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的播火者蘇蘇 <p class="ql-block">蘇蘇原創(chuàng)寫寫攝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京的九月,是一年中氣候最舒適的時候。夏日的炎熱已經(jīng)逐漸消退,秋的涼冷還沒正式上場,時值夏秋交替的時候,人們雖然穿著夏裝,但卻享受著秋的涼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場疫情中斷了我旅行的腳步,宅家三年,不曾出過遠門,人也因此變得懶惰了許多,不太愿意動了。但在這撩人出游的九月,難免會思念久違的戶外活動了,于是帶上我的單反老朋友,就近拜謁瞻仰中國早期的革命家、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大釗先生的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革命先驅(qū)者李大釗先生及家人的故居,座落于北京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這是一座兩進的小四合院,不是高門大戶,也沒有雕梁畫棟的氣派,卻有著濃濃的溫馨書卷氣息。大釗先生及家人在這座不大的院落里居住了四年時間,1920年春入住到1924年初大釗先生被捕犧牲。忠魂一縷神州在,正氣無量日月輝,這段時間里,這座院落見證了大釗先生當時的重要革命活動,打下了他堅定革命足跡的烙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處居所在2013年宣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20年,北京市將這處故居列為“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革命活動舊址”之一,享有崇高的聲望與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文華胡同居住的四年里,大釗先生的對外身份是北京大學(xué)教授、校圖書館主任,他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傳播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實踐中。他領(lǐng)導(dǎo)建立了北京的早期共產(chǎn)黨組織,成為中國革命的偉大播火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釗先生生于1889年10月29日,于1927年4月28日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守信仰、初心不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壯烈犧牲,犧牲時年僅38歲。偉人逝于英年,山河為之哭泣!大釗先生為河北樂亭人氏,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xué)校,1913年畢業(yè)后東渡日本求學(xué),入東京早稻田大學(xué)政治本科學(xué)習。大釗先生博覽群書,堅實了為國為民的宏偉志向,成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黨的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大釗同志一生的奮斗歷程,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緊密相連。2019年10月27日,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人民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回顧神州大地發(fā)生的歷史性變化,懷念李大釗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心懷崇敬之情,在大釗先生曾經(jīng)的故居里徘徊。院里有兩棵結(jié)滿果實的海棠樹,枝頭被沉甸甸的紅果子壓得彎下了腰,伸手便可以觸及。不知道這兩棵海棠是否是大釗先生親手所種,還是后人為了緬懷先烈而深植,看著亮晶晶紅殷殷的海棠果,腦海里浮現(xiàn)出當年革命先驅(qū)者的音容笑貌,他們無私無畏一心為國為民的氣概,……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他們?yōu)橹畩^斗的夙愿得以完成,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jīng)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jié)果,我們的國家正日益強盛,如同這火紅的果實生生不息。李大釗同志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和留下的思想遺產(chǎn)將永遠不會磨滅,后人將世世代代銘記于心。我確信先烈們一定能感受到百姓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我們可以告慰烈士的英靈,先烈們,你們安息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讀著展室里的介紹,了解到大釗先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者和戰(zhàn)士,而且是二十世紀初我國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與學(xué)者。他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稿和譯著,內(nèi)容涉及廣泛,包括哲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法學(xué)、歷史學(xué)、倫理學(xué)、美學(xué)、新聞學(xué)、圖書管理學(xué)等諸多領(lǐng)域。先生的學(xué)識與卓見,為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文化建設(shè)作出了重要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的遺文卻將永住,因為這是先驅(qū)者的遺產(chǎn),革命史上的豐碑?!?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播火者》的展廳里,櫥窗里展示了李大釗同志的著書《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在書中,李大釗同志奮筆疾書,以大河奔流的態(tài)勢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以崎嶇險路的艱難比喻中華民族所要經(jīng)歷的史路。告訴我們應(yīng)該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放棄,對革命保持必勝的信念,要擁有豪壯雄健的氣魄。全文中,流露出了大釗先生革命的樂觀主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讀之令人振奮、熱血沸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今天,在偉人的故居里緬懷大釗先生,思考大釗先生的貢獻,激勵我輩不斷奮進。大釗先生撰寫的《史學(xué)要論》,成為了早期中國革命的講義,促生了中華教育的圣地,規(guī)范了中華學(xué)子的心路,強化了中華學(xué)術(shù)的骨骼,延續(xù)了中華文化的血脈!這套講義里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了李大釗同志在唯物史學(xué)方面的觀點,他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探討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什么是歷史、什么是歷史學(xué)、歷史學(xué)的系統(tǒng)、史學(xué)在科學(xué)中的地位、史學(xué)與其相關(guān)學(xué)問間的關(guān)系、現(xiàn)代史學(xué)的研究及于人生態(tài)度的影響</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等六個專題。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想而知,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何其艱難,但大釗先生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tài),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時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國的導(dǎo)星”,并積極付諸行動。