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jiān)老虎”的紅幟(三)——記四野四十三軍一二八師的尋根之旅張寶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瓊崖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照片、視頻/河南、山東紅旅團(tuán)隊(duì)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東紅色之旅團(tuán)隊(duì)在開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3年秋重走烽火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續(xù)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2023年128師尋根之旅(續(x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到洛陽(續(x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1點(diǎn)50我們乘大巴離開龍門石窟,沿龍門大道北行, 12點(diǎn)03分我們到了吃午飯的地方——花都酒店(位于南山大道北側(cè))。在這里一邊吃午飯,略作休息。12點(diǎn)47離開花都酒店,登車前往白馬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實(shí)看到“花都酒店”時,眼前忽然一亮,因?yàn)閺V東也有一個花都,最初叫花縣,花縣后來改花都縣,后來又改為花都市,現(xiàn)在是廣州市花都區(qū)。這里現(xiàn)代最著名的是廣州白云機(jī)場坐落在花都區(qū)。而歷史上最著名的則是太平天國領(lǐng)袖洪秀全的家鄉(xiāng)。原以為這里叫“花都酒店”,可能與廣東花都相關(guān),但仔細(xì)觀察了一下,好像沒有什么關(guān)系。突然悟到,洛陽是牡丹花城,稱其為“花都”,貼切亦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9月6日13點(diǎn)38分拍攝白馬寺門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巴12點(diǎn)47離開花都酒店,前往白馬寺。13點(diǎn)半,大巴抵達(dá)洛陽市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洛白路6號西門的白馬寺。因?yàn)殚T前沒有停車的地方,旅游大巴把乘客卸下,就開走了。下車后,看到沿街人來車往,很熱鬧,用車水馬龍一詞有點(diǎn)貼切。盡管天氣炎熱,有不少女子卻著唐裝,化艷妝,逛街,逛白馬寺。漂亮的女孩兒著唐裝化艷妝后,確實(shí)美麗了許多。但也有的身材墩矮,著唐裝化艷妝后并不好看。所著唐裝又太長,拖在地下,很不雅,成了掃地裙。哎,“這就把唐裝弄臟了”。禁不住有些感嘆。還有的女孩著的是西域風(fēng)情的服裝。不知為什么,看到的幾個這樣著裝的女孩,并不好看。很像西游記中女兒國的妖精。據(jù)說這些女孩租的服裝并不貴,一天100—300元不等,但要500押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國的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lán)。白馬寺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地位,日本、朝鮮和東南亞的佛教均源于白馬寺,后來又傳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到世界著名“伽藍(lán)”之說,突然想起筆者1972年到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學(xué)習(xí)時,曾住在光孝寺“伽藍(lán)殿”的情形。據(jù)說文化大革命初期,廣州光孝寺被當(dāng)做掃“四舊”的對象,寺院內(nèi)的佛像均被清理掉了,光孝寺的建筑,則分配給了許多單位使用,其中有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和部分文化單位。如歌舞團(tuán)的人,因?yàn)槊刻於家姷揭粋€女子在我們的“伽藍(lán)殿”前練習(xí)手風(fēng)琴。一打聽是歌舞團(tuán)的。當(dāng)時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位于光孝寺東門的一部分,地址是海珠北路212號。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的廠區(qū),除了光孝寺東門的一部分地塊外,還有對面的一塊廠區(qū)。對面的這塊廠區(qū),是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的機(jī)加工廠區(qū),各種機(jī)床都在這里。光孝寺東門的廠區(qū),則是電子車間和鉗工車間的廠區(qū),廠食堂也在這里,分配我們住宿的“伽藍(lán)殿”也在這里。當(dāng)時“伽藍(lán)殿”內(nèi)已經(jīng)空空如也,沒有了佛龕及神靈,只剩一片青色地磚。但“伽藍(lán)殿”的匾牌仍赫然掛在門前。90年代初,聽說光孝寺重修后再次開放,于是便前往參觀,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重修后的“伽藍(lán)殿”并不在原來的位置。此時,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的廠房,已從光孝寺東門搬走了。逛了一下海珠北路,尋找當(dāng)年吃夜宵的小店,也沒有了??墒?,51年前廣州9分錢齋湯粉的味道,至今仍回味于唾液中。物是人非,有些惆悵,于是又走到盤福路一看,基本是老樣子,沒有大的變化。當(dāng)年晚飯后散步,多往北走,走到盤福路就回頭了。往南走是中山六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身在白馬寺,卻思緒走遠(yuǎn),竟回到了51年前的廣州光孝寺,回到了去廣東省電影機(jī)械廠學(xué)習(xí)和被分配到“伽藍(lán)殿”住宿。禁不住恍然回神,嫣然一笑,自己這是怎么了?走神的過度了??磥砣死狭?,經(jīng)歷多了,便容易觸景生情。