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深處的感動云和 <p class="ql-block">靈魂深處的感動</p><p class="ql-block"> 文/云和</p><p class="ql-block"> 最近學習第五單元,幾乎每天都有感動涌上心頭。</p> <p class="ql-block"> 感動于他們的胸懷。馬克思出生于一個殷實的律師家庭,他才華橫溢,完全可以憑借實力謀得一份安穩(wěn)且高薪的工作,過上富足且穩(wěn)定的生活,可他卻選擇了為人類解放事業(yè)奮斗終身,恩格斯亦如此。“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林覺民出生書香門第,家境富裕,他天生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完全可以以己之力博取功名,又有摯愛的妻兒,家庭幸福,本可以幸福地活下去,可他卻選擇了為天下謀永福之艱難道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生活在自己的時代,他們果斷地挑起了那個時代為天下蒼生謀永福的使命,即便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反觀自己,日常加個班,多做一點事,偶爾也會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心生抱怨。對比之下,不由愧從心生,愧怍之余,又怎能不為之感動。</p> <p class="ql-block"> 感動于他們的志向?!斑x擇最能為人類工作的事業(yè),憂人之憂,樂人之樂”,馬克思中學畢業(yè)時,即立下了這般偉大的人生誓言;林覺民13歲參加科舉童子試時,即在試卷上留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字,便瀟灑離開。閱讀他們的故事,不由得又想起了毛主席與周總理的青少年時代?!昂毫⒅境錾仃P,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毛主席17歲即有如此之決心,周總理14歲即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驀地發(fā)現(xiàn),古圣先賢,不論時代,不論國籍,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那便是早熟,志向遠大?;叵胛覀兊氖畮讱q正是懵懂、頑皮的年紀,而他們卻早已開始思考人生,明確志向了,似乎他們從小,就有著與我們不一樣的思維。慚愧之余,又怎能不為之感動!</p> <p class="ql-block"> 感動于他們的堅持不懈。被各國政府威脅與驅逐,被資產者詛咒與誹謗,馬克思都無所畏懼,依舊堅守初心,砥礪向前,傾盡全力,為人類歷史發(fā)展,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奮斗終身。參加各類革命團隊,興辦女學,宣揚男女平等,宣傳革命道理,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即負責為革命“選鋒”,與同志們攜手共赴戰(zhàn)場,不幸被捕,英勇犧牲。讀到他們生命走向終點的那一刻,除了為之痛惜,不知怎地,就想起了孔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當時的歐洲反動勢力比較猖獗,聰明如馬克思,不會不知道實現(xiàn)自己事業(yè)的艱難,但他沒有退卻,沒有放棄,而是深入調研,探究原因,撰寫書籍,為無產階級提供理論指導;“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救國之艱難,林覺民心明如鏡,但為國為民,他依然竭盡全力,為之犧牲,亦心甘情愿。反觀自己,想做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方能付諸行動,行動之后,又能堅持多久。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他們的境界,他們的堅持,怎能不讓人感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的盛宴,美的享受,也是心靈的洗禮,思想的升華,更是靈魂的修行,自我的擺渡,個人的成長。成長才是我們畢生該修煉的課堂,而閱讀則是最廉價的成長修煉之光,生活有光,我們的人生就不會迷茫,愿閱讀之光永照你我前行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