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速游(下):武侯祠 杜甫草堂活字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前言</b></h3><div> 中秋國慶之前的9月19日清晨,我由位于印度洋的斯里蘭卡飛抵成都天府機場。本該當晚當場飛返武漢。但我心有不甘,按照預謀推遲了一天聯(lián)程航班,見縫插針,一順游覽了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寬窄巷子、春熙路和天府廣場。</div><div> 20年前,成都有我留下的足跡。那一次是同事集體行動,這次是帶著小拖箱和雙肩包,還有手機高德地圖APP,作天馬行空、獨來獨往。</div><div> 本篇是參觀武侯祠和杜甫草堂采集的照片。兩個都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份量足、名氣大,不再作探視豈不遺憾!</div><div> 何日君再來?中華之廣、地球之大,余生估計不會有下次了,就是若還想故地再重游,那就看看本篇圖文足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武侯祠</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門額大書昭烈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人卻道武侯祠</div><div> “武侯祠“從名牌解讀,就是祭祀武侯——諸葛亮的廟,因為諸葛亮生前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被追謚“忠武侯”,人們也就尊稱其為“武侯”,紀念他的廟宇即為“武侯祠”了。</div><div> 說是沖著參觀武侯祠來的,心里想的是來參拜漢丞相劉備的祠堂與陵墓,首道大門上的匾額也是“漢昭烈廟”,這這這是不是有點“叉”?</div><div> 實際上,這里面是全國惟一的君臣合祀之地,用當今的的話說它是“一門四牌,合署辦公”的地兒:第一、漢昭烈廟——紀念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廟;第二、武侯祠——紀念諸葛亮的廟;第三、惠陵——劉備的陵墓;第四、三義廟——紀念劉備關羽張飛三結義的祠堂。</div><div><br></div><div> 大門留影一張,不要太多。 </div> 雖說君臣合祀,但尊卑有序,祭祀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祠堂還是排列在先。 這里應該是紀念劉備的一個分支,他的后代。照例應該是他的兒子劉禪,其雖在位41年,但因劉禪在遭滅國后的安置地洛陽荒淫無度,“樂不思蜀”,辱沒漢室,故被排除在紀念之列。 <div> 劉備孫子劉諶力主抗敵,在蜀漢滅亡之際,自盡于昭烈廟,拒絕向曹魏大軍投降,顯示其寧死不降的高尚情操。故有其紀念牌位作為陪祀。</div> 下面的惠陵——埋葬劉備的陵墓,就是武侯祠的第二板塊了。 公園223年——距今恰恰1800年整,劉備病逝重慶奉節(jié)后靈柩運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稱“惠陵”。 再開始整個“武侯祠”的第三大板塊武侯祠了。算是切中主題吧。 讀書時的印象,加上這次觀感,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應該明顯高于其主劉備。也難怪,諸葛亮治蜀功高于劉備,其“事君之節(jié)、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為世人推崇敬仰。<div> 下面是武侯祠的過廳全景。</div> 武侯祠——諸葛亮紀念堂的匾額大書“名垂宇宙”。好好夸張!沒有考究出自何時何人,我國古代有“宇宙”這個概念嗎? 諸葛亮的紀念雕像上的匾額有“靜遠堂”三字,顯然出自諸葛亮《誡子書》中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里就要敲黑板了:這是整個武侯祠的鎮(zhèn)館之寶——三絕碑。<div> 這個古建里矗立的是《蜀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即赫赫有名的“唐碑”、“三絕碑”。名就名在它是由唐代四朝宰相裴度撰文、大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鐫刻上碑,文章、書法、鐫刻均出自當時大家,所以后世稱其為“三絕碑”。</div><div> 這塊碑是真真正正的于公元809年的原始立碑,絕非克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div> 下面是諸葛亮紀念堂里,在其塑像兩側的諸葛分支——諸葛亮兒子、孫子的紀念塑像。 “義薄云天”,這是配給劉備結拜兄弟關羽紀念殿堂的四字匾額。 “誠貫金石”,這是配給劉備結拜兄弟張飛紀念殿堂的四字匾額。 三義廟(三義堂)建于清代,于1997年由成都提督街遷到此地。這是武侯祠的第四板塊。相對于劉備、諸葛亮,應該算是邊緣的殿堂了,劉備、關于、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為人知。時間不夠,也就沒有深入其間。 下面采集于三國故事聲光電的展廳——三國文化陳列室,應是現(xiàn)今增加的看點,只是進去匆匆一覽。 嚴格來說,現(xiàn)在的武侯祠整個區(qū)域應該是“武侯祠博物館”,下面的園林在展區(qū)的后面,范圍還很大的,對于瀏覽過后、退出“歷史“的參觀者,應該是一個還原現(xiàn)實的松弛之地。照片為信手所拍。 下面是關于三國故事的傳統(tǒng)戲劇演示廳。