,深刻地影響了歷史的進程與絲路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紀,唐朝軍隊遠征西域,將碎葉城自突厥汗國轄下劃歸唐朝,成為唐朝在西域地區(qū)的一個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與龜茲、疏勒、于田并稱為唐代〝安西四鎮(zhèn)”,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qū)設(shè)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zhèn)(網(wǎng)圖)。</p> <p class="ql-block">唐朝時期,為突出碎葉城的重要地位,朝廷任命副使兼安西都戶王方翼負責修建擴充碎葉城。王方翼以當時的都城長安為范本,對碎葉城大肆動工,建筑、格局極盡精巧,“大城碎葉,街郭回互,夷夏縱觀,莫究端倪。三十六蕃,承風謁賀”。唐朝曾創(chuàng)造出萬國來朝的盛世,而碎葉城正是它在西域設(shè)置的中心城市。</p> <p class="ql-block">不同國籍的商賈云集于碎葉城,進行商品交換和貿(mào)易。唐朝還派駐軍隊在碎葉城附近屯田,對周邊國家來碎葉城做生意的商販征收稅金,用以供養(yǎng)朝廷官員和軍隊。作為邊防重地,碎葉城在護土戍邊的作用之外,還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及商貿(mào)往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p> <p class="ql-block">怛羅斯戰(zhàn)役,大唐和阿拉伯打了一場遭遇戰(zhàn),安史之亂后,被壓抑很久的吐蕃趁機奪取西域,隨著唐朝由盛轉(zhuǎn)衰,中國失去了對西域多國的控制。本地的伊斯蘭力量崛起,在不遠處比什凱克建立了喀拉罕王朝,碎葉城逐漸被廢棄。</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碎葉城遺址,只見城郭之內(nèi)芳草萋萋、野蒿遍地。雖然城郭的基本輪廓依稀可辨,但除此以外已沒有任何地面建筑了。如果沒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立下的石碑,可能沒有人會相信這里曾有一座威震四方、在歷史上曾盛極一時的城池。</p> <p class="ql-block">目前這里是一個考古遺址,不大的土坑星羅棋布。據(jù)專家考察,碎葉城由一個城堡、兩個設(shè)防的內(nèi)城和一個被兩道環(huán)形城墻包圍的廣闊郊區(qū)組成,其中最古老的部分有35公頃,并被防御城墻與佛塔包圍。</p> <p class="ql-block">碎葉城歷史上居住著不同民族,信奉拜火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多元宗教文化匯聚區(qū)??脊艑I(yè)人員曾在城堡西南處發(fā)現(xiàn)了公元7~8世紀建造的佛教寺廟遺跡,在城堡的東南角發(fā)現(xiàn)了10~11世紀建造的基督教建筑群。1953~1954年,有關(guān)人員在西北部曾發(fā)現(xiàn)一個基督教堂遺址和一個8世紀的墓地。2016~2018年,又考古發(fā)現(xiàn)了由多種顏色鵝卵石鋪成的小徑和一塊帶有制造者印記的瓷磚碎片。</p> <p class="ql-block">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nèi)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歷通寶”字樣,還有佛造像、壁畫殘片以及唐代建筑構(gòu)件等。所出土的文物收藏在吉爾吉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和吉國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布蘭納的博物館中,揭示了碎葉城與唐朝、與中國的親緣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眼千年已逝,當年土石結(jié)構(gòu)的城墻如今已經(jīng)風化瓦解成為一座巨大的土堆。城內(nèi)建筑格局及城墻仍依稀可見蹤影。站在遺址的一角,土城幾乎被荒草覆蓋,城墻內(nèi)依稀可見整齊排列的房屋地基結(jié)構(gòu),墻壁雖已經(jīng)風化瓦解,但最高處仍有一人多高。</p> <p class="ql-block">多少春秋變換、日月輪回、荒野翻飛,斗轉(zhuǎn)星移間,古老的碎葉就這樣安靜地躺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考古專家尚未對遺址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探查??脊湃藛T在城角所挖的幾個探方仍然裸露在那里,沒有回填也沒有被擾動。人們有理由相信,在那坍塌的城墻和被荒草掩蓋的土壤下面,一定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對有朝一日的全面考古發(fā)掘寄予厚望。</p> <p class="ql-block">碎葉城之所以有名,除了其是絲綢之路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外,還與唐朝大詩人李白息息相關(guān)。這位在中國家喻戶曉被譽為“詩仙”的傳奇詩人究竟何許人也?一直是不解之謎。事實上,李白的身世和家世在唐朝時就諱莫如深,李白自己也很少提及。近千年來,對于李白這位唐朝大詩人的出生地,大家都爭論不休,各朝代乃至新中國成立后,有關(guān)李白身世的探究一直沒有停止過。</p> <p class="ql-block">這樣一位影響力深遠、知名度巨大的詩人,許多地方自然會蜂擁而上,爭奪“李白故里”這一響當當?shù)念^銜。當甘肅天水,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陸都在爭搶李白出生地的時候,吉爾吉斯斯坦卻派出了使者來到中國,自稱他們才是李白的故鄉(xiāng),希望能夠跟中國一起開發(fā)旅游項目等等。這個消息一傳出,國人們懵圈了,我們的李白和你吉爾吉斯斯坦有啥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碎葉城很早就被許多學者認為是李白的出生地。早在民國時期,學者李宜琛在1926年就提出了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葉或者條支的說法,郭沫若先生著書印證了此說法,也得到其它一些史學大家的認可。那時苦于沒有物證,當然會引起不同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李白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飲高歌者,具有“人生得意須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邁酒脫個性。