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賢入廟宇江東老土 <p class="ql-block"> “入土為安”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信仰,大凡人離世,都要安葬入土,讓其得到安寧,活著的親人也才算盡責盡義。對于我們兩個七十九歲的老人,八十歲已經(jīng)架在頭上。人生七十古來稀,生前安排好自己生后的歸宿,既安撫了自己,又不給子女留難題,理所應(yīng)當。特別是我今年六月份感染新冠病毒,重癥病危到了鬼門關(guān),經(jīng)過搶救才轉(zhuǎn)危為安,人生無常,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無法預測,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意料之中的意外就會到來。</p><p class="ql-block"> 最近三年來,我高中和大學群里的同學已經(jīng)有七位先后離世,預示著我們的這一天也許隨時會到來。為了安排我們將來的歸宿,打聽了不少有關(guān)墓地的情況,其實我們已經(jīng)考慮晚了,不少同事同學都早已安排,而現(xiàn)在的墓地地點越來越遠、價格越來越貴,還只有二十年的期限,到時候必須續(xù)辦,再延二十年。過期不辦,將會成為無主墓而被廢棄,想想真有點不寒而栗。為此我甚至想做個真正的無神論者,什么都不考慮,移風易俗,將骨灰灑向大海,不與子孫爭地。</p><p class="ql-block"> 最近聽兒子朋友的推薦,南京湯泉惠濟寺的地宮有“福位”可供,一下子吸引了我,今天我和老伴在兒子兒媳婦陪同下,來到南京浦口區(qū)湯泉街道古惠濟寺,具體考察瞻仰地宮“福位”。</p><p class="ql-block"> 湯泉惠濟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區(qū)湯泉街道,又稱古惠濟寺,始建于南朝,初名湯泉禪院。南朝劉宋時,武帝劉裕萬乘來游,南朝蕭梁時,昭明太子蕭統(tǒng)曾在此讀書,<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并親手種下,名曰“千年垂乳”、“撐天覆地”、“雷擊復蘇”三棵銀杏樹</span>。這三棵已經(jīng)成為稀世之寶的古銀杏樹迄今皆已有1500多年的樹齡,并已列入“中國古典園林之景”,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古銀杏樹枝繁葉茂傳粉掛果,且所結(jié)白果無苦心,被譽為“佛緣圣果”。</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駕幸湯泉鎮(zhèn),因避諱“湯”字,遂將湯泉鎮(zhèn)改稱香泉鎮(zhèn),惠濟寺也因此一度易名為香泉寺。</p><p class="ql-block"> 清朝道光年間,邑人毛麟、蘇兆奎兩人又在惠濟寺內(nèi)創(chuàng)辦了一座“英花書院”從此伴隨惠濟寺陣陣鐘馨聲的,除了善男信女無聲的禱告外,又多了一片抑揚頓挫的子曰詩云。寺院與書院如此緊密結(jié)合,在全國是不多見的。</p><p class="ql-block"> 清朝咸豐年間,這座千年古剎毀于太平天國時期的戰(zhàn)火中。</p><p class="ql-block"> 2014年,惠濟寺復建計劃啟動,此次復建工程在設(shè)計主體上采用了唐式建筑風格,占地從原來的30畝擴大到150畝。整體復建工程將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設(shè)安養(yǎng)院、齋堂、大雄寶殿、普賢殿等主體建筑,二期工程建設(shè)禪修中心、凈身坊、方丈院、鐘鼓樓,三期工程建設(shè)天王殿、文殊院、賓客樓、藏經(jīng)樓等建筑?;轁抡w復建完成后,未來從老山遠眺,可以看到錯落有致的屋檐,雄偉而富有變化的輪廓與綠樹相互掩映,江南古剎將得以重現(xiàn),惠濟寺也將成為國內(nèi)少有的唐代風格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復建時,方丈朗明法師將寺廟內(nèi)原來的“延壽寶殿”的地宮改建為專門存放骨灰盒的“福位”。一共有近700個福位,寺廟內(nèi)部保留了300個,其余的內(nèi)部對外,所幸朋友給了我們信息,我知道后,認為這是難得的機遇,佛家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賢入廟宇”,雖然我們算不上圣賢,但是能夠在極樂世界和圣賢為伍,也是我們的造化,于是認定</span>求購。目前有很多福位已經(jīng)被人選去,我們選中了相對比較滿意的“60117”福位。我們知道自己的人生來處,現(xiàn)在又安排好自己的人生歸宿,活得更為踏實輕松,心情大好。</p><p class="ql-block"> “60117”位于進入地宮大門的右側(cè)正南的南壁,左邊與照片牌位墻相鄰,在縱向一排的上部,相對來說還比較開闊。</p><p class="ql-block"> 寺院外部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地坪寬闊,管理有序,寺宇清幽,禪意濃厚。三棵千年古銀杏樹歷千年風雨依舊生機盎然。湯泉鎮(zhèn)位于素有“南京綠肺、江北明珠”之美譽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一隅,以“溫泉之鄉(xiāng)”聞名,鎮(zhèn)上溫泉泉眼多達七八處,其溫泉不僅可以理療,還可以用來養(yǎng)魚、灌溉禾苗農(nóng)作物?;轁轮跍?,得天獨厚、可游可賞,一年四季都是人們休養(yǎng)生息的好場所。</p><p class="ql-block"> 方丈還告訴我們,寺內(nèi)地宮福位是永久的,將與寺廟共存亡。一旦擁有不再發(fā)生任何費用。而且每年的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冬至這三個節(jié)日,寺內(nèi)都會安排佛事儀式,為所有安息者祝福祈禱,廣度眾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代風格的新建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老山遠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