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楊梅》唱響中國暨扎根紅河40年祭(上)代伐鐘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賣楊梅》唱響中國暨扎根紅河40年祭(上)</b></p><p class="ql-block"> 一一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編輯家、民族音樂學家、音樂活動家《楊明的音樂生涯》讀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鴻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國著名歌詞作家、音樂編輯家抒真作詞,云南著名白族作曲家楊明作曲的藝術歌曲《賣楊梅》,是一首二十世紀的經(jīng)典原創(chuàng)歌曲,也是共和國成立以來,云南音樂的標志性作品,更是一首代表云南紅河音樂風格和民族風采的象歌曲。這一首精品歌曲,1983年誕生于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市西城區(qū)前海西街17號),在唱響中國的同時,扎根于云南紅河,迄今,已整整40年。</p><p class="ql-block"> 為了記錄這一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楊明音樂生涯》一書,由《民族音樂》雜志社編輯,于2023年5月出版面世,與讀者見面了!筆者讀后,認為這是一部具有很高的館藏價值的音樂典籍,也是音樂創(chuàng)作者和愛好者值得一讀的好書。這是因為,這部典籍涵蓋了楊明從藝六十年多年來,所取得的多元的音樂成就。該書由著名作曲家、原云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陳勇教授欣然為之作序:《平凡的奉獻,精彩的人生》,對楊明先生自1960年以來,在歌曲創(chuàng)作、音樂理論、音樂編輯 、民族音樂、社會音樂諸方面的多元成就,特別是一曲名天下的藝術歌曲《賣楊梅》,給予很高的、客觀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該書分為三個部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部分評論文章匯集》。即云南的著名音樂評論家、文學家、詞曲作家、資深記者,和文聯(lián)文化廳的有關領導,對楊明成就的一部分評論和評價。從作者名字來看,可謂精英薈萃。有原云南省文化廳長黃峻,云南省文聯(lián)黨組書記鄭明,云南省音協(xié)主席陳勇,云南著名傣族女作家柏樺,我國著名音樂史學家劉藍,著名詞曲作家、民族音樂學家李元慶,中央民族歌舞團白族著名作曲家楊一丹,北京《音樂周報》名記李丹蕾,《云南日報》著名記者李悅春,《春城晚報》名記者解非,著名攝影家張曉梅,云南省歌舞劇院院長、著名詞作家徐演,云南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詞作家盧云生,昆明市歌舞劇院著名詞作家陳士可,白族著名作曲家碧波,云南歌詞領軍人、才女作家任英榮,云南藝術學院博士、碩導,任秀蕾教授,《云南藝術學院學報》著名編輯家、音樂評論家趙培波,云南藝術學院圖書館副館長、著名音樂評論家朱貴榮,云南省花燈歌舞劇院彝族著名青年歌唱家者建周,云南教育出版社編輯家榮璟與顧蕾,……以上作者,都是文化界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中不乏國家級的重量級人物,有的還是主要領導,可謂當今的名士與巾幗。這些文豪、著名記者和寫手,每人至少評論過楊明二至三篇文章。其中,還有《民族音樂》雜志社對楊明的高度評價。榮幸的是,其中也收錄本人幾篇不像樣的文字。以上作者的評論或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時間,翔實地記述和解讀、詮釋了楊明的突出成就,和他對云南音樂的杰出貢獻,特別是劉藍、陳勇、李元慶、楊一丹、任秀蕾、朱貴榮、趙培波、柏樺的文章學術性強,體現(xiàn)出學院派的風格與藝術含量,具有教科書的風范。