于是,回神到白馬寺,跟上了隊(duì)伍,繼續(xù)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廣州光孝寺大雄寶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據(jù)白馬寺的碑文記載:1990年前,白馬寺主要建筑有寺院的山門、殿閣、齊云塔院。1990年,在原有建筑的基礎(chǔ)上,白馬寺增加了鐘樓和鼓樓、泰式佛殿、臥玉佛殿和齊云塔院內(nèi)的客堂、禪房等。其中,鐘樓初建于元代,明代重修?,F(xiàn)今的鐘樓建成于1991年6月;鼓樓亦于1992年竣工。鐘、鼓樓同為方形角樓,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額枋彩繪,同建于石砌臺基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參觀途中,在大佛殿和500羅漢殿,見邱華剛與導(dǎo)游小姬多有探討和交流。華剛先生慢條斯理的語氣,與導(dǎo)游小姬的牙尖嘴利形成反差,你一言,我一語,一老一少的“交鋒”頗為熱絡(luò)。筆者對佛門缺乏起碼的了解和知識,只是隨從聽他們的探討,很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參觀白馬寺最感到意外的是,寺內(nèi)還有國際佛殿苑的建筑,分別是印度佛殿、泰國佛殿、緬甸佛殿,其中泰國佛殿和緬甸佛殿,均金碧輝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泰國佛殿坐南朝北,建于長27.3米,寬21.3米的臺基上。大殿長14.4米,寬7.5米,高10余米,三層重檐,黃瓦覆頂,內(nèi)飾壁畫。殿內(nèi)正中壇上供所贈佛像。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舉行佛殿落成和佛像開光典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緬甸佛殿位于白馬寺院西北側(cè)、泰國佛殿苑之西,南北長108米,東西寬65米,總面積7020平方米。緬甸風(fēng)格佛塔主體建筑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縮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徑51.71米,底層為展覽廳。大金塔的東、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門一道。這四道主門,以及緬甸佛塔苑的圍墻,完全按照貢榜王朝的緬甸曼德勒皇宮樣式直接移植過來,以喜慶的紅色和富麗的金色為主色調(diào)。東、西兩方除主門之外還各有一個簡約的小門,高3.75米,小門上用緬甸文寫有“大金塔(梵文音譯)”字樣。緬甸佛殿2012年4月10日奠基,2013年6月主體完工,2014年6月,全部工程完成。2014年6月30日,“緬甸風(fēng)格佛塔落成典禮暨安奉開光法會”在白馬寺隆重舉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印度佛殿位于白馬寺西側(cè)、泰國佛殿之南,規(guī)劃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50平方米。2006年7月破土動工。2010年舉行落成儀式。相比之下,印度佛殿的建設(shè),不如泰國和緬甸的輝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烈日下,我們14點(diǎn)21分開始步入泰國佛殿區(qū)參觀,走馬觀花的領(lǐng)略了泰國佛殿外部的金碧輝煌。14點(diǎn)27分又步入緬甸佛殿區(qū)參觀,再次走馬觀花的領(lǐng)略了緬甸佛殿的金碧輝煌。14點(diǎn)32分又步入印度佛殿區(qū)參觀,14點(diǎn)36分即離開印度佛殿區(qū)。在心情上,有泰國、緬甸佛殿金碧輝煌的比較,再看印度佛殿,即索然無味了。15點(diǎn)許離開了白馬寺,返回鄭州。18點(diǎn)進(jìn)入鄭州市區(qū),住進(jìn)龍岸酒店(二七區(qū)金銘苑南苑銘功路)。晚飯是孫國慶盡地主之誼請大家吃的,很熱情。晚飯后,大家步行到二七大罷工紀(jì)念廣場,緬懷革命先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東紅色之旅團(tuán)隊(duì)打卡洛陽白馬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鄭州子弟孫國慶,盡地主之誼請大家吃飯。飯后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鄭州二七廣場建有二七紀(jì)念塔,是為紀(jì)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成立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jìn)行了殘酷鎮(zhèn)壓。殺害了共產(chǎn)黨員、工人領(lǐng)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還打傷300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1年,為了紀(jì)念這次罷工運(yùn)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fā)揚(yáng)“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tǒng),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dāng)時場內(nèi)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紀(jì)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xiàn)在的塔式。二七紀(jì)念塔為雙身并聯(lián)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diǎn)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二七紀(jì)念塔現(xiàn)名為二七紀(jì)念館。