正是李大釗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艱辛努力,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使大批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密切結(jié)合的進程,使中國工人階級發(fā)展成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自為階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大釗同志作為先驅(qū)者、拓荒者、播火者,他的《史學(xué)要論》無疑為人們指引了方向,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xué)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介紹說,孫中山和李大釗交往時間不長、會面次數(shù)不多,但兩人都立志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共同的遠大革命志向,使他們一步步建立起真摯的革命情誼,成為摯友。孫中山先生“特別欽佩和尊敬”李大釗同志,評價他是“真正的革命同志”。李大釗同志與中山先生參與協(xié)商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chǎn)黨在1923年6月12日至20日期間,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正確地估計了孫中山的革命立場和國民黨進行改組的可能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釗先生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成為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的第一人。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東召開。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改組了國民黨組織,確認了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決定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xiàn)國共合作,明確規(guī)定共產(chǎn)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選舉了有共產(chǎn)黨員參加的新一屆中國國民黨中央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形成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等重大政策,實現(xiàn)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出席了大會,李大釗被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大會選舉了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李大釗等共產(chǎn)黨員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約占委員總數(shù)的1/4,多名共產(chǎn)黨員還在國民黨中央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中擔任重要職務(wù)。正是因為國共的第一次合作,大大加速了推翻封建軍閥割據(jù)的進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細讀介紹、瞻仰紀實照片,心情不能平靜,眼睛也曾幾度濕潤。中國共產(chǎn)黨的經(jīng)歷是何等艱難,新中國的建立是何等不易!緬懷先烈,深刻體會李大釗同志對信仰和真理的矢志不移,敬佩他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的精神。李大釗同志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不斷奮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參觀先烈故居,看到家中的那些陳設(shè),不得不提到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便是李大釗同志的妻子趙紉蘭女士,她是一位有高尚道德和偉大品行的女性,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共河北省委于1936年6月追認她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李大釗同志正是從自己妻子趙紉蘭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女子的“平和、優(yōu)美、慈愛”;也正是從自己的家庭生活體驗中認識到,一個和睦的家庭,決不能缺少具有這些良好性格的主婦。這也是他注意到婦女問題后,便不遺余力地去加以探討、呼吁的重要原因和動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xué)任職期間,他經(jīng)常傾家紓難,接濟貧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動,傾其所有,家中常常斷炊。以至于學(xué)校發(fā)薪水時不得不預(yù)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無以為繼。大釗先生犧牲后遺體下葬,家中已無余錢,棺槨衣裳都是朋友幫助提供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是有了妻子趙紉蘭女士的體貼與無怨無悔的支持,解除了李大釗同志的后顧之憂,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yè)之中。趙女士這位杰出的中國女性所作出的貢獻,黨和人民不會忘記。趙紉蘭的身份除了李大釗妻子、教授夫人之外,她的職業(yè)定義為“革命者”,代表著在我們的黨和人民眼里,她始終是一個獨立的人,她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受到了黨和人民的尊敬,并且追認她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大釗同志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最壯麗的篇章。在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先烈為之獻身的道路上,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中國人民勇往直前,歷經(jīng)九十余年的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了亙古未有的歷史偉業(y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一個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面對黨和人民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中國發(fā)展的美好前景,我們將永遠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貢獻的革命先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整座院落里很安靜,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雖然參觀者們進進出出絡(luò)繹不絕,因為大家都屏息噤聲,以示表達對先烈的無限崇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參觀者中不乏年輕人,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現(xiàn)象,年輕人緬懷先烈獲取精神食量,得以茁壯成長,為此感到由衷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步伐堅定;我們中華子孫會代代薪火相傳,沿著先烈的足跡延綿不斷;我們的國家會一直屹立于世界之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