這些精彩篇章,不但突兀了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性,也彰顯了與時俱進的當代性,可以作為高校音樂評論課程的范文和教材。</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章的靈魂,主要評論楊明的音樂創(chuàng)作成果,特別是一曲名天下的《賣楊梅》40年來的國內(nèi)外影響,和對紅河音樂事業(yè)的助推作用。這首經(jīng)典歌曲,經(jīng)蔣大為,和大理州白劇團葉新濤,云南省歌舞團趙瓊霞、馬志英,云南藝術學院王碩,云南武警總隊金盾文工團鄧琪琪,大理大學趙魁,文山師范專科學校恩榮澤……等一大批著名歌唱家演唱過演繹,已經(jīng)收入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云南藝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大理大學、紅河學院、曲靖師范學院,和文山師專的聲樂教材(正譜鋼伴,演唱提示)。其外延,還不止于此。很多信息還有待于反饋。據(jù)悉,著名白劇演員、舞臺表演藝術家葉新濤,曾經(jīng)參加過文化部在北國江城哈爾濱舉辦的聶耳、星海杯藝術歌曲大賽,她演唱的《賣楊梅》宛如云嶺高原的山風襲來,拂過北國的林海雪原,被評委和觀眾譽為“賣楊梅的姑娘”。于是乎,楊明被業(yè)界譽為“賣楊梅的作曲家”。從此,賣楊梅的姑娘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當時,青春花季的馬志英,在長江流域青年歌手大賽上,把《賣楊梅》演繹得出神入化,一舉奪得大賽一等獎,把她的歌聲灑遍長江流域……此后,著名歌唱家,特別是云南本土歌手,涌現(xiàn)出太多的“賣楊梅的小伙子”、“賣楊梅的漢子”,抑或是“賣楊梅的老倌,”和“賣楊梅的老奶”……等等,等等,掀起了一股又一股賣楊梅的熱潮,令人欣慰,更令人陶醉…據(jù)悉,有些群眾還自覺地、自發(fā)性地編成舞蹈或廣場舞,在群眾音樂中發(fā)揮作用。不無欣慰的是,近幾年來,這首藝術歌曲已然成為云南紅河州石屏縣的楊梅節(jié)的節(jié)歌 。每當楊梅紅熟的時候,異龍湖畔,煥文山下,袁嘉谷先生的故鄉(xiāng),文獻名邦的石屏,到處響起《賣楊梅》的歌聲,泛起湖面的浪花,搖響山林的松濤,此起彼伏,經(jīng)久不息…這,就是一年一度楊梅節(jié)的序曲和主題歌。這美妙的旋律,喚醒我太多異龍湖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部分聲樂、器樂 作品。這是楊明本人從他1960年至2022年作品中遴選出的部分精品,是他的代表作,有些還是云南的代表作。例如:藝術歌曲《賣楊梅》(抒真詞)、《流星》(抒真詞)、《紅土情》(楊明詞)、《吹起樹葉滴哩哩》(劉蘋詞)、《歡迎你到梁河來》(王伯麟詞)、《中華是母親》(劉位循詞)《霧中牧歌》(陳士可詞)、《香格里拉一一我的高原我的家》(陳士可詞)、《是太陽是月亮》(陳士可詞)、《阿哲的夜晚》(劉位循、黃光平詞)、《涼山的月亮》(馬向東詞)、《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殷海濤詞)、《再見》(張東輝詞)、《飛井海,我家鄉(xiāng)的海》(盧云生詞)、《阿哥吹響葫蘆絲》(盧云生詞)、《東山日出西山日落》(吳伯昌詞)、《梅里雪山贊》(徐演詞)、《我愛雪山》(江水詞)、《人生自古多遺憾》(歌劇《天生一個風流國》選曲,李世琴詞,常虹演唱)、《你還有一個知音》(歌劇《天生一個風流國》選曲,李世琴詞,梅汗演唱),……除了以上藝術歌曲和歌劇選段,還有葫蘆絲獨奏《月下情歌》、弓笛獨奏《朔冬吟》等器樂曲精品。因篇幅所限,他的交響化樂曲暫且未能收錄。這,也許是個缺憾。榮幸的是,就在這一部分,還收錄我作詞的《尋找夢中的竹樓》等多首藝術歌曲。</p><p class="ql-block"> 需要提示的是,楊明于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和中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具有雙學歷和雙學位,這在咱們云南音樂界并不多見。