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記憶-彩色三月華容道 記得第一次擁有自己的第一臺相機好像是1989年的一臺珠江牌傻瓜膠片機,300多人民幣,跟隨我走過清遠北江飛來峽、南岳衡山、安徽黃山、北京和熱河,去黃山的時候看到朋友帶一臺佳能可換鏡頭單反覺得非常高大上,幾千塊的價錢是我當時渴望而不可求,那年是1993年,期間同學介紹一臺美能達二手膠片單反,將近4000塊出不起;第二臺賓得也是傻瓜膠片機,大概是1995年夏天,鏡頭可以伸縮變焦,價錢好像是1200多,跟隨我去過杭州、上海、成都、青城山、九寨、四姑娘、蘭州-敦煌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傻瓜機的好處故名思意就是不用動腦(不考慮照片的品質,只是到此一游的紀念儀式),但膠片機一大缺陷成本太高,每次出外要帶上若干筒膠卷,拍照的時候你無法知道拍到的是什么樣的表情,在更換膠卷時不能有光線,否則一段旅途就白浪費了,而且后期的沖洗也需要錢,所以那時候的照片只能購一些相冊存放著,若干年后也許不知道放哪了!到2000年春節(jié)我才擁有第一臺數(shù)碼相機-索尼(可更換鏡頭,卡片機不是單反),好像是3000快左右(不記得了),但像素最大只有500萬,記憶卡只有幾十M拍不了幾張,畫質也不很好,之后幾年沒有什么追求一直在用卡片機拍一些日常,直到2006年老家發(fā)小出來省城,他買了一臺佳能400D,說是為日后退休做準備(雖然到現(xiàn)在還沒退),一臺很經典的機子,超1000萬的像素,感光度最高1600,2470鏡頭套機6000+人民幣,搞到我像鄉(xiāng)下人一樣的羨慕,那時候我才知道單反相機原來鏡頭和機身分開計價,而且鏡頭比機身還貴,那時開始我就決心要擁有一臺單反,2010年春夏,我擁有第一臺單反佳能550D,加上18-120鏡頭7000多人民幣,當時我是非常喜歡7D,一臺性能非常強悍的機子,但由于預算有限只得放棄,這臺機隨我游歷了東京、大阪、京都、札幌、小樽、雅典、愛琴海、羅馬、佛羅倫薩、比薩、那波里,18120鏡頭非常不錯,但由于保管不善導致于鏡頭產生了霉點,雖然不影響成像但也非??上?,到2016年年底我擁有了第一臺全畫幅單反數(shù)碼相機賓得K1,加上2470鏡頭套機將近20000人民幣,后來再加上1530和70200又將近20000元,有人說我是器材控自己也覺得有那點意思,對于K1的對焦速度通常需要點耐性,如果體育拍攝的確不太合適,當然取決于你個人的風格,道傳:佳能魅,尼康銳,賓得惹人醉。一直期待賓得可以改進追焦的吐槽點,我喜歡K1無懼任何惡劣天氣的強悍體魄,有一次雨天我在小洲古村落踩點,下小河沖臺階因為石板滑把自己摔進了河里,K1加上70200鏡頭還是挺重的,摔在臺階石板上居然沒啥問題,這臺機子伴我從霞浦看日出開始,到基督城、南阿爾卑斯山、皇后鎮(zhèn)、巴塞羅那、阿爾卑斯山少女峰、西澳大利亞的帕斯....拍了不少漂亮的風光照片,可惜這十年磨一劍的K1居然成了理光廠的絕唱,從此江湖只隱約流傳著它的傳說,由于賓得退隱江湖沒了后續(xù)的全畫幅機型,2018年初我入手了泥坑新出的D850+石馬Art105+Art40兩支定焦鏡頭(價錢就不說了),后來再入一支泥坑24120(不太滿意目前在考慮是否入一支二代2470),石馬鏡頭的是確帥氣漂亮,但屬于健身器材,練二頭肌是一個不錯選擇,所以女孩子就別挑這種出門。20年后逐漸流行了午飯微單,所以22年底又入了索尼A7R5+70200鏡頭,但索尼不是我的菜,兒子喜歡拍視頻送他了,泥坑Z9我看挺好,加上Z 58 F0.95 Noct鏡頭就太完美了,但死貴死貴,貴不是它的缺點是我的缺點,看看好了,錢包跟不上換代的節(jié)奏。 新豐櫻花峪。買相機開始喜歡拍風景,拍一些旅途的記憶,后來后來...... 當天有點冷,但不曬,光線適合拍照,泥坑24120鏡頭,雖然最大光圈只有4,但表現(xiàn)還算可以,暗角又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連平桃花庵,去到已經是中午,陽光燦爛,不是最佳的拍攝的時段,所以有點閃眼 廣州農講所,番禺學宮,平時不少去,的確也是羊城旅拍的一個打卡點 三月初開始正是羊城市花木棉最燦爛的時期 不少小年輕在番禺學宮打卡,走起之前化個妝 陽光穿透了綠葉 他為同伴拍 木棉被譽為英雄花,除了熊熊火焰般的顏色,它的生長期也有點相似:在最輝煌時隕落,有一種悲壯的色彩...... 中山紀念堂 這一幅,我?guī)缀趺磕甓紩? 紅棉與曼珠沙華相似,都是花開葉落,花謝葉長,花葉永不相見,只不過木棉如沖天火炬,燃燒天國,而傳說中的曼珠沙華如燭光照亮通向幽冥之路,花語寓意,說說而已,不必深究 三月的木棉的確漂亮,香港有個叫赤柱的地方,就因為一棵木棉而得名,每到紅棉盛放的時候整棵樹猶如一支熊熊燃燒的火柱.......佛山南海的尖東公園就有一棵很聞名的木棉樹,要看只能等到明年的三月 挺喜歡這個構圖:赤橙黃綠青藍紫,半磚半瓦半江山 也喜歡這個,濃密的芒果花襯托著莊嚴的紀念堂,其實我還是喜歡拍人文風景,因為有人類努力的痕跡,而花開總會花落 想拍一幅紀念堂全景圖,這三個年輕人在我鏡頭前晃了半天,年輕人總是充滿朝氣 新港東路,粵財大學旁邊,拍的時候花期將盡 紫荊花盛開的時間一定很漂亮 躺在地上的那家伙是一位攝影師,應該是很早就來了,這條300米上下的小路我都走了幾個來回他還一直躺著,盡職 還是比較喜歡派木棉,它看起來更颯、更剛,在花期過去之前跑去長堤拍一集 后面那一座,以前叫“新中國大廈”,不知現(xiàn)在有沒有改名 粵海關博物館,我們習慣叫它“大鐘樓”,后面就是聞名于世的十三行,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繁華......落幕........ 南方大廈 今年春暖,三月中旬寶墨園已經是花期尾聲,遠看花有......色 園林不算大,但也可以逛逛 這幅畫,如果櫻花燦爛的時候一定很有質感 還是木棉挺拔帥氣 南粵苑的三角梅,品種多,剛是燦爛的時候