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尾音布毛才仁 <p class="ql-block">深秋尾音</p><p class="ql-block">文/布毛才仁</p><p class="ql-block"> 對窗外遠(yuǎn)處一大簇楊樹本是高大無比,粗壯無比。但恰巧因為在遠(yuǎn)處成了我素日里無數(shù)次可以輕松眺望遠(yuǎn)方的小風(fēng)景。它也在四季不斷更迭間回饋著,季節(jié)變化時顏色。高原的寒冬總是比春來的突然和勤快,幾陣秋雨山頂積雪已是交相輝映。山下稀少的綠植幾日間便失去潤澤青黃不接??吹竭h(yuǎn)處的樹它已從金黃走向了枯萎,我思慮是自己大意了,還是冬一步跨入了?即使唾手可得的踏足也會在視線里悄然流失,不免心生傷悲。中午安頓好一家人的茶飯,我便走進(jìn)家門口這些扎根大簇大簇楊樹,藏柳,沙棘林的小公園。不知何時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巴塘河國家濕地公園》一看感覺遼闊且悠遠(yuǎn)的意像里融入了寬厚。從無數(shù)次進(jìn)出的北門進(jìn)入,凌亂不堪的雜草及雜草間零零星星盛開的各種菊花都被收割機(jī)轟割的只剩短短的草根,被落葉覆蓋著。樹林顯得更是清瘦了,顯然我錯過了金黃時節(jié),落葉枯蕪一片踩在上面沙沙作響,園里幾個學(xué)生路過便沒有什么人,我又似乎專去追念幾日前去逝的一位老阿姨,9月8日她還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還仍舊矍鑠慈憫和母親聊天,也是在這個園里的佛塔旁,此刻已在另一個世界。想想98歲高齡的老者,定是走完全滿的生命。我觸摸著某種氣息轉(zhuǎn)塔13圈,將秋日當(dāng)頭的石板路上兩只類似蠐螬的爬蟲用樹葉撥到另一枚樹葉上放進(jìn)草叢里,在撥動它的那一刻,瞬間蜷縮成一圈紋絲不動,完全裝出已石化的樣子,是為了躲避意外,萬物有靈為小蟲子的機(jī)智憾嘆!</p><p class="ql-block"> 我繼續(xù)從健康步道前行,清泠的步道麻雀們細(xì)碎的叫著,無意間舉頭遙望枝頭外藍(lán)天白云,在滿目落葉的渾然蒼茫處,有一種“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是秋”的惘然。林間小徑彎彎曲曲心間的指南和坐標(biāo)隨目光移動起伏。走到人工小湖前,那小木屋,小亭子,原本設(shè)計應(yīng)是一處“母嬰室”或“工作人員休息室”但一直是一種休眠狀態(tài)幾經(jīng)斑駁。今年幾個小青年開成了一家以“上岸”為名的小棲休憩處,在岸堤延伸的棧橋旁和小木屋旁搭幾個小涼棚,放幾座別致的小桌椅,木屋里應(yīng)該是操作間,放些舒緩的音樂,我們散步都得經(jīng)過這里,每當(dāng)傍晚夜幕降臨小彩燈亮起來,將全部的景致倒影在這一面小湖之上,一點點侵占夜的秘境,牽出縷縷對光陰的鐘情。此刻他們已歇業(yè)了,留下來年不見不散的暗語布標(biāo)“我們終將上岸陽光萬里"。走過木屋旁的小拱橋,又遇上那個老阿媽和那個小伙子,不知是兒是孫推著輪椅,走一會兒坐一會兒,遇到拱橋挮階就得先攙扶老人過去,他再抬著輪椅過,忽覺得公園設(shè)施規(guī)劃的確缺少了人文關(guān)懷,這步道沒有無障礙通道,由其對老者,殘障人士帶來不便。且不說每個人都有蒼老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秋陽碎碎的穿梭于林間,人安安靜靜的獨處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漫步間又到唐東杰布的雕像前,因為熟悉我們往往會司空見慣,了然于心就會不以為然。故而我便在雕像前駐足片刻,定神觀望,他神情儼然,睿智神韻,面朝東方,雙目堅定。長袍飄逸,長發(fā)與胡須駒隙間透著一個智者的風(fēng)骨。左手托一個鐵索橋的小模型,關(guān)于唐東杰布自己曾寫“藏戲”小文,故而下意識的頜首合十。那些美麗的傳說依舊在歲月的長河里與天地相依生生不息。不遠(yuǎn)處就是頌贊干布左右分別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并排趺坐于一座石臺之上,依舊面朝東方,神色安祥。