館內(nèi)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塔內(nèi)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七紀(jì)念塔”已經(jīng)成為了鄭州的重要地標(biāo),是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也是海南省渡海作戰(zhàn)史研究會128師尋根之旅的二代們預(yù)先計(jì)劃的打卡地,以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洗禮。參觀完“二七紀(jì)念塔”,大家又步行返回酒店休息,準(zhǔn)備明天到開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東紅色之旅團(tuán)隊(duì)鄭州“二、七”紀(jì)念塔打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視頻:參觀鄭州“二、七”紀(jì)念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到開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鄭州到開封走高速全程約78.1公里,主要走京港澳高速和連霍高速,行車需1小時16分鐘。我們的大巴車8點(diǎn)25分過開封收費(fèi)站,8點(diǎn)41分即到了龍亭區(qū)的清明上河園。43分聚集在清明上河園東大門的廣場,拍照并等待每天早晨9點(diǎn)鐘的開園迎賓儀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開封,古稱汴梁,因?yàn)槭潜彼蔚木┏?,亦稱“汴京”,是中國的歷史名城。其深邃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之后是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再后是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朝,大金朝等八朝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從夏朝起,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唐詩宋詞的“宋文化”隗寶,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傳頌至今,與開封的歷史息息相關(guān)。因此影響深遠(yuǎn),陶冶著現(xiàn)代人的情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自金人滅北宋,元人又滅金和南宋后,開封的地位便一落千丈,由京城降為省城。1954年10月,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后,開封更降為省轄市。人們了解中國的歷史,多從書本上了解,實(shí)地考察的機(jī)會有限。我們這次的開封行,亦為補(bǔ)這段歷史考察課。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的考察只能去三個地方。上午先到清明上河園,下午去大相國寺和龍亭公園(遺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于9點(diǎn)鐘之前,趕到了清明上河園的東大門廣場,目的是等待每天早晨9點(diǎn)鐘的開園迎賓儀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yàn)橐咔?,開封的旅游景區(qū)一度停止了對外開放。2020年3月13日,清明上河園重新對外開放,其景區(qū)獨(dú)特的迎賓禮,吸引了很多游客來參觀,我們也是慕名者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點(diǎn)鐘,清明上河園的開園迎賓儀式,在大喇叭的配音和隆隆的鼓聲中拉開帷幕。東門一開,首先是14名身著紅衣的兵丁,敲鑼打鼓沖出大門,喜洋洋的氣氛頓起。緊隨其后的是身穿甲胄的兩隊(duì)士兵,8人執(zhí)刀劍,8人執(zhí)長矛,再后是騎在8匹馬上執(zhí)大宋旗幟的校尉出場,彰顯出大宋的英武威風(fēng)。再后是“王朝”、“馬漢”、“張龍”和“趙虎”四大跟班,邁著方步出現(xiàn)。先出場的兵丁校尉們,列隊(duì)先簡單表演了舞刀和搖擺長矛的花式,然后分列左右立定。隨后黑臉“包公”領(lǐng)著4名身著大宋朝服飾的官吏最后出場。此時“包公”的亮相,在鑼鼓和音樂的喧囂聲中,顯得格外排場和有氣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包拯走到前面,捋了捋胡子,突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喇叭里播出事先錄好的包拯那振聾發(fā)聵的爽朗笑聲。緊接著事先錄好的包拯歡迎詞在喇叭中播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諸位賓客請了,下官開封府尹包拯,如今正值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啊!皇上有旨,王侯將相,文武百官,與民同樂,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開門迎賓,奏樂相迎?!?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視頻:開封清明上河園開園儀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視頻:河南、山東紅色之旅團(tuán)隊(duì)觀看清明上河園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視頻:清明上河園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東紅色之旅團(tuán)隊(duì)打卡開封清明上河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整個迎賓儀式僅有3分多鐘,楊民和許多人都用手機(jī)錄像,紀(jì)錄下了這一精彩的開園迎賓儀式。此時,筆者突然想到海南瓊海的紅色娘子軍展覽館,假如也有精彩的迎賓儀式就能搞活。其實(shí)紅色娘子軍展覽搞迎賓儀式很有基礎(chǔ),因?yàn)榘爬傥鑴〖t色娘子軍是現(xiàn)成的節(jié)目,而且是已有60多年好口碑的紅色經(jīng)典,怎么沒有人去策劃呢?