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天空 <p class="ql-block"> 看到家鄉(xiāng)江畔的桃花,總會想起陶淵明的巜桃花源記》,一一源記大意:漁夫撐船順江流而下,巧遇兩岸桃花粉黛。再往深處,經(jīng)一小洞,豁然明朗,肥田潤土,雞鴨成群,樹木莊稼蔥蘢。百姓心平氣和,互敬互愛,和諧友好。問之,百姓完全不知外面風云變幻。原來是一批為躲避先秦戰(zhàn)爭而逃到這里的百姓,在此過著無憂無慮,自給自足的美好世外桃源生活。</p> <p class="ql-block"> 這實際上是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詩人陶淵明君的黃粱美夢! </p><p class="ql-block"> 倘若陶兄能穿越到如今??吹教依鏉M山波,鶯歌舞景城。又該有怎樣的感懷呢?</p> <p class="ql-block"> 是呀, 如今地球四季花香,陶兄的夢已然狹隘。但它樸實的文明雖簡單卻高遠。</p> <p class="ql-block">不是嗎?即便我們這代人,雖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殘酷??晌覀兯?jīng)歷的,何嘗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呢。</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們也不敢想象,我們的日子會如此翻天覆地。</p> <p class="ql-block">年輕的一代,體會不到我們曾經(jīng)吃不飽,穿不暖的滋味。體會不到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日子里,在各種運動的轟炸下,一不小心就成了封資修代表。體會不到在以成份論好壞的日子里,多少人活在塵埃里!十年文革浩劫,不僅浩劫了文化,浩劫了文明。更浩劫了多少人的生命?以及無數(shù)災(zāi)難深重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歷史已然過去,它不應(yīng)該成為我們的羈絆。但那些沉淀的記憶,對每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象針尖一樣儲在那,即便拔了,疤痕還在。痛點還在。它是有后遺癥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要做的是反思,是改變。</p> <p class="ql-block">而不是遮蔽掩蓋。社會要和諧進步,思想觀念是主流。</p> <p class="ql-block"> 如果對自已都沒有覺醒,對自由、人權(quán)、民主、平等沒有追求。始終人云亦云。文明談何容易?陶兄夢,我們的桃花源夢又怎能實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獨立的靈魂,尤其在既得利益面前,又有幾人象陶淵明樣,不為五斗米折腰呢?</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境的美好,豐衣足食的生活,是人類走向偉大文明的第一步。就象馬克思說的:“人餓著肚子是很難有紳士風度的”!</p> <p class="ql-block">所以,人們追求,創(chuàng)造富裕的生活是無可非義的。</p> <p class="ql-block"> 而真正的文明是人心。因為外象易造,人心難渡。</p> <p class="ql-block"> 倘若人類真到了各盡所能,各得其所?;ゾ椿刍突ブ辰?。這樣的生活才該是《桃花源記》中的核心主題。也是人類的終級美好。</p> <p class="ql-block"> 作為個人,很是欣慰。我們的國家,已驅(qū)散了凝聚在空氣中厚重的霧霾,瘡痍的大地上,以順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播灑出春的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們生活在花一樣的世界里。我們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這種幸福是無可比擬的,它象心里一個沉淀了若干年的吶喊,超越夢的邊界。就這么住到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陶兄也沒有那遙遠的想象力,一千六百多年后的老太太們,并不完全滿足“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p> <p class="ql-block">她們行攝天下,豪情滿懷,足跡遠超徐霞客!</p> <p class="ql-block"> 走過萬水千山,如浮的生命也煥發(fā)出星星之火。</p> <p class="ql-block">鏡頭雖小,可裝下世界。</p> <p class="ql-block">心田雖窄,可容納萬象。</p> <p class="ql-block">讓每個心動定格成記憶!</p><p class="ql-block">讓每朵花香在人間流芳!</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們的社會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溝壑難平。</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們的國家已舉世囑目,我們的生活已跨越干秋。</p> <p class="ql-block">我們唯有珍其不易,繼續(xù)前行。各自修煉修為自身。什么是桃花源,和諧的社會,才是我們夢中的桃花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