據(jù)史書記載,李白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與唐高宗李治同輩,比唐太宗李世民小一輩。而李暠又是隴西李氏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李白能夠躋身唐朝權(quán)貴階層,與其出身密切相關(guān)。</p> <p class="ql-block">有關(guān)李白的早年經(jīng)歷,李白的叔父李陽冰與唐代進士范傳正的記載最為可信。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中葉非罪,謫居條支,異姓與名〞?!皸l支”為古地名,古時常用以泛指西域,李白的先祖在隋朝中葉,因被誣犯罪被發(fā)配到安西都護府西域條支一帶。序中還提到“神龍之始,逃歸于蜀”,李白的出生日公認是武后大足元年,亦即長安元年(701年),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卒,李白隨父逃到四川,那時他才五歲。李陽冰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應李白的請求而寫作,有關(guān)李氏的經(jīng)歷,應當出自李白的口述。</p> <p class="ql-block">李白的兒子在其父逝世多年后,為父設(shè)立新墓碑,請范傳正題記作序。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也提到,"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碎葉</span>,流離散落,隱姓易名",可以佐證李白出生于一個名為碎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碎葉城具體在何方,很長時間都是個迷。1982年,一位農(nóng)民在阿克·貝希姆遺址耕地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紅色花崗巖質(zhì)的石碑殘件,上面還刻著41個漢字。該殘件上部殘缺嚴重,石碑已經(jīng)殘碎,而且由于風化的原因,很多字跡已經(jīng)模糊難以辨認。吉國請中國專家飛到吉爾吉斯斯坦,經(jīng)反復縝密考察,辨識出十多個字:“西副都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碎葉</span> 壓十姓使上柱國杜懷寶”。最后確認,石碑為時任安西副都護兼碎葉鎮(zhèn)守使杜懷寶為其亡母造的佛像底座,題銘記述此事。</p> <p class="ql-block">比對中國史籍 《王方翼傳》對杜懷寶的記載,這塊石頭底座和文字成為佐證碎葉城在阿克·貝希姆的關(guān)鍵證據(jù)??脊艑W家們蜂擁而至,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克·貝希姆</span>發(fā)現(xiàn)長達唐朝26公里碎葉城墻殘跡和王方翼衙署遺址,發(fā)掘出“大歷通寶〞、“開元通寶”等唐代錢幣和其他文物。這一發(fā)現(xiàn)最終確定了碎葉城的具體位置,一代詩仙的出生地就此蓋棺定論。</p> <p class="ql-block">由于存在這樣一種密切文化關(guān)系,2001年11月23日,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隆重舉行了紀念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誕辰1300周年大會。時任總統(tǒng)阿卡耶夫還在大會上表示:“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楚河流域的碎葉城,這也是吉爾吉斯斯坦的榮譽。在吉爾吉斯斯坦紀念中國偉大詩人誕辰1300周年,將成為吉中友好史冊上的重要事件。古老的絲綢之路將吉中兩國和兩國人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在碎葉城,這給兩國傳統(tǒng)聯(lián)系和友誼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碎葉城就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李白就在我們中間”。</p> <p class="ql-block">同年,《李白詩集》從俄文譯成的吉爾吉斯文版本首次在比什凱克問世。2005年,中、俄、吉三種文字對照版本的《李白詩集》第二部出版儀式在比什凱克舉行。曾任吉爾吉斯斯坦副總理的鮑爾朱洛娃對李白非常推崇,她為《李白詩集》作序,稱“理解詩人的詩歌,進入他的世界,會使精神更加富有和純潔”。在序中,鮑爾朱洛娃鼓勵吉爾吉斯斯坦人民“深入探索那難以捕捉的,優(yōu)美、復雜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李白詩集在吉爾吉斯斯坦廣為流傳,還被吉國漢語愛好者當作學習漢語的教材。當?shù)卣粫r舉辦研讀、背誦李白詩句等活動,以促進中吉文化交流,讓吉國居民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文化。</p> <p class="ql-block">2017年,吉爾吉斯斯坦發(fā)行了中國唐代詩人李白的小全張郵票。</p> <p class="ql-block">與托克馬克僅隔一條楚河的東干人,是清末從陜西移民至中亞地區(qū)的回民,在他們的聚居區(qū)里,有一個鐵柵欄圍起的墳墓,相傳是當?shù)厝诵藿ǖ睦畎滓鹿谮#ňW(wǎng)圖)。</p> <p class="ql-block">在碎葉城遺址現(xiàn)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石碑介紹中有這樣的內(nèi)容:“……著名的中國詩人李白(L1 Bal)詩歌現(xiàn)在被認為是和莎士比亞及但丁一樣的世界經(jīng)典……”,給予李白極高的評價,遺址成為中國游客到吉爾吉斯斯坦的必打卡之處。</p> <p class="ql-block">如今,盛極一時的碎葉城已成為遍地瓦礫,但它做出的歷史貢獻永世長存。它不僅連接起中亞與東西方商貿(mào)往來的通道,還連接起經(jīng)久不衰、以我國大詩仙李白為代表的“文化絲綢之路”。</p> <p class="ql-block">拍攝:又見炊煙</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見炊煙</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3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