頗為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海南省瓊海市紅色娘子軍紀(jì)念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入園以后,導(dǎo)游首先帶領(lǐng)我們看了清明上河的一場水上表演。說的是水上有盜匪,冒充官府稽查人員攔河劫財,遇到包拯的巡查,包拯識破了盜匪的伎倆,一舉將盜匪拿下,保障了商船的安全,反映了包拯的英明。看完此節(jié)目之后,大家就分散去看各自喜歡的表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點(diǎn)56分,筆者逛到了一座小房子跟前,看到房內(nèi)掛有一桿大秤,旁邊站著一位包公打扮的老者。因?yàn)闂蠲裨诖蟀蛙嚿现v過,他很多年前到過清明上河園,有幾個有意思的看點(diǎn)。一是,早晨9點(diǎn)鐘清明上河園的開園迎賓儀式;二是潘金蓮茶館;三是大宋公平秤,現(xiàn)場的包公會給你賦詩一首,值得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大宋公平秤的小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時,當(dāng)筆者看到房內(nèi)掛有一桿大秤和旁邊站著一位包公打扮的老者時。筆者便停下腳步仔細(xì)看了小房子簡單的門梁下有一副對聯(lián),上書:“水濁心清”,右書:“上量名流賢士”,左書:“下稱黎民百姓”。再仔細(xì)看了中間公平秤的左上方,有國民黨前主席連戰(zhàn)坐在“大宋公平秤”上的照片。接著端詳了身著紫紅色長袍,頭戴大宋烏紗帽,下巴上掛垂著一縷長的黑色假須,腰間系一條玉帶,腳下蹬一雙黑色布鞋,身材偏胖,正在秤旁的椅子上歇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立即電話招呼楊民過來確認(rèn)。在等楊民過來之時,順便先跟“包大人”閑聊。“包大人”看我戴的帽子上書“海南作戰(zhàn)研究會”和“第四十三軍”的字樣,便夸獎第四野戰(zhàn)軍從東北打到海南島。攀談之中,得知這位“包大人”名叫王惠,1958年生,原在河南第一毛紡織廠工作,擔(dān)任過廠里共青團(tuán)的書記。1998年因廠里效益不好,王惠下崗了。此時恰逢清明上河園剛開業(yè),王惠看到其中的商機(jī),打算利用“大宋公平秤”,自己扮演“包公”,配合自己擅長的脫口秀表演,一方面為游客提供娛樂,另一方面也是新的謀生之道。說干就干,王惠用60元訂制一桿大秤,60元買一根木梁,還有一套200元的包公行頭,當(dāng)日開張就生意興隆。這奇思妙想的生意,一干就是20多年,這“大宋公平秤”,如今實(shí)際已成了清明上河園有口碑的一張名片。這還真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范例,值得鼓勵和褒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是,我們大家都去幫襯“大宋公平秤”的生意。王惠也很高興,他說我們一起拍個小視頻吧,于是用他的手機(jī),叫游客幫助拍照,即興想了一句話:“秋風(fēng)花語天氣好,我們的父輩從東北打到海南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這樣,王惠不僅為我們制作了一段小視頻,還為我們題了詞。其中一幅是“軍魂”,另一幅是“瓊崖魂”。大家都很高興,在王惠的“大宋公平秤”前,留下了到開封清明上河園一游的高光時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秋風(fēng)花語天氣好,我們的父輩從東北打到海南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與我們“128師的尋根之旅”多么貼切的譽(yù)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哈哈,我也來稱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視頻:秋風(fēng)花語天氣好,我們的父輩從東北打到海南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明上河園值得游玩的景點(diǎn)很多,其中《岳飛槍挑小梁王》的演出很精彩,表演者騎著駿馬在校場上來回奔馳,也很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明上河園游玩的時間較長,一上午,到了飯點(diǎn),之后乘大巴往鼓樓區(qū)的第一樓吃飯。吃完午飯,13點(diǎn)53分離開飯店,14點(diǎn)03分抵達(dá)大相國寺,大相國寺也位于鼓樓區(qū)自由路西段55號。看地圖的位置,顯示包公祠在大相國寺的西側(cè)不遠(yuǎn)的地方。我們的行程并沒有安排包公祠,可謂擦肩而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05分,我們來到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地方,大家紛紛打卡,這畢竟是水滸傳中最有名的英雄好漢。毛主席在世的時候,批判宋江,筆者買了水滸傳,讀了一遍。其實(shí)少年的時候,就在廣州街邊看過水滸傳的小人書,對魯智深有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開封大相國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魯智深倒拔楊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08分,看到一塊扇形的青石碑,上刻有大相國寺簡介。仔細(xì)一看才知道大相國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南北朝是中國分裂的朝代,情況復(fù)雜。其中北朝有195年的歷史(起訖于公元386年—581年),南朝有169年的歷史(起訖于公元420年—589年),統(tǒng)稱為南北朝。而北朝 (公元386—581)承自十六國,又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滅北齊。因此,南北朝的歷史復(fù)雜,而北齊大相國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已經(jīng)離被北周滅國的時間,僅有26年。其實(shí)北齊的歷史并不長,北齊天保十年(559年),文宣皇帝高洋死,時年僅31歲,廟號顯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北朝的歷史復(fù)雜,上接?xùn)|晉(公元420年),下啟隋朝(公元581年),有161年的歷史。