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長汀春水榮川 <p class="ql-block"> 歷史文化名城長汀位于閩西,雖說她現(xiàn)在只是隸屬于龍巖市的一個縣城,可自唐至清,卻都是州、郡、路、府的治所,特別在現(xiàn)代,又成為紅軍贛南閩西根據(jù)地的一塊耀眼的紅土地,她曾是中央蘇區(qū)宏偉藍圖的策劃地,因經(jīng)濟異常繁榮而成為中央蘇區(qū)的經(jīng)濟中心,有"紅色小上海"之譽,在中國的歷史上,其地位是獨特的。由于長汀留存著大量的名勝古跡和紅色遺跡,加上風光很美,去過的朋友無不極力稱贊,難怪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說,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就是鳳凰和長汀。</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汀州城,可以看到綿延的城墻和星布的城門,如今長汀古城這些城墻、城門的保存完好度,毫不夸張地說,可與平遙古城比肩。</p> <p class="ql-block"> △依山傍水的長汀城墻始建于唐代大歷四年(772年),總長4119米,既有北地中原的雄渾,亦有南域客家的靈秀,它把半座臥龍山圈進城內(nèi),從山巔向兩邊延伸,沿汀江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濟川門串連起來,猶如掛在菩薩頸部的佛珠,此景便是天下罕見的"觀音掛珠"奇觀。圖為城墻和歷代城磚,元代城磚上的八思巴文印記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朝天門,汀州府城的東門,又名興賢門,是唐代大歷年間建造,原為泥石城門,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擴建,現(xiàn)存的為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廣儲門,宋代稱江鄞門,明洪武年間改稱現(xiàn)名,城上樓閣在明崇禎六年(1630年)又改稱三元閣,取科舉狀元、會元、解元之意。</p> <p class="ql-block"> △濟川門,原名麗春門,立于東水橋頭,為長汀標志建筑,二O一四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惠吉門,建于明代崇禎九年(1635年),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街店頭街南,城外即是長汀著名的水碼頭惠吉門碼頭。</p> <p class="ql-block"> △面臨汀江的五通門,始建于明代,現(xiàn)存建筑為1993年復建。</p> <p class="ql-block"> △過五通門,即見五通廟,據(jù)說是南宋時即有此廟,初見時吃了一驚,思忖在《聊齋志異》看到的五通邪神在此地競還享受煙火?進去一看,才發(fā)現(xiàn)此五通神另有來歷。</p> <p class="ql-block"> △此處奉祀的五通神是五通大帝,又稱為華光菩薩,姓馬名靈耀,民間俗稱馬王爺、馬天君、馬靈官,為廣東,福建一帶客家民俗中重要的民間信仰。</p> <p class="ql-block"> △惠吉門外碼頭邊有一小小的四角風雨亭,里面供奉著水母娘娘,印證著長汀人祭祀汀江水神的歷史。破舊的小亭能躲過WG劫難留存至今,也算是一個奇跡。</p> <p class="ql-block"> △汀州天后宮,供奉的是媽祖娘娘,毀于WG,1994年按清代道光年間建筑樣式重建,九年后竣工。</p> <p class="ql-block"> △大夫第,原為長汀官宦人家居所,二O一二年整修,屋頂有斗拱五級,一千六百多個斗拱如鳳凰展翅,故又稱"五鳳樓",建筑匯集了客家建筑最經(jīng)典最精彩的元素,隨處可見精美的三雕(石雕、木雕、泥灰雕),有八閩第一雕花樓之譽。</p> <p class="ql-block"> △鄉(xiāng)賢祠,汀州府學所在地,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門前有石刻對聯(lián)"帝座駐恩暉瑞啟千年殿宇,天閶崇典祀祥蒸八邑衣冠。"橫匾為"司元承化",惜大門緊閉,無緣入內(nèi)游覽。</p> <p class="ql-block"> △游氏家廟,距今有七百五十多年歷史了,據(jù)說祠堂和北宋著名理學家游酢有淵源,正因如此,游氏家廟的勸學風格十分明顯。</p> <p class="ql-block"> △汀州文廟,始建于宋紹興三年(1133年),是當年汀州八縣的重要儒學場所,歷史上曾經(jīng)擁有過龐大的建筑群,惜大都在動亂中毀圯。一九九五年,復建欞星門,二OOO年,復建大成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長汀的文廟有兩處,剛才說的是汀州府文廟,現(xiàn)在的圖是長汀縣文廟,抗戰(zhàn)時,廈門大學曾遷至此處辦學。</p> <p class="ql-block"> △臥龍書院。長汀城中有突兀一山,不與其它峰嶺相連,如蟠龍臥地,故名臥龍山,山之南麓有書院,因山得名曰臥龍書院,書院始修于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年),大儒朱熹等曾在此講學,臥龍書院歷經(jīng)滄桑,一度毀圯于動亂戰(zhàn)火之中,近年經(jīng)過修復改造,古韻依然,文氣依然,仍是長汀歷史的一張名片,長汀古城的一道風景。圖為臥龍書院入口。</p> <p class="ql-block"> △進德照壁。</p> <p class="ql-block"> △講壇,乃書院的核心建筑,是先生講學學生聽課的場所,據(jù)傳朱熹、楊時等大家曾在此講學。</p> <p class="ql-block"> △這藻井,有特色,古人天圓地方的哲學理念在此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龍學館,為成龍先生捐贈的一座徽派建筑,故前廳掛有他的畫像。2013年11月,成龍在出席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啟動儀式時宣布,把自己收藏多年的一座徽派古建筑無償捐贈給長汀縣,此后,由工匠們將遠道運來的各種構件按圖紙重新拼裝,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這座徽派建筑的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 △藏經(jīng)樓。書院嘛,當以擁書講學為實務,此樓以實物展陳為主,結合數(shù)字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收藏、展示了汀州的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著作。</p> <p class="ql-block"> △似乎是戲臺,書院里能建戲臺嗎?可以呀,長沙岳麓書院,潮陽耀明書院都有。</p> <p class="ql-block"> △求真館,看起來和王陽明的心學有某種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 △文昌閣,書院的最高建筑,閣內(nèi)祭祀的是文昌帝君,讀書人求功名時,自會來此拜上一拜。