不免的遙思拉薩,遙思布達(dá)拉宮,遙思大昭寺,小昭寺,遙思長長的人馬車隊浩浩蕩蕩將一種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相互融匯。使得萬千子民過上和諧安寧的幸福生活。突然也想感恩N先生在十余年前承包這小公園,在銅板的眼孔深處留下一絲歷史和文化的氣息供我們駐足,思念和感動。</p><p class="ql-block"> 浸淫清秋一席之地,頓覺可追憶的漫無目的。沙棘果金黃透亮,熟到碰一下濃黃的汁水四處飛濺,經(jīng)不起誘惑索性折一小枝找一處坐處品嘗。小心取摘一顆含進(jìn)嘴里,用舌與上顎的合力,汁水頓時浸滿舌苔,立刻垂涎包滿,酸到骨髓。人喜酸,甜,苦,辣是否就是生活堅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想寫一段小文不負(fù)秋語,又放不下龍仁青老師的文學(xué)作品《布衣歌者》,干脆讀完再寫,只要看到老師更新朋友圈作品我一定每篇必讀,更多是因為他的文字里包含自己兒時的種種回憶,包含著高原鳥雀花草的自然清音,包含著雪山偉岸處的綿延逶迤,高山草甸處的溫情,小溪潺潺處的唯美,與大地相輔相成的牛羊,牧民的質(zhì)樸用文字激活著和諧美好的畫面。滲透著真善美,滲透著哲思,智慧和勵志。回不去的終叫故鄉(xiāng),而我回不去的童年也終成了回憶,一股難掩的深情在歲月深處牽引著,想念著,渴盼著。就如老師的這首詩“難以言說的世界/枯黃的牧草覆蓋草原/離我攀援的樓梯是一片蒼茫的懷念/秋風(fēng)以外/一只野鳥啁啾著往事/暮色里/撒歡的牛犢忘記了回家/懷念因此蒼茫啊/因此蒼茫/駐足于樓梯回望/如一匹孤獸/回望著不復(fù)存在的森林”兒時我看護(hù)十幾頭小牛犢,行走在高出自己等身的草叢,唱著只有自己會唱的歌,夏日午后遙望遠(yuǎn)方,大地間就有烈烈蜃焰,掀開一個個小石板,讓螞蟻們驚慌失措的搬離蟻卵。對牛糞的情感已根深蒂固了,到現(xiàn)在也如老師寫的野外見到已風(fēng)化的“鐵青色”的牛糞還有想撿拾的沖動,有時真的也去檢拾,用于煨桑。</p><p class="ql-block"> 讀到寫與堂弟生來兩人分享一顆水果糖,瞬間含滿涎水,不自主也模出常揣在褲兜里糖含在嘴里。但終如回不去的時光,吃不出歲月的趣味。讀到(普天下的雌鳥)段時,寫一場冰雹將角百靈媽媽為保護(hù)幼鳥用單薄的身體捍衛(wèi)住幼鳥的生命都沒有挪動一下。當(dāng)攝影師扒開雌鳥的身體,幼鳥都張大嘴喙,等待父母銜來的食物。老師寫“當(dāng)我看著這個畫面,淚水一下子涌出了眼眶,再不敢打開這個視頻多看一遍"。自己情不自禁帶入其中,想象那個情景忍不住目含淚花。描寫角百靈生活習(xí)性種種回憶,即便男孩子天性玩皮但從沒有去驚擾它們的生活,因為懂得大人們口中殺生是一個可怕的詞匯。回想自已兒時最深的記憶是,一種小鳥總停頓在半空中鳴叫,那叫聲悅耳動聽,曠野間只聽它的叫聲讓人安靜舒緩快樂。母親告訴我說那是格薩爾放馬員的化身,它的鳴叫聲分明可以聽出聲趕馬時"得秋秋,得秋,得秋”的音調(diào)。這種懷想至今沒做改變。但我想那種鳥應(yīng)該是云雀吧!讀到(掩去的身份的歌者)感悟到人們把自己置身于喧囂,嘈雜的聲音中,亦或是新信息爆炸式的現(xiàn)代生活,抖音,快手,微信小視頻隨便一樣可以把你扣得春眠不覺曉。時間如焰花流失。亦或者生活的繁瑣和壓力從沒有留意身邊的花草鳥蟲,倏忽間想起蔣勛先生寫“我與風(fēng)景熟悉因為萍水相逢,不熟悉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告別,何曾留住任何一點一滴”。至于鳥類我聽說玉樹有位攝影師他不會開車,但可能蹭別人的車偶爾遠(yuǎn)行,就背著相機(jī)在玉樹市范圍內(nèi)拍到近60種鳥類。很是驚嘆!想起阿信老師寫“不只聽見落雪的聲音,我相信聽見了流星墜地的聲音,濺起的碎瓣"。</p><p class="ql-block"> 至此秋語的尾聲在此此日隨午后蒼茫的雪影收筆。遠(yuǎn)處的楊樹又在我眺望的視野中。一場雪后,它會披起素潔的袍子行走于巴塘河連綿的遠(yuǎn)野間讓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布毛才仁 藏族 玉樹人 自由寫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