本來隋文帝楊堅(jiān)已在公元581年已滅北周建隋朝,但南朝的陳朝尚在,于是,又用了8年的時間剿滅南朝的陳朝,統(tǒng)一中國,結(jié)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dá)近300年的分裂局面。而隋朝建立之初的頭八年,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好比現(xiàn)代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已建立,但解放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海南島的解放是1950年5月1日,西藏的和平解放是1951年4月,臺灣至今未解放,拖了70多年,還在拖。因此,南北朝存在的時間需計(jì)算到公元589年,共有169年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隋朝時間很短,僅有37年的歷史(公元581—618年)。之后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唐宋兩代是大相國寺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相國寺屢有增修,成為全國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占地500余畝,轄64個禪院、律院,養(yǎng)僧1000余人,其建筑之輝煌瑰麗,有“金碧輝映,云霞失容”之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宋滅亡后,相國寺遭到破壞,后因戰(zhàn)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xiàn)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因此現(xiàn)在相國寺的主要建筑都是清代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2年8月后,復(fù)建鐘、鼓樓等建筑。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12分參觀大雄寶殿,橫匾是“佛日增輝”,右聯(lián)是“佛教參修振興古剎人群仰”,左聯(lián)是“梵音聽澈留得禪房花木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15分參觀“五百羅漢殿”。筆者第一次看五百羅漢是蘇州的西園,那是1975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48年。1976年還到北京香山碧云寺看過一次五百羅漢。北京的五百羅漢中,竟有清朝的幾個皇帝,如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不知自己的記憶是否有誤。北京香山的濟(jì)公,據(jù)說五百羅漢在碧云寺集會的時候,又跑去喝酒來晚了,已沒有他的位子,只好屈尊坐在房梁上。房梁上的濟(jì)公塑得十分小,就像一只鳥寄托于房梁上,這是濟(jì)公到皇城碧云寺的境遇?;噬显t曰,你還敢遲到,必然受到懲罰。而蘇州西園寺的濟(jì)公卻是另一番模樣,一手拿著吹火筒,一手拿著掃帚,面帶笑容,神態(tài)塑得栩栩如生,那面部造型尤為出色。右看滿面笑容,左看一臉愁云,正中看則面無表情。一雙眼睛特別有神,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去,好像都在瞧著你,令游客似喜非喜,似愁非愁,啼笑皆非,甚是驚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名鼎鼎的濟(jì)公,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是南宋高僧,臺州天臺(今浙江省天臺縣)永寧村人,原名李修緣(亦稱李心遠(yuǎn)),號湖隱,法名道濟(jì),在杭州凈慈寺出家。但他不守戒律,喝酒吃肉。相傳濟(jì)公相貌丑陋,但心靈美好,正氣凜然。據(jù)說,秦檜暗害岳飛之后,到靈隱寺燒香,遇到時為靈隱寺燒火和尚的濟(jì)公。濟(jì)公當(dāng)面痛罵秦檜殘害忠良的賣國行徑,令老百姓大快人心。濟(jì)公公開罵當(dāng)朝宰相,有著“敢把皇帝拉下馬”氣概,卻躲過了殺身之禍,令后人敬仰他的智慧與膽識,人們便開始造像紀(jì)念供奉他,把他塑造成深知民間疾苦,樂善好施,善于懲處為富不仁之人的正義化身——“濟(jì)公活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千手觀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22分參觀八角觀音閣供奉的千手觀音殿。注意到兩側(cè)的對聯(lián)有34個字,右聯(lián)是“一色一香供養(yǎng)十方如來華藏莊嚴(yán)無盡愿”,左聯(lián)是“千手觀音救渡眾生苦厄婆娑遍滿大悲心”。八角觀音閣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音像。觀音像高約七米,造型精美,為四面站立雕像。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均有六只大手,最高的雙手則高舉釋迦佛,在觀音像肋間成扇形伸出眾手,每只手的手心之上均有一只慧眼,共計(jì)1048只手眼。據(jù)說是一位民間匠人耗時58年,用一整棵銀杏雕刻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千手千眼觀音,簡稱千手觀音。一般寺院內(nèi)的千手觀音像并非實(shí)際的千手千眼,而是二手合十,左右各二十只手,每一只手救度二十五界,在佛法中代表了二十五種眾生,故總稱千手。每只手之上有一眼,便有了千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到千手觀音有1048只手眼,突然想到“手眼通天”的成語。哦,原來“手眼”的出處在千手觀音這里。千手觀音本身就是神仙,神仙下凡,神仙通天,當(dāng)然也就“手眼通天”了。但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從字面上理解,而解釋為“手段高超,善于鉆營”,或解釋為“跟上面高層有權(quán)勢的人物有交往,手腕不尋常?!?