僅僅外觀了一下。不懂也不想裝懂。 武侯祠里面的園林原為成都南郊公園(民國時期為四川省主席、抗日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官劉湘的墓園),于2003年并入武侯祠西區(qū)。 進入武侯祠之前,將拖箱背包寄存。整個70分鐘的不停歇參觀,實為快速瀏覽,不敢慢看細品,止于知悉脈絡而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杜甫草堂</b></h3> 杜甫草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當年我們曾集體順便造訪,印象早已淡漠。<div> 看官:“杜甫草堂“完整準確的稱謂是“杜甫草堂博物館”。</div><div> 因為,提及“杜甫草堂”,首先是“杜甫”,中小學語文課本有他的作品,天下誰人不識君?再是“草堂”,想必是古代名人的歷史陳跡。</div> 杜甫草堂園區(qū)大門前搭蓋了遮陽棚,或許是為了體諒等隊入園的游客,以遮擋日曬雨淋,或者是為了便于新冠疫情檢測,但這也恰恰遮擋了大門完美的場景,敗壞了游客留影的畫面,實屬美人戴口罩浪費表情。<div> 本人在此先請人幫我留影,然后于附近寄存行李,再進去參觀。雖顯風塵仆仆,但也真實寫照。</div> 實際上,進了杜甫草堂園區(qū)或者說是展區(qū),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園林,與預想的古樸、簡陋、滄桑、衰敗的情景大相徑庭。我以為,這之間的差距就在于,一是人們從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的詩句形成的印象。二是游客忽略了“杜甫草堂”后綴的“博物館”三個字。<br> 毛糙的游客參觀了整個杜甫草堂,只怕會誤解,這哪里是詩圣杜甫因戰(zhàn)火而流落的困境故居,簡直就是大地主、大莊園主的領地。 杜甫曾擔任工部校檢郎的官職,因此被世人稱為“杜工部”,紀念他的祠堂因此命名“杜工部”。 少陵是位于長安附近的一個地名,杜甫曾在此居住過,他自號“少陵野老”,故后人也稱他“杜少陵”。<div> 這是全國萬分少見的以茅草做頂?shù)耐ぷ?。碑亭建于清代,其用意在于象征當年杜甫草堂的茅屋,以紀念詩圣。清代果親王所題的“少陵草堂”4個大字的石碑立入其中。</div><div> 作為杜甫茅屋象征的(清代)建筑,許多游客在此攝影留念。<br><div><br></div></div> 供奉的杜甫雕像的神龕,繪有杜甫遺像的石碑。瘦削,遠不似李白那般胖乎乎的形象。 下面這些古建筑,是歷代擴建,后經(jīng)修葺的紀念杜甫的亭臺殿閣。深入其間或一天時間也不夠,姑且過目不入。 與武侯祠里一樣,這里也有高大綠植圍繞的紅墻夾道。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240余首。要曉得,杜甫58歲(公元712~770年)的一生創(chuàng)作并得以保存的詩歌有1500余首。本人不禁感嘆,杜甫身居陋屋,詩作豐盛!<div> 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后來的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div> 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跡地,年游客量達百萬余人次。 這些屋內配置及其擺設,應該是模仿配置的。不然就價值連城、檢控四布,戒備森嚴了。 本人在詩圣的茅屋前留影,祈望沾帶一點先人的詩情文意。 園區(qū)工作人員正在填描褪色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巨石詩碑。 展廳的鏡框告訴游客,眾多國內外政要名人慕名,先后到此參觀。當然,他們都是前呼后擁的,不過也不排除孤身寡人來此的,這個就不言而喻了。 1955年,在杜甫草堂遺址處,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這里年游客量達百萬余人次。 左邊是蜿蜒的石板小路,右邊是緩緩流淌的小水渠。 杜甫草堂博物館,既是尋訪古代名人遺跡的地方,也是現(xiàn)代休閑、養(yǎng)眼、洗肺、提神的場合。<div> 我在杜甫草堂歷時兩個小時,其中有半小時就是閉目躺休,一下子就“進入了狀態(tài)、進入了角色”,在下圖環(huán)形門里的亭子長廊里的木質廊凳上。不想讓心梗腦梗找我的麻煩。</div><div> 頭天提前赴場斯里蘭卡機場、候機再搭乘紅眼航班6小時飛機,今凌晨到成都后,又是一個小時的地鐵,又是游游覽錦里、武侯祠和此地,必須自我歇息保養(yǎng)。</div><div> 正因為有這半小時的“快充蓄能”,得以下午精力充沛轉場到寬窄巷子.......這是后話。</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成都速游》上下篇到此編輯完成。</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回顧成都速游的歷時,從頭天(9月19日)的7點多鐘出機場,到次日(9月20日)的午間1點鐘返回天府機場,合計30個小時,居然游覽了兩個歷史古跡展區(qū)(武侯祠、杜甫草堂)、三條知名街區(qū)(錦里、寬窄巷子、春熙路)、一個廣場(天府廣場),馬力真大、效率真高!</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09.19.手機拍攝</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10.29.整理匯編<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