</p> <p class="ql-block"> △臥龍書院出口。</p> <p class="ql-block"> △長汀的紅色遺跡不少,當?shù)刈鳛槁糜斡斡[地推薦的,城內(nèi)主要有辛耕別墅、福建省蘇維埃舊址、福音醫(yī)院、瞿秋白紀念館,城外主要有中復村。圖為辛耕別墅,當年紅四軍司令部和政治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辛耕別墅原為長汀縣商會會長盧澤林的別墅,1929年3月紅軍攻占長汀后,毛澤東和朱德在此處居住。</p> <p class="ql-block"> △就在這前廳,毛澤東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會議上確立了開創(chuàng)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宏偉戰(zhàn)略計劃。</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同志的住所兼辦公地。</p> <p class="ql-block"> △朱德同志的居所兼辦公地。</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p> <p class="ql-block"> △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wèi)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州府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的場所,民國時改為福建省立第七中學,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成立了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此后,此址成為蘇維埃政府的辦公地。</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內(nèi)景。</p> <p class="ql-block"> △長汀福音醫(yī)院原是英國人創(chuàng)辦的教會醫(yī)院,1904年始建,1908年落成,當時叫"亞盛頓醫(yī)館",辛亥革命后改為福音醫(yī)院,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衛(wèi)生部長的傅連暲1925年后是福音醫(yī)院的院長,1927年9月,福音醫(yī)院收治過"八一"南昌起義部隊的300多位傷員,1931年,福音醫(yī)院改稱中央蘇區(qū)紅軍醫(yī)院。1932年毛澤東同志曾在此養(yǎng)病,他的一個孩子毛岸紅也是1932年5月在此醫(yī)院出生的,當時還是傅連暲親自為賀子珍接生的。</p> <p class="ql-block"> △瞿秋白紀念碑和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內(nèi)景。</p> <p class="ql-block"> △瞿秋白親手雕刻"贈我生命的伴侶"金別針,送給楊之華作結婚紀念。</p> <p class="ql-block">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蘇常州,原名雙,后改為瞿爽、瞿霜,字秋白,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文學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yè)的重要奠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 △瞿秋白同志就義處。1935年2月,瞿秋白在長汀被捕,后經(jīng)叛徒出賣暴露身份,在獄中一直堅貞不屈,6月17日,蔣介石電令宋希濂就地處決,6月18日,瞿秋白在長汀縣的中山公園涼亭飲罷斷頭酒,從容走向刑場,沿途高唱《國際歌》和《紅軍歌》,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ⅲ⒅袊锩鼊倮f歲!""共產(chǎn)主義萬歲?。⒌瓤谔枴5竭_刑場后,他盤膝坐在草地上,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道,"此地甚好?。㈦S即飲彈就義,時年36歲。</p> <p class="ql-block"> △人民解放軍的著名戰(zhàn)將楊成武是長汀人,縣城里有他的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距長汀縣城四十多公里的中復村(鐘屋村)有紅軍長征第一村的頭銜。</p> <p class="ql-block"> △中復村的紅軍橋,原名接龍橋,始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 △觀壽公祠是中復村的鐘姓客家宗祠,1934年9月28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在松毛嶺阻擊戰(zhàn)失利后奉命撤出戰(zhàn)斗,9月30日,紅九軍團在觀壽公祠前集結,開始長征,從而觀壽公祠成為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最遠起點,是長征的"零公里處"?,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紅九軍團長征路線。</p> <p class="ql-block"> △作為客家人母親河,一頭連著閩西大山,一頭連著浩瀚南海,這條河在福建境內(nèi)叫汀江,廣東境內(nèi)稱韓江,從南宋紹興五年起,閩粵贛交界地的土特產(chǎn)品,就通過這水道源源不斷輸送到潮汕、廣州、東南亞,隨著時代變遷,汀江上艄公的忙碌已經(jīng)不在,但連接汀江兩岸的座座大橋,仍向路人訴說著往日水碼頭的繁華。圖為五通橋。</p> <p class="ql-block"> △跳石橋。</p> <p class="ql-block"> △太平廊橋。</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汀江,兩岸霓虹閃爍華燈璀璨,可乘船夜游,領略黃金水道當年的風采和汀州城別致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 △汀江夜色。</p> <p class="ql-block"> △或者,在摩肩接踵的店頭街挑幾件伴手禮,再坐在小酒館點上些客家菜肴,佐以紅軍可樂(客家米酒的戲稱)喝至微醺。</p> <p class="ql-block"> △長汀客家菜選料講究,非常注重原料的性質、產(chǎn)地、時令,烹飪時因料而異、因菜而異,講究造型和刀工,口味以清、鮮、嫩、脆為主,追求五滋(香、松、軟、肥、濃)和六味(酸、甜、苦、辣、咸、鮮)。圖中自上而下分別為,炒大腸、炒長汀豆干、汆夾心肉、古法鹽酒河田雞、藤椒酸湯班魚、泡豬腰、白灼雙脆。</p> <p class="ql-block"> △到了告別長汀的時候了,只想對她說,美麗的小城,等著我再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