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個頓悟,還真長了知識,以前不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離開大相國寺后,導(dǎo)游又領(lǐng)著我們驅(qū)車前往龍亭區(qū),參觀中山路北端的龍亭公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42分,我們下車后,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一金黃色琉璃瓦古建筑的大門,大院的后面是一個古建筑群,綠色的宮墻柳那參天的姿色,影影綽綽,配上藍(lán)天,紅黃綠藍(lán)皆有了。雖然此時烈日正劇,很是灼人,但“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的意境,卻油然而生。這是南宋大詩人陸游膾炙人口的詩句。這首宋詞的詞牌,是釵頭鳳。筆者年輕的時候曾背誦過,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只還記得前幾句。自從2023年元旦感染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的后遺癥,就是忘卻了許多,好比偷喝了不少“孟婆湯”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只好上網(wǎng)查了一下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以饗讀者。全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是一首愛情詩。此詞描寫了陸游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dá)了彼此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fā)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44分,我們進(jìn)了龍亭公園,看到里面有關(guān)于“龍亭公園的簡介”。盡管已經(jīng)看到了龍亭公園的建筑很宏達(dá),但由于對龍亭公園不了解,心里就想:導(dǎo)游干嘛安排我們逛公園?仔細(xì)看了龍亭公園的介紹,才知道這里是北宋皇宮的舊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北宋和大金朝滅亡后,800年來,黃河泛濫的多次改道,早把北宋的皇城摧毀并掩埋于地下了。以后,元明清都有建設(shè),特別是清朝200多年的持續(xù)修建,保持了基礎(chǔ)。到1925年(民國十四年),河南督軍胡景翼(原馮玉祥的部下,師長)在有關(guān)增修的過程中,將該皇城舊址命名為龍亭公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龍亭公園,是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體,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qū)南大門)、玉帶橋、潘楊二湖、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除此以外,還有宋代蠟像館、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旅游風(fēng)景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點(diǎn)54分,我們看到了北宋東京城和皇城的模型。這里對北宋的9朝皇帝有了介紹。順便在此重溫了北宋的歷史知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宋(960年—1127年) 從趙匡胤率領(lǐng)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后周顯德七年(960年))開始,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改元建隆。趙匡胤后又通過杯酒釋兵權(quán),將兵權(quán)與財政權(quán)集中于中央,穩(wěn)定了局面,享國167年,傳九位皇帝,分別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宋太祖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涿州(今河北涿縣)人,生于927年,病死于976年,享年49歲,33歲當(dāng)皇帝,在位16年(960—976),葬于鞏義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生于939年,病死于997年,享年58歲,37歲當(dāng)皇帝,在位21年(976—997),葬于鞏義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宋真宗趙恒,北宋第二個皇帝宋太宗的第三子,生于968年,死于1022年,享年54歲,29歲當(dāng)皇帝,在位25年(997—1022),葬于鞏義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宋仁宗趙禎,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1010年,病死于1063年,享年53歲,12歲當(dāng)皇帝,在位41年(1022—1063),葬于鞏義宋陵。宋仁宗無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宋英宗趙曙,生于1032年,病死于1067年,享年35歲,31歲當(dāng)皇帝,在位4年(1063—1067),葬于鞏義宋陵。因?yàn)楸彼蔚谒膫€皇帝宋仁宗無子,英宗趙曙幼年即被仁宗接入皇宮撫養(yǎng),為北宋第五位皇帝。趙曙是宋太宗趙光義曾孫,商王趙元份之孫,濮王允讓第十三個兒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宋神宗趙頊,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的長子,生于1048年,病死于1085年,享年37歲,19歲當(dāng)皇帝,在位18年(1067—1085),葬于鞏義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宋哲宗趙煦,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的第六子,生于1076年,病死于1100年,享年24歲,9歲當(dāng)皇帝,在位15年(1085—1100),葬于鞏義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宋徽宗趙佶,生于1082年, 1135年病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享年53歲,18歲當(dāng)皇帝,在位25年(1100—1125)。