不論是學習漢語言文學,還是理論作曲,他都是全校頗有名氣的學霸。特別是他師從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張肖虎,和屠冶九等幾位教授,都是國家級名師,使他得其真?zhèn)?,獲益匪淺。隨即,他很快創(chuàng)作出《賣楊梅》。</p><p class="ql-block"> 1984年,央視第三屆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云南省歌舞團女高音歌唱家趙瓊霞傾情演唱《賣楊梅》,博得評委和觀眾好評,一舉拿下優(yōu)秀歌手獎,被譽為賣楊梅的納西族姑娘。云南觀眾稱她“賣楊梅的潘金妹”。從而,《賣楊梅》不脛而走,唱紅大江南北,嶺南塞外。之后,趙瓊霞親赴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唱《賣楊梅》,受到熱烈歡迎。在80年代中期,中央電視臺曾多次舉辦“飄香的玫瑰”音樂會,趙瓊霞每一場都受邀登臺演唱《賣楊梅》,聲名鵲起;1990年她被特招入伍,成為海政歌舞團的獨唱演員,把《賣楊梅》傳遍祖國每一個角落。同時,《賣楊梅》在哀牢群山,在紅河兩岸扎下深根,像展翅高飛的白鷴鳥,像滿山綻放的馬纓花,像日夜奔騰的紅河浪,像四季長青的棕櫚樹,每天都陪伴著彝家姑娘的海菜腔,和哈尼漢子的樂作調(diào),年復一年,生生不息。央視的傳播,和民間的口口相傳,作用是很大的,無窮盡的。40年來,在這美妙旋律的熏陶下,我也成為《賣楊梅》的粉條,一遍又一遍地賞聽,一篇又一篇地解讀,一次又一次地破譯著它的密碼…通過多篇評論,我對《賣楊梅》的藝術品位和深刻內(nèi)涵有了遞進式的探索,哥德巴赫猜想越來越少,逐步靠近它的靈魂和基本精神,這是我寫評論文章40年來,所看到的一個革命性的飛躍和鳳凰涅槃。</p><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我們不無欣喜地看到,在《賣楊梅》唱響中國40年之際,云南學術界悄然掀起一股音樂評論的“楊明熱”,和“楊梅熱?!崩?,昆明學院的女博士、著名音樂評論家、詞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何馬玉涓,已將楊明的豐碩成果列入研究方向。云南藝術學院博士、碩導任秀蕾教授,正在解讀楊明的交響性作品,面對著歌劇《遠方有個風流國》的總譜,聚精會神地破譯著一系列難解的音樂密碼。秀蕾的女弟子林垠君碩士生,已經(jīng)申請到國家級研究課題,將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撰寫楊明成果研究的長篇論文,初步計劃是20到30多萬字,堪稱雅致。垠君同學出生于紅河建水,是一個賣過楊梅的小姑娘,也是唱著《賣楊梅》茁壯成長,步入中學和大學的,本科師從楊波名師,夯實了民族音樂學的基礎,研究生主攻音樂美學和音樂思想,在任秀蕾博士引領下,解讀新中國云南原創(chuàng)音樂,核心就是楊明的多元化藝術成就。這位小女孩天賦異稟,機智敏捷,悟性很高,深信她的未來大運如鴻,前程似錦。一定像建水山里的楊梅又紅又大。而長期研究楊明,已然評論過《賣楊梅》多篇文章的青年學者趙培波碩士,在繼續(xù)研究楊老,不遺余力,將窮盡所有智慧和積淀,不留死角。令人欣慰的是,《云南藝術學院學報》和云南所有高校的學報,以及國家級核心理論刊物《民族音樂》,已為所有關于楊明的論文留出廣博的版面。云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詞曲作家、《民族音樂》主編殷海濤說,2025年,我們《民族音樂》將舉行創(chuàng)刊50周年慶典,歡迎國內(nèi)外更多專家學者教授和博士研究楊明副主編對云南的杰出貢獻。這,讓我滿懷激情,飽含熱淚,同時懷著一顆童心,為《賣楊梅》多寫幾篇萬言以上的評論文章。40年來,我寫過一百多篇文藝評論,但是,都沒寫好,評論楊明那數(shù)萬字,也都不到位,僅只皮毛而已??吹皆蹅冊颇虾芏鄬W者,為深入研究《賣楊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的心潮就像紅河滾滾的波濤,久久不能平靜……(未完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