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槐佼人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意識到身邊有槐樹,是某年在朋友家吃到槐花餅和槐花炒蛋,香甜可口,齒頰留芳。然后才留意到從我家出去街道邊的行道樹中就有好多棵高大的槐樹,校園圍墻邊也種滿了槐樹,公園里也處處可以看見槐樹。于是在每一年春天槐花開的時候,就看見了滿樹在春風里招搖的槐花和地上厚厚的落蕊。于是我也會想起郁達夫的踩著秋槐的落蕊的故都的秋味。只是一直好奇那北國秋槐的落蕊該是怎樣的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到過七月的北京,特別留意過那滿街的槐樹,它們是真多啊,樹干粗壯,虬枝舒展,濃蔭蔽日。只是花已少見了,雨后潮濕的街道上零星地粘附著點點落花,那么這些槐樹到了深秋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那一年我特意詢問居于京的老友,他回說北京的槐樹在中秋以后幾乎都沒有花了。</p> <p class="ql-block"> 這在我心里種下了疑問的種子。</p> <p class="ql-block"> 去年冬天的一個早晨,我去趕早課。路上還少有行人,路邊樹下都是被清潔工掃在一起的槐樹的落葉?;椟S的路燈下,一堆一堆,微黃而松軟。因為正是葉落的季節(jié),剛掃過的地方又窸窸窣窣落下了薄薄的一層,走在上面,沒有觸感。似乎在突然間,我就明白了郁達夫所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應該就是槐樹的落葉了,只是北方的秋天來得早,南方的落葉凋得遲罷了。至于為什么不用“落葉”而要用“落蕊”,其原因大概也跟古人說“落木”“木葉”而不言“落葉”“樹葉”一樣,要借此傳遞彼時彼境的獨特感受吧。</p> <p class="ql-block"> 真是奇怪得很,多年來,那么多槐樹在我眼前花開花謝,葉榮葉枯,從小樹長成了大樹,我卻熟視無睹,一旦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就格外地關注,不忽略任何一個細節(jié),對任何一件與之相關聯(lián)的事,都會牽腸掛肚,耿耿于懷。就如有一年突然喜歡看楸木花開,便不錯過后來每一年的花期,但要回想小時候老家院子里那些楸木花開的樣子,卻沒有一點記憶的痕跡,它們白白地開過了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p> <p class="ql-block"> 這樣看來,世間有多少人和物曾和我們擦肩而過卻沒有在我們心中留下任何痕跡呢!茫茫人海中,有多少相見卻不相識,相識又不相知的人從陌生又回到陌路,終究不會有所交集。但有一些人僅是驚鴻一瞥或途中的邂逅,便會成知己。有些相遇會讓人慶幸欣喜或追悔莫及,有些不相遇又讓人遺憾而慨嘆。不惟人,物亦如此,不惟現(xiàn)在,未來亦如此。若一切皆成事實,我們唯一能做的,恐怕只有面對和珍惜。</p>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宿命論者,卻不得不感嘆緣分的神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