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無子繼統(tǒng),由哲宗弟趙佶繼位。趙佶雖有藝術(shù)才華,擅長工筆花鳥,書法自創(chuàng)一格“瘦金體”,但乏治國能力,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禪位給兒子趙桓。1127年與欽宗趙桓一齊被金人擄去,囚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受盡精神和肉體的折磨。趙佶于1135年死于囚中,金人將趙佶葬于洛陽附近的廣寧。后來根據(jù)兩國達(dá)成的協(xié)議,將趙佶遺骸運(yùn)回臨安,葬于紹興攢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9、宋欽宗趙桓,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宋徽宗趙佶的長子,生于1100年,死于1156年,享年56歲,25歲當(dāng)皇帝,在位1年零2個月,不滿2年(1125—1127)。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滅亡。宋欽宗趙桓與徽宗被金兵擄往北去,同囚于五國城,1156年,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上北宋9朝,我們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就是北宋的皇帝沒有一個人活到60歲。最大年齡宋太宗趙光義只有58歲,開國皇帝趙匡胤只活了49歲。最短命的是宋哲宗趙煦,只有24歲??梢娀实勖婚L。</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實(shí)大宋朝有320年歷史,北宋167年,之后是南宋153年,南宋的歷史知識,亦不可或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宋自1127年起,至1279年滅亡,153年,共九帝,分別是:宋高宗趙構(gòu)、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宋寧宗趙擴(kuò)、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宋恭帝趙隰、宋端宗趙昰、宋衛(wèi)王趙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到鞏義,已經(jīng)知道北宋的皇帝有七位葬于鞏義的宋皇陵。南宋的皇陵在哪里呢?據(jù)說只有6個皇陵在浙江紹興。這與皇帝們所處的歷史時刻有關(guān)。其中南宋九帝正常死亡(病死)的是6帝,被俘后又被冤殺的1帝,在元軍追擊下驚嚇而死的1帝,國亡跳海而死的1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yàn)樽詈?宋帝落難的地方,與海南省渡海作戰(zhàn)史研究會研究考察的地標(biāo)有關(guān),因此,我們也需補(bǔ)一下南宋帝王的具體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宋高宗趙構(gòu),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生于1107年,病死于1187年,享年80歲,20歲當(dāng)南宋第一個皇帝,在位35年(1127—1162)。1127年在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1138年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quán)。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55歲傳位于養(yǎng)子孝宗趙昚,自稱太上皇。1187年病死,葬于紹興宋陵。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宋孝宗趙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gòu)養(yǎng)子。生于1127年11月27日,病死于1194年6月28日,享年67歲,34歲當(dāng)南宋第二個皇帝(宋朝第十一個皇帝),在位27年(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1189年,62歲禪位與其子(光宗趙敦),稱太上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孝宗趙昚(shèn)5歲時,于紹興二年(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于宮中。紹興三十年(1160年),被立為皇子。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讓位于趙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趙昚死后權(quán)葬于永阜陵。永阜陵位于浙江省紹興縣東南25里寶山,為“宋六陵”之一。具體位于紹興城東南約18公里的皋埠鎮(zhèn)攢宮村。永阜陵在元朝時被掘毀。原有享殿一間,后開墾為茶園,地面建筑已不復(fù)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宋光宗趙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生于1147年9月30日,病死于1200年9月17日,享年53歲。42歲即位,在位5年(1189年—1194年),是南宋第三個皇帝(宋朝第十二個皇帝)。紹熙五年(1194年)禪位于次子趙擴(kuò),成為太上皇。史稱“光宗內(nèi)禪”。宋光宗趙惇1200年9月17日(慶元六年)死后,謚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圣哲慈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宋寧宗趙擴(kuò),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光宗第二子,1168年11月18日生,1224年9月18日病故,享年57歲。謚號: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葬于紹興宋茂陵。宋寧宗趙擴(kuò)在位30年(1194年—122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宋理宗趙昀,寧宗趙擴(kuò)的養(yǎng)子,宋太祖十世孫。1205年1月26日生,病死于1264年11月16日,享年59歲,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宋理宗趙昀19歲即位,在位40年(1224年—1264年)。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fù)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宋度宗趙禥,是宋理宗趙昀養(yǎng)子。1240年生,1274年7月病死,時年35歲,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葬于紹興宋陵。宋度宗趙祺24歲即位,在位10年(1264年—1274年),是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宋恭帝趙隰,趙顯(音顯),是南宋的第七位皇帝(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亡國之君。宋恭帝趙顯,1271年生,1323年被逼死,終年52歲。1274年3歲當(dāng)皇帝,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宋朝已滅,僅僅在位2年。1288年,17歲,被忽必烈強(qiáng)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52歲,被賜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恭帝趙顯,是宋端宗趙昰的弟弟,宋末帝趙昺的哥哥。三兄弟成為宋朝滅亡最后的三個君王,承受了亡國之君最后的苦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宋端宗趙昰,是宋末亡國三帝之一。宋端宗趙昰1269年7月10日生,1278年5月8日病死,年僅9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宋朝已滅。1276年6月14日,宋朝的大臣們在福州擁立宋端宗趙昰登基,史稱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七位皇帝),1278年兵敗逃亡到湛江硇洲島病死。稱帝僅在位2年,葬于東海島永福陵,廟號端宗,謚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亦稱: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9、宋懷宗趙昺。是宋末亡國三帝之末帝。趙昺是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朝的第十七位皇帝),也是最后的皇帝,史稱宋末帝、宋帝昺。宋懷宗趙昺1272年生,1279年被丞相陸秀夫抱著跳海而亡,年僅7歲。1278年4月在岡州(廣東新會古稱)即皇帝位,改元祥興,在位僅313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隨著丞相陸秀夫負(fù)宋懷宗趙昺(衛(wèi)王)投海自盡,公元1279年宋朝結(jié)束,共立國319年(亦稱320年),皇帝共18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據(jù)傳,南宋滅亡后,張弘范磨崖大書“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十二字于奇石上。明代廣東提學(xué)趙瑤,觀奇石刻字怒不可遏,作詩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鐫功奇石張弘范,不是胡兒是漢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見中國歷史上漢奸之多,此為歷史證據(jù)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宋朝末年的宋端宗趙昰和宋帝昺的歷史,都與湛江東海島及硇洲島有關(guān)。而東海島與硇洲島則是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的重要地標(biāo),海南省渡海作戰(zhàn)史研究會多次在此考察。下次再去考察的時候,順便拜謁一下宋端宗趙昰和宋帝昺兄弟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視頻:舌尖上的開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河南、山東紅色之旅團(tuán)隊(duì)品嘗開封著名小吃——灌湯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5點(diǎn)15分,參觀完龍亭公園。16點(diǎn)54分返回到鄭州,在鄭州東站附近的管城回族區(qū)心怡路臺商大廈住宿??拷嵵輺|站住宿的原因,是為了方便明日一早趕火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入住酒店后,休息了一個多小時。18點(diǎn)45分到金水區(qū)鄭光北街鄭東新區(qū)的“憶中苑”就晚餐。餐后,回酒店休息,河南之行基本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10月8日周日(11500余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待續(x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2023年128師尋根之